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种全身红色的蛇叫什么名字
红喷毒眼镜蛇
隶属于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眼镜蛇属毒性很大,为混合毒素以神经毒为主,毒性比一般眼镜蛇大,会喷毒,距离为1-2米,雌性每次产卵6-15枚,在孵化期有有护卵行为
㈡ 一圈红一圈黑是什么蛇
是赤链蛇,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赤链蛇全长1至1.5m。
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色“∧”形斑,体背黑褐色, 具多数(60以上)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
生活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见于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1]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山区少见,城市周边的郊区半郊区以及城里的花园等地都有)。以树洞、坟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为窝,野外废弃的土窑及附近多有发现。
(2)红红的是什么蛇图片扩展阅读:
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赤链蛇
㈢ 这个是什么蛇种
这是红点锦蛇。学名:红纹滞卵蛇。中文俗名:水蛇、水长虫、白线蛇。为游蛇科锦蛇属。
红点锦蛇,全长在l 000mm以内,体重100-200克。背鳞平滑,头有3条“^”形黑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条在额部沿枕部向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四条黑褐色纵纹。体前有4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渐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黑黄相间的棋格斑。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点锦蛇栖居于傍水的草丛内,也常在阴湿的山麓出现。受惊时常向石堆下或水域逃逸,能泳善泅。常在湿地捕食林蛙、各种鳅类和小鼠等;性较贪食,甚至有同类间为争食而斗,并能吞下比自身更大的动物。
㈣ 通体红色的蛇是什么蛇
通身红色的蛇有:赤炼蛇、紫灰锦蛇、华珊瑚蛇、紫棕小头蛇、产于中非的红射毒眼镜蛇,人工培育的红色洪都拉斯奶蛇等外国物种。
1、赤练蛇
产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广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它是一种分布极广泛的无毒蛇。
赤链蛇主要栖息在田野、村庄、住宅及水源附近,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平时性情比较温和,白天蜷曲不动,长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
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主要以蟾蜍、淡水小杂鱼、泥鳅、雏鸡、幼鸟及鼠类为食,此蛇有食蛇习性,在食物供给不足时吞食同类,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2、紫灰锦蛇
背部紫铜色,头背部有3条黑色带纹,纵向后坤,中间1条起自鼻间,止于鳞末端,另两条起自跟后,一直延伸到尾部。体尾背面有10多条形如马鞍形的淡黑色横斑,每个横斑约有3-5个鳞片宽;腹部玉白色。生活于山区,溪边、田边、路边及草丛中。
锦蛇生活于海拔200至2400米山区的林缘、路旁、耕地、溪边及居民点,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卵生,7月产卵5~7枚,卵呈椭圆形,白色,卵径50-60毫米 × 15-20毫米。 性情温驯的红竹蛇属于夜间活动的蛇类,以小型哺乳类为食。
3、紫棕小头蛇
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常栖息于平原及山区海拔1630m。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柬埔寨。
4、红射毒眼镜蛇
红射毒眼镜蛇全长70-120厘米。最大长度为150厘米。
红射毒眼镜蛇体色以红色至灰色为主。另外,红射毒眼镜蛇的幼蛇阶段时,颈部位置会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在遇到危机时,能透过毒牙尖端的细孔向敌人喷射出毒液,其射程甚至可达两米之遥。
5、洪都拉斯奶蛇
洪都拉斯奶蛇,全长100-120公分。吻部鼻间鳞后缘至前额鳞间有条宽幅的白色横纹。
头部呈黑色,由顶鳞正后方至躯体部分为其第1条黑色环纹,此环纹可延伸至腹部。躯体上另有许多红,黑及白色环纹。白色环纹较宽且略带黄色。
㈤ 红颈蛇是毒蛇吗
是毒蛇。
红脖颈槽蛇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红颈蛇、野鸡项、红脖游蛇、扁脖子,属后毒牙类毒蛇。体型中等大小,全长约77-95厘米。头背草绿色,上唇鳞色稍浅,部分鳞沟黑色;头腹面污白色。
躯干及尾背面草绿色,颈区及体前段鳞片间皮肤腥红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头颈区分明显,颈及体前段背正中两行鳞片并列,个别无颈槽;眼较大,瞳孔圆形。上颔齿23-25枚,最后2枚骤然增大,与其前方齿列间有一间隙。
常在河谷坝区的水稻田、缓流及池塘中活动捕食。白天活动,多发现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主要以蛙类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