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面这些图片都代表了哪些行当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着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着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着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着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着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着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㈡ 谁知道哪儿有戏曲视频可以下载的网址啊,给说一个。最好是蒲剧,豫剧,这些的
http://video..com/v?word=%C6%D1%BE%E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㈢ 如果孙悟空在京剧里演的话应该画什么脸
应该画武生脸。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
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
(3)蒲剧高清图片扩展阅读
除武生孙悟空外,还有老生关羽也是,号称红生。为京剧猴戏作出贡献的有很多很多名家,北派的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李少春,南派猴王有郑法祥、盖叫天、张翼鹏张二鹏父子、郭玉昆、筱王桂卿等。
其中杨小楼是一代武生宗师,乃父杨月楼擅演猴戏,有“杨猴子”之称,传到杨小楼,又得名家张淇林教授,他的猴戏有了新的发展。
除了京剧,其他戏曲里猴戏也是长演不衰。像昆曲、川剧、豫剧、徽剧、秦腔、晋剧、蒲剧、绍剧等剧种都有猴戏。尤其是绍剧的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父子的猴戏世家,不但活跃在舞台上,还进军银幕和荧屏(电影《三打白骨精》和电视剧《西游记》),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焕发了青春。
㈣ 《血彩》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血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WDCEQo44lFtG7Vk7Iw4N6g
《血彩》
导演: 张继龙
编剧: 周冰
主演: 刘庭羽、李威、吕平滢、张恒、常涛
类型: 剧情、爱情、悬疑、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04-11(中国大陆)
片长: 93分钟
又名: 蒲怨、Xue Cai
蒲剧是流传在山西的一门独特戏种,其中血彩是蒲剧中最令人击节赞叹的绝活。所谓血彩,即是演员表演是在嘴里含一口血浆,然后用气上顶,令血浆从眼耳鼻口中喷出,造成七窍流血的惊人视觉效果。美丽女孩晗玥(刘庭羽 饰)是血彩艺术的唯一传人,她从小跟随师父碧洛(王芳 饰)学习。碧洛多年来忍辱负重,一心要将血彩推广发扬。近一段时期团里准备进京汇演,碧洛想尽各种办法要让徒弟抓住这次机会,可是晗玥始终未能掌握血彩的本领,团里最终决定将血彩从汇演剧目中拿下。这一事件给碧洛造成莫大的打击,她日渐乖张的精神状态引起了晗玥的担忧。
仿佛被血彩诅咒了一般,师徒二人的精神状态相继走向崩溃的边缘……
㈤ 单皮鼓是什么
单皮鼓这种曲艺形式最早起源于民间祭神,也有说凤阳鼓的。单皮鼓的形式很多,祭神的形式也不一样。喇嘛教跳鬼称“萨满”(藏语),蒙古跳神称“波”,汉民族跳神称“跳大神”。它们的伴奏乐器都是单皮鼓,用手或木棰敲击,边跳边唱边舞。“萨满”是宗教音乐的一种,多发生在宗教集会或祭祀鬼神的活动上。萨满的服装多为牛、马、蛇、神偶像,乐器也不止单皮鼓一种,还有长号,打击乐等。“波”是蒙古大神,多发生在偏僻落后的地区,属低层次的落后文化。“波”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以给人医病为名,假行呼风唤雨,弄鬼装神之能事,欺骗人民的钱财。“波”的服装独特,长衫大褂,腰间围一圈园镜,腰间为最,以次降小,重量约有六七十斤左右。目的是驱散鬼怪。“波”的曲调很多,从请神开始,到来神、送神,旋律和曲调不断变化,气氛紧张,真有神鬼附身的幻境。
㈥ 中国有许多地方戏曲和戏根据图片所展示的戏曲和剧种的类别填出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你说有图片,却不把图片发上来,叫人家怎么帮你?我给你提供一些资料吧,里面多少应该有你想要的内容,这是我自己搜集整理的,肯定不全,因为中国戏曲有几百个剧种,我搜集的还不到一百个,你自己去对号入座吧。
北京: 京剧 曲剧 北方昆曲
上海: 沪剧 滑稽戏
天津: 评剧 天津文明戏
浙江: 绍剧 甬剧 越剧 婺剧 瓯剧 姚剧 杭剧 义乌腔 平调
江苏: 锡剧 昆剧 淮剧 扬剧 苏剧 丹剧 白剧
江西: 赣剧 弋阳腔
安徽: 徽剧 黄梅戏 凤阳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
山东: 山东梆子 吕剧 柳琴戏 莱芜梆子
河北: 河北梆子 河北乱弹
辽宁: 辽南戏
吉林: 吉剧 二人转
黑龙江: 龙江剧
内蒙: 内蒙大秧歌 蒙古剧
山西: 晋剧 山西梆子 上党梆子 上党二黄 二人台 北路梆子 东路梆子 中路梆子
陕西: 秦腔 祁剧 陇剧 陕西老腔 西秦腔
新疆: 新疆曲子剧
青海: 青海平弦戏
四川: 四川曲剧 川剧
西藏: 藏剧
贵州: 黔剧 贵州花灯剧
云南: 云南花灯 彩调剧 云南壮剧 滇剧 彝剧
广西: 壮剧 壮族沙剧 桂剧 傣剧
广东: 粤剧 广东汉剧 潮剧
海南: 琼剧
台湾: 高山剧
福建: 闽剧 蒲剧 莆仙戏 高甲戏 闽西汉剧
湖南: 湘剧 湘西苗剧 湖南花鼓戏
湖北: 楚剧 汉剧 荆州花鼓戏
河南: 豫剧 越调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㈦ 在那有高清蒲剧
酷六上吧。。。
㈧ 蒲剧 泪洒相思地
是要高清的 蒲剧视频 是吧
蒲剧 《泪洒相思地》估计是 版权问题 给删除了
想看的话 就只能买光盘了
这个问题也很纠结啊
㈨ 蒲剧王艺华的爱人图片
没听说过这个人
㈩ 笛子的种类及图片和名称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共2张
曲笛演奏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定调笛
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将对中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
玉屏笛
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着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风"。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