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取经之后唐僧师徒怎么样了,是目的达成之后各回各家吗
在小说《西游记》里面,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回来之后,先是按规章流程,向唐王上交和总结了这一路以来的收获,再由八大金刚接引,到灵山如来佛祖那里接受奖封,即所谓的修成正果,其中,唐僧获封“旃檀功德佛袭圆销”,孙悟空获封“斗战圣佛”,猪八戒获封“净坛使者”,沙僧获封“金身罗汉”,白龙马获封“八部天龙马”。
但玄奘一心都在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事情上,所以唐太宗提出多少次,他就拒绝多少次,最后唐太宗无奈,在长安设立译经院,让玄奘完成他译经的心愿,此后玄奘一直都在从事着翻译佛经的工作和记述他游历的经过。公元664年,玄奘因病圆寂,葬在大唐护国兴教寺,一代高僧就此长眠。
B. 唐玄奘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真的西天取经了吗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功德圆满,普度众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取经途中,他究竟经历了哪些磨难呢?
(《西游记》剧照)
五是潜心修行,誉满天竺。
经过数年的艰苦跋涉,玄奘行程13800余里,终于抵达天竺国那烂陀寺,拜在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经过5年的学习,玄奘成为了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相传,僧人顺世外道不服玄奘的佛学成就,曾送给他50条疑难经义,扬言“只要玄奘能翻译出其中任意一条,他就提头来见”。
三天后,玄奘译出了全部50条经义,并当场讲解。顺世外道很是佩服,欲举刀自刎,玄奘制止了他。于是,顺世外道心服口服的拜玄奘为师。
由此,玄奘名满天竺。
四,功成回国,弘扬佛法。
贞观十九,44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唐玄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还俗,“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但玄奘初心不改,立志以身事佛,弘扬佛法,上书玄宗“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后来,玄宗用了近10年的时间,在长安的译经院里,和弟子一道翻译了《般若经》、《瑜伽论》等佛经,撰写了《大唐西域记》等着作。
玄奘为追求理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明朝作家吴承恩将他的故事改编成《西游记》,使得玄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C. 《西游记》唐僧的外貌描写是什么
《西游记》唐僧的外貌描写如下:
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肢启干坤,结彩纷纷历悉如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陆茄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
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唐僧介绍
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D.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回来后结局如何
在《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还得道成仙。然而,这只是小说中的结局,历史上真实的他,结局很凄惨。
正源卖月初九,玄奘的病情加重。二月五日晚上,玄奘圆寂。朝野数百万人为其送行,被安葬在白鹿原。
E. 唐僧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唐僧外貌特点极其鲜明: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可谓是美男子。
不仅如此,唐僧由于他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也成为不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
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虽然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
至于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但总能化险为夷的原因,一则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二则唐僧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告状搬来观世音菩萨或是念那紧箍咒,让徒弟们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胆敢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严惩。
在书中唐僧是一个凡人的形象,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又因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孙悟空大开杀戒的时候会严厉呵斥。他是一个内心信仰坚定、心怀善良的人。
(5)取过经的唐僧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唐三藏其原型是唐代僧侣玄奘。在小说里的他俗姓陈,自小出家、成了佛教僧侣。他实际上是如来佛祖的弟子罗汉金蝉子转世,不过他并不知情。他被派往天竺取得大乘佛经、以便佛法能在中国传扬,由于唐三藏无法保护自己,唐太宗便令两名随从侍其左右。
但他的两名随从在离开长安不久后就遭妖怪所杀。观音菩萨现身告诉三藏,他将会在旅途中遇见三名有力的徒弟。在旅途中,唐三藏不断地被妖魔鬼怪侵扰,妖怪都希望可以吃到唐三藏的肉,因为吃下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在取得佛经后,唐三藏修成正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F. 原着中唐僧什么模样
《西游记》唐僧的外貌描写: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可谓是美男子。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好贺于取回真经,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6)取过经的唐僧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远游印度,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雹袜歼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源冲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21世纪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G. 取经成功之后唐僧师徒什么样了各回各家
在不同的版本中,唐僧师徒的下落也各有不同。谈及我国民间最闻名遐茄腔肆迩的神话英雄,毫无疑问,肯定是《西游记》中的主角美猴王孙悟空。他从花果山上一块顽石中“横空出世”,后来又拜师学艺,习得了一身惊人的本事。他搅乱三界,大闹天宫;而后又改邪归正,护送唐僧西行求取真经。取经大业完成之后,唐僧师徒一行人都被如来封以正果之位。他们的下落又如何呢?是各回各家吗?
在他们的经书中,西行取经团队的结局颤轿就更有意思了: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完毕之后,“他如今,佛国里,掌教世尊”。这位“斗战胜佛”接了如来的班,成了西天佛国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