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东日照地区的粽叶是用什么植物的叶子
可能的几种粽叶如下:
1、箬叶
别名粽粑竹、长耳竹、粽叶竹、寮叶竹。叶顶端渐尖,叶基部圆形。叶片大,背面具微毛。分布范围:河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广东、福建、山东等省。生于山坡和路旁。其他用途:竿通直,可作毛笔杆或竹筷;叶片可制斗笠、船蓬等防雨用品的衬垫材料。
在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子周围还会栽种箬叶,因为这种植物繁殖能力非常强,栽种下去之后就不用管了,这样每年到了端午节,就可以采摘箬叶,清洗干净即可包粽子。
3、茭白叶
茭白又叫菰,所以这种叶子又叫做菰叶。用菰叶制作粽子的历史非常的久远,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发现能够用菰叶制作成牛角状的粽子,又叫做角黍。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就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然后再用菰叶包成四角形的粽子,就成了现在广东的咸水粽子。
4、芦苇叶
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 (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节下被腊粉。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
分布范围:产全国各地。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
5、槲叶
槲叶,它就是槲树的叶子,能够制作出槲叶粽来。在槲树的叶子里面加入糯米或者黍米,就能够制作出美味的粽子来,这样的粽子会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槲树叶的主要产地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槲叶粽也多是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的人们才会包。每当端午节前后,槲树叶就会成熟,会有一股浓郁的香气,人们就会上山采集,阴干包入糯米,煮熟了就成了槲叶粽。
Ⅱ 粽叶是什么树的叶子
凡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叶子都可以称之为粽叶,像芭蕉叶、芦苇叶、竹笋壳、荷叶、阔叶的竹叶都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而在南方地区普遍都是用阔叶的竹叶——箬竹叶来包粽子。之所以选这些植物的叶子,是因为这些植物叶子纤维较多,耐煮,并有一定的植物芳香。
1、菰叶
所谓菰,即人们常叫的茭白。菰叶即茭白叶。这是古时最先用于包粽子的植物叶子,历史最久。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岁时杂记》载:“端午因古人筒米而以菰叶裹粘米,名曰角裹,相遗,俗作粽。”
2、箬竹叶
箬,是一种竹,箬叶即箬的叶子。箬叶有三四个手指般大,比二三个手指般大的菰叶大一点。是包粽子较好的叶子。
箬竹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同属植物中有好几种均可以充当粽叶这一角色,但是禾本科植物分类难度有些高,很多时候只看叶子真的很难区分。
南方大部分地方的竹叶粽用的就是它,包出来的粽子碧绿、清香。
3、芦苇叶
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叶子比箬竹叶窄一些,包出来的粽子通常是圆锥形或四面体。
4、槲树叶
壳斗科植物,大乔木,有很大的叶子,包出来的粽子多为椭圆柱或圆柱。山东、山西和陕北较为常见。
5、芭蕉叶
说到叶子大,荷叶还没有芭蕉叶给力,宽大的叶子切割后作为包装材料非常常见,芭蕉叶在西南和华南地区用的比较多。
6、竹笋皮、竹筒
包粽子的笋壳来源于多种种子,毛竹可能是最为常见的,用之前需要反复清洗,除掉毛刺。竹筒也有被用作包裹粽子的材料。
粽叶的相关说明
在南方用来包粽子的叶子是箬竹的叶子,而在北方则大多用芦苇的叶片,其余地区可能还会以其他的竹子叶片、芭蕉叶、荷叶等,但要说香气滋味和耐煮程度还是箬叶和芦苇叶比较好,所以现在一般大家都是选择这两种植物的叶子来做粽叶。
现在用来包粽子的叶子大多都是箬叶和芦苇叶这两种,其实相比其他植物的叶片,这两种植物叶子的优点非常的明显,首先一个容易包裹粽子成三角形,其实就是耐煮,不会因为长时间的蒸煮烂掉,最后就是这些植物的叶子不仅清香怡人,而且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等成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粽叶
Ⅲ 粽子外面的叶子是什么
粽子外面的叶子叫粽叶。可以包成粽子的叶子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生活中较为易得的有10种:箬竹叶、粽叶芦、芦苇叶、柊叶、槲树叶、玉米叶、蜘蛛抱蛋、美人蕉叶、芭蕉叶和草果叶,根据叶片的大小可以包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粽子。
小贴士
1,新手包粽子时担心漏米就多缠几道线,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也可以
2,煮粽子时水一定一定一定要盖过粽子,关火后焖的时候不要开锅,就是要借助锅里开水的温度把粽子焖熟,如果包的粽子特别的紧实担心不熟就再增加一次同样的步骤绝对就可以了
Ⅳ 粽叶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粽叶是竹叶吗
粽叶,不是竹叶。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粽叶芦等制成。中国南方地区,一般以箬叶为主,中国北方地区以芦苇叶为主。
粽叶,一般分多种,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常见的为:芦苇叶、箬叶;以及种类繁多的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竹笋壳等。
Ⅳ 包粽子的叶子叫什么 棕叶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箬竹叶,箬竹的叶子。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
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形态特征
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小枝具2-4叶。
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Ⅵ 山东地区包粽子用的叶子是什么树上的
山东地区包粽子用的叶子是芦苇叶。
1、芦苇叶就是芦苇的叶子。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我国民俗有在端午节用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
2、形态特征
芦苇叶上有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
(6)正宗的粽叶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粽叶分多种,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常见的为芦苇叶、箬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其它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竹笋壳等。
1、芦苇叶(芦苇,又称苇子,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造纸、编席等。根茎可入药),一般生长在水里;
2、箬叶属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它的地下部具有粗状根茎,叶柄直接从地下茎上长出,一柄一叶,带有挺直修长叶柄的片片绿叶拔地而起,故名一叶兰,因其果实极似蜘蛛卵,又名蜘蛛抱蛋,终年常绿,叶形优美,生长健壮,是理想的室内绿化植物;
3、粽巴叶一般为云贵高原等地区的粽叶,形式缩小芭蕉叶,属百合科,蜘蛛抱蛋属,其根茎,全年可采,具有活血散瘀、接骨、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云贵高原上的粽巴叶专择悬崖长。端午节前后,雨水好,光照足,叶子蹿得快。
Ⅶ 这种农村常见大粽叶学名叫啥
柊叶 网络图片可以验证
直立草本植物。其叶如芭蕉,用以包物。高约lm。根状茎块状。叶基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cm,宽l0~20cm,顶端短而渐尖,基部急尖,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60cm;叶枕长3~7cm,无毛。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约5cm,无柄,自叶鞘内生出;最外的苞片3片,长2~3cm,顶端钝、具尖头,紫红色;内面能育的苞片长圆状卵形,顶端锐尖,具长缘毛,后呈纤维状;每1苞片中有花3对;萼片线形,长约1cm;花冠紫色;外轮退化雄蕊倒卵形,洞源淡红色,内轮退化雄蕊较短,淡黄色。蒴果梨形,栗色,光亮,有2~3纵圆棱,长1~1.2cm,顶端有高约2mm的宿存花被筒,内有种子前好2~3粒。花期5~7月。
柊叶的植株
食品应用:
肇庆裹蒸粽(裹蒸)、粽慧颤铅子。
Ⅷ 粽子叶的学名叫什么,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粽子叶的学名是箬叶竹,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直立,高0.84-1米,基部直径3.5-8毫米;节间长(8)10-55厘米。
暗绿色有白毛,节下方有一圈淡棕带红色并贴竿而生的毛环,竿壁厚1.5-2毫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
(8)正宗的粽叶长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箬叶竹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多生于低山谷间、水滨、林缘。
箬叶竹为观叶植物, 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宜选在公园及风景区栽培作观赏,也可盆栽。竿可用做竹筷、毛笔竿、扫帚柄等;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茶叶、斗笠、船蓬等防雨用品的衬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