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父亲油画高清图片
扩展阅读
疯女人的图片 2024-11-05 22:08:33
观音佛像高清图片 2024-11-05 21:40:43
忧伤的人物女图片素材 2024-11-05 21:32:55

父亲油画高清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19 04:42:39

A. 中国美术史里有父亲油画吗

油画《父亲》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1980年12月20日,《父亲》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美术展”一等奖。

《父亲》被选为苏教版教科书《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插图。

B.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鉴赏

罗中立以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虽没有华丽色彩,也没有宏大场景,但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腻丰泽,被业内评价为“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

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的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

(2)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父亲》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这是一幅“很大很大”的普通农民肖像画。

画中人物头裹白布、手端旧碗且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其脸上有,似岁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眉弓上有,如早晨叶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还有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宽厚的鼻翼以及鼻梁右侧粗黑大颗的苦命痣,仅剩一颗门牙、半张的嘴、干裂的唇和手中端着的这碗浑水,形成呼应,似乎这老人刚经过一阵辛苦的劳作,口干舌燥,正想端着水喝,突然来了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视着这人的情景。

《父亲》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及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创作的作品。

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20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生产队、公社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就是为了这个肥料,画家附近的厕所里都有农民住在里面,那时候城里面每一个厕所都有农民住在里面。

农民过年的时候也守在那个地方,所以农民的那个神态和姿势,引起作者很大的震动,之后,他就画了守粪的农民,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有了现在这幅作品,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去掉了“我的”二字更名为《父亲》。

《父亲》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是一幅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表现了画家罗中立的乡土主义情怀,是罗中立本人对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坚守与挑战,也是为落后的农村及农民代言,让人们关注农民,关注那朴质的美与勤劳的品格。

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人们对于普通农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

命运给予他为土地的兴衰而抗争的责任,命运同时也给予他为家庭的成败而打拼的勤奋,命运给予父亲善良的心,纯朴的情,与世无争的信念,在阳光下晒得那么自然黝黑的皮肤。即使这一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也从未有一声嗟怨,只要看到那秋日阳光下大片大片的金黄,微笑就一年一度地涌上心田。当人们凝视一个阳光下的慈父时,它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农民的力量所在,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已经涉及了人类灵魂的象征。

C. 油画《父亲》的创作特点

该画采用对称式构图,庄重而简炼,宁静而简朴。尤其是,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

人物色彩深沉而富于内涵,容貌刻画得极为细腻、情感深邃而含蓄,背景运用“丰收”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的“苦”和内在的“美”。

同时,作者在基本上没有故事情节的头像中通过放大细部的方法,描绘真实感和加强艺术感染力。在这里,细节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式的不加取舍地罗列,而是深思熟虑的、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

(3)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重要展览

2015年06月19日,“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重庆”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包括罗中立《父亲》等98件中国美术馆馆藏西部主题作品亮相,这是继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父亲》原作首次“回家”。

D.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为什么是叫父亲而不叫农民

因为父亲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

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精神上的父亲!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

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4)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父亲》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是一幅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表现了画家罗中立的乡土主义情怀,是罗中立本人对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坚守与挑战,也是为落后的农村及农民代言,让人们关注农民,关注那朴质的美与勤劳的品格。

作者深谙农民的困苦,懂得农民的欢乐,更理解农民的需求。《父亲》能够激起人们对于普通农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激起人们发自内心的感情波澜,而不只是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艺术融铸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之中,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

E. 关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细节描写

《父亲》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这是一幅“很大很大”的普通农民肖像画。

画中人物头裹白布、手端旧碗且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其脸上有,似岁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眉弓上有,如早晨叶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还有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宽厚的鼻翼以及鼻梁右侧粗黑大颗的苦命痣。

仅剩一颗门牙、半张的嘴、干裂的唇和手中端着的这碗浑水,形成呼应,似乎这老人刚经过一阵辛苦的劳作,口干舌燥,正想端着水喝,突然来了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视着这人的情景。

该画的人物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人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

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

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面对《父亲》,使人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鲜明的影象总是能一下射入脑海,深入人们的心灵。面朝着的黄土,背朝着的天,混着泥土的汗水,深邃不见的眼,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农民一生的缩影。

(5)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这个名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罗中立说。《父亲》这幅画构思的产生,是罗中立从看到的守粪农民后开始的。他说“我要为他们喊叫”这就是我构思这幅画的最初冲动。

开始画了守粪的农民,以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了《父亲》。他说我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家,但为农民说话的很少,老实话就更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我采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细节。

我尽量搜集各种特征,如鼻子旁边的痣,老百姓都叫“苦命痣”,他们的确认为命中注定一辈子受苦;“卷耳朵”老百姓说是怕老婆,我用来表现农民的天性善良、驯服,不会反抗。画干裂的嘴唇,手指上的倒刺,锯过得粗瓷碗,以及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精心推敲过的。

这位农民的形象,实际上在我脑中是多少农民形象的概括。我就是闭着眼睛也能画出来。只有那个圆珠笔,是一卫领导同志建议画点“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民的特征”加上的。

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在揭示人物精神内涵方面,可谓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在画面里,画家用了多层画法的厚实色层,层层塑造,色层饱和厚实,在塑造过程中所营造出的粗糙如土墙面的肌理特征,正好适合表现中国农民经受生活磨难、饱经风霜的脸。

脸上沟壑纵横,挂满了大颗的汗珠,眼睛掩盖在眉弓的阴影中,“父亲”那种承受生活之重的精神状态和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以领袖像的尺寸,运笔超写实的表现手法,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包含深情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产生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从这幅力作中不难看出,中国美术走向了写实的艺术高峰,作品内容更多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美学重新被重视的有力见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父亲

F. 右图是着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油画的感人之处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父亲的形象。他黝黑的脸,深深的纹,粗糙的手,显示出他艰辛勤劳的一生;他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善良和质朴;他缠裹的白布头巾、手捧的粗瓷大碗及碗中的稀饭,又说明了他生活的贫困。(意对即可)

G.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图是怎样的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老人古铜色的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H. 油画《父亲》是哪位画家画的

zzh作者:罗中立(1948年—)。

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父亲》一画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借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罗中立创作《父亲》,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父亲》是农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是罗中立这代年轻人思考的结晶。

I. 罗中立油画《父亲》中父亲头上夹着笔什么意思

罗中立油画《父亲》中父亲头上夹着笔的意思是: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民的特征。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9)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父亲》创作背景:

《父亲》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及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创作的作品。

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

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20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生产队、公社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就是为了这个肥料,画家附近的厕所里都有农民住在里面,那时候城里面每一个厕所都有农民住在里面。

农民过年的时候也守在那个地方,所以农民的那个神态和姿势,引起作者很大的震动,之后,他就画了守粪的农民,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有了现在这幅作品,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去掉了"我的"二字更名为《父亲》。

《父亲》作者简介:

罗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0年在四川美院学画,198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中国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艺术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

J. 请问罗中立油画《父亲》的原作尺寸是多少

纵216厘米,横152厘米。

《父亲》是我国当代重庆籍着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一幅代表作,当时罗中立32岁,年富力盛,正是创作写实性油画水平最高的时候,因此,就诞生了这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凭借这幅作品,他在当年年底获得“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的金奖,从此,一举成名。

《父亲》属于大尺幅超写实肖像油画,这是一幅“很大很大”的普通农民肖像画。

画中人物头裹白布、手端旧碗且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其脸上有,似岁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眉弓上有,如早晨叶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还有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宽厚的鼻翼以及鼻梁右侧粗黑大颗的苦命痣,

仅剩一颗门牙、半张的嘴、干裂的唇和手中端着的这碗浑水,形成呼应,似乎这老人刚经过一阵辛苦的劳作,口干舌燥,正想端着水喝,突然来了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视着这人的情景。

(10)父亲油画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父亲》是1980年罗中立根据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及与农民结下的深情,创作的作品。

20世纪70—80年代,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

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20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生产队、公社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就是为了这个肥料,画家附近的厕所里都有农民住在里面,那时候城里面每一个厕所都有农民住在里面。

农民过年的时候也守在那个地方,所以农民的那个神态和姿势,引起作者很大的震动,之后,他就画了守粪的农民,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有了现在这幅作品,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去掉了“我的”二字更名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