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地笼炕什么样图片
扩展阅读
芬迪图片大全 2025-02-13 03:52:38
僧人的图片高清 2025-02-13 03:52:04
看女人的pp图片 2025-02-13 03:48:52

地笼炕什么样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12 13:30:24

1. 东北的炕是如何建造的呢

几个关键的知识点:1、炕搭在水泥地上,不反潮气,好烧。2、炕洞宽、深,烟流动时的阻力小、存灰多,几年也不用清一次灰。3、形成烟道的砖墙厚些,能起到存储热量、均匀传热的作用。4、炉子里的烟往炕洞里进的位置,叫喉咙眼。这个地方的面积大小,一定即要小于灶门加上炉篦子的实际进空气面积之和,也要小于烟筒口的面积大小。这样炉子才能有抽力。可以试着在自家水龙头上,安一个软水管,流水的过程中突然捏紧管头,出口变小,水流变得有力了,以前冲击不动的泥沙,可以冲动了。这就是局部抽力变大的原理,这个力可以冲击浓烟。5、烟筒根的底面要低于炕洞的底面(确切的说是排烟口)一尺以上。说白了就是有个坑。这就是传说的“狗窝”、回风洞。它的作用是防止从烟筒口落下来的冷空气、雨水直接流入炕洞之内。6、不要太在意烟筒的高度。好的烟筒应当如同倒扣的喇叭,“八”,上面细下面粗,这样烟筒根既能多存储些热气,又防止从烟筒口压入过多的冷空气。完全可以把烟筒砌的上下一样粗,在冬天的时候在上面加一个口小的水泥管,高矮无所谓,农村有的人就扣一个露底盆。这样压入烟筒内的冷空气就会少一些。 7、屋子里发闷,为炉子提供不了足够的氧气,肯定不好烧。8、炉子漏风,肯定冒烟。9、炉子灶门位置太高,灶门变成了排烟孔,愿意冒烟。10、灶门太大,散烟。11、炉篦子太大或者太小。如果炉篦子太大,太透风了,炉堂里放块砖头或瓦片,压住一部分炉篦子就行了。12、炉子火苗往炕里进的那个洞口叫喉咙眼,炕洞的高度一定要高于炉盖子的高度、喉咙眼的高度,这样不压火,不压烟。13、炕洞(烟道)太窄阻力大。14、炕洞数量太多阻力大。如果材料允许,炕洞(烟道)越宽越好。形成炕洞(烟道)的砖墙越宽、越长,越好。炕洞宽,排气通畅。砖墙宽、长,传热均匀、存储热量。炕热的均匀,炕停火后,也能保持长时间热乎。一个炕有两、三排炕洞足够。15、以前的炕好烧,现在的炕不好烧,可能是以前的大坯尺寸大,现在的砖尺寸小,砌出来的炕洞子太窄的原因。16、在炕的适当位置留几个掏灰口,便于掏灰,平时用不愿开裂的黄土封上。17、炉膛用烧过的煤灰(煤烧完后残留物)掺黄泥沫上,遇高温也不愿意开裂。18、炕面可以用白灰泡成的白灰膏掺麻道,抹平。这样做主要是干净、平整、灰小,铺炕革的时候不容易硌坏。但是扒炕时,拆开,就有点费劲。19、现在东北流行一种炕,说白了,先在水泥地上砌个四方框,看起来就像一个水池,“口”字形,也不用回填土抬高炕的底面,这样炕洞子就深。中间砌一道墙,把炕分成进烟道和出烟道两部分,相当于“曰”字形,进烟道宽些,出烟道窄些(个别人家的炕中间这一横是倾斜的,说白了相当于分成了一大一小的两个梯形,进烟道由宽变窄,出烟道也是由宽变窄。搭炕板的时候非常费劲,不知道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据说这种炕七、八年不用掏一次,有的说10多年不用掏一次。棚户区改造,动迁,很多人家的炕被扒开都是这样子的,没有什么迎风石、回填土之类的。这种炕麻烦在,炕面需用混凝土加钢筋做成大块水泥板,不太方便,而且形成烟道的砖墙就一道,存储的热量少,停火以后冷的也快。但它能引导人一种理:只要是建在水泥地面上,炕洞可以深一些,不用回填土。别忘了点赞

下面图片,是我在动迁平房区,又看到了这种炕,而且中间形成烟道的墙是倾斜的,但是炕的深度不是太深。时间2021年3月1日。这一趟房,每个房间的炕都被人家扒开了,内部结构好几种,属这个最特殊,因为特殊,所以把它记录。可能是东北人有在炕洞子里藏东西的习惯,还有可能是炕洞子灰是好肥料,所以东北旧房子的炕很多都被人扒开。三个红色箭头的部位,两个在一起的是暖烟口,其中墙角那个有可能是烟从炉子上火墙后又下来的排烟口;中间那个是烟从炉子进炕的。单独那个洞是去烟筒的。这个炕内填了回填土,炕洞因此不是太深,我看到最深的有半米以上,就是说炕洞的底面,直接是水泥地面。




2. 古代取暖用的地笼是怎么建造

古代取暖的称绝燃为“地龙“
地并宴虚龙在室内地面的表层砖下,人工搭成弯曲错落的烟祥亩道,连接室外屋檐下烧柴的大坑。坑内烧火,热气通过烟道遍及地面,足以驱寒。

参考自360doc图书馆

3. 炕怎么画简笔画图片大全

炕怎么画简笔画步骤如下:

1、首先在炕围上面画四条基准线,如图所示,能分辨即可。

一、炕的起源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尽管北方城市楼谈绝房中,大部分已没有炕,而只有床了,但炕的出现却比床要早很多。张国庆在他的"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一文考证,《新唐书·高丽传》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并据此断定,高句丽人发明了炕。然而实际上中国火炕起源高句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据考古发现,保定市徐水县东黑山村的东黑山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遗址自战国、两汉、唐宋一直延续至明清,内涵十分丰富含肢姿。

二、炕的结构分类

炕的结构远较床复杂,搭法也不尽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

1、洞炕是在地面上砌几道小墙八行砖左右高,将空间隔成几条坑道,两端留空使道道相通,上以土坯、石板或红砖为盖,盖上复用沙泥或白灰之类抹平。

2、花炕是洞炕的发展,小墙只砌一半高度,上面遍立红砖做支撑,复可以红砖为盖,余法相同。

3、空心炕更为先进,只以红砖垒几个立柱做支撑,上面盖几块大水泥板,余法尽与洞炕和花炕同。说空心炕先进是因为它内部空间很大,不易被烟火灰堵塞炕道,常常搭好一铺炕十年八年不用扒灰。

4、所有的炕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端通向烟囱,一端设有炉灶。

4. 东北火炕的原理和构造

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秆、树枝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烟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土炕被烧热后其温度会持久的。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睁滚成。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烟囱是砌筑的炕体排烟道。炕体有直洞式、横洞式、花洞式等。备银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仿早宴中有烟道。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4)地笼炕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东北大炕不仅是睡觉的,还是取暖的。冬天时炕面上很少放东西的,被褥什么的都要卷上垛起来放到炕柜里,以便大炕散热,而散热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铺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梁秸子编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纸开始进入生活后,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上面刷上清油,这样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普遍也有铺上地板革的。越来越讲究了。)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5. 什么是烧地龙

烧地龙是指古代取暖方式。

在很多宴中宫殿的地下有火道,火道在地面有洞口,在外面烧火,热气通过火道传到屋内,称为烧地龙晌橘山。另外也可以通过屋内烧炭火取暖,但这不是主要的取暖方式.没什么高深的原理,和东北的火炕,火墙一个原理,就是热气流的流动。

(5)地笼炕什么样图片扩展阅读:

沈阳故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是典伍液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

内部设施是东北民居特有的风格,东侧进门南北方有取暖的锅灶,南北西三面全是火炕,称“万字炕”,上铺两侧毛毯锦缎,茶几桌案,最为奇特的是大殿地面下面竟然是取暖的烧地龙.

6. 农村火炕怎么建图片

1、您需要了解农村火炕的结构设计。 根据蓝图纸规划,设计出来的火抗要完美并且保温。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7. 住东北大炕是怎样一种体验


火炕看上去其实和床差不多,但是面积大,一铺炕能睡个七八个人。火炕是用土坯垒的,外面看起来象个土台子,里面空的,通着厨房的锅灶和烟囟。灶里烧火,热气经过火炕从烟囟排出去,火炕就热了起来。

冬天能睡上热呼呼的火炕,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老年人,躺在火热的炕上,能缓解风湿,腰酸腿疼。如今还有很多老年人不习惯睡床。


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旅馆,设有火炕,并且当成招揽顾客的卖点。


睡火炕会感觉嘴巴很干,但是不象睡电褥子(电热毯)一样上火。夏天睡起来也热(东北土话:烙得慌),不烧火又太凉。所以会有人在院子里另盘一个简单的灶做饭,厨房的锅灶只用来烧点开水,让炕不太热又不太凉。

东北说人身体好,有一句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以前一个房间两铺大炕,南北相对,又是客厅又是卧室。大冬天的,有客人来了,主人赶紧让客人脱了鞋上炕,坐在热炕头(最接近锅灶的地方)上。端来瓜子茶水烟笸箩,小炉子加几块柈子或者苞米穰子。屁股下一热,喝点热腾腾的茶水(没啥好茶,以前东北就喝茉莉花),炉子热气一烤,全身冒汗,哪里还管外面的西北风。



吃饭也在炕上,四方炕桌一摆,盘腿一坐。一喝就是一下午,土烧酒,杀猪菜,加上火炕的热度,人人脸红脖子粗,全身冒汗。这个情节电视上应该常见,清宫剧中也会有。

广东这边有很多东北菜馆也弄了些看起来象火炕的位子,和日本料理差不多。而东北有一些粗粮馆会设几个火炕雅间,用的是真正的火炕,冬天时生意很火。

以前的炕都比较大,用土坯垒,上面铺的是草席(有钱人铺竹席),一般都是用高粱秆的皮编的,很容易伤到手脚。再好点是苇席。

现在大多数的炕都改小了,能睡三四个人,做得也漂亮,看起来和仿古的大床差不多。床帘拉起来,看不到那里有铺炕。炕面上铺的是炕革(比地板革要软,厚,比较耐磨)或者炕被。一个房间也只盘一铺炕,空地上可以放沙发,还可以放地桌,吃饭基本改在地桌上吃。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会盘腿坐着吃饭了。



俺也有十几年不常睡火炕了,偶尔回家睡几天,已经不习惯了。很热,踢了被子又冷;睡前总要放一瓶水在枕头边,要不半夜要爬起来喝水,很麻烦。不喝点水又干得不舒服。



如今,家已搬走,想再睡火炕,似乎已经是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