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图片中的声音是什么原理
扩展阅读
电脑合成图片软件 2024-11-03 00:20:53
ps图片明亮度如何调整 2024-11-03 00:13:52
百度搜索图片的科学性 2024-11-03 00:11:52

图片中的声音是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 2022-07-25 16:20:39

1. 图片声音视频文件的编码是怎样的,请给出二进制流的逆转过程

先分开给您介绍一下视频编码跟音频编码:
视频编码就是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将某个视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另外一种视频格式文件的方法。
视频编码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量由1Gbit/s(针对1920x1080显示格式)减少为20-30Mbit/s。
自然界中的声音以及波形都非常复杂,声音其实也是一种能量波,它有频率和振幅
其中频率所对应的是时间轴线,振幅对应的是电平轴线。
波是无限光滑的,弦线可看成由无数点组成。
音频编码主要是完成对声音信息的压缩。
声音信号数字化后,信息量比模拟传输状态大很多,不能像模拟电视声音那样直接传输
因而需要对声音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即为音频编码。
音视频编码原理视频编码主要是对图像进行有效的压缩。
原始视频图像数据中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视频编码主要采取块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有效的去除图像帧间冗余度,来压缩码率和带宽,实现信号有效传输的目的。
我们需要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抽样就是在时间上将模拟信号离散化。
量化是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原来连续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数量的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
编码就是按一定的规律把量化后的值用二进制数字表示,然后转换成二值或多值得数字信号流。
通常我们采用PCM编码,其主要过程是将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取样,使其离散化,同时将抽样值按分层单位四舍五入取整量化,并将抽样值按一组二进制码来表示抽样脉冲的幅值。

2. 声音的原理是什么东西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可通过空气或者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耳朵,从而使鼓膜振动,振动通过神经传入大脑.这就是声音的产声、传播、接收三个过程,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 计算机图像和声音的传递是运用力学原理吗

微观上是力学原理的

4. 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物理名词编辑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各类物体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

空气(0℃) 331m/s[1]

空气(15℃) 340m/s

空气(25℃) 346m/s

软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馏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冰 3230m/s[1]

铜(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 5000m/s

铁(棒) 5200m/s

物理中,音调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要区分开。

有时,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障碍,会反弹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秒时,我们就区分不开了。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当然,在一个有障碍物、阻挡物的空间内发出声音,就会有回声,也就是说,只要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发生回声现象。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较大分贝的声音在空旷环境下,人耳才会分辨出回声,而日常生活中人耳也经常收集到回声,但由于回声的分贝低或者在嘈杂环境下,所以人耳分辨不出回声,所以不能产生“日常生活中没有回声”这样的误解,其实,只是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这样的声音,或者说是大脑接受到但分辨不出而已。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机械能、电能,其实声也有能量。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敲击其中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也会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声音传播是带动了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也有能量。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为dB。0分贝刚刚引起听觉。人们把频率高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叫做超声波,把频率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叫做次声波。

原理
(图)声音
(图)声音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频率的大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高对应,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用量子力学解释便是原子的运动,形成了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联系

5. 声音的原理

听力程度分类听觉是人们的主观感觉,听到的声音实际是物体振动后引起的声波。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不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振动频率不同。频率是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其单位用赫兹(Hz)来表示。例如:鼓声主频约在250-500 Hz(即每秒振动250-500次),属于低频;双音响筒声主频约在1000-2000 Hz,属于中频;哨子声主频约在3000-4000 Hz,属于高频。所以,声音的频率不能通过吸音材料降低
为了表示声音的强弱程度,人们引入了“声强”的概念,并用1秒内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声能多少来量度它的大小,声强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米2”。
虽然声强是个客观物理量,但是声强的大小和人们主观感到的声音强弱,却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符合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物理学里又引入了“声强级”的概念,分贝就是声强级的一个单位,它是贝尔的十分之一。
吸音材料能使声音的分贝降低,能低多少,视材料而定。
多孔质吸音材料的吸音原理为振动空气从狭孔中进出时,空气分子与材料和自身摩擦,把声能变换成热能,消耗掉了。声波分子运动得快,消耗得也多,故这类材料对高频的吸音能力强。另外,多孔质材料背后的空气层也有吸音作用,而且更有讲究,特别对1/4波长频率的声音吸音更强,间距大,1/4波长就长,被吸收的声音频率就偏低。板状吸音材料有几大特点:①、在板弯曲的共振频率点附近,吸声最强,见特性图中的峰凸,此频率与框架空间面积有关。②、板和框架一定要密切贴合在一起,否则,板就不会一小块一小块振动,也就不会吸音。③、如果空气层中再放有多孔质吸音材料,如玻璃纤维,那么在特定的频率上吸音作用为更强。

6. 声音物理原理是什么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

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

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

(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三、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

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

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

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7. 青少年科普中心里看得见的声音是什么原理

声音震动麦克风,形成强弱不同的电流,电流经过放大电路(功放)的放大,然后通过喇叭的线圈,电流通过喇叭里的线圈时,使线圈震动,带动线圈上的纸碗震动,声音就产生了

8. 图片传导声音的原理

脑补。
图片是由图形、图像等构成的平面媒体,图片的格式有很多,但无论怎样变化,它们都属于二维空间,是无法传递声音、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