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有哪些英勇的事迹
乐以琴,是中国空军飞行员,曾在一次空战中击落敌机4架,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是中国第1位空战王牌飞行员,抗日战争中总共击落敌机8架。
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四大天王”是指哪几个人
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李桂丹 四位在抗日战争时期称为中国空军的四大天王。
1.高志航。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吉林省通化县人。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着名的空军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高志航部队遭遇敌机空袭。机场伤亡惨重,高志航率战友迎敌,他腿部受伤奋力登机,在滑出跑道的瞬间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炸弹命中而牺牲。
2.乐以琴。
乐以琴 (1914年11月11日―1937年12月3日) ,四川芦山人,中国空军飞行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着名的抗日英雄。曾一次空战中击落敌机4架,创造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他是中国空军第一位空战王牌飞行员,抗日战争中他总共击落敌机8架。有“空中赵子龙”、“江南大地之钢盔”之美誉。1937年12月3日在南京保卫战中不幸殉国,牺牲时年仅23岁。
3.刘粹刚。
刘粹刚(1913―1937年10月25日) ,原籍安徽宿县(今宿州), 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队上尉队长。刘粹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位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飞将军”。
在对日空战中,刘粹刚常以寡敌众,以弱抗强。从8月16日首开纪录到10月中旬,共击落敌机11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
抗战期间,刘粹刚身为中国空军飞行员,英勇杀敌,壮烈殉国,国民政府为表彰其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特追赠其为空军少校。
4.李桂丹。
李桂丹(1914―1938), 辽宁新民人。李桂丹身为中国空军军人,抗战期间英勇杀敌。与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天王”。
在抗战初期的空战中,曾先后击落敌机8架,战绩辉煌。曾被国民政府授予二级云麾勋章。
在武汉保卫战中,仅其1人即击落敌机3架,激战中不幸被日寇击中,壮烈殉国,时年24岁,是抗日英雄。
⑶ 抗战时期国军有哪些型号的战斗机日军有哪些型号的战斗机
抗战前期
中国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从美国购买了霍克Ⅱ、霍克Ⅲ、波音-281型战斗机以及雪莱克A-12型攻击机,
诺斯罗普-2E、马丁-139WC型轰炸机,数量都很有限。
截止1937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正式与日机交战时,
列编的9个大队零5个独立中队,装备各型飞机296架,不及日军的九分之一。
其中轰炸机148架占50%,战斗机101架占34%,侦察机41架占14%。
抗战中期
1937年11月,中国空军开始获得苏联的援助,
中国政府向苏联购买飞机1 235架,其中驱逐机(即战斗机)777架、轰炸机358架、教练机100架
先后装备了苏制伊-15、伊-16型战斗机和爱司勃-2、特勃-3型轰炸机,
作战实力有了恢复。
抗战后期
1941年7月23日,美国政府批准中国租借、拨款购买100架P-40B型战斗机,
并由中国政府出资在美国高薪招募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
中国政府将这批飞机和人员交给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
由他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到1944年夏天配备B-25型轰炸机60架、P-40、P-43、P-47、P-51型战斗机100架。
中国空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从美国购买和租赁战斗机、轰炸机共1394架。
日本
零式
零式战机,简称零战,编号A6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海军航空队最主要战斗机种,从中国战场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太平洋战区都可以见到她的踪影,同时也是日本海军产量最大的战斗机,此机由三菱设计,三菱与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两家公司共同生产,总计生产10449架各式零式战斗机(其中有半数为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生产,不过两公司的制.造技术有所差距)。
海军战斗机
舰载战斗机“九六式”(A5M) 舰载战斗机“零式”(A6M)
舰载战斗机“烈风”(A7M) 水上战斗机“二式”(A6M2-N)
夜间战斗机“月光”(J1N) 水上战斗机“强风”(N1K)
局地战斗机“雷电”(J2M) 局地战斗机“天雷”(J5N1)
局地战斗机“震电”(J7W) 局地战斗机“秋水”(J8M)
喷气战斗机“橘花”(Kikka) 轰炸机/夜间战斗机“银河”(P1Y)
局地战斗机“紫电/紫电改”(N1K1-J/N1K2-J)
· 陆军战斗机
九七式战斗机(中岛Ki-27) 一式战斗机“隼”(中岛Ki-43)
重型拦截机“钟馗”(中岛Ki-44) 二式战斗机“屠龙”(川崎Ki-45)
三式战斗机“飞燕”(川崎Ki-61) 四式战斗机“疾风”(川崎Ki-84)
五式战斗机(川崎Ki-100)
⑷ 中日武汉大空战的苏军雪中送炭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继陷落,中国守军被迫后撤,日军乘势直逼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军队不利。此时,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政府,苏联已决定向中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 “沈德燮处长想已到莫(斯科),请兄介绍其与俄政府洽商飞机交涉,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200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着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本来中国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而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得到苏联援助的中国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中国空军装备的驱逐机大部分是苏联援助的И-15和И-16。И-15为双翼驱逐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但航速较慢。И-16是单翼驱逐机,航速达到每小时480公里,但机动性差。两种驱逐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机枪,这种机枪每分钟可发射1800发子弹。空战时,通常И-15和И-16联手迎敌,一般是И-15与敌机缠斗,И-16从高空俯冲,追歼逃敌。
中苏空军联袂作战,士气大振,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日本航空队被迫将基地后撤500公里。1938年3月,为了充分发挥空军的威力,配合陆军作战,中国空军在南昌设第1路司令部,协同第3、第5战区作战;在广州设第2路司令部,协同第4战区作战;在西安设第3路司令部,协同湖北、四川以北地区的中国军队作战。张廷孟、刘牧群、田曦分任各路司令。航空委员会不久也进行了调整。周至柔调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钱大钧接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毛邦初任军令厅厅长,黄光锐任军政厅厅长,黄秉衡任总务厅厅长,黄镇球任防空厅厅长,简朴任政治部主任。此外,航委会特务团扩充为特务旅,万用霖任少将旅长。航委会机关初设汉口,后移衡阳,再迁贵阳。调整后的中国空军更加精干。此后不久,中苏空军勇士在武汉上空并肩作战,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⑸ 有谁能介绍一下抗日期间的碧山空战或碧山战役
1939年初夏,日军再次将目光转回重庆,重新开始对重庆的轰炸。初期的轰炸是由海军航空队单独执行的,他们的主力战斗机三菱96式舰战续航力只有 1200公里,而从武汉汉口基地到重庆的单程航程即为925公里,哇靠! 这样,入川轰炸的日轰炸机群无法得到战斗机护航,所以这时的空袭日机主力三菱96式陆攻 惟有用密集编队、各机火力交叉掩护的方法对付中国空军,难免受到我战斗机的打击,如1939年11月4日,敌72架96式陆攻进袭成都时,就因为我拼 死拦截而损失了其号称“轰炸之王”的奥田喜久司大佐等多机。通过总结在兰州、重庆、成都的教训,日本人意识到,必须有一种航程远、性能好的战斗机装备。以 此为对华轰炸护航,也同时积蓄日后对美英作战的空中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菱公司由掘越二郎设计的零式舰战出现了。
1940年9月13日(民国二十九年)晨8:00,郑松亭中尉的伊-152终于修复,同时传令他飞赴遂宁机场与将到那裏的大部队集合。
正当他已经驾机起飞爬高之际,地面又打出了代表 “紧急降落”的红色十字布。他马上重新降落,
场站人员通知:“重庆至遂宁的电话不通,可能遭到汉奸破坏!速传空军前敌总指挥毛邦初司令的口头命令,
所有在遂宁的‘飞机开车待命,领队注意无线电指挥’”。 郑松亭中尉立刻再次起飞,
为了避免没有无线电及导航设备的伊-152迷航,他谨慎的向北找到涪江,再沿着蜿蜒的河谷向西北方向前进。
而此时于12日疏散到 温江机场的3个大队已于拂晓之时便编队飞往遂宁机场,完成了加油、集结。
早上,重庆空军情报台据报通知:“8:10,日机18架由武昌起飞向西”,随后又 得报“续有11架、27架先后两批由汉口起飞”。
至9:34,复报“已经在鱼洋关发现日机8架”,但是型号无法识别。
于是我遂甯大机群于10:45分批起 飞前往拦截,郑松亭飞抵遂甯时没有和大部队遭遇。
待他降落后发现有两架伊-152由于故障没有起飞,郑松亭马上报告机场地面指挥官刘志汉重庆口头命令,方知起飞是成都
地区司令部下的命令。但此时要召回大机群为时已晚…… 11:30,敌海军飞机56架进入重庆上空,我战斗机群闻讯前往市区,
但待我机抵达时未发现敌机。11:42,正在搜索中的我机发现敌机一群向东逸去,此刻发现地面重庆市区已被轰炸。
待我机正要追赶时,领队机获知有敌机将后续到达,于是我机奉命飞返遂宁加油,各僚机跟随长机转变航向回航。
一场恶战似乎就这样被避免了。 血洒壁山 突然,我方发现有日本三菱97式轰炸机数架,还有一批不知名的陌生飞机。
飞行员判断这是日军新式的俯冲轰炸机,“我们可以大干一场!”谁知,全然不是这样 的。
这是日12航空队由近藤大尉率领的13架零式战斗机!他们待所护航的96式陆攻轰炸完返航时假装跟随回航,
然后根据在我重庆附近盘旋的三菱97式司侦 机的通报,突然又杀了回来。于是,在壁山上空,双方遭遇了。
位于第23中队队尾第2分队长机的王广英中尉突然发现从高空中直窜下一白点,以可怕的速度冲向后上方的伊-16-10机群。
几乎是转瞬之间,伊-16-10的带队长机、第24中队长杨梦清的座机当场起火下坠。
有日机偷袭!王广英中尉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立刻用双腿夹住操纵杆,双手握拳竖起大拇指高举,示意后方两架僚机爬高
成战斗队形。后方的康实忠少尉立刻爬 升,而另一僚机李踬中尉却没有觉察敌情,王广英用手指向日机方向。
李踬发现高速穿梭的莫名日机,却不但不爬高占位,反俯冲而去。王广英拼命摇晃手臂要求僚 机返回战斗位置,
李踬一边痴傻般回望长机,一边不听使唤地继续下降。无奈中,王广英带领康实忠杀向混战中的机群。
王广英发现多架日机在追逐我伊-16-10,他卡准时机,切入内圈咬上了其中一架便扣动扳机。但也几乎与此同时,一道弹流从
后方而来射入座舱,仪表盘当场 粉碎,幸得有钢板保护要害部位,但腹部和腿部还是中弹,一炮弹残片从左脚穿入脚板,
顿时血流如注。在巨大的伤痛中,王广英仍然保持清醒,可是他猛的发现座 机左翼中了一发炮弹!左翼随之折断,
飞机随即进入螺旋。借助离心力的帮助,王广英一解开安全带便被摔出座舱。幸好开伞顺利,他悬浮在空中缓缓下降。
日机见状,立刻冲过来扫射,枪炮齐发,企图将中国飞行员斩尽杀绝。这一暴行已经在三年多的抗日空战中多次上演!
王广英注视着那架莫名敌机,待他再次进入开火后便 作假死状,才躲过敌机,待其第三次进入时,便停止了攻击只是
围绕降落伞转圈观察,王广英一动不动继续垂吊。由于无法控制降落伞,他落到一片树林中,日机方 离去。而王广英
这才解开伞带扣,落到地面呼救。 此时空战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时间敌我难分,只见数十架飞机在空中穿梭、
激战,机炮声、机枪声和飞机中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只见频频有人跳伞飘落空中, 飞机的断翼残片像落叶一样在空
中飘落。
由于中国空军各机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通信手段,各机之间只是各自为战,根本无法互相配合支援。而今天的莫名敌机
速度 异常快,机动性也远在我伊-152、伊-16-10之上,我机以往的“高速+盘旋”战术根本无法应付。中国空军陷入了前
所未有的困境中。我唯有采用不断的 急转弯来规避日机咬尾。而这样又会损失能量,导致掉高度。在开战5分钟后,
整个空战区域由3500米急降至1000米左右空域。我机已经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了! 又过了5~6分钟,
还在空中的第4大队飞行员徐吉骧中尉突然发现他风挡前的滑油箱破裂,滑油喷溅到风挡上模糊了视线,徐吉骧只好把
头伸出机舱外了望,不料 飞行风镜也被铺面而来的滑油覆盖,情急之下他只好摘掉风镜眯起眼睛将头伸到座舱外,
艰难地操纵着飞机。格斗中,徐吉骧发现自己的座机无论爬升、滚转、下降 还是加速均不如这种凶猛的日机,
唯有盘旋半径尚可和敌机稍比一下高低。虽然他多次占位咬上了日机,但是偏偏他座机的机枪扳机调的太紧,
射击时总是慢半拍, 无法把握来之不易的战机。虽然这样,徐吉骧仍然没有脱离战场,因为他认为日机由汉口、宜昌劳师远袭,
油料必然不足支撑久战,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便可以利 用日机油尽返航的时机予以打击、纠缠,那时便可以挽回一点面子。
也就是这样的想法,使得大多数的中国飞行员在空中苦苦鏖战。不料,这次不行了!因为这种 “莫名日机”是上文所述的零式11型。
他的性能远在伊-152、伊-16-10之上,可以认为,敌我双方的战机性能差了一个数量级还多,如此之下,如何还 能奢谈“取胜”?
在战斗中,徐吉骧的座机被莫名日机连续咬尾多次,遭受了十几次攻击,已经被打得体无完肤,敌机射弹密集,徐吉骧座机上连
细细 的翼间张线都被打得卷起来了。徐吉骧感到自己四周的防弹钢板被子弹敲得咚咚作响,所幸没有中弹。最后,他座机发动机
的润滑油漏光了,这架伊-152在壁山上空停车。徐吉骧迅速判断了一下形势,决定不跳伞,以免被凶残的日机冲伞射击。
他躲掉日机攻击后奇迹般的迫降在一片稻田裏,飞机被摔得七零八落。幸好 燃油、滑油均已耗尽,飞机没有燃烧。
徐吉骧机智地躲在座机残骸内,等盘旋在头顶的两架日机离去后,才爬出完全损坏的座机。 当时壁山上空的空战还在激烈进 行,
所以当地民众没人敢跑到徐吉骧的坠机前来,他们只是聚集在遥远的树林边,往这边比划着,等到日机散去,才前来救助,
此时,连老百姓都知道中华民国空军今天遇大难了…… 将近半个小时的空战后,我方发现,这种莫名的战机的续航力远远超过
所有中国飞行员的想象,仍然没有退却的意思,反而越战越勇。难道说他们还有很多油可以继续作战。我方战斗机已经无法支撑了!
再打下去,中国空军仅有的一点战斗机力量也将烟消云散了。最后,第3、第4大队的飞行员终于再也无法再战了,
纷纷打散了队形单机脱离战场,遥遥欲坠地返回基地。每一架能够返回遂宁的中国战机,身上都背负了重重弹痕。
遂宁基地跑道上淩乱地停放着死裏逃生的中国空军仅存的战机,如果日机乘机偷袭,那么中国空军 真的要全军覆没。
第3大队第28中队长雷炎均中尉曾经在1937年击落日本“驱逐之王”三轮宽的飞行员,都惨败日本。 陈其光少校
在山西战场以寥寥5机对抗日陆军航空队的加藤王牌战斗机中队,也并不示弱。
但是今天的遭遇让他落地后不禁英雄泪满襟:“飞机差别太大,根本没有还手机会还手!”望着伤痕累累的战机和惨烈的损失,
在场人员无一不黯然泪下。当晚,据遂宁基地统计,得以返回的飞行员中,受伤者计8员,牺牲者计10员。
中国空军空中损失战机13架,迫降损失战机11架,计24架。而日军方战报称“击落支那空军机27架,日本大获全胜。
”这与我们的实际损失其实相差不远。
⑹ 中国有哪次历史性的空袭战争 是被空袭哈~~
武汉空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间的武汉大空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着名的空中战役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三次空战分别发生在 2月18日、4月29日和5月31日。
历史背景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但在“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仍有许多重要机关,所以武汉仍是日军的轰炸重点。
当时驻防武汉、孝感地区的空军有第3、4、5航空大队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在1937年8月国民政府与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同时援助国民政府性能较好的伊-15(包括伊-15-3、伊-15比斯)和伊-16战斗机并派出志愿航空队。在此之前国民政府空军损失惨重,几无战斗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也牺牲在日机的轰炸下[1]。
空战情况
陈怀民
在着名的“4·29”空战中,还有一位年仅22岁的空军英雄陈怀民。陈怀民就读于常州无线电学校,1933年进入中央航校学习飞行,1937年9月19日在保卫南京的空战中,击落1架敌机,并负了伤,伤愈后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在“4·29”空战中,他驾驶着才从兰州接收来的伊-152战斗机,直插敌机群中,开战5分钟就击落敌机1架。在遭到敌人5架96式舰载战斗机围攻时,陈怀民的座机中弹起火,他沉着地紧握操纵杆,扭转机身猛烈撞向日本海军第二航空队高桥宪一的96式舰载机,高桥宪一当即机毁人亡。撞机后的陈怀民翻身出舱,因为降落伞被烈火燃烧,陈怀民从3000米高空坠落江中。被英雄壮举所感动的百姓坚持在江中反复打捞,直到6月初,英雄的遗体才从淤泥中浮现。人们在烈士的飞行服里找到一块怀表和留给母亲家用的一枚大洋。
当年在武汉举行二万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于佑任题写的挽联是:“英风得天地,壮气作山河。”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也敬献了花圈,挽词写着:“捐躯报国”。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挽词是:“精忠神勇”[7-8]。
狄曾益
1938年8月3日,早上9点左右,日本出动18架96式陆攻机,70多架战斗机空袭汉口。驻汉口的中国空军和苏联航空志愿队的4个大队派出52架战斗机进行拦截(20架伊-152、13架伊-16-10、11架斗士、7架霍克Ⅲ、1架伊-15)。
1917年5月出生于溧阳的狄曾益,毕业于中央航校第六期,在这次“8·3”空战中,在第26中队的狄曾益随队长王汉勋起飞迎战。这次入侵敌机数量之多,来势之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空军方出战的第三大队队长吴汝鎏、第32中队队长朱家勋、第28中队队长陈瑞钿、副队长雷炎均、第26中队队长王汉勋和所有参战的队友们都是有着丰富空中作战经验的飞行员。
驾驶着伊-16战斗机的狄曾益在击落一架敌机后,不幸被敌机击落牺牲。在检查飞机残骸时发现狄曾益飞机的座舱周围有60处弹痕,可见狄曾益牺牲得十分悲壮[9]。
其他烈士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八年抗战中,在保卫淞沪地区、保卫南京、保卫武汉、保卫重庆、保卫芷江B-29重型轰炸基地等等一系列空战中,乃至在死亡航线-驼峰航线上牺牲的空军英烈们。他们中间有着常武地区抗日空军骄健的身影,他们是:高谟、恽逸安、沙兴达、沙荻洲(兄弟俩)、石干贞、芮冠雄、狄志扬、狄曾益、陈怀民、陈德奎、吴之骅、许葆光(1944年8月7日吴之骅和许葆光同在保卫芷江空战中牺牲)[6][9]。
历史评价
编辑语音
武汉空战战损表[10]
武汉空战(包括南昌空战)是战果被严重夸大的空中战役。中国(包括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和日本两军在8次交锋中,实际一共损失了74架飞机,其中中国(含苏联)损失52架,日军损失22架。而战时双方宣称的总战果却高出近4倍。
1938年,是苏联飞行员和苏制战机撑起了华中天空的保护伞。在武汉、南昌历次空战中,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出动架次远超中国空军,很多苏联飞行员为中国人民血洒长空。
训练水平决定战斗力。日本海航飞行员选拔严格,训练时间充足且重视实战性,所以在交锋中完全压制了中苏飞行员,中方的作战交换比(52:22)相当难看。对照日方战损记录,国民党方面长期宣传的“武汉空战大捷”缺乏事实根据。
先进的战术思想是战斗胜利的前提。中方飞机性能相对日机并没有代差,特别是以高速度、高爬升着称的伊-16,如果运用得当足以教训进犯的日军。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国军飞行员习惯于低速盘旋缠斗,难以掌握伊-16的高速特性,也不愿深究其配套的战术,反而更偏爱灵活但低速的伊-15,这与当时空战战术的发展趋势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僵化的头脑却使武器的优势无从发挥。
此外,日军团队配合娴熟,在局部总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而中方大多数时候虽占数量和主场优势,战报中却屡屡出现“遭遇敌机围攻”的字眼:空战早已进入了编队作战的时代,中方的战术协同与配合却毫无进步,这些也让国军在未来数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10]。
以上摘自网络-武汉空战。
⑺ 抗日战争的空战有那些
有1937年的“八。一四”空战,以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我方轻伤1架,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3:0的光辉战绩,后来这一天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以后有1937年9月的南京大决战、1938年的两次武汉大空战等。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在中日开战后不久,我国空军就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使得本就薄弱的空军力量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此后的八年抗战中,我国的空军一直都在进行着顽强的抵抗。8年中,中国空军损失各种飞机2468架,6164人殉国。而这6000余名烈士,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热血青年,其中年龄最大的刚过而立之年,最小的还不到20岁。
⑻ 求二战空战图片(大图)
⑼ 抗日战争时期的飞机长什么样子
美国寇蒂斯公司在30年代生产的海军战斗机的改型,原名为FⅡC-3/BF2C-1,出口型代号为"鹰"Ⅲ。而"霍克"就是英文"鹰"(Hawk)的译音。是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霍克三型战斗机是当时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空军英雄高志航,吴鼎臣,阎海文都用过,就是这种战斗机,它具有独特的双翼,大发动机罩,起落架可收在机身两侧等显着特征,很容易辨认。
波音 281战斗机(P-26战斗机)
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问世以来,考古学家们一直热衷于寻找人和猿之间丢失的环节(虽然至今也没有任何化石出土),航空技术的发展似乎也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因为时代跃迁的瞬间往往被定格在某型具体飞机的身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航空技术
波音公司P26(3张)**,快速凶悍的单翼机终于取代功德圆满的双翼机成为蓝天的主人,波音 P-26“玩具枪”正是掀起时代巨浪的新锐战斗机之典范。
菲亚特CR.32战斗机
传奇般的意大利工程师切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elestinoRosatelli)的第一架战斗机的原型机——CR,设计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1924年,该机以CR.1(CR为CacciaRosatelli的缩写,表示罗萨特利设计的战斗机)的名称投产。此举开意大利菲亚特公司一系列双翼战斗机之先河,该系列双翼机的生产和使用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从1924年至1926年,三家公司共生产了近250架CR.1战斗机。 CR.1的进一步发展型——CR.5于1925年研发。两架原型机之一采用了英国设计的“木星”九缸星形气冷发动机,另一架则配备一台国产的菲亚特A.20十二缸液冷直列发动机。但当原型机完成之际,却发现飞机和发动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原来的CR.1设计。CR.1和CR.5都非同寻常地采用了一种“翼半”设计(即下机翼面积远大于上机翼)。CR.5的发展因此下马,让位于一种更有前途的设计——菲亚特CR.20。
⑽ 抗日英雄的资料和图片
高志航 首创八一四空战大捷的空军战神
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