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丝绸是什么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1]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Ⅱ 丝绸和缎子的区别是什么
丝绸和缎子区别:
1、从产品名称上理解,绸缎特指亮丽光滑的缎类,是小类目;而丝绸包含了亮丽光滑的绸缎,当然还有其他绉类、纺类等等,是个大概念。
2、从原材料上理解,缎子运用的仿丝居多而,因而成本也低;丝绸采用优质的蚕丝作为常规的原料,纯真丝面料原料。
丝绸(sī chóu),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Ⅲ 丝绸有哪些种类
丝绸的十五大类
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蓁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1). 纺:应用平纹组织,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经纬一般不加捻或弱捻,绸面较平挺,纺的牲是质地轻薄而又坚韬。 (2). 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性的织品。 (3). 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4). 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5). 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6). 罗:全部或部分应用罗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个一根或三根以上的奇数纬丝方扭绞成的,即谓罗。 (7). 绒:全部应用绒组织,绸面呈绒毛或绒圈的织品。 (8). 锦:应用缎纹、斜纹组织,花纹精致多彩绚丽的色织提花织品。 (9). 绡:应用平纹或收纱组织的轻薄透孔织品。 (10). 呢:应用各种组织和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型感织品。 (11). 葛:应用平纹、斜纹及其变化组织,经屈纬疏,经细纬粗,质地厚实,绸面呈横向梭纹的织品。 (12). 绨:应用平纹组织,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为纬,质地较粗厚的织品。 (13). 绢:应用于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织品。 (14). 绸: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 (15) . 缂(刻):通过通经断(回)纬的方式制造的平纹或其他组织的特种丝织品
丝绸的三十五小类
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 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 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效应的织品。 (3). 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加S捻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细密绉纹的织品。 (4). 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绉纹的织品。 (5). 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 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 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 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 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10). 双宫:全部或部分采用双宫丝的织品。 (11). 疙瘩:全部或部分采用疙瘩、竹节丝,呈疙瘩效应的织品。 (12). 星纹:应用绉组织的织品。 (13). 罗纹:单面或双面呈轻浮横条的织品。 (14). 花线:全部或部分采用花色捻线或拼色线的织品。 (15). 条:绸面呈现横直条形花纹的织品。 (16). 格:绸面呈现格形花纹的织品。 (17). 透凉:应用假纱组织,构成有似纱眼的透空织品。 (18). 色织:全部或部分采用色丝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21). 山形;应用山形或锯齿斜纹组织,呈明显山形或锯齿花形的织品。 (22). 花:提花织品。 (23). 修花:经过修剪的提花织品。 (24). 有光:有光粘胶丝或半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5). 无光:无光粘胶丝或无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6). 闪光采用有光超光异形断面合纤长丝纯织或交织,呈闪光效应的织品。 (27). 亮光:采用金银钱(铝皮)纯织或交织,呈亮光效应的织品。 (28). 生:采用生丝织造,不经精练的织品。 (29). 特染:经或纬丝采用扎染等特种染色工艺,呈二色及扎染花色效应的织品。 (30). 印经:经丝印花后再行织造的织品。 (31). 拉绒:经过拉绒整理的织品。 (32). 立绒:经过立绒整理的织品。 (33). 和服:门幅在40cm以下,或整幅中织有各40cm以下的开剪缝,供加工和服专用品。 (34). 大条:经纬采用柞大条丝的平纹织品。 (35). 缂丝:通过通经断(回)纬的方式制造的平纹或其他组织的特种丝织品,(详见缂丝)
绸缎种类
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 真丝绸:以真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是用蚕丝加工成绸缎的统称。 人丝绸:以人造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合纤绸:用合成纤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交织绸:用两种不同原料交织成的绸缎。
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绸缎作为衣物加工的原料(服装、围巾、头巾、领带等)。 装饰类:装饰方面的用绸(装饰墙壁、裱画、书封、提包等用的绸)。 工业绸:工业用绸(打字机色带等)。 保健绸:医疗用绸(真丝人造血管、人工皮等、绿色绸)。
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用丝织机械以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针织绸:用针织以丝线构成的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绸。 无缫织绸:不用机织和针织,是将废丝加工成纤维网,再经机械加工而构成的绸。
按绸面表现及染色等分类
提花绸:用提花机织成的绸(大提花绸,小提花绸)。 印花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网印花机(印花台板)印成花的绸。 染色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染色机(染缸)染成的绸。 扎染绸:用棉纱线根据设计安排结扎在坯绸的一定部位,然后进行染色,待染色后去掉结扎纱线,就是扎染绸.
按工艺分类
坯绸:未精练的绸,称生坯绸。 练白绸:已精练的绸。 漂白绸:已精练并经漂白的绸。 熟绸:经纬丝先精练脱胶成练丝(熟丝)再织成的绸。 闪色绸:经、纬线精练后染成不同色,即不同色的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Ⅳ 衣服上标SILK的代表什么面料呢
代表面料为丝绸。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
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4)丝绸是什么意思图片扩展阅读:
丝绸优点:
第一:穿着舒适。
真丝绸由蛋白纤维组成,与人体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7.4%。
第二:吸、放湿性好。
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O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其保温性得益于多孔隙纤维结构。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
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尘、阻燃。
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
另外,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加热到100℃时,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即易燃、易熔。
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线。
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第五:保健。
真丝纤维的保健功能是无法替代的,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皮肤所含的氨基酸相差无几,故又有人类的“第二皮肤”的美称。
穿真丝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线的辐射、防御有害气体侵入、抵抗有害细菌,而且还能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Ⅳ silk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丝绸;蚕丝。
单词:silk
英[sɪlk]
释义:
n.丝绸;蚕丝;丝织物
adj.丝的;丝绸的;丝制的
vi.(玉米)处于长须的阶段中
n.(Silk)人名;(英、瑞典)西尔克
[复数:silks;第三人称单数:silks;现在分词:silking;过去式:silked;过去分词:silked]
短语:
Silk Road丝绸之路;丝路;喜多郎;丝绸之路一
近义词:velvet
英['velvɪt]
释义:
n.天鹅绒;<口>意外之财
adj.天鹅绒的
例句:
用作名词(n.)
The lawn looks like green velvet.
那草坪看上去就像绿色的天鹅绒。
Ⅵ 丝绸、锦、绫罗、绢、纱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的性能及特点是怎样的
所谓丝绸是由蚕丝或蚕丝与其他纤维交织而成的织物。蚕丝是由十八种a氨基酸组成的天然蛋白纤维,它不同与棉和化学纤维,这些蛋白质与人体皮肤的化学成份十分类似,与人体皮肤有很好的相容性,穿着舒适柔软,对滋养和保护皮肤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丝绸根据其组织规格不同可分为:绫,罗,绸,缎,绡,纱等。
丝绸品种的类别: 绚丽多姿的中国丝绸,自古以来饮誉世界。丝绸品种花样繁多、色彩斑斓艳丽。按生产加工方法可分为机织物、编织物和无纺织物。按原料可分为全真丝织物、人丝织物、柞蚕丝织物、合纤长丝织物及其交织物。按用途分可分为衣着用绸、装饰用绸、工业用绸、医药用绸和国防用绸。按组织可分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等普通组织织物和特殊的绉织物、绒织物、纱罗组织织物。按品种可分为如下十五大类:绫、罗、绸、缎、纱、绢、绡、纺、绨、绉、葛、呢、绒、锦、绣。其中:纱、罗、绢、纺、绸、绨、葛、等为平纹织物,锦与缎比较肥亮,呢和绒比较丰厚,纱及绡比较轻薄。
丝绸主要常见品种类型:
绉 缎:
绉缎的经丝为平丝,纬丝为强捻丝二左二右排列,采用缎纹组织交织的丝织品。绉缎有花、素两种。素绉缎一般采用五枚缎纹组织,织物表面一面为绉效应,另一面为光亮缎纹效应。花绉缎的花地组织为正反五枚缎纹或八枚缎纹组织,在绉地上起光亮的缎花。织物手感柔软,抗绉性好,宜作衬衣、裙料。绉缎的原料一般为桑蚕丝,经丝大多为23.3dtex(20/22)
桑蚕丝2根合并,纬丝为23.3dtex(20/22)桑蚕丝2根、3根合并强捻丝,织物重量一般为12.5~20m/m。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除真丝绉缎外,还有真丝与人造丝交织的绉缎、全化纤的仿真丝绉缎等。
织锦缎
织锦缎是:一组经丝(生丝)与三组纬丝(熟丝)交织的三重纹织物,地组织为八枚经面缎纹,花组织为三组纬丝分别起纬花。织物表面呈现三色花纹。织锦缎地部细洁紧密,绸面平挺厚实,纬花瑰丽多彩,纹样精细,以中国传统的民族纹样见多,也有采用变形花卉和波斯纹样。以清地纹样为宜,但根据市场流行趋势也可用满地、漏地纹样。根据所用原料不同,织锦缎有真丝织锦缎、交织织锦缎人造丝织锦缎和金线织锦缎等数十种。
双绉
双绉经丝为平丝,纬丝为强捻丝的一种丝织物。纬丝捻度一般为22~28/厘米。织造时采用二根s捻和二根z捻间隔排列,按平纹组织交织。织后经炼染,绸面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有绉效应。双绉原料以桑蚕丝为主。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用化纤原料 制织的仿双绉。双绉除染色和印花的以外,还有提花双绉。
http://..com/question/1332796.html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show_hdr.php?xname=INJD401&dname=VPIN401&xpos=2 染织绣品种
Ⅶ 丝绸和绸缎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一样:绸缎泛指丝织物。丝绸则是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2、分类不一样:绸缎有许多种:阔幅绸缎,丝光绸缎等等。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真丝绸、人丝绸、合纤绸、交织绸。
丝绸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线组合、加工工艺和绸面表现形状的绸品种划分14大类。其中除纱、罗、绒不论花部、地部组织外,其它大类均按地部组织为根据。每大类绸面都可具有素(练、漂、染)或花(织、印花)的表现。
3、历史不一样:丝绸在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绸缎则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
(7)丝绸是什么意思图片扩展阅读:
丝绸是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Ⅷ 丝绸的理解
丝绸
(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物)
丝绸(sīchóu),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1]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1]
中文名
丝绸
外文名
silk
产地
中国
产品分类
纺织品
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2-3]
,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真正能够说明蚕茧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据考古学家李济和昆虫学家刘祟乐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4]
西阴村出土茧壳图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5]
。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的考古发现,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
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
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
商周时期
商代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蚕桑业亦形成了一定规模。考古发现的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有限,但已出现了提花丝织物,这说明当时的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商代成束丝
西周时期,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已有了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丝绸生产技术比商代有所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蚕桑丝绸业也受到重视,发展农桑成为各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国策。
战国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户成了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手工业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有些技术世代相传,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6]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深远[7]
。此时中国丝绸也传进了印度,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8]
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9]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初步巩固与发展的时期,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
度的建立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汉初实行“与民修养”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规模宏大的官营丝绸业建立起来,其产品主要满足宫廷与官府的需求;民
营丝织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有的作坊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知名度。丝绸产区较商周时期有所发展。西汉时期丝绸的生产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东汉时期开
始,西南地区的蜀锦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产品。[6]
马王堆一号汉墓素纱禅衣
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控制了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内地通向西域并连贯欧亚大陆的道路。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中国的蚕丝与丝绸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中亚、西亚并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大量汉代丝绸织物就是当时贸易繁荣的物证。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也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中亚地区。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不绝,国家长期分裂,政权频繁更替。剧烈的社会动荡、复杂的政治格局、持续的民族交融、广泛的国际往来,令丝绸生产虽发展艰难,但内涵丰富,面貌多样。这一时期,北方仍然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区,四川成都地区丝绸业一向发达,江南地区由于三国时的相关政策,开发丝绸业有了新的起色,经过南朝的经营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丝织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7]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总的来说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尤其是文化上的开放,显示了这一时代雍容大度、兼蓄并包的风格。丝绸业也在这一社会基础上出现了发展高潮。当时重要的丝绸产区有三个:一是黄河流域,以河北、河南两道为主体;二是四川巴蜀地区,剑南道和山南道的西部可以划入本区;三是长江下的东南地区,基本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大大增强。此外,西北地区丝绸的发展在边远地区中首屈一指,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法门寺唐代丝织品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
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
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代的丝绸贸易十分发达,陆上丝绸商道更多采用一条偏北迂回的道路。海上
丝绸之路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丝绸产品通过东海线和南海线,分别输往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印度乃至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丝绸贸易的兴盛导致了丝绸技
术的外传,至7世纪,东起日本,西至欧洲,西南到印度均有丝绸生产,基本奠定了日后蚕丝产区的格局。[6]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北宋丝绸生产以黄河流域、江南地区和四川地区为重要产区,中晚期生产重心
已转移至江南地区,但北方在高档丝织品生产上仍保持优势。南宋时,丝绸产区基本集中在长江流域,江南地区丝绸生产占绝对优势,浙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
之府”。辽在夺取燕云十六州后开始发展蚕桑丝绸生产,金代统治区域的丝绸业虽遭破坏,但也维持了一定规模。[6]
宋朝的官营丝绸生产作坊有相当规模,在京城少府监属下设置绫锦院、染院、
文思院和文绣院,同时还在重要丝绸产区设置官营织造机构。东京的绫锦院,真宗年间有织机400多张,润州织罗务年产量万匹,新兴丝织业中心城市婺州,号称
“衣被天下”。太湖流域“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10]
。两宋民间丝织业十分发达,除作为农村传统手工业以外,城市中的丝织作坊大量涌现,民间机户的力量不断增长。对外贸易方面,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海上丝绸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生丝与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
元代丝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元初丝绸生产遭遇战争的破坏,但产区仍有一
定规模,以中书省所辖的“腹里”地区和江浙行省所在的长江下游为最盛,历史上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农书《农桑辑要》也在全国发行。元代中期以后,产区格局有较
大变化,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其原因一方面是气候变冷使北方不宜于蚕桑生产,另一方面是棉花的种植也使得蚕桑业趋向集中。由于
蒙古贵族对贵重工艺品的特殊爱好,元代设置了大量官营作坊,集中了全国大批优秀工匠,征调蚕丝原料,进行空前规模的大生产。庞大的官营织造体系是元代丝绸
生产的重要特色,对民间丝绸生产有一定抑制作用。[6]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中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
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蚕桑丝绸业的产区范围有所缩减,但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区域性密集生产,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明代中期以后,社会风气渐趋奢靡,在商品经济与专业分工经营条件下,江南地区的丝绸工商业获得了极大繁荣。[6]
明代官营织造业规模较大,除在南京与北京设立中央染织机构外,还分别在丝
绸产区的苏州、杭州及全国二十多处地方设立地方织染局,供应宫廷和政府每年所需的段匹。生产方式有“局织”和外发“领织”两种,局织是轮班徭役制,领织为
民间机户,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元代有所松弛。明代实行海禁,对外贸易为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丝绸产品以朝廷赐赏的形式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明中期以
后,海禁渐开,中国生丝与丝绸大量销往日本和经由澳门地区销往欧洲。
清初丝绸业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康熙时采用了鼓励措施,丝绸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在地域上进一步向环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集中,特别是江南地区在规模和水平上成为全国丝绸业的中心。[6]
清代官营织造体系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原料也以采买为主,总体规模比明
代有所缩减,重要的有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合称“江南三织造”,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各类丝织品。民间丝织业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专业
性分工和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涌现出一批繁荣的丝绸专业城镇,产品种类繁多,内销市场繁荣。在对外贸易方面,清厉行海禁,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实行一口
通商。尽管如此,中国对日本的生丝出口和对欧洲各国的生丝与丝织品出口仍然达到了相当规模。
晚清时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6]
成分
编辑
现代工业丝绸,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蚕丝产品,主要是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纤维素的组合体。
天然纤维
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
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粘液凝固而成。蚕丝纤
维因蚕的食性不同分成多种,其中有食桑叶形成的桑蚕丝纤维、食柞树叶形成的柞蚕丝纤维以及食木薯叶、马桑叶、蓖麻叶形成的其他野蚕丝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柞
蚕丝纤维可以把长丝纤维的形态保留到集束形成的长丝纱中,其他的几种野蚕丝纤维只能被改形为短纤维用纺织加工。在用桑蚕丝纤维和柞蚕丝纤维集束形成的长丝
纱中,桑蚕丝纤维的长丝纱最重要,占天然长丝纱的大部分。
蚕丝结构
蚕吐丝时同时吐出两根蚕丝,但凝固成形后,它们会并合形成一根茧丝。茧丝的断面类似眼镜。每根茧丝中含有两根被丝胶粘结在一起的蚕丝纤维,称为丝素,即无胶的蚕丝纤维。它具有接近三角形的横截面特征,但形状与截面积大小并不均匀。
丝素也称丝素纤维,是最终得到使用的蚕丝纤维。
丝胶包覆在丝素纤维的四周,它的存在会对纤维的使用、加工和产品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根茧丝上的丝胶含量并不均匀,开始吐出的丝,丝胶含量低,结束时吐出的丝,丝胶含量最高。蚕丝纤维有比较完善的原纤构造,能充分表现天然纤维的优良品质。
化学组成
蚕丝化学组成
蚕丝属蛋白质纤维(Fibroin;シルクタンパク),又名:丝素蛋白。是一种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大分子的单基是α氨基酸。α氨基酸的结
构通式是RCH(NH2)COOH,由于其氨基位于紧邻羟酸的α碳原子上,因此称为α氨基酸。由丝素分子的结构通式可知,在整个大分子链的不同肽基上,连
接的侧基是不同的,这是天然蛋白质纤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组成蚕丝丝素的氨基酸共有18种之多,丝素蛋白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丝氨酸(ser)约占总组成的80%以上。
改性
丝素蛋白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使用性能,但因为丝素蛋白分子中含有一定量的羟酚基及其它结构,容易吸收紫外光而变性,在紫外光照射下,氨基酸组成发生裂解,白度明显下降,随照射时间的增加,丝素蛋白泛黄程度也增加,特别是在有水存在下,泛黄更为严重[11-12]
。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也大幅度下降[13]
,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而且丝素蛋白又难于染色和易于褪色等,为了使缺陷得以改善,必须进行改性,改性可以用生物学的基因方法来改善蚕的品种,也可以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加以改进,通常为化学改性和高分子共混两种方法。[14]
人造纤维
人造纤维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非天然纤维,分为再生纤维和化学纤
维两种。再生纤维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经溶解后制成纺织溶液,然后喷丝纺制成纤维状的材料;化学纤维是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
产品作原料制成的合成纤维。丝绸中加入人造纤维,主要是为了使丝绸抗皱缩、防虫蛀、更易保存等。
人造纤维只有10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人类都依靠棉、毛、丝、麻等天然
纤维应用于纺织服装和其它生产领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合成纤维先后问世,量大价廉,大大丰富了纺织纤维总产量和使用范围,成为天然纤维的竞争对
手。合成纤维的原料是石油,但地球的石油资源30—50年后即告枯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消费意识的改变,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和适应环保理念的全球大
趋势,纤维产业也逐步向开发、使用天然纤维靠拢。各种新型纤维问世,如天然彩色棉、竹纤维、Lyocell纤维、PLA纤维、大豆蛋白纤维、蚕蛹蛋白纤维
等,都具有天然纤维的特点,不仅性能优良而且环保。
丝织工艺
编辑
缫丝
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成为织绸的原料。
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一颗蚕茧可抽出约1000米长的茧丝,若干根茧丝合并成为生丝。[15]
缫丝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根据产品规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或柞蚕丝。缫丝方法很多,按缫丝时蚕茧沉浮的不同,可分为浮缫、半沉缫、沉缫三种,蚕茧的浮沉主要决定于煮茧后茧腔内吸水量的多少。按缫丝机械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立缫和自动缫两种。按自动缫丝机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为定粒感知缫丝和定纤感知缫丝两种。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织造
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就
是织造工艺。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这种
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
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
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15]
染整
染整是指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现代也通称为印染。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染整质量的优劣对纺织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序。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几千年前,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Ⅸ 丝绸和真丝有什么区别
1、光滑程度不同
缎面丝绸一般是光的,真丝不是光的。
2、材质不同
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长丝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3、性能不同
真丝面料具有优良的染料性能,用酸性、中性、直接、活性、阳离子、还原、可溶性还原、不溶性偶氮染料等都能上染。但它在碱性介质中容易受损,所以一般以酸性染料为主,辅以中性、直接、 活性染料。
丝绸面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它的保温性得益于它的多孔隙纤维结构。
在一根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而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丝绸的历史沿革: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
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
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