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你那里都吃些什么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我们这边吃“六大盘”,寓意“六六大顺”,盘子比较大,一盘顶现在4盘菜,我家是祖传青花鲤鱼盘,与电视里鉴宝青花官窑大盘差不多大。那个时候我家九口人吃饭,6盘菜过年足够了。那个时候过年一盘红烧肉,一盘红烧鱼,一盘安庆特色菜“山粉圆子”,一盘小炒(干子炒粉丝),一盘红烧鸡块(鹅、鸭块),还有一盘其他菜,总之,凑够“六大盘”就行了。
②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
我是一个70后,八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所以对那个时候的饮食还是记忆颇深的。我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买肉和买很多副食品都是要票的。粮食每个月都是拿粮本去粮店买,而且根本不像现在有挑选的余地,人家给你什么就是什么。那时候要是认识副食品商店的人,或者家里有人在那里上班,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而且求你办事的人也多。八十年代的中国人都吃什么?
当年吃菜好像不是太困难,基本都是一些常见的时令菜。冬天主要是白菜、萝卜、薯仔,而且家家户户都会挖一个菜窖,里面存放着家里越冬的蔬菜和咸菜之类的。要想吃到现在市场上这些菜的品种,在当时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我记得当年我家里的早餐一般是稀饭羡磨猛、咸黄豆、咸菜,午饭一般都是面糊汤搭配两掺馒头,晚饭就是高粱米饭兑大米。豆腐在当时都是凭票供应的,豆腐渣都是好东西。不过因为我们这里靠海,当时海里的资源可是特别丰富。赶海和钓鱼的收获都不少,不过当年可真不爱吃鱼,就喜欢吃肉。结语:现在的生活水平跟那时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用老妈的话说:“当年是愁没吃的!现在是愁吃什么。”
③ 70后、80后儿时记忆中的年味和现在不同,曾经他们过年都吃什么小吃
作为70后和80后的人,在过年的时候一定都会有着一种共同的感叹,就是年味越来越淡漠,也越来越不喜欢过年,好像现在过年时候的气氛,真的没有小时候那样浓烈,这可能跟我们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前过年希望自己慢慢长大,而现在过年证明自己距离死亡又近了一步,还有就是一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在自己小时候过年吃的东西为什么那么有味道,而现在所吃的东西就没有小时候那么香呢?你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过年都有什么样的小吃吗?下面让我来带着大家回忆一下。
提到粘豆包在东北生活过的70后80后,我相信一定都会对这种小吃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有糯米面儿的和黄米面儿的,在豆包的外面裹上一张苏子叶,然后等待着热气腾腾的豆包做好以后,马上准备一碗白糖,边吃豆包边蘸白糖,那个时候简直觉得这种小吃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尤其是外面裹着的苏子叶拥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④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消费特征只要内容(言简意赅)
5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条裤子穿九年,你没派昌钱,我没钱,社会主义不谈钱。
60年代: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两油,有钱没票你别想求。
70年代:自行车,半导体,不吃不喝也要你,新房子,三大件,省吃俭用也就三五年。80年代:三轮车,一杆秤,跟着小平闹革命,十亿人,八亿商,做梦都想奔小康。
90年代:你降息,我炒股,谁也别想做谁主,你买车,我买房,有钱咱都不存银行。
(4)50年代吃什么图片扩展阅读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社会进步和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
作为哲学含桐范畴的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社会进步是必然发生的。
衡量谈羡坦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这是因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其客观性是指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力量,其科学性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它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物质手段精确测定。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⑤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当时都吃过什么样的美食
在60年代和70年代,当缺乏物质资源时,大多数家庭仍在为生存而挣扎。那个时代的许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分担家庭的负担。总的生活条件不好,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于孩子们来说,有足够的食物已经很令人满足了。那么他们都吃什么食物呢?
1、古巴糖
当时小吃很少,进口的古巴糖可能是其中最奢侈的小吃。这森扰改种糖果是通过提取蔗糖并加工而成的。那时候,绝对是一个可以吃古巴糖的富裕家庭。
60年代和70年代的生活条件艰苦,能吃到食物就算是条件好的了,所以,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能浪费粮食。
⑥ 60-70年代老百姓家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食物
我含山唐浙江湖州人。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在天堂的中央。至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吃什么,各个地方不同吧。
吃,人最基本的需求。60年代初,正巧碰到三年困难时期。我当时4、5岁,我们一般吃大米饭。有时大米不够,就烧粥吃,粥里放点胡萝卜或番薯。吃饱,没什么问题。
六七十年代,一日三餐,虽不能鸡鸭鱼肉天天吃,但粗茶淡饭还是有的,并且,吃的食物很安全。
⑦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吃什么呢
这是二战期间着名漫画《倒霉的萨克》中一幅插图,画面上无论是萨克还是厨师,对于一种叫做SPAM的食物,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不耐烦。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大兵对于SPAM同样也是嫌弃不已。
从1952年开始,国内的食品加工厂开始生产一些罐头食品,以及苏联援改袭助的压缩饼干,然而这些食物,都是优先提供给战士的。
而在作战当中,士兵们最喜欢缴获的物资,便是美军最瞧不上的c口粮,这种口粮便于保存,保质期长,对于我军将士而言,这无异于是一场饕餮盛宴。比如长津湖战役中,缴获了美国人的野战餐车,收获了大量食品,让随行官兵兴奋不已。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志愿军将士,却依然打出了让敌军敬佩的战绩,让国际震动的效果,不得不让人觉得感慨流泪。
⑧ 你觉得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的餐桌上都有什么食物
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的时候,而且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物资还比州拿扮较匮乏,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的餐桌上最长出现的食物应该就是玉米面粥、馒头、白菜炖薯仔等,在那个年代虽然也会有肉吃,但是肉册灶类食物在那个年代还是比较贵而且比较缺乏的,所以在那个年代,老百姓们的餐桌上最常见的应该就是一些蔬菜、主食类的食物。
- 玉米面粥
在七八十年代,其实主要的食物还是要靠玉米等粗粮,那个年代大米还没有如今这么普及,而玉米面粥就是当时很多普通家庭的主要食物,玉米面粥是一种有玉米磨成粉后熬煮出来的粥类,在这个时代玉米粥也是很好的食物,不过并不会像在那个年代时一样,成为主要食物, 每天都会出现在餐桌上。
⑨ 五六十年代小孩吃什么零食
五六十年代小孩吃的零食有:古巴糖、备禅金鸡饼干、冰棍儿、红虾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饼干。
1、古巴糖
对于60后来说一定吃过这款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饼干,这款饼干味道非常的棒,在当时吃这种饼干也是一种流行,不过现在这款饼干已经停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