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报专精特新需要企业符合什么条件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条件是:
(一)通用条件
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15%,或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10%。
(二)专项条件
1.专业化。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的细分区段,在行业细分市场领域内处于全国前10名。
2.精细化。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先进知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拥有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含1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着作权3项以上(含3项);建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或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上述内容符合其中一项即达标)。
3.特色化。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近两年内主持或者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企业具有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着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名牌明日之星等品牌、上海市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等称号或入选上海市重点保护商标目录。
4.新颖化。拥有强大原创能力、创新活力和价值潜力,具有一定规模的估值和融资吸引力,适应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行为的改变,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
(三)限制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不得确定为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确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取消其资格:
1.在申请或复评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2.近三年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3.环保不达标或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的;
4.有偷税、漏税行为的;
5.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还有申请的好处就能获得政府补贴,每个地方政策不同,上海各区还能给予专精特新企业资金补贴。
青浦认定奖励5万,复审奖励1万;
普陀认定奖励10万;
长宁区认定奖励10万;
嘉定首次认定奖励10万;
虹口认定奖励10万,复审奖励5万元;
松江区,市级专精特新奖励20万,区级专精特新认定奖励10万;
杨浦市级专精特新认定奖励5万,区级专精特新认定奖励3万;
奉贤市级专精特新认定奖励5万,区级专精特新认定奖励3万;
B. 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好处
(1)减少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在通过研发费用确认后,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
(3)可以获政府项目资金 优先支持。
1、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政策
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后企业的所得税的税率必须要从原来的25%的税率降为原来的15%的税率,就是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40%。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软件企业税收优惠等税收减免。
2、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企业他们可以破解认定证书可以享受地方国家的政府补贴优惠政策,能有现货的国家政府的科研拨款。
3、国家级的资质认证硬招牌
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证书是非常难获得的,只凭借科技的公司这个证书他们是必须要拥有的,他的品牌影响力只位低次于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4、大力的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已经认定高新科技企业成功的企业,它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有力的资质,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品牌的形象,可以用作宣传企业的品牌。
5、促进企业科技转型
它可以引导企业去调整产业结构,走可持续主创新创新的发展道路,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热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表明企业在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的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该公司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时,投标。
7、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相关内容:上海高企认定专项审计案例启示
高新技术发展企业是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进行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工作条件,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企业经济快速投入到产业化内经营中去。
C. 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先享受哪些专项资金
可优先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地方特色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专项资金。
D. 专精特新小巨人对于企业有什么好处
1、资金扶持:
每户给予一次性20-100万奖补(以各地方具体奖补金额为准)。
2、政策帮助
重点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
3、政策扶持
配置体制改革精神,推动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4、开展精准服务
强化融资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上市培育。加强创新服务,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和工业设计赋能专项行动,提升企业堂握和运用数字化和设计资源的能力。优化公共服务,支持服务机构开发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 认定深圳市专精特新特新有什么好处
1、申请5G产业高质量扶持项目,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资助20万;
2、融资服务、创新帮扶、专题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并优先推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同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主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3、参加创客中国大赛和申报小微培育资助更有优势。
4、参加新品发布会新品遴选优先推荐。
F. 中小企业走专精新特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自身不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是实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升级的需要,是提升传统行业、培养新兴产业的需要,是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的需要。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发展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特色化和持久创新的现实途径。
一、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主动的融入大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的体系,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增强中小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和适应经济形式的能力,加快商业创新和合作模式的创新,更好的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填补市场的空白。二是实现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产业集中度还相对偏低。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有利于我国及早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传统行业、培养新兴产业的需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企业的结构改造,应用先进的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培养战略性的产业,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先进的比重和品牌的创造能力,节能减排,支持高成长性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发展新业态、创新模式的需要。在信息咨询,现代物流新兴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创新十分活跃,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服务、新的商业模式都源自于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
我国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多项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制定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进步。国发〔2009〕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国发〔2012〕1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度表述“专精特新”的提法,文件提出,要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2011年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两个规划。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的中小企业专项规划——《“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作为“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之一。规划把“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把进一步提高“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把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目标任务,通过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规划认为从工业领域来看,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也是工业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三、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实践
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地方从实际工作出发,进行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的制订和认定,也有的地方通过开展“专精特新”产品认定,继而扶持对应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上海市十二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制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行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项标准,规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当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或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5%。辽宁省和江苏省分别制定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各地相继将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认定、扶持等措施,努力推动中小企业企业转型升级。上海市规定把符合通用标准和一项专项标准的中小企业列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复核。目前上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到1008家,主要分布在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业,其中67%的企业达到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前十位或上海市场占有率前五位。这些企业享受相关政策扶持。据统计,2012年上海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达到2.7亿元,资助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360个。北京市海淀区提出要鼓励各类主体围绕海淀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支持“专精特新”产业园提升服务功能、引进重点项目和企业方面,对年度新增投入给予贷款贴息和对运营单位进行奖励,对重点创新型企业、“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千人计划”企业进行的租金补贴措施。辽宁省和江苏省组织认定“专精特新”产品及技术,并将其纳入重点资金支持对象,通过认定、宣传和扶持,提高认定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发挥认定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全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专精特新”产品,应用“专精特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素质。安徽省2013年中小企业发展项目1251项,总投资247亿元,将加强对500户“专精特新”企业和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的培育。青岛市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在开展小微企业免费信用评级基础上建立融资租赁业务奖励补偿机制、鼓励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捆绑发行集合票据等7项措施,对“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需求上给予优先支持。 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难度增大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外需拉动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管理,品牌,技术、资金等核心竞争要素的问题依然显着,特别是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人民币汇率变化等企业不可控因素对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发展方式面临挑战。从制造业发展而言,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追后堵,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利用新一代技术革命为引领的制造业提升措施。从制造成本优势而言,发展中国家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制造水平,其制造成本优势已经显现。在这种条件下,我国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中小制造等加工贸易企业受到巨大挑战,传统的外贸加工、集群发展、抱团拓展商机的做法已经逐步难以取得效果。这些情况说明当前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难度在逐步增大。
中小企业主动选择“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局限性加大。“专、精、特、新”四个领域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共性是这些领域都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些领域的中小企业大多都面临相同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而且这四个领域对一家企业或者一项产品(技术)而言,很多时候存在重合。不同在于“专、精、特、新”作为四个发展方向而言,并不完全相同。所谓“专”,其发展方向是要实现专业化生产或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对特定的用户、特定的产品和技术领域依赖性非常强。比如一些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供应链底层小企业,或者是专门为某类产品或者某几家企业提供专用材料或者配套件、易耗件的企业。所谓“精”,其发展方向是要精心设计、精心制造、精心服务,打造精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些都需要投入,无论是研发技术、购买技术、投入新设备或者引进新人才都需要投入,否则没有附加值高的技术竞争优势,就只能走低成本策略,延续低端老路。所谓“特”,主要方向是特色化,这个概念较为笼统,因为无论是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者是文化历史特点、地理环境、人群民族特点,这些都更多需要尝试和机遇。“新”的概念更为笼统,基本就是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范畴,这些领域通常和高科技密切联系,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新”的特征。
五、对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产能相对过剩有所加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中小企业必须要坚定树立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理念,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方向。建议中小企业要主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保持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同时,要避免单枪匹马,积极加入区域集群、行业集群,实现规模协作配合或者供应链协作配合,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保持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方面,建议中小企业树立创新理念,主动做到“专、精、特、新”发展。“专”就是要行业或者产品聚焦,避免资源的多元分散,巩固在特定领域、特定客户群、产品技术、区域市场的专业技术领先优势。“精”就是要不断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服务并推动下游的产品和技术升级,从制造型向服务型升级、从耗能污染型向节能环保升级、从低端加工向高端研发升级。“特”就是要保持特有技术、版权、专利以及产品性能、功能、包装、款式、服务等方面的独特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牌内涵,不断增加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商誉,赢得客户长期认可。“新”就是要积极关注专业技术的发展潮流,争取做到研发一代、制造一代、销售一代,及时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及时采用新的管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模式,保持自身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先进性,保持企业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建立长久的竞争力。
在加入区域集群、行业集群,实现规模协作配合或者供应链协作配合方面,建议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区域集群和行业集群,积极进入大企业配套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要在适合发展的地区和区域抱团。目前很多地区都积极引导具备地区发展优势的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抱团入园,从而促进了本地区中小企业的整合提升,实现产业资源聚集,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服务能力。二是要与有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配套。制造业中小企业普遍还是以初级产品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在与大企业的配套合作中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特别是大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时,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就影响较大。扶持中小企业更是需要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带动和盘活众多中小企业资源,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的集群方阵,才能形成足够能力抵御外贸回落、经济下行风险,保持地区特色产业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