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庞然大物图片高清
扩展阅读
公众平台图片素材 2024-11-16 18:36:24
同色系背景图片 2024-11-16 18:20:50

庞然大物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2022-06-14 18:01:15

① 世界第一台电脑的图片

世界第一台电脑的图片如下所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1)庞然大物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国内首台计算机的研制——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中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

② 恐龙的资料和图片

恐龙,是一度主宰过地球的爬行动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龙种类约800多种,形状分成两大类,即龙盘目和鸟盘目恐龙。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钝,有的灵活;有的在陆地爬行,有的跳跃奔走,有的腾空而飞。近几年来,一股挖掘、研究和开发恐龙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并且已经引起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乃至哲学家的高度关注。

世界恐龙资源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中国最着名的有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河南西峡、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广东河源等6个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拟的,只有湖北郧县。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河源市与湖北郧县的恐龙资源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首次发现恐龙蛋的时间,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发现,同样在1996年3月;二是湖北郧县1997年7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这是“国内首次、国际也十分罕见的龙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发现龙骨化石,成为全国第二个龙蛋共生地。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1年12月27日第三版)

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均未被正确鉴定。

1841年,古生物学家理乍得·欧文根据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首次提出“dinosaur”一词,该词来自希腊语“deinos”(意思是可伯的、恐怖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日本和我国学者译之为“恐龙”。

“恐龙”概念问世之后,学者们对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做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开展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以后又陆续在全国许多地方发掘出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西藏、内蒙古等较为着名的恐龙化石埋藏点。禄丰和自贡还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1991年还举办了“禄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大国”。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骨、牙齿、皮肤、卵、粪便、足迹等,有2000多个,经鉴定,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生存过的恐龙数目在900—1200属之间),我国有80余属100余种。

现已发掘的最早的恐龙化石距今大约2亿3千万年。一般认为恐龙是从始鳄类中的假鳄类里分化出来的。最初的恐龙是一些两足性食肉恐龙,至三迭纪末期时,恐龙的演化支系基本建成,至侏罗纪晚期时,恐龙类大大发展,其种类和数量均超过三迭纪时的先驱,并成为地球上真正的统治者。还出现了广泛的适应辐射。

“恐龙”并不是分类上的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下设两个类群:

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恐龙在距今6000—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垩世——新生代古新世初期全部灭绝,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古动物类群神秘而不可思议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引起众多学者对其原因的推测和解释,至今尚无定论。当今科学界中尚有一席之地的几种解释有:小行星撞击说(贝克莱理论)、周期性绝灭说(复仇女神说)、气候恶化说、群落演替说等,诸解释之所以未能被公认,主要原因是它们均不能自圆其说,不能尽善尽美地解释恐龙为什么在大约50~100万年的时间里全部绝灭了。

初中《动物学》课本上记述恐龙等很多爬行动物的绝灭的原因,属气候恶化说,是一种渐变论观点。质疑者认为恐龙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已形成了对各种环境相当的适应能力,否则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气候恶化应当是逐渐的、或是局部的,恐龙对此似乎也是可以慢慢适应的,或是可以避免的。中生代早、中期,亦有多次地貌及气候的重大变化,恐龙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即使地球气候恶化会导致恐龙死亡,也是局部的,全球各地并非都是这样,仍有一些小区域的气候没有多大改变,那里的恐龙不会与别处的恐龙“同时”灭绝。总之,恐龙绝灭的真正原因还不太清楚,相信会有一天揭开恐龙家族覆灭之谜。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恐龙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积累了一些资料。

恐龙的四肢(尤其是腰带)与哺乳类的相似(即可直立在身体下方,能在地面上“高视阔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大小的恐龙(体长几米至十几米)通常步距约2.75~5米,奔跑时可达5~8米;小型恐龙奔跑速度可达35~40公里/小时,较大的恐龙奔走速度可达15~20公里/小时,最慢的仅为3.5公里/小时。

多数恐龙为植食性,食量很大,体重数吨至数十吨的蜥脚类每天进食量百余公斤,甚至可达一吨以上,肉食性恐龙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据统计,每100只恐龙中,仅有3~5只是肉食性恐龙。

恐龙属卵生动物,少数可能是卵胎生。生殖时期,雄性常为争夺雌性而打斗,或是以委婉动听的喉音引诱配偶。卵径80~300毫米,卵壳厚2~7毫米,多借助阳光孵化,少数可能是象母鸡孵蛋那样来孵化。刚孵出的幼小恐龙有的发育比较完善,能自由活动;有的则发育不全,软弱无力,需由母体细心照料及喂养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鸭嘴龙类因之又被称为“慈母龙”)。恐龙的寿命一般为几年至几十年,少数可长寿达百年之久。

科学家们通常认为恐龙是“变温动物”,但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有些恐龙可能是“恒温的。”着名的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巴克研究认为:变温动物的能量转换速率低,骨头中的钙一磷交换场所一哈佛氏血管少,而温血动物的骨头中具有丰富的血管,以保证能量代谢的需要。巴克在比较了蜥蜴、恐龙和哺乳类的长骨磨片显微构造之后,认为恐龙可能已有了“恒温装置”。恐龙行走和奔跑时产生的热量,通常依靠长尾、长颈、体表骨板、扩大的鼻道、脑部大型静脉窦散热。

恐龙的体表具有鳞片,有的可能有羽毛或毛状皮肤衍生物,可能具有象鸟类那样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小、中体型的种类,幼体的颜色比成体更耀眼,大型的种类色彩则单调一些;生活在树林中的种类多杂夹着绿、棕或黄色,而旷野里的种类多为黑白图案。

许多人认为恐龙是巨大的、可怕的动物,这是不全面的。有的恐龙确实很大(震龙体长达42.67米),但有些恐龙则与鸡大小相近。

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恐龙的特征可记述为:

腰带有臼窝,Ⅱ~Ⅺ枚荐椎愈合;四足或二足直立在身体下方,趾骨着地行走,趾指端有爪或蹄3~5个;皮肤粗糙,被有鳞片或骨质甲盔;属变温动物,卵生(少数可能卵胎生);大多具牙齿,多为植食性,少为肉食性;头骨的结构与鳄类相似。

新近,在中国、美国等地均发现了属于新生代古新世初期的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有学者推测:恐龙最后“消声匿迹”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中国的南方。目前传说“有人见到了活着的恐龙”,在科学界尚未获得真正的恐龙活体或尸体标本之前,这还是一个谜。

③ 这是长江入海口的卫星照片,但不明白江 中庞然大物是什么  还请赐教···有照片

这是沙洲,至于颜色么,只能解释为淤泥或者为了提高清晰度,某些软件对特定区域进行的“着色”,这种情况在矿产资源调查中也使用过。

④ 222亿公里,最远人造物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为何让人类深思

1977年9月5日伴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将旅行者1号推出了地球,开启了人类拜访外太阳系的漫长旅程。

这张照片被认为是目前人类航天史上最为珍贵的照片之一。它来自目前距离地球222亿公里的旅行者1号。

目前这个探测器带着人类的期望和对宇宙的敬畏,继续向深空进发。未来它有可能会被外星生命发现,从中发现在银河系的郊区生活着一群人形智慧生物。

⑤ 找寻高清恐龙时期景色大图(各类风格)

http://fangxu.com/Upfiles/2007112434061.jpg

http://epochweek.com/065/40-11.jpg

http://www.cn486.com/Wallpaper-Move2/tu/9Dinosaur/1024/004.jpg

http://www.tubaba.com/wallpaper/uploadfile/200807/20080723033091178.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076428.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106431.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136433.jpg

⑥ 马来西亚婆罗洲发现有一条长一百英尺的巨蛇出没,到底是真是假

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巨蛇长有龙头7个鼻孔早在很久前马来西亚就传出目击巨蛇事件,这条巨蛇比世界上最大的蛇类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的N倍。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出质疑,马来西亚神秘巨蛇nabau到底是真是假呢?多数网友表示马来西亚巨蛇的照片为PS,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事件。

神秘巨蛇现身马来西亚照片,是由科考小组在考察当地洪水情况时从飞机上拍摄到的。该照片一经公布,就立即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究竟照片是真实的还是由现代化高科技软件绘制而成。就连《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都让读者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去揣摩照片的由来。

⑦ 凯迪拉克凯雷德加长版实拍图曝光 绝对庞然大物

日前,有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凯迪拉克凯雷德加长版的实拍图片,据悉,新车将在进博会亮相,并有望引入到国内市场销售。

外观方面,新车的进气格栅依然是凯迪拉克家族式的设计,不过尺寸非常夸张,内部进行了黑色的处理。与大尺寸的中网相比,两侧长方形的头灯看起来则有一些袖珍。并且在前杠的左右两侧也加入了LED灯带。

车身侧面是加长版车型的一大亮点,在车身长度上,加长版的车身长度比普通版车型增加了384mm,达到5766mm,远超劳斯莱斯库里南。同时新车轴距也略有增加,达到3407mm。

动力方面,新车具有6.2升V8以及3.0TV6两款动力总成,均匹配10速自动变速箱,同时可选装智能四驱系统。

总结,凯迪拉克凯雷德作为全尺寸SUV,本就有着很庞大的车身,在经过加长后,整车看起来更加的巨大,超长的车身长度,也可以满足消费者较为特殊的用车需求。(作者:GZC)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埃尼阿克的图片和资料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战火催生的庞然大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着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这台名为“埃尼阿克”的电子计算机,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物。其内部有成千上万个电子管、二极管、电阻器等元件,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小时,据说在使用时全镇的电灯都会变暗;而且它的电子管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科学家们不得不满头大汗地不停更换。然而,“埃尼阿克”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秒钟,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里。

三台电子计算机竞争“世界第一”头衔

有趣的是,对于“埃尼阿克”头上的光环,多年来始终存有争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国1943年研制出来的“巨人”计算机才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只不过它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75年,英国当局解密了相关档案,人们才对这一内幕有所了解。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破译德国人的一种机械式密码,英国情报机关与数学、 电子学专家合作,于1943年研制出了一种大型电子运算装置,并称其为“巨人”机。在“巨人”机发明前,英国破译德军的高级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巨人”机后则仅需6至8小时,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大大加快了纳粹德国败亡的进程。出于战争的需要,英国将其视为“超级机密”。据说为保守秘密,英国不惜将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秘密销毁。不过也有人认为,“巨人”机还算不上真正的电子计算机,而是介于继电器计算机与现代电子计算机之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美籍保加利亚人、物理学家阿塔纳索夫才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由于当时正值二战,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公布资料。尽管众说纷纭,“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数人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60年前的情人节也因此被永远载入了人类发明史册。

电子计算机因总统大选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诞生之初,由于它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广泛应用。直到1951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础上研制出了UNIVAC(通用自动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才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社会。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又使其知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适逢美国大选。为了对选举资料进行处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来预测大选结果。选举结束后仅仅45分钟,UNIVAC就计算出艾森豪威尔将以438票的绝对优势赢得胜利。但在选举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都预测竞选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预测结果,广播公司拒绝报道。工程师们只好重新计算,但该计算机仍坚持艾森豪威尔将大获全胜。当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实际得票为442票,UNIVAC的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从此,整个世界开始对电子计算机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那时起到今天,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不但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导着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毫无疑问,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将在未来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来源:环球时报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europe.ce.cn/hqbl/main/gd/200802/14/W020080214518975014681.jpg&imgrefurl=http://europe.ce.cn/hqbl/main/gd/200802/14/t20080214_14521300.shtml&h=320&w=260&sz=13&hl=zh-CN&start=2&um=1&usg=__8MjkWkRYQ3fzXQXCb1eqa9lyiRc=&tbnid=EfSt-q9UZOB2uM:&tbnh=118&tbnw=96&prev=/images%3Fq%3D%25E5%259F%2583%25E5%25B0%25BC%25E9%2598%25BF%25E5%2585%258B%26um%3D1%26complete%3D1%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sa%3DN

⑨ 世界最大的恐龙它高多少米宽多少米,字和图片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2到3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它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时侯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悠闲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蓝鲸了。雌性蓝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⑩ 庞然大物!

这应该算正常尺寸吧,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蜗牛,成年后可达20厘米。

蜗牛无毒,天敌甚多,在农业上视为害虫。热带地区通常在雨后大量出来啃食蔬菜,我们小时候经常在雨后拣拾蜗牛敲碎喂鸭子,属于高蛋白饲料^_^
法国人有道名菜就是以蜗牛烹饪的。
蜗牛 (腹足纲陆生动物)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非洲的水晶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同型巴蜗牛会以柑桔类果树为寄主,柑桔叶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条皮层也常被取食,柑桔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其寄主植物,还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
蜗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轻则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重则将豆苗全部吃光,造成成片无苗。防治大豆田蜗牛,宜采取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