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腰酸背痛什么原因
腰背痛的原因
造成腰酸背痛的原因有那些呢?一般说来,当脊椎之任何组织结构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出现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疼痛;其次软组织受损像肌肉扭伤、韧带拉伤等,通常以运动伤害所造成的居多;又如退化性关节炎、僵直性关节炎、脊髓管道狭窄、脊椎滑脱、脊柱侧弯、双腿长短不一、姿势不良等,都是造成腰酸背疼的原因。
依纽西兰物理治疗专家的统计分析,人类之腰酸背痛百分之八十是由机械性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一般的腰酸背痛病情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姿势不良症候群期,亦即背部之疼痛皆源自姿势不良,此阶段之组织结构都仍完整正常,但姿势却有了偏差,所以,某些肌肉群像橡皮筋长时间处于拉长状态,最后终必导致疲乏,发生酸痛症状。解决之道在于矫正姿势,且随时保持良好之姿势,将可很快消除酸痛。
第二阶段——为功能失调症候群期,此乃因长期姿势不良、退化性关节炎,或者有受伤病史,引发软组织受损等情况,此时,脊柱结构并无大碍,但软组织已产生改变,必需花费较长时间矫正,方可恢复。
第三阶段——为结构失序症候群期,脊椎骨之排列或椎间盘之位置已发生改变,是最严重的时期。除姿势矫正、肌力训练外,应配合热疗或牵引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才能减除症状,恢复正常。
如何防范腰酸背痛?
预防胜于治疗。预防腰酸背痛之道首重姿势之维护,就物理治疗观点,提出以下几点预防之方法,提供大家参考。
第一、认识良好姿势并随时保持包括日常生活中之各种动作,都必需运用基本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务必使腰部保持正常的曲度,并可利用腰背垫协助支撑腰部,减轻腰部之负担。
第二、腰部保健运动
1.放松运动:
a.全身放松运动→仰卧,从脚趾开始,向上至各部关节逐步进行放松。
b.背肌放松运动→俯卧,再以肘部支撑。
2.平背运动:
屈膝仰卧,将臀部夹紧,再收缩腹部,腰部曲度变平,紧贴地板;主要的目的乃在于使腰椎活动自如。
3.强化肌力运动:
a.单侧抱膝运动→仰卧,夹紧臀部,收缩腹部,双手抱单膝靠近胸部
b.单侧直膝抬高运动→屈膝仰卧,夹紧臀部,腹部收缩将伸直之腿抬高,仅量抬高,但不可有不舒服之感觉。如有坐骨神经痛之症状者,不宜做此运动。
c.交互推抗运动→类似单侧抱膝运动,但为右手与左膝互相推抗,持续五秒钟
d.侧举下肢运动→侧躺,下肢侧举至与髋关节同高
e.坐下前弯运动→尽量放松,让背舒展
f. 弯膝下蹲运动→背保持直立
第三、工作环境之评估与配合许多背痛之患者,经治愈后,很容易复发,细究其因,往往与不良之工作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检视我们周遭各行各业,及所处环境之设计,是否与每个人之体型及习惯做了合理的调配,实应做深入之评估与分析,再加以设计,方可健康愉快地进行工作。否则长期暴露在不良工学设计的环境中,首先遭殃的将是您的——背!
B. 小儿麻痹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小儿,部分患者可发主弛缓性神经麻痹,故又叫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和病程:分为3期。
1、急性期:自感染开始到肢体瘫痪,历经潜伏期,为全身反应期,有短期发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约2―5天体温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肢体瘫痪。
2、恢复期:全身症状消失,肢体瘫痪程度逐渐减轻。
3、后遗症期: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脑脊液检查
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可见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3、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本病最重要的确诊性试验。起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h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协和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发病1周内,从患儿鼻咽部、血、脑脊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可帮助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脊髓灰质炎
网络-小儿麻痹后遗症
C. 我得急性脊髓炎二十年了 有轻度后遗症 我现在做的磁共振和肌电图都正常 还能恢复吗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轻度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有因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出现瘫痪症状的患儿,才有可能会有后遗症,会出现肌肉萎缩、肢体或者躯干的畸形,影响孩子的运动功能,危害比较大。得了比较重的后遗症,一般不需要手术。但是患儿如果长时间的瘫痪、肌肉萎缩或者肢体严重畸形,通过外科手术达到治疗的效果。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被病毒感染康复以后,对抗病毒有终身的免疫力,不会再复发。
D. 看这是什么虫
蜚蠊(蟑螂)fěi lián ,虫名,别名负盘,俗称蟑螂,外号小强,属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世界已知约3700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已记载18科60属24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形态:蜚蠊成虫椭圆形,背腹扁平,体长者可达100mm,小者仅2mm,一般为10~30mm,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因种而异,体表具油亮光泽。
头部:小且向下弯曲,活动自如,y字形头盖缝明显,大部分为前胸覆盖。复眼大,围绕触角基部;有单眼2个。触角细长呈鞭状,可达100余节。口器为咀嚼式。
胸部:前胸发达,背板椭圆形或略呈圆形,有的种类表面具有斑纹;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前翅革质,左翅在上,右翅在下,相互覆盖;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翅的有无和大小形状是蜚蠊分类依据之一。足粗大多毛,基节扁平而阔大,几乎覆盖腹板全部,适于疾走。
腹部:扁阔,分为10节。第6、7节背面有臭腺开口;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尾须的节数、长短及形状亦为分类的依据。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雌虫的最末腹板为分叶状构造,具有夹持卵鞘的作用。
生活史:蜚蠊为渐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发育阶段。
卵及卵荚:雌虫产卵前先排泄一种物质形成卵鞘(卵荚)。其鞘坚硬、暗褐色,多为长1cm,形似钱袋状。卵成对排列储列其内。雌虫排出卵荚后常夹于腹部末端,少数种类直至孵化,大多数种类而后分泌粘性物质使卵鞘粘附于物体上。每个卵鞘含卵16~48粒。卵鞘形态及其内含卵数为蜚蠊分类的重要依据。卵鞘内的卵通常1~2个月后孵化。
若虫:蜚蠊有一个预若虫期,即在刚孵出时,触角、口器及足均结集在腹面不动,需经一次蜕皮,才成为普通活动态的若虫。若虫较小,色淡无翅,生殖器官尚未成熟,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若虫经5~7个龄期发育才羽化为成虫。每个龄期约为1个月。
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约交配后10天开始产卵。一只雌虫一生可产卵鞘数个或数十个不等。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因虫种、温度、营养等不同而异,一般需数月或一年以上。雌虫寿命约半年,雄虫寿命较短。
生态:
1.食性 蜚蠊为杂食性昆虫,人和动物的各种食物、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垃圾均可为食,尤嗜食糖类和肉食类,并需经常饮水。蜚蠊的耐饥力较强,德国小蠊在有水无食时可存活10~14天,在无水有食时存活9~11天,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仍可存活1周。在过度饥饿下,有时可见蜚蠊残食其同类及卵鞘。
2.栖息与活动 大多数种类蜚蠊栖居野外,仅少数种类栖息室内。后者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这些种类尤其喜栖息于室内温暖、且与食物、水分靠近的场所,如厨房的碗橱、食堂的食品柜、灶墙等处的隙缝中和下水道沟槽内。蜚蠊昼伏夜行,白天隐匿在黑暗而隐蔽处;夜间四出活动,夜晚9时至夜间2时为其活动高峰。蜚蠊主要用足行走,每分钟可达21m。有翅种类的飞翔力甚差,飞行距离一般仅限于室内。蜚蠊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30℃。低于15℃时,绝大多数不动或微动;高于37℃时呈兴奋状,超过50℃时死亡。蜚蠊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气味特殊的棕黄色油状物质,是其驱避敌害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该分泌物留于所经过之处,通常称之“蟑螂臭”。
3.季节消长与越冬 蜚蠊的季节消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同一虫种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不同的季节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蜚蠊通常始见于4月,7~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当温度低于12℃时,便以成虫、若虫或卵在黑暗、无风的隐蔽场所越冬。
[编辑本段]我国室内蜚蠊主要种类:
1.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体长1.2~1.4cm,呈淡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两条黑色纵纹。卵鞘小而扁薄,内含卵20~40粒。是我国的广布优势种,多见于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内。
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体长约3.5~4.0cm,呈暗褐色。触角甚长。前胸背板边缘有淡黄色带纹,中间有褐色蝶形斑。卵鞘内含卵16粒。亦为我国广布优势种。多见于厨房、贮物间和卫生间等处。
此外,还有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黑胸大蠊(p.fuliginosa)和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与疾病的关系
蜚蠊能通过体表或体内(以肠道为主)携带多种病原体而机械性地传播疾病。近年来,国内报告从蜚蠊体内分离到疾病杆菌5株,沙门氏副伤寒甲、乙菌5株,绿脓杆菌43株,变形杆菌8株,青霉、黄曲霉等多种霉菌,腺病毒60株,肠道病毒血清型1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8株和肝炎表面抗原,还检出蠕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绦虫等)卵和阿米巴、贾第虫包囊。
蜚蠊还可作为长膜壳绦虫、美丽筒线虫、东方筒线虫、念株棘头虫和缩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此外,国外报告蜚蠊可成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
防治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妥善保藏食品,及时清除垃圾是防制蜚蠊的根本措施。同时根据蜚蠊的季节活动规律,集中力量,反复突击,以彻底消灭之。
在已用完的厨房油污清洁剂喷壶(其他只要能喷雾的容器也可以)中加入几滴洗涤剂并装上自来水摇匀,发现蟑螂时对准它近距离连续喷射数次便可灭杀,本方法相对于使用杀虫剂更加安全。
1.卵鞘 人工清除柜、箱、橱等缝隙内的卵鞘,予以焚烧或烫杀。
2.成虫 除用诱捕器或诱捕盒捕杀外,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杀灭。近年来,以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制成“蟑螂笔”在蜚蠊出入处涂划,或制成药片、药纸、药板等放置于其活动场所,或制成涂料喷于室内墙面,效果均较好,适合于家庭使用。
除家庭外,对旅馆、饭店和车、船等交通工具也需采取措施。据认为,在这些场所,采用喷洒(如用二氯苯醚菊酯)加毒饵(如用敌百虫)的防治系统可收到较显着的效果。但需注意安全和及时清除死亡虫体。此外,据报告蜚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易产生抗性,值得重视。
蜚蠊亦可入药,常见种类是冀地鳖(polyphagaplancyi),背隆腹平,胸部有绒毛;雄有翅,雌无翅。中华地鳖(p.sinensis)。释名为: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气味:咸、寒、有毒。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编辑本段]蟑螂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提升免疫,散结消积。
目前,入药效果较好的是美洲大蠊,美洲大蠊醇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美洲大蠊以干燥和鲜成虫入药。主治儿童疳积、扁桃腺炎、身体包块、痈疮肿痛和蜈蚣、毒蛇咬伤等。现代研究发现,美洲大蠊表皮含有巩膜质和甲壳质,溴、锌、镍、锰、钾、钙、钛、氯、硫、硅、铝、镁等元素。肌肉水解13种氨基酸。此外,身体贮藏维生素B1、B2,烟酸和抗坏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原儿茶酸葡萄甙等。全体含麦角硫因、龙虾肌碱、胡芦巴碱、甘氨酸、甜菜碱、肛碱、三甲胺、腺嘌呤等。临床主要应用有----治疗儿童疳积:3-4只虫炒焦研末,加适量山楂,煎汤送服,每天2—3次,连吃几天;治痈疮肿毒:美洲大蠊3只,蜈蚣1条,一起捣烂敷于患处;治蜈蚣伤;将成虫捣烂外敷伤处;治小孩子感冒发烧:美洲大蠊6只,煮水喝;治无名中毒:美洲大蠊10只,加盐一撮同捣烂敷于患处,留出中毒头部;治虫蛇咬伤:美洲大蠊与山药、蜈蚣、海马配伍,并配合维生素C、E服用,主治肾癌。美洲大蠊与太子参、石斛、谷茅、焦木香、茯苓、白药、蛇舌草药配伍可辅助治疗结肠癌。美洲大蠊可治乙型肝炎,提取物AT—2制剂可主治原发性肝癌;心血管疾病:提取物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当然,还有一种蟑螂叫海蟑螂,看起来很恐怖,但是吃起来却很香。
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肝病、肿瘤等的辅助治疗。
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蟑螂有极强的生命力,头被切掉后还可存活一礼拜以上,最后渴饿而死。
E. 手足口病症状图片什么样的
五、患病人群
手足口病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患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人群,但并不是每个受感染者都会发病。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因而发病,因为他们不像成年人那样可以从以往的感染中得到抗体而产生免疫。感染后只获得该类型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类型病毒的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类型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F. 重大疾病指的是什么病什么病不在保险范围内
新修订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表述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其中发生率最高的6种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为必保病种。第26种至33种疾病为新华保险为了保护客户利益特别增加的疾病类型。
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起恶性肿瘤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丹郸草肝禺菲碴十厂姜移植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多个肢体缺失——晚全性断离
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
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
瘫痪——永久完全
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严重脑损伤——永久性功能障碍
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严重Ⅲ度烧伤——至少达到表面积的20%
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理衰竭表现
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经积极至少治疗12个月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动脉手术——须开胸或开腹手术
严重多发性硬化
脊髓灰质炎(瘫痪型)
医护人员执业行为感染艾滋病毒或患艾滋病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肌营养不良症
系统性红班狼疮性肾炎
终末期肺病
严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
G. 彼岸花叶子长什么样
彼岸花叶丛生,细长尖端,状似蒜叶,肉质、带形、青绿色具白粉。
彼岸花又名乌蒜,红花石蒜、曼珠沙华、曼陀罗华。多年生草本。
拓展资料
1、形态特征
彼岸花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花如龙爪。具鳞茎,形如洋葱头;叶丛生,细长尖端,状似蒜叶,肉质、带形、青绿色具白粉;花萼单生,顶生伞形花序。
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至7朵,红艳奇特(除红色外还有白色品种),花瓣反卷如龙爪。先开花后长叶,冬天叶子不落,夏天叶落休眠。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石蒜又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
彼岸花没有黄色的,黄色的是黄花石蒜,学名Lycoris aurea。花期也不一样:其原本繁茂的丛丛碧叶,每逢初夏时节,会毫无声息地凋零,消失得无影无踪;仲夏,其花茎又在忽然之间拔地而起,绽放出风韵独具、金色灿烂忽地笑的花朵来,给人以愉悦和惊喜,其名也因此而得。
它的寓意也好一些,是幸福之意。和彼岸花只是长得非常像,毕竟他们是同科植物。
2、历史
彼岸花在中国被叫做金灯、赤箭或者无义草。最早见于唐代。
段成式所着的《酉阳杂俎》卷十九:“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
彼岸花也是《法华经》所说六瑞中雨华瑞,由天雨四种之华。《法华经·序品》曰:“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陀罗华与曼陀罗不同)、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译者如其次第,译为白华、大白华、赤华、大赤华。光宅法华义疏二曰:“摩诃曼珠沙华者,译为大赤团华”。
彼岸花是日本对金灯的译名,是因为彼岸花有毒,吃了会中毒而死。(会出现呕吐等症状)因此在日本彼岸花又名“死人花”、“地狱花”、“幽灵花”、“黄泉之花”,“死亡之花”,民间有传言,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传说花香具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代表着不祥的彼岸花我们通常指的是红花石蒜。而常见和白花石蒜和的黄花石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彼岸花”,它是彼岸花的近亲,也是另一种着名的观赏花名为"忽地笑",又名铁色箭。忽地笑和彼岸花十分相像,但是花期不同,寓意也不同,忽地笑的花语是:幸福、愉悦和惊喜。
3、药理学
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红花石蒜鳞茎性温,味辛、苦,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生命危险。
根据药理学研究,红花石蒜鳞茎的主要药用成分是各种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石蒜碱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对阿米巴痢疾亦有疗效。加兰他敏为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脊髓灰质炎等中枢性麻痹疾病引起的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目前这些成分均已可以以商业规模提取。
H. 小时候看病.看完后医生都会给一颗白色的.甜甜的.类似糖的东西.有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现在的小孩子也要服用,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病的学名叫脊髓灰质炎。症状就是腿瘸。
I. 育苗审核报告是什么样的
育苗审核报告的样子具体见本文图,其中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和接种的情况。
预防接种情况审核报名的相关事宜:
(1)不是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家长都需要开具。是只有一部分学校与孩子家长才需要开具的。具体看招生简章的要求。
(2)什么时间开具,去哪开,大家一定要根据各校招生简章的要求进行办理,因为有的是指定地点单位,有的是小区或常去的孩子打针的卫生机构即可,所以需要严格按照招生简章的安排。
必打针:
不足6岁:3剂次乙肝疫苗、4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4剂次百合破疫苗、2剂次麻疹类疫苗、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1剂次A+C流脑疫苗。
满6周岁:除以上接种的疫苗外,还应再接种1剂次A+C流脑疫苗,同时还要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
在这里说明一下,现在无明确通知因为孩子漏打针而影响孩子入学的,但一般都会要求在规定时间进行补种。
J. 脑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爸爸妈妈问题:
我们听说蚊子会传播乙型脑炎,但是这样的夏天总是免不了蚊虫叮咬,孩子有时候就被蚊子咬得身上很多红点,而且觉得很痒。乙型脑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我们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被传染上了乙型脑炎呢,而且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地预防乙型脑炎呢?
中国母亲网专家团队:
乙型脑炎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脑炎,它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其来势凶猛、病情严重、且具有流行趋势,因而对人的危害性非常大,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发生乙型脑炎最显着的特点是季节性,由于蚊子是传播本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在7—9月份乙脑发病率最高,这显然和蚊子的繁殖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虽然普遍加强免疫预防接种,但幼儿期因为免疫力低下,乙脑仍时有发生。
如果孩子不慎被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一段时期的潜伏期,常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头痛,严重的甚至出现痉挛和昏迷。至于后遗症的出现和急性期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是密切相关的。少数患儿可遗留轻重不等的智力减退、失语或运动障碍等症状,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马上送医院治疗,而且必须隔离处理。
虽然目前对乙型脑炎尚无特效的治疗,但合理、积极的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在乙型脑炎的流行季节,父母亲尤其应注意对此病的防范,灭蚊、防蚊仍是预防的关键,而乙脑预防针的接种,则可明显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缓病情的发展,对临床可疑的病例,我们应提高警惕,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育儿500问专家
有人说,乙型脑炎是“夏秋病魔”。小儿在短期内体温高达40℃以上、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病情急剧恶化,会出现抽痉、昏迷、颈项强直、肢体瘫痪、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如及时抢救,大多数病儿可挽回生命。一般病儿在发病第8~11日体温逐渐下降,神志转清,症状逐渐消失,约2星期左右基本恢复,个别重症病儿需经1~3个月方才恢复。有一定数量不能完全恢复者,可留有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智能落......
详细阅读...
搜狐母婴社区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它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动物和人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子(三带稀库蚊等)叮咬传播,台湾......
详细阅读...
中国母亲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母亲网所有。本网资讯都经过了中国母亲网的深度加工,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母亲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出处”的文章均为转载稿,专家建议都为中国母亲网深度加工采集,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