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岳飞背上的四个字,到底是不是精忠报国你知道吗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令人热血沸腾的千古名句,那就是:“壮志饥餐胡虐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这句话正是由我们耳熟能详的抗金名将岳飞写的,相信提起岳飞的名字很多人都是知道并且了解一些的。更多的人在深入了他的事迹之后,更是被他的忠义给感动了。
其实不管岳飞身上是否有刺字,刺得字又是什么,他的忠义和爱国都是不需要怀疑的,在民族被侵犯的时候挺身而出,时刻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就算是在危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着抗金的正义斗争,并且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
⑵ 岳飞小从行兵打杖,曾立下汗马功劳,为何还以悲剧告终
太纯粹、强迫式忠诚、反复吃亏不悔改。
1、自己内心无染,就认为周围也是一个纯净的世界。
岳飞这样的出身背景和学识品格,注定他追求的是光明磊落。所以岳飞一直用真诚率直的处世方式来应对官场,而不是用变通和适应弯租去顺从和融入官场。这就和一把手宋高宗的和稀泥原则发生了矛盾。
2、岳飞才华出众,做人却很短路。
岳飞只替国家想,却没有替皇帝想。包括在战场冲锋陷阵时,岳飞也只想着收复国土,却没想过,一旦真的收回国土,对于紧紧抱着皇位不撒手的宋高宗来说是不希望的。
(2)岳飞将军骑马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撕首大毁和议,兴兵南侵,欲一举灭宋。危亡之秋,朝野震动,朝臣纷纷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不过,在所有的奏折与请愿中,没有一人敢讲出赵构是岳飞冤狱的始作俑者,均归罪于秦桧为首的“四人帮”。
金兵进击长江北岸,赵构迫于无奈同意平反,已被流放岭南的岳飞家眷,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家中。这一举措,与平反昭雪毫无关系,仅仅是对其遗属略示仁政而已。
但宋高宗竟将岳飞与蔡京埋芹兆、童贯等“宣和六贼”、北宋奸臣相提并论。事实上,赵构确将岳飞视为奸臣,岳飞冤狱正是以“谋反”定罪的。
⑶ 岳飞骑马持枪雕像座落在哪座山上
岳飞铜像,坐落在汤阴县向阳路与精忠路交叉口型扰的精忠广场上。
精忠路、向阳路十字通衢,铜铸,通高12.6米,岳飞头戴兜鍪,身着铠卜正旦甲,右手扶剑端坐于马上,两眼炯炯,凝视北方,呈帷幄运筹之势。基座以大理石砌成,西清旅侧镌“岳飞”二字,东侧镌岳飞生平,北侧阳镌“尽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南侧镌岳飞《满江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