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有什么杂食恐龙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搜索海默英雄的图片 2024-12-24 11:28:36
伪装隐藏图片的软件 2024-12-24 11:16:53

有什么杂食恐龙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04 11:19:04

Ⅰ 食肉恐龙有哪些

食肉恐龙:

1、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

霸王龙是最残暴也是最着名的恐龙。爬行动物只要不死,就会一直生长,但霸王龙超过19岁之后它们就不会再变高变长,它的骨骼只会越变越粗壮。别看霸王龙前肢短小,但是每个前肢可以举起400公斤的重物。在电影《侏罗纪公园III》中,棘龙打败了霸王龙,但如果霸王龙和棘龙真的打上一架,棘龙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小。

Ⅱ 史上最强十大食肉恐龙(排名第一名图片)

第一名: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
霸王龙
霸王龙又名暴龙是最强大的恐龙,霸王龙的听觉、嗅觉、视觉都超级灵敏,长而锋利的牙齿仿若刻刀非常锋利。从平均体长上看大部分食肉恐龙都能超过霸王龙,但它们的体重通常只有霸王龙的50%至78%。在食肉恐龙中只有蛮龙和魁纣龙的体重能达到或接近霸王龙的90%。霸王龙平均体长12.2米,最长15米,平均体重8吨,最重14.85吨。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部高度约5.2米平均头高约6米,最高头高6.72米。体型仅次于棘龙,是第二大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
体型庞大的霸王龙咬合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万牛顿-24万牛顿。在美国发现的三角龙化石,一只额角被霸王龙咬断。而另一只埃德蒙顿龙也有相似的证据,尾巴上被霸王龙撕下来一大块肉。霸王龙是霸王龙科中最大的,霸王龙的拉丁学名是意为[残暴的蜥蜴之王]。
霸王龙生存于距今6850万年至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美国、加拿大。是白垩纪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唯一的非鸟类恐龙。
霸王龙是最残暴也是最着名的恐龙。爬行动物只要不死,就会一直生长,但霸王龙超过19岁之后它们就不会再变高变长,它的骨骼只会越变越粗壮。别看霸王龙前肢短小,但是每个前肢可以举起400公斤的重物。在电影《侏罗纪公园III》中,棘龙打败了霸王龙,但如果霸王龙和棘龙真的打上一架,棘龙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小。
霸王龙不仅仅出现于电影,在书籍中也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如《霸王龙兄弟》、《与古生物同行》、《恐龙之最》、《恐龙大战》中都出现过霸王龙的身影。
霸王龙的头部长约1.55米,与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霸王龙拥有如此庞大的头颅,自然牙齿也不会太小。它们的口中布满了60颗25厘米至37厘米的牙齿。霸王龙的牙齿呈圆锥形,且弯曲,边缘还带有锯齿,可以轻易咬碎任何动物的骨头。有人认为霸王龙是个积极的掠食者,还有人认为霸王龙是吃腐肉的,但是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霸王龙既是腐食者也是掠食者。雷克斯霸王龙要忙着捕食猎物,为了维持生活,如此庞大的肉食恐龙,每天不得不吃掉两个人那么重的食物呢。霸王龙的牙齿和其它食肉恐龙不同,霸王龙的牙齿是圆锥形的,这就是它们为什么可以轻易咬碎骨头的原因。
第二名:异特龙
异特龙
到侏罗纪晚期,恐龙世界在不断变化,巨型食肉恐龙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异特龙就是其中一种。异特龙的很多骨头都是中空的,与现代多数鸟类相似。异特龙的前肢比霸王龙更大,而且手上长有三个指爪,非常锋利。异特龙是侏罗纪恐龙中的代表性恐龙。它们的爪子可以轻易撕开猎物的皮肤,也可以从猎物身上下它们头上长有明显的肉冠,但是并不像双脊龙那样脆弱,相反却很坚硬。这种特殊的肉冠,可能是为了帮异物龙遮蔽太阳的光线,使他们看得更清。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异特龙这种强大的巨型食肉恐龙竟然很少在影视作品出现。侏罗纪公园三部曲和侏罗纪世界I中都没有异特龙的身影,直到侏罗纪世界II上映,异特龙才在影院的屏幕上出现。
1877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异特龙被发现后,这块恐龙化石竞习者中非常有人气,在世界上非常有人气的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中以超过178万美元价格被卖出。
异特龙
科学家们都很怀疑这样巨型的食肉动物是否能够快速奔跑,或是能够追击、抓住迅速移动的猎物。尽管它的后肢强壮有力,人们仍然怀疑它的奔跑速度是否能够超过30千米/小时。但是后来,研究表明异特龙的速度竟然达到35-55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在大型食肉恐龙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从一些遗骸上可以看出,异特龙在捕猎时可能经常遭到猎物的反击并且受伤。
异特龙又名跃龙、异龙,平均体长8米,最长12米;平均体重:1吨,最大4吨。它们不是体形最大的食肉恐龙,但可能是体形最匀称的。异特龙是群居动物,它们的战术分为两种,第一种战术是围住猎物,不让猎物逃跑,最终让猎物体力不支而死。第二种战术是每只异特龙都上前咬上一口,让猎物失血过多而死。异特龙的拉丁学名是Allosaurus意为[非同一般的蜥蜴]只有一只成年的异特龙和一只受重伤的霸王龙(成年)才有50%的胜算。
异特龙虽然速度比霸王龙快,但是智商、咬合力却没有霸王龙高,因此在和霸王龙的对决中,异特龙绝对占不了上风。
第三名:鲨齿龙
鲨齿龙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意为“长有鲨鱼牙齿的蜥蜴”。鲨齿龙平均体长11米,最长14米。平均体重6吨,最大体重10吨。鲨齿龙的中文学名是:撒哈拉鲨齿龙。这是因为它们的化石发现在撒哈拉沙漠。它们的速度可达32千米/小时。牙齿锋利形似刀片,用于切割,可以轻易撕下一大块肉。鲨齿龙的脑袋虽然比霸王龙的大,但智商却只有霸王龙的一半。
鲨齿龙是第四大的食肉恐龙。鲨齿龙可以单独杀死一只潮汐龙幼仔。虽然它(潮汐龙)还是幼仔,但体形却不小,所以鲨齿龙能单独杀死它,已经是精兵中的精兵了。如果鲨齿龙成群结队地行走,就连体形庞大的潮汐龙也不是它们的对手。
鲨齿龙
在鲨齿龙生活的时代和地区还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食肉恐龙,它就是棘龙。一些化石证据表明,它和棘龙发生过一场生死搏斗,并且战胜了棘龙。
鲨齿的拉丁学名是:Carcharodontosaurus. 翻译过来就是:长着鲨鱼牙齿的蜥蜴。确实鲨齿龙的牙齿类似现代的噬人鲨。鲨齿龙的牙齿长达10厘米虽然没有霸王龙的牙齿大,但是鲨齿龙的牙齿用于切割是非常方便的。这是因为鲨齿龙的牙齿类似刀片而且非常锋利。拥有这样牙齿的鲨齿龙就可以像霸王龙称霸北美一样称霸非洲。
第四名:棘龙
棘龙
至今人类对棘龙知之甚少,这是因为最完整的棘龙骨架在二战时期被盟军摧毁,而这之后发现的棘龙骨架也都支离破碎。棘龙平均体长16米,平均体重12吨,最大体重18吨,最大体长20米,棘龙已经赶超了所有的食肉恐龙,把霸王龙、鲨齿龙、异特龙、蛮龙这些巨型食肉恐龙甩在身后。棘龙的背部有一个帆状物,这个帆状物可以调节体温、吸引异性、威胁对手。但这个帆也成了棘龙的要害,如果其它的食肉恐龙咬住了棘龙的帆,棘龙就很难用自己的嘴和爪子攻击对手,只能知难而退。棘龙的咬合力最大,可达5吨,掌击力也是最大,可达9吨。
棘龙
谁都不会想到棘龙这个庞大的食肉恐龙竟然是两栖恐龙。它人一天的大半时间都待在水里,晚上会爬到岸上休息。棘龙的食物是一种叫锯鳐的鱼类。但是不要以为棘龙吃鱼就不危险。它们可能会去猎食当时的一种鸭嘴恐龙–豪勇龙,它们可是棘龙最喜欢的食物。
第五名:蛮龙
蛮龙
蛮龙又名野蛮龙、蛮王龙,蛮龙属于巨齿龙科。它们的最大咬合力可达15吨。仅次于霸王龙是咬合力第二大的恐龙。可见蛮龙的实力不是吹的,有古生物学家发现,有异特龙被蛮龙杀死并吃掉的化石证据,这可以证明:蛮龙的单体战斗力已经超过了一只异特龙。但是如果两只异特龙和一只蛮龙大战一场的话,蛮龙赢的可能性只有5%.
蛮龙的粗壮程度仅次于魁纣龙,是除霸王龙外第二粗壮的食肉恐龙。
蛮龙
蛮龙的食物是大型的蜥脚恐龙和剑龙。蛮龙和霸王龙在血缘上相差很远,在时间上比霸王龙早了7000万年,在食物链上,蛮龙也只能排在同时期食肉恐龙的第二位。
蛮龙的体长是12至14米,是当时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蛮龙的前肢发达并长着大大的三个趾爪:第一趾最大,而且向内弯曲;第二趾也是弯曲的;而最小的第三趾最灵活,可往内侧、外侧摆动。
蛮龙狩猎的时候,可以用爪子直接抓住猎物的背部,将猎物大幅度拉近。然后再用嘴撕咬猎物。也可以先用大嘴咬住猎物,再用前肢拉近猎物,然后用趾爪在猎物身上划出致命的伤口。
第六名:
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又名巨兽龙、南巨龙。生存于现代的阿根廷,以阿根廷龙为食。它们会先包围阿根廷龙,然后每只巨兽龙从阿根廷龙身上撕下一块肉,使阿根廷龙失血过多而死。南方巨兽龙的平均体长可达十米。最大体长可达13.8米。
南方巨兽龙的身体比其它巨型食肉恐龙的身体都要矮一些,这是为了在长时间追击过程中不会摔倒。但这也限制了它们的奔跑速度。研究显示,南方巨兽龙的奔跑速度是40千米/小时,竟然还没有比自己体重更重的霸王龙的速度快。但这个速度追逐行动迟缓的阿根廷龙是没有问题的。
南方巨兽龙被一些影视作品和书籍夸大成比霸王龙还大的恐龙,但实际上,南方巨兽龙并没有霸王龙大。南方巨兽龙的体重是7至12吨。它们进化出如此庞大的体形,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体形不要跟猎物的体形差距太大。
南方巨兽龙
有些人认为南方巨兽龙是比霸王龙还厉害的恐龙。但事实证明南方巨兽龙在真正的恐龙世界中,实力只能排在第六名。
南方巨兽龙的祖先是侏罗纪的王者:异特龙。南方巨兽龙在进化的过程中只重视了体形和牙齿的演化,忽视了智力、视力和反应力的发展。它的大脑容量只有霸王龙的一半,这使它们没有能力改变狩猎方法,应对白垩纪晚期出现的速度、视力和反应力都很好的小型和大型植食恐龙。
在阿根廷龙灭绝后,南方巨兽龙也灭绝了。
第七名: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是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平均体长约11米,平均体重约8吨。最大体长13米,最大体重11吨。在暴龙科中,体型仅次于霸王龙,是第二大的暴龙科恐龙。
诸城暴龙是生活在中国的暴龙科恐龙。因为其发现地位于中国山东的诸城,所以得名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是亚洲发现、跟霸王龙最亲缘关系的恐龙。它的食物主要有山东龙和小贵族龙。
诸城暴龙的模式种是巨型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的前肢比霸王龙略长且略为粗壮。诸城暴龙的嘴里密布着许多牙齿,数量达60颗以上,为诸城暴龙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咬合力,可以轻松咬断猎物的骨头。
诸城暴龙的猎食方式可能与近亲霸王龙相似:会先用头部将猎物撞倒,然后用嘴巴给猎物致命一击。诸城暴龙不像有些影视作品上的形象一样没有羽毛,它们其实是长有羽毛的–这可能是为了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保暖。
诸城暴龙的腿部肌肉非常强壮,这给它提供了很快的速度,在捕食过程中可以轻松追上猎物。这样的结构让它的实力在所有恐龙中排名第七。
第八名: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属于棘龙科。背上有棘龙一样的帆,从外观上看奥沙拉龙就像一只缩小版的棘龙。奥沙拉龙主要以腐肉及鱼类为食。在旱季,它们也会猎食其他恐龙
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的牙齿与其他棘龙科恐龙相似,呈圆锥形。头部较长,与棘龙相似。奥沙拉龙拥有非常大的前肢,可能是用来捉鱼的。至今只发现了两块奥沙拉龙的骨骼化石,所以古生物学家知之甚少。
很多关于奥沙拉龙的知识也只是推测。
第九名:迅猛龙
迅猛龙
迅猛龙是白垩纪晚期分布于蒙古和中国内蒙古的驰龙科恐龙。它们并不像电影中那样没有羽毛,相反迅猛龙的身上布满羽毛。这可能是为了保暖,但却不能飞翔。
最着名的迅猛龙化石是一具被称为“搏斗中的恐龙”的化石,这是一枚迅猛龙和原角龙搏斗的化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可能是遭遇了沙尘暴。迅猛龙身长约2米,体重约15千克。在恐龙中,这个个头并不算大。
迅猛龙的脚上长有所有驰龙产恐龙都有的“镰刀爪”。在捕猎的时候这个爪子可能是用来让迅猛龙跳到猎物身上牢牢抓住猎物的;也可能是迅猛龙在猎物身上制造伤口、使猎物失血过多而死用的。
迅猛龙
迅猛龙拉丁学名是Velociraptor 翻译成中文就是“敏捷的盗贼”。迅猛龙的中文学名是“伶盗龙”。迅猛龙的别名还有:快盗龙、疾走龙、速龙。
迅猛龙的奔跑速度可达56千米/小时,可以猎食当时的似鸡龙。
像迅猛龙这样的群体捕猎者就连当时的顶级掠食者特暴龙也会变成它们的食物。可见迅猛龙在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地位。
第十名:特暴龙
特暴龙
特暴龙身长约7.4-12米。它们属于暴龙科,拉丁学名:Tarbosaurus.
因为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很多特暴龙化石,所以对特暴龙研究得比较多。特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
特暴龙的头很大,颈部呈S形弯曲,尾巴在多数情况下会水平抬起。它们的前肢是暴龙科中最短小的,比霸王龙的还要小,根本没有用处。特暴龙的体重约6-8吨。特暴龙并不像霸王龙那样有双眼视觉,它只有单眼视觉,不能向正前方看,特暴龙虽然有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但它们很少跑这么快,因为一旦摔倒就很难再爬起来。
特暴龙
特暴龙通常捕食鸭嘴龙或角龙类恐龙。它们生存于白垩纪与霸王龙生存于同一时代。特暴龙有时也会在电影中出现。如:韩国拍摄的《特暴龙历险记》和中国拍摄的《恐龙王》。在小说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特暴龙生死录》等。

Ⅲ 那些恐龙是植食性的,哪些肉食性的,哪些又是杂食性的

植食性恐龙举例:

板龙(三叠纪)、奥斯尼尔龙(侏罗纪)、梁龙(侏罗纪)、腕龙(侏罗纪)、剑龙(侏罗纪)、禽龙(白垩纪)、多刺甲龙(白垩纪)、雷利诺龙(白垩纪)、阿根廷龙(白垩纪)、镰刀龙(白垩纪)、原角龙(白垩纪)、牛角龙(白垩纪)、甲龙(白垩纪)、大鸭龙(白垩纪)。

肉食性恐龙举例:

南十字龙(三叠纪)、腔骨龙(三叠纪)、美扭椎龙(侏罗纪)、异特龙(侏罗纪)、嗜鸟龙(侏罗纪)、棘龙(白垩纪)、鲨齿龙(白垩纪)、犹他盗龙(白垩纪)、南方巨兽龙(白垩纪)、霸王龙(白垩纪)、特暴龙(白垩纪)、单爪龙(白垩纪)、伶盗龙(白垩纪)。

杂食性恐龙举例:

似鸟龙(白垩纪)、窃蛋龙(白垩纪)。

Ⅳ 杂食性恐龙有哪些

杂食性恐龙有:

1、镰刀龙:

似鸟龙的外形和大型的鸟类,如鸵鸟、鹈鹕等很接近,只是它们还保留着长长的尾巴。似鸟龙的头部比较小,眼睛很大,所以视野开阔,有良好的视力。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似鸟龙类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捕食昆虫和其他一些小动物,偶尔吃吃果子。

Ⅳ 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

1、建设气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龙,体长4米,重约130-140公斤。其主要特点是头大而轻颖,侧扁尖锐的牙齿呈匕首状,颈子短,后肢强壮有力,趾端长有尖锐的利爪,善于两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动物,是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可怖的捕猎者。

2、甘氏四川龙。四川龙(学名Szechuanosaurus)是一属中华盗龙科恐龙。它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亚洲。它的外表有点像小型的异特龙,体重约100-150公斤,身长约8米。

3、石油克拉玛依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次亚目、异特龙科、克拉玛依龙的一个种。肉食性,体长约6米,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化石发现于新疆的鄂尔多斯盆地,材料是一些颌骨的碎片。克拉玛依龙是白垩纪早期一种大型的食肉类恐龙。

4、暴龙科。是一个广泛称谓,是指那些头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后的食肉性恐龙之一。暴龙科所有成员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个头大小等些许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征,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龙。

5、驰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们是群体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繁盛于白垩纪。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们通常被称为“盗龙(Raptor)”。

(5)有什么杂食恐龙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主要区别: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着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大多为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着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参考资料:

网络--恐龙

Ⅵ 杂食性恐龙有哪些

1、盐都龙

盐都龙是比较原始的鸟脚类恐龙,体长1~3米。脑袋小,但短而高;牙齿齿冠边缘有锯齿,眼睛大而圆,后肢肌肉发达,是典型的两足行走动物,善奔跑。发现于中国的“千年盐都”自贡市,由此而得名。常群居生活于湖岸平原,以食植物为主,兼食其它小动物。



恐龙的生活习性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Ⅶ 杂食恐龙有哪些

所谓杂食性恐龙就是根据现有恐龙化石的残留食物、牙齿、以及其他特性 将【蜥臀目】/【兽脚亚目】中的一些恐龙食性定义为杂食,基于此,毕竟不是眼见为实,这样的划分未必正确,所以在不同的学说中往往也有争论……

当然,杂食的基础是【兽脚亚目】中的恐龙,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通常认为的杂食恐龙有镰刀龙、伤齿龙、盗蛋龙、似鸵龙等

注:其他同学有回答 板龙、安琪龙 的,板龙是【蜥脚亚目】早期恐龙,而【蜥脚亚目】的恐龙是绝对不可能吃肉的(杂食含肉食性),所以板龙、安琪龙不可能是杂食性恐龙。或者说因为杂食含肉食性,所以只有在【兽脚亚目】中的恐龙才有可能出现杂食。

我的回答均为自己打字……

Ⅷ 杂食性恐龙有几种

1)雷龙: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原上。雷龙的体重约在三十五公吨到五十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七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温带森林中的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2)三觭龙:剑龙和角龙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动的防卫,而没办法做还击,到了觭龙出现,情势才逐渐改观。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
(3)剑龙:出现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4)甲龙:剑龙身上有骨板保护,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击。当剑龙逐渐绝迹,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犰狳龙)便代之而起。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5)霸王龙:霸王龙(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最末期,距离现在大约八千万年前。霸王龙的身体高达十四公尺,体重大约十公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它的每一颗牙齿,都大如一个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头还大。虽然身体大部份都大得惊人,但是霸王龙的一对前肢却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于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龙也和霸王龙有相同的习性,是很凶猛的动物。
﹝6﹞鸭冠龙: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的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过去人们以为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后来科学家研究鸭冠龙化石的时候发现,它们并不是吃水草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树木为食物,鹅冠龙也有同样的习性。
(7 )禽龙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理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当夫人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他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在随后不久,曼特尔先生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先生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说实在的,居维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类化石,而他读过的所有的由前辈科学家撰写的书籍和论文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化石。不过,居维叶还是根据他掌握的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做了一个判断,他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数据。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工作的博物学家,此人当时正在研究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现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与博物学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齿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尔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与鬣蜥同类、但是已经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并把它命名为“鬣蜥的牙齿”。后来,随着发现的化石材料越来越多,人类对这些远古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知道所谓的“鬣蜥的牙齿”这种动物实际上是种类繁多的恐龙家族的一员﹔它确实与鬣蜥一样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它与真正的鬣蜥的亲缘关系比起与其它种的恐龙的关系还要远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则,这种最早被科学地记录下来的恐龙的种名的拉丁文字并没有变,依然是“鬣蜥的牙齿”的意思。不过,它的中文名称则被译成为禽龙。因此请记住:禽龙是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同时,别忘了曼特尔这个名字以及他那位热爱大自然的妻子。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收集和研究化石。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寻找和采集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出露的沟沟坎坎。久而久之,曼特尔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8 )鹦鹉嘴龙但是,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随着这些令人恐怖而类似于蜥蜴的远古动物的化石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它们的种类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博物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上应该自成一体。到了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9 )马门溪龙现在我们知道,恐龙家族中确实有许多令人恐怖的庞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爱的“小东西”。如果你到北京动物园西边不远的中国古动物馆去看一看,从身长不足1米的鹦鹉嘴龙到身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各种恐龙一定会使你对恐龙世界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10 )双龙双龙的身体较为粗壮,头骨高大,颚骨发达,嘴裂很大,满嘴的牙齿像锋利的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此外,双龙的头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使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颚骨的肌肉用的,因此双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科学家推测,双龙可能是侏罗纪早期生态系统中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Ⅸ 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分别有哪些

食草恐龙

1.灵龙(学名:agilisaurus)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东亚。它的名字是来自拉丁文的“灵敏”的意思,是因它轻盈的骨骼及长脚而命名。

2.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3.板龙意为"平板的爬行动物",是生存于2亿1000万年前,晚三叠纪的古老恐龙。体长6-8米,身高3.6米,体重5吨左右,据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种巨型恐龙。

食肉恐龙

1.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2.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长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体重4到26吨,生存于白垩纪的北非,约为114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3.马普龙(属名:Mapusaurus)意为“大地蜥蜴”,是种巨型肉食龙下目恐龙,小于棘龙,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阿根廷,约8700万年前的科尼亚克阶。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9)有什么杂食恐龙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参考资料:网络-恐龙

Ⅹ 杂食性恐龙有哪些

杂食性恐龙有始祖鸟、似鸟龙、偷蛋龙。
1、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隶属于恐爪龙下目,代表了一种恐爪龙类的原始类型。它本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但后来发现孔子鸟与辽宁鸟的诞生年代更早,名字是古希腊文中的“古代羽毛”或“古代翅膀”的意思。
2、似鸟龙,是白垩纪晚期的一种兽脚类恐龙,它们主要生活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洲地区。因为长得和大型鸟类非常像,所以才有了“似鸟龙”这个名字。似鸟龙的外形和大型的鸟类,如鸵鸟、鹈鹕等很接近,只是它们还保留着长长的尾巴。
3、偷蛋龙一般指窃蛋龙。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1.8到2.5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