① 野生鲈鱼怎么辨认
从体型上辨认:
养殖的鱼比较粗短,肥胖,而野生鱼是细长,较或败瘦;因为养殖的鱼食物充足,运动量小,反而长胖了;
野生鱼食物来源不稳定,并且经常受到捕杀,所以野生鱼为了生存就不断的逃跑,运动量特别大,就会造成野生鱼体型细长,较瘦。
从鱼鳞判断:
在鱼红烧之前,要给鱼去鳞;这时要注意,野生的鱼鳞在刮鳞时比较费劲,而养殖的鱼鳞是很容配培易刮掉的;因为养生的鱼运动量较大,鱼鳞就长得结实;
养殖的鱼的鱼鳞就比较松软,鱼鳞很容易去掉。
从口腔和鱼肚内的颜色判断:
一般养殖的鱼口腔内和鱼肚内是发黑色,而野生的鱼发黄或是白色;因为养鱼池内的水不是那么清澈,有些发黑;
野生鱼生活在比较大的河内,水质清澈,因此野生鱼口腔培团唯内的颜色发黄或是白色。
从肉质上判断:
野生鱼的肉质比较紧,有嚼头,味鲜美;
养殖鱼的肉质比较松散,嚼头差,味道不那么鲜美;因为野生鱼经常运动,体内的脂肪较少,并且肌肉结实,生活在干净的水之中生活,所以野生鱼做出来的味道鲜美可口。
从价格上判断:
一般野生鱼的价格要比养殖鱼的贵,一斤大约贵1--2元;
(1)鲈鱼鳃在什么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
外形特征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② 鲈鱼是什么样子的
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其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友察模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一般体长30-40cm,体重400-1000g,已成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好缓种。
体较长,前部平扁,粗大,亚圆筒形,向后渐侧扁细小;背缘和腹缘浅弧形;背缘和腹缘浅弧形,躯干前半部稍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尾柄低长。头宽大,平扁,背缘浅弧形,与上颌相交约25度,头部腹缘浅斜。吻宽大,圆钝,吻长约为眼径2倍。鼻孔2个。眼小,圆形,上侧位,距鳃盖骨后缘略小于距吻端2倍。口宽大,端位,口裂低斜。唇肥厚。上没早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露出,后端圆钝,伸达瞳孔后缘下方。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绒毛状牙群。舌宽厚,圆形,前端稍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鳃盖膜相连,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假鳃发达。鼻棘1个,钝尖。吻背前颌骨突高大。鳃盖骨具1低棱,端部扁钝。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眼间隔凹入。前鼻孔和后鼻孔均具短管状皮突。其他部位无凹洼,无皮瓣。
鲈鱼是营养丰富的一种鱼类。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
③ 鲈鱼的刺都在什么部位
鲈鱼只有根主刺,小刺几乎没有。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鲈鱼是属于刺少的鱼,如果给宝宝食用的话,吃腹部比较好,肉多,只有主刺。
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3)鲈鱼鳃在什么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鲈鱼味甘性平,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佳的人群来说,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它秋后始肥,到了秋末冬初,体内积累的营养物最丰富。
秋末冬初,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是吃鲈鱼的最好时令。
切鱼方法:
1、鱼肉质细,纤维短,极易破碎,切鱼时应将鱼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顺着鱼刺,切起来更干净利落;
2、鱼的表皮有一层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来不太容易,若在切鱼时,将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切起来就不会打滑了。
④ 鲈鱼是什么样子的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
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春蚂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入药,是一种极其珍棚塌贵的补品。
体无鳞,散具颗粒状和细刺状皮突,无骨板。头部无鳞。各鳍均无鳞。侧线几平直,略上侧位,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连续,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后上方;鳍棘部较短小,胸鳍宽大,腹鳍短小,尾鳍截形,微凸。
体腔中大,腹膜浅灰色。胃囊状,壁厚。肠短于体长,盘曲2次。幽门盲囊6个。无鳔。体黄褐色,具斑纹和斑点。吻侧、眼下、眼间隔和头侧具褐色条纹。鳃盖膜橘红色。体侧在背鳍第二至第四鳍棘下方具1条纹,伸达鳃孔上角,背鳍第五至第九鳍条下方和最后鳍条下方以及尾鳍基底各具2横纹。背鳍鳍条部,扒和埋臀鳍、胸鳍和尾鳍具多条点列横纹。臀鳍橘红色。腹鳍白色,无斑纹。
⑤ 什么是鲈鱼是桂花鱼吗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我国的鲈鱼品种以松江鲈为主,又名四腮鲈鱼,也称虎头鱼。
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鱼鳔可制鱼肚,常清蒸食用。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极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一般体长30-40cm,体重400-1000g,已成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5)鲈鱼鳃在什么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鲈鱼对人体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有补五脏、益肝脾、健胃、主安胎、治水气及强筋骨。农业部在2004年发布相关行业标准中将鲈鱼列为无公害食品。在对鲈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之后,英国卫生部门也将鲈鱼列入了无公害食品。
鲈鱼健脾、补气、益肾及安胎 宜食: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和胎动不安者食用。鲈鱼还具有补肝肾、益脾胃以及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食用鲈鱼对小儿百日咳、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研究者还发现,食用鲈鱼不仅有利于伤口愈合,还对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或气血不足、脾虚水肿、肝肾不足、筋骨不健、胎动不安等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⑥ 四鳃鲈是什么鱼
杜父鱼科Cottidae 松江鲈属Trachidermus 鱼类
下图为 淞江鲈 Trachidermus fasciatus ,俗称 媳妇鱼、四腮鲈鱼
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在铅轮首生殖季节,成鱼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橘红色斜带,似4片鳃片外露,故有“四鳃鲈”之称。为降河洄游鱼类。繁殖季节到来时,生殖群体由内河向河口聚集,并将卵产于近海的贝壳内,孵化后的幼鱼则集体向淡水作溯河洄游,在淡水中索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