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军用战斗机上有什么图片
扩展阅读
狼少年搞笑动态图片 2025-02-12 04:28:57
日本海滩图片大全唯美 2025-02-12 03:54:24

军用战斗机上有什么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19 06:11:10

㈠ 中国的军用飞机主要有哪些机型请说出8种

1、歼-20

歼-20(英文:ChengJ-20,代号:威龙,北约代号:BlackEagle,译文:黑鹰)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我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

2、运-20

运-20(中国编号:Y-20,代号[1]:鲲鹏,英文:XianY-20),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2-3]。

该机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改进,载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优异。

3、武直-10

昌河武直-10(英文:CAICZ-10,中方代号:霹雳火FieryThunderbolt,亦有直接称之为直-10的叫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专业武装直升机。

武直-1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法国海豚直升机的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

4、歼-15

歼-15(英文:J-15,中文绰号:飞鲨“Fēishā”,英文:FlyingShark,北约代号:侧卫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得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歼-15在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5、歼-16

歼-16(英文:J-16multirolefighter),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在歼-11战斗机基础上发展研制的四代半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

该机外形参考俄式苏-30MKK歼击轰炸机。歼-16装备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AESA),可同时识别攻击多个目标,具备远距离超视距空战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与歼轰-7比较歼-16的机体更大,最大载弹量12吨,可以发射鹰击62和鹰击83空对舰导弹。该机装备中国产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其性能与美国F-15E战斗轰炸机相当。

6、枭龙

FC-1战斗机(英文:ChengFC-1/JF-17fighteraircraft;中国绰号:枭龙;巴基斯坦编号:JF-17,绰号:Thunder,译文:雷电;研发初期曾称:超-7),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巴基斯坦空军参与开发的一型单发、单座、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

7、歼轰-7

1987年试制批共试制了6架原型机,其中1架用于静力试验。歼轰-7首架原型机于1988年8月出厂,1988年12月14日成功首飞,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飞行。2014年8月20日,中国空军派出歼轰-7A参加“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8、歼-31

歼-31(英文:ShenyangJ-31,代号:FC-31,首飞样机编号:31001,绰号:鹘鹰,英译:Gyrfalcon;中国空军尚未给该机正式编号),是中国研制的第五代单座双发隐形战斗机。

㈡ 战斗屏幕上显示的东西,要具体图解,战斗机的型号。

这是张F-16的座舱图,楼主看看你要问的是哪个部分?

分别弄了2个一个是HUD就是有绿色标记以及各种符号的部分,还有一个是位于仪表盘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

平视显示器(HeadUpDisplay),以下简称HUD,是目前普遍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平视的意思是指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能够看到他需要的重要资讯。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降低飞行员需要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注意力中断以及丧失对状态意识(SituationAwareness)的掌握。因为HUD的方便性以及能够提高飞行安全,民航机也纷纷跟进安装。部分汽车业者也以类似的装置作为行销的手段吸引顾客,不过使用上并不广泛。

虽然HUD目前广泛的使用在各类军用飞机上,但是并非任何位于座舱前方的装置都是HUD,有些只是单纯的光学瞄准器而已。

HUD原理

HUD是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将重要的飞行相关资讯投射在一片玻璃上面。这片玻璃位于座舱前端,文字和影像被投射在镀膜镜片(析光镜)并平衡反射进飞行员的眼睛。飞行员透过HUD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外界的景象与HUD显示的资料融合在一起。由于反射进眼睛中的影像永远与飞机的中轴平衡,所以飞行员的身高不会对俯仰角或目视瞄准造成偏差。HUD设计的用意是让飞行员不需要低头查看仪表的显示与资料,始终保持抬头的姿态,降低低头与抬头之间忽略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眼睛焦距需要不断调整产生的延迟与不适。

HUD投射的资料主要与飞行安全有重要关系,譬如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垂直速率变化,飞机倾斜角度等等。使用于战斗环境时,还会加上目没尘标资料,武器,目视瞄准器与发射的相关资料,预估命中点等等。这些显示的资料能够根据不同状况而变换。

HUD的基本架构包含两个部分:资料处理与影像显示。

资料处理单元是将飞机上各系统的资料整合处理之后,根据选择的模式转换成预先设定的符号,图形或者是以文字或者是数字的型态输出。有些产品将讯号处理与影像输出分成两个装置,不过大致亏颤上都是类似的工作方式。

影像显示装置就是安装在座舱前方,位于飞行员与座舱罩之间的空间上。影像显示装置接收来自资料处理装置的资讯,投射在玻璃上面。显示装置并且附有控制面板,能够调解或者是改变输出的影像。

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简称EFIS),

指安装在飞机驾驶舱显示飞行信息的电子显示系统,一般由显像管(CRT)或液晶显示器(LCD)组成。和传统的机械式飞行仪表相比,在操纵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飞行器时,飞行员可以更容易地撷取信息。EFIS也比机械式飞行仪表,更易维修。

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是数位化驾驶舱(又称为玻璃驾驶舱,英文名称为GlassCockpit)的一个子系统。

一个完整的电子仪表系统除了各种显示单元外,还包括符号发生器(symbolgenerators)。符号发生器将各种数据源,如姿态航向基准系统和大气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可以显示的格式。这些数据源中也包括导航系统的输入数据,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测距仪(DME)和惯性导航系统(IRS)。

组件

电子飞行仪表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姿态指示器(ADI)和水平状态指示器(HSI)。在有些飞机上,它们称为主显示器(PFD)和导航显示器(ND)。

姿态指示器或主显示器主要显示飞机的纵向飞行信息,如高度、速度、飞行指引、模式选择等。

水平状态显示器或导航显示器主要显示航向、地面轨迹角、测距仪参数等水平飞行信息。

由于机载航空电子设备的种类愈来愈多,现在有的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已经将姿态指示器和水平状态指示器都合并到主显示器上,而将另外一种显销察败示器称为多功能显示器(MFD),在其上可以显示来自空中防撞系统(TCAS)或近地警告系统(GPWS)的地形信息、来自气象雷达的气象信息等。在主显示器发生故障时,还可以代替主显示器工作。

有时我们甚至将发动机显示和机组警告系统(EICAS)的电子显示系统包含在内。这样飞机上就可能出现5个显示器:主驾驶员侧的PFD和MFD,副驾驶员侧的PFD和MFD,以及放在中间的一个EICAS显示器。

㈢ 战斗机上带什么武器

这个问题太大了,战斗机按俄制代次划分要有五代,加上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基本就是六代,这些代次的战机它们所携带的武器存在着很大区别。

台风战机

综上,就目前来看,战斗机可携带的武器非常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弹药,比如钻地弹、子母弹和温压弹等等等,太多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带不了的。

㈣ 战斗机结构

现代战斗机主要结构组成部分有:机身、主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进气口、发动机、起落架、雷达、驾驶员座舱、火控系统、通讯系统、机关炮、导弹发射吊架等。

论结构种类主要分为:

气动布局:传统布局(前面主翼,后面水平尾翼),大三角翼(只有三角形主翼),鸭式布局(前面小翼,后面主翼),三翼布局(前面小翼,中间主翼,后面水平尾翼)

升力重心:后倾式(飞行较稳定),前倾式(飞行较机动灵活)。

动力:分为单发动机和双发动机两种。发动机分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两种。

主机翼:分后掠翼、三角翼、前掠翼三种。主翼一般都有副翼和襟翼用于操控。

垂直尾翼:分双垂尾和单垂尾两种。

武器携带:分外挂式和弹仓内挂两种。

其它电子设备因种类繁多,不胜列举。现在战机先进与否,主要看是否具备视距外攻击能力,是否具有雷达红外隐身能力。

(4)军用战斗机上有什么图片扩展阅读:

歼击机,又名战斗机,即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广泛称为驱逐机。

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猛哗迟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的武器,执行对地的攻击任务。

歼击机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战斗机的任务已由制空战斗机完成,截击机不再发展。

歼击机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基本种类

军用飞机包括歼击机、强击机(攻击机)、轰炸机、侦察机等。

战斗机又称歼击机,二战时期称驱逐机,是军用飞机的一种。相对于战略空军的轰炸机,战斗机是指战术空军的机种。

歼击机早期分为制空和截击两种主力机型,后来不再有专用截击机,制空截击机通常中低空机动性好,装备中近程空对空导弹,通过中距空中格枝李斗;

近距离缠斗击落敌机以获得空中优势,或为己方军用飞机护航,要求高空高速性能,主要用于空中格斗,争制空权,拦截敌方轰炸机群。

主要性能

早期的喷气式歼击机是在飞机上安装机枪来进行空中战斗的,第五代歼击机最大飞行时速达300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20千米,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2000千米以上,带油箱时可达5000千米以上。

机上还带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主要用来歼灭空中敌机和其他空袭兵,其特点是速度大,上升快,升限高,机动性好。

现今战斗机为了获得优异的空中格斗能力,在性能、外形、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武器配备和火控系统等方面有一些新的改进的特点。

突出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在音速附近稳定转弯率可达18度/秒,瞬时转弯率达75度/秒;飞机在9000米高度上,速度从马赫数0.9增加到马赫芦燃数1.6所需时间为50-60秒。

海平面最大升率达300米/秒;静升限18000米左右。能在低空作超时速飞行;高空最大飞行马赫数在2左右;最小飞行速度为200公里/时;

最大飞行迎角可达60°;低空作战半径约500-600公里;飞机起飞、着陆滑跑距离小于1000米;飞机最大过载可达9G。

设计理念

歼击机一般为单座。为扩大驾驶员视界,采用水泡形座舱,即使在地面上也能保证将驾驶员弹射到足够的高度,大量采用整体机内部油箱载油量约占正常起飞重量的30%。

飞机操纵系统广泛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的基础上采用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

飞机在空战中的推力普遍大于重力(即推重比大于1),多采用低流量比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加力推力大,重量轻,不加力工作时耗油率小。

为兼顾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范围内都有较小的阻力,飞机采用中等后掠角、中等展弦比并带前缘连条的薄机翼,或是采用三角形薄弱机翼。

翼型相对厚度约4%,并有随马赫数和迎角自动偏转的前、后缘机动襟翼(或缝翼)。正常布局(有平尾)飞机空战时机翼单位面积载荷约3000帕(3000N/米2);无尾布局为2000帕。

武器装备

现代歼击机普遍装有口径20毫米以上的航空机关炮,同时携带多枚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和红外跟踪的近距格斗导弹。

也可携带2-3吨航空炸弹(包括近距格斗导弹、命中率很高的激光制导炸弹等)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

飞机上装有用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它由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组成,可与通信导航识别综合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交联。

驾驶员通过平视显示器、下视仪和多功能显示器获得敌我机参数的信息,控制和管理导弹、机炮、火箭和炸弹的瞄准、发射和投放。

火控系统的操纵是安装在驾驶杆和油门手柄上,便于驾驶员将飞机驾驶和空战合为一体。由于传递信息的设备较多,信息量大,为减少电缆数量和信息传递差错,采用多路传输数据总线。

维护方法

歼击机上各种机械设备和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为此,飞机表面开有大量检查和维护用的口盖和舱门,总面积达飞机表面积的60%。

所有电子设备均采用积木式结构,有自动检测能力,可在外场方便地更换插件。现代歼击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

飞机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已从1950年代的1小时提高到3小时。每1飞行小时所需的维护工作,从50年代的30工时降低到10工时左右。

㈤ 谁有战斗机81192的高清图片,谢谢

㈥ 这飞机上背的是什么

天然气罐! 前苏联的"米亚激培旦-4"轰炸机, 由于前苏联东部地区地广人稀, 没有通铁路, 交中老通条件恶劣, 于是将数架"米亚-4"轰炸机改装来运送天然气, 改装过的"米明扰亚-4"被称BM-T,图片为驼运天然气罐的"米亚-4"轰炸机..!

㈦ 求电影《珍珠港》中出现的美军和日军所有军用飞机的型号!

日军:零式战斗旦歼缓机(上改悉图)

美军:P51野马战斗机模模(下图)

㈧ 飞机里面长什么样子

哈哈,你是问军用机还是客机啊?军用机见过不少,客机就只坐过3次。 军用机里面空间太小,坐着不怎么舒服,里面全都塞的是仪器,不过我也没坐上去飞过,只是在组装车间里面见过(哦,我是学飞机制造这专业的,相关的厂子进过几个) 客机的话感觉和坐船没啥区别,哦,就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有点象在电梯里
麻烦采纳,谢谢!

㈨ 请问这架F15机翼和机腹下挂载的很大个圆柱体的那三个。是导弹还是是什么

你指的是“机载副油箱”。机载副油箱是通过外挂的方式与机体连接并为战斗机直接供油的。一般习惯来讲,机载副油箱是为战斗机优先供油的。当战斗机要执行大航程任务时,会选择携带机载副油箱。在飞往目的地的过程中会优先消耗机载副油箱内的燃油。当到达任务目的地后视需要(比如要进行空战时)往往会抛却机载副油箱,这样一来机体减重,灵活性和飞行速度提升,是有利于空战的。

机载副油箱并不只有战斗机可以用,其实直升机也是有的。并且直升机的机载副油箱其实和战斗机的不管是外形还是结构方面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另外:

有网友称它们是炸弹或导弹。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原因有三。

第一:就帖主的这张图片来看,图内的应为日本空自的F-15J型战斗兄知机(日本的F-15的后缀为“J”是英文“日本”的开头字母)

第二:日本空自的F-15是引进自美国的F-15的早期型号,所以此型战斗机应是擅长空中格斗的空优制空战斗机。不同于美国原版后期的注重对地攻击的F-15的改进型号F-15E。(韩国引进的美版F-15E在韩国的军用编号为F-15K)所以,此型战斗机能不能挂载使用体型庞大的巡飞弹或炸弹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空自的F-15本来就是以“制空”为其根本目的存在的。对舰对地攻击是空自F-2战斗机的主要任务。

第三:就图片判断,这架F-15应该是在和平时期进行例行日本本土及周边海域空中巡逻任务的。所以根本没有挂载对舰对地攻击武器的必要。一般来讲,F-15在进行空中巡逻时经常会在其主翼根部的两个二联装外挂点分别挂载模尘族两枚AIM-9“响尾蛇”近程空对空格斗弹,在其机腹两侧分别挂载两枚AIM-120远程空对空格斗弹。就图片无法判定本机到底有没有携带相应的旦弊制导武器(看不到机腹部)。所以应判定为极限航程空中巡航(很有可能是在测试某些项目,并不是战斗巡逻。)

很有可能当时的国际环境良好,根本不需要携带远程武器。

㈩ 我知道美国军队飞机上的图案是什么

航空兵诞生之初,几乎没有谁会认识到机徽的重要性,美国人也是如此。在1906年四五月间的美西战争中,美国的军用飞机还没有任何国别标志。

从无到有


逐渐地,美国航空兵开始在寇蒂斯R-3和R-4飞机上施加红星标志,红星的尺寸差异较大,而且边缘呈微凸的曲线,更像是树叶的边缘。这样的标志只使用了三个月便被废止。美国通信兵部队曾一度继续使用该标志,但五星的边缘改为直线,有时背景采用白色圆底,这样的标志一直使用到1917年。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航空部队迫切需要采用合适的国别标志。纽约国民警卫队第一航空中队提交了设计方案,这一设计在1917年5月被批准采纳。新标志由蓝色圆底、白色五角星和中央的红色圆形组成,涂在飞机的两翼
上下表面。后来中央的红色圆形还被略微加大,但仍然和五角星的五个内接点保持1/24倍直径的间距。
1917年10月,美军开始使用标准的60英寸(152.4厘米)直径标志,白五角星中心的红色圆形和五角星内五边形呈内切关系。如果机翼弦长小于152.4厘米,则使用和机翼弦长相等直径的标志。也是在这一时期,美军开始采用由等宽的蓝白红条纹构成的方向舵垂直识别条纹。
全新设计的国别标志在法国却发生了问题。美国驻法远征军发现他们的白五角星标志在远距离上很容易和当时德国空军采用的带有弯曲轮廓的十字徽志混淆——这两种标志都有着典型的中央放射状特征,为此他们建议采用一种类似法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的同心圆标志。据此产生的新标志直径和机翼弦长相等,从外到内依次为等宽的红蓝白三色,相等其使用位置仍然是两翼的上下表面。
1918年1月11日,新的红蓝白三色同心圆标志得到正式批准,美国海军和陆军飞机开始统一采用。同年3月5日以后,该标志又被统一成直径60英寸(152.4厘米),而方向舵识别条也改为前红后白蓝。

圆底上的五角星

1919年5月17日,美军飞机标志再次修改,改为圆底加五角星,并于10月开始使用,方向舵识别条也改为前蓝后白红。1926年1月21日,标志的尺寸也进行了修改,改为直径相当于机翼弦长的三分之二,最大不得超过60英寸(152.4厘米)。
1927年1月24日,美军飞机方向舵识别条进一步规范化,改为13条红白相间的水平条纹,方向舵前三分之一宽度涂成蓝色。
后来,人们又认识到飞机在空中作战需要伪装,因此标志也不是越大越醒目越好。1940年10月26日,美军决定取消飞机方向舵识别条,同时在机翼标志之外开始采用直径不超过48英寸(122厘米)的机身标志。原来两翼上下表面都涂有标志,现在也进行了修改,改为只在左上翼面和右下翼面使用。美军当时要求采用了机身迷彩涂装的作战飞机应优先采用这样的标志方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人发现自己飞机的国别标志还是有问题——这一标志很容易被战时情绪紧张的美军飞行员误认作是日本飞机上那红彤彤的“日之丸”标志。于是,美军只能再度修改。1942年5月28日作出决定,取消标志中心的红色圆形图案。实际上,早在这一决定作出之前,有些作战部队已经自行“先斩后奏”了。
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发动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美军为此在10月1日决定,在飞机国别标志外围增加了一圈1英寸(2.54厘米)宽的黄边。有意思的是,当时一些英国皇家海军飞机也在自己的标志外围增加了黄边。英国皇家空军在北非也广泛使用过这种标志,此外还增加了垂尾识别徽,这让一些人猜测,英国人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为了表现英美盟军团结的象征。

再来个横条

1943年6月29日,美国飞机标志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在蓝色圆底和白色五角星两侧增加了两条白色矩形横条,整个图案外部轮廓都采用红色描边。矩形横条的长度和蓝色圆底的半径相等,宽度则为长度的一半。外部的红色描边宽度为蓝色圆底半径的八分之一。标志的使用位置保持不变。
可惜的是,新标志启用不久再次发生了识别混淆问题——这次惹祸的是那扎眼的红色描边——太平洋战场烦躁不安的飞行员还是常常会把友军的飞机当成是日本鬼子的。美国人必须再变。1943年8月14日,美军决定把红色描边改为蓝色。当然,最先改变的是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的飞机则要晚数月才完成修改。
1947年美国空军正式建立,成为独立的兵种,其飞机国别标志也随之增加了新的元素,这次美军在白色矩形横条中心增加了红色横条,其宽度为五角星半径的六分之一。直到今天,美军飞机仍在沿用这样的基本标志风格,只是进行了少许修改以适应当前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出于伪装的需要减小了飞机国别标志的尺寸。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战飞机的涂装更加强调低可视度,不仅国别标志的尺寸再度减小,连标志的用色也改为迷彩对比色,到今天大部分标志都采用黑色或深灰色,这就是所谓低可见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