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清图片 » 王猛长什么样图片
扩展阅读
陌陌男人图片一套 2024-11-20 20:27:10

王猛长什么样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16 06:45:18

㈠ 王猛的人物履历

1983.09——1987.07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87.07——1989.06渝州教育学院教师、团委书记;
1989.06——1990.09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办公室法规处、法制局干部;
1990.09——1998.12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办公室四处副处长、目标办主任(其间:1994.07——1996.10下派资中新民水泥厂任副厂长;1998.09——1998.12中共内江市委党校第二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8.12——1999.02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
1999.02——2000.03中共四川省内江市委副秘书长;
2000.03——2001.08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副秘书长;
2001.08——2002.11四川省内江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
2002.11——2003.01中共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
2003.01——2006.07中共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其间:2005.07—— 2005.12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任党委副书记)
2006.07——2006.09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内江市东兴区政府区长;
2006.09——2006.11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
2006.11——2009.12中共四川省隆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8.11中央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学习);
2009.12——2010.04四川省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中共内江市隆昌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0.04-——2011.04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内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兼);
2011.04——2012.10内江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2.10——中共自贡市委常委 、内江市副市长(内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辞任)
2012.10——2013.01中共自贡市委常委
2013.01—— 中共自贡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㈡ 王猛是谁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两人分别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经被苻坚等时人誉为诸葛亮式的人物,也是后世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西)。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 王猛[1]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经出游后赵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达官贵人们没有谁瞧得起他,唯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王猛二十五岁以后数年间,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总算死了,而他的后代立即展开了凶狠的厮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岁之中,帝位三易。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屠戮羯人二十余万,于穆帝永和六年(350年)灭赵建魏,遂“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立国不及二载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灭掉。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在这个过程中,氐族首领苻洪崭露头角了。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原来打算麦熟后就地筹集军粮,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得军中乏食,士无斗志,他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他回到华山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表示反对南下。于是,他便继续隐居读书。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石虎。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后来,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坚还要加给他位居三公之上的录尚书事(尊称“录公”)。王猛对此殊宠辞而不受。
王猛执政,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他曾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苻坚说:“据我看来,姜太公岂能比您强啊."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事王公,要象奉事我一样!”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战将。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与苻坚回过头来解决残存于西北等地的割据势力,先灭仇池,孤立了前凉。当初王猛大败张天锡时,曾俘获其将阴据及甲士五千人,这时即派人送他们回去,并捎去王猛给张天锡亲笔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论今,透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凉国的危险处境,劝张翻然悔过。张见信大惧,寝食不宁,终于向秦谢罪称藩。接着,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于秦。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转,苻坚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疏说:“想不到陛下因贱臣微命而亏损天地之德,自开天辟地以来绝无此事,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是尽言直谏,请让我谨以垂危之命,敬献遗诚。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内;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苻坚读一行字,抹两行泪,悲恸欲绝。这年七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世人简称“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记了王猛的遗教,于王猛死后八年的建元十九年(383年)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内)之战中一败涂地。而王猛叮嘱再三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如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之流,因为未被除掉,这时便乘机举兵造反,纷纷。割据自立,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了,年仅四十八岁。又过了九年,前秦也终于灭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临终遗言(包括疏文),寥寥数语,却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他死后八年的历史结局完全证实了他非凡的远见。苻坚在淝水惨败后经常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的大错,但已悔之晚矣,终成千古之恨!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倘若苻坚始终恪遵王猛遗教,则前秦必不致速亡,至少可与东晋继续对峙下去。

㈢ 成就碾压诸葛亮的王猛是因为跟错了哪个人,才没有知名度

刘备得到诸葛亮时曾说:"孤之得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一百多年后,在那个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没有发迹的前秦皇帝苻坚同样对一个人说:"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他就是破桓温、灭前燕的王猛。刘备与苻坚都是英主,诸葛亮与王猛都是大才,君臣如此相得,传为千古美谈,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却为何并非完美呢?

王猛的历史功绩并不逊色于诸葛亮,为什么后世依然将诸葛亮封神,王猛之名却寂寂无闻?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三国演义》已经把诸葛亮的神奇形象演绎到极致,二是王猛所效力的乃是异族统治者,不符合传统士人的三观,没跟对一个好“老大”。

㈣ 魏晋南北朝第一名臣不是诸葛亮,而是谁呢,他奠定后来隋一统天下

魏晋南北朝第一名臣是王猛。诸葛亮被人们称为“亚圣”,是古代智慧人物的化身。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把诸葛亮捧上了天,把他说的就和神仙似的,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但是这夸大了诸葛亮的才能,不能否认诸葛亮是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治世能臣, 三国之中要是没有诸葛亮,这个时代会逊色很多,蜀国可能就不会存在。但是我们忽视了诸葛亮本来面目,他在军事上并没有那么杰出的才能,他是治军的高手,在排兵布阵上水平一般。王猛这个人才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军事家。

苻坚与王猛二人倒是一拍即合,好像两个失散多年的兄弟。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苻坚清理了很多的障碍,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段,成为前秦势力中的核心人物。平定五公之乱 ,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文治武功都是诸葛亮不能比拟的,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㈤ 谁是王猛

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乱弄得焦头烂额的西晋王朝,在人民大起义和内迁各族上层分子割据争雄的连天烽火之中寿终正寝了。在此前后,中国北方开始陷入十六国纷争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稳的东晋政权也处于风雨飘摇的险境。就是在这幅杂乱无章、硝烟弥漫的历史画面上,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两人分别留下了各自的精彩。
[编辑本段]扪虱谈天下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经出游后赵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达官贵人们没有谁瞧得起他,唯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王猛二十五岁以后数年间,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总算死了,而他的后代立即展开了凶狠的厮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岁之中,帝位三易。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屠戮羯人二十余万,于穆帝永和六年(350年)灭赵建魏,遂“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立国不及二载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灭掉。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在这个过程中,氐族首领苻洪崭露头角了。
氐族属于西戎族,原居今甘肃东南端,东汉末年内迁关中地带,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苻氏世为氐族酋长,石虎强徙苻洪及其部众十万至邺城以南。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自立为王,旋为部将毒死。其子苻健遵嘱率众西归,于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领关中,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次年称帝,势力日强。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原来打算麦熟后就地筹集军粮,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得军中乏食,士无斗志,他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他回到华山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表示反对南下。于是,他便继续隐居读书。
[编辑本段]出山辅英主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坚去世。继位的苻生残忍酷虐,以杀人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石虎。后赵的覆辙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后来决计除掉苻生。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少时即拜汉人学者为师,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贵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学强记,文武双全,而且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的道理,广招贤才,网络英豪,以图大举。当他向尚书吕婆楼请教除去苻生之计时,吕力荐王猛。苻坚即派吕恳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晋升平元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
始平县(治今咸阳市西北)是京师的西北门户,地位极为重要。但长期以来,那里豪强横行,劫盗充斥,百姓叫苦连天。苻坚派王猛担任始平县令。王猛下车伊始,便明法严刑,禁暴锄奸,雷厉风行。有个树大根深的奸吏,作恶多端,王猛把他当众鞭死。奸吏的狐群狗党起哄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长安。
苻坚闻讯,亲自责问王猛:“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莅任不久就杀掉那么多人,多么残酷啊!”王猛平静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陛下不以臣为无能,让臣担任难治之地的长官,臣一心一意要为明君铲除凶暴奸猾之徒。才杀掉一个奸贼,还有成千上万的家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尽残暴、肃清枉法者而要惩罚我,臣岂敢不甘受严惩以谢辜负陛下之罪?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论,加给我‘为政残酷’的罪名而要惩罚,臣实在不敢接受。”苻坚听罢,且叹且赞,向在场的文武大臣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呀!”王猛治绩卓着,很快升为尚书左丞(宰相之一尚书令的佐官)。由于他执法不阿,精明强干,在三十六岁那年,接连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书左仆射(亦为宰相之一)、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包括京师在内的广大腹心地区的最高长官)等,“权倾内外”。那些皇亲国舅和元老旧臣无不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帮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马功劳,最先跳了出来,当众侮辱王猛说:“我们曾与先帝共兴大业,却不得参与机密。你无汗马之劳,凭什么专管大事?这不是我们种庄稼而你白拣粮食吗!”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种我收,还要时你做好饭端给我吃呢!”樊世肺都气炸了,跺着脚咆哮:“姓王的,迟早必叫你头悬长安城门,否则我不活在人世!”苻坚得知此事,果断地说:“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群臣方能整肃。”后来樊世进宫言事,当场与王猛发生争论,他撒起野来,竟挥动老拳击向王猛,被左右拉住。他又破口大骂,秽言不堪入耳。苻坚大怒,立命将其斩首。其后,反对派对王猛由公开攻击转为暗中谗害。朝官仇腾、席宝利用职务之便,屡屡毁谤王猛。苻坚即将二人赶出朝堂。对飞长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员,苻坚甚至当堂鞭打脚踢。于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后来,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坚还要加给他位居三公之上的录尚书事(尊称“录公”)。王猛对此殊宠辞而不受。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从。”古来多少俊杰因为缺乏“择主”之明,明珠暗投,结果宏才枉费,遗恨九泉!秦末项羽的谋士范增、汉末袁绍的谋士田丰,就是这样。而王猛则与张良、孔明同类,识英雄于草创之先,择明君于患难之时,因而取得了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从此,王猛就在十六国纷争、南北对峙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倾其文韬武略,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而苻坚呢,仅从他独识伟才、用才不疑这一点来看,已经够得上一位“英主”了!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王猛深明此义,执政以来,首先着力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
当时朝廷内外有一批氐族显贵,仗恃与皇室同族或“有功于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王猛的矛头首先对准他们。甘露元年(359年),王猛刚由咸阳内史调任侍中、中书令(皆为宰相之职)、兼京兆尹(京都长官),便听说贵族大臣强德酗酒行兇,抢男霸女,但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因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强德,等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待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强德早已“陈尸于市”了!紧接着,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苻坚感叹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贵的!”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在“有罪必罚”的同时,王猛还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隶校尉等新职务之前,曾力荐在职官僚苻融、任群和处士朱彤等人,使他们各得要职。灭燕后,他又很快推荐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等一批关东名士担任朝官或郡县官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王猛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对贤才遭嫉有着深刻的体会,所以他也象苻坚一样保护贤才,用才不疑。苻融为人聪辩明慧,文武出众,善断疑狱,见识远大。他曾因微过而局促不安,王猛赦而不问,信用如初。燕臣梁琛于亡国后仍然不屈其志,因而未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推荐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属。反之,对居官不称职者,王猛弃之如腐鼠。伯乐再高明,遇到的千里马毕竟有限。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去考虑,才能有出路。他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中央;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凡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各级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其不通一经一艺者统统罢官为民。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沉重地打击了早已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国各级官僚的智能素质,“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贿赂请托、恣意妄举的腐败现象逐渐消灭,而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
王猛治国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在他的赞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苻坚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并与博士等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灭燕后,苻坚亲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长子祭祀孔子,宣扬儒教。这样,先进的汉族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复苏和振兴,而官僚后备队伍的培养工作也走上了正规化。
其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氐族又是少数民族中较小的一个。前秦国内存在着氐汉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王猛作为汉人而能尽忠于前秦政权,与苻坚名为君臣,形同兄弟,为氐汉两族的团结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前秦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百姓)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有人别有用心地建议苻坚把西北氐族各部尽迁入京城,而将关中各族大户驱逐到边地,王猛劝苻坚将其人处死。边将贾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罢官。于是,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其四,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于是,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史载,当时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执政号称“公平”。他处事果断,办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泥带水。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县。”待到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路照(行路护照),安排食宿。
王猛执政,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他曾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尸苻坚说:“据我看来,姜太公岂能比您强啊尸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事王公,要象奉事我一样!”
[编辑本段]统兵灭群雄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公元四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敌: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鲜卑拓跋氏代政权以及其他部族的军事集团;西有盘踞今甘肃地区的汉人张氏前凉政权、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以及分布于今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军事集团;东有立都邺城的前燕鲜卑慕容氏政权;南有以建康(今南京)为都的东晋司马氏政权。其余尚有若干时生时灭的割据势力。苻坚与王猛都没有苟安关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愿望是统一北方,为将来统一全国打好基础;苻坚则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他们的策略是:稳定西北,使无后顾之忧;争锋东南,以图大业。
第一步速见成效: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到建元二年(366年)五月,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一万余户北还。翌年二月,王猛讨平羌族叛乱头目敛歧;四月,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斩首一万七千级;继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夺占重镇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晋公苻柳据军事要冲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起兵反叛,赵公双、魏公度(s6u搜)、燕公武亦同时各据要冲叛乱。当初,王猛曾劝苻坚除去苻柳等,苻坚未听。这时他们同时并起,气势汹汹,扬言要一举攻下长安。翌年春,王猛与诸将前往讨伐;苻柳闻讯,竟然以陕城(今河南陕县)降燕,请兵接应并伐秦。
苻柳出城挑战,王猛闭垒不应。苻柳以为王猛怯阵,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亲率二万人偷袭长安。王猛假装不知,暗中却派邓羌率精兵伏击柳军,柳军败还,又遭王猛全师伏击,两万人只有苻柳及其随从数百骑逃入蒲坂,其余全都当了俘虏。不久,王军攻破蒲坂,苻柳身首异处。其余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杀。四公叛乱被平定后,前秦扫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碍,积极准备消灭强邻前燕。
建元五年(369年)四月,桓温伐燕;七月,温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西),邺都震动,燕主慕容玮派人求救于秦,答应割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以西之地给秦。群臣反对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否则让桓温攻占了中原,则秦“大事去矣”。苻坚赞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四万余人,桓温狼狈逃归。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荥阳东北),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建元六年(370年)六月,王猛辞苻坚于灞上,赴军再伐前燕。苻坚表示他要亲率大军随后东进,王猛却胸有成竹地说:“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不劳陛下亲受风尘之苦,只请敕命有关部门给燕国被俘君臣预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坚大喜。王猛统领杨安等十将,战士六万人;前燕执政慕容评率精兵三十万抵御秦军。面对着五倍于己的劲敌,王猛毫无惧色,取南路一举攻下壶关(在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北路杨安攻晋阳(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两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军队驰赴晋阳。到了晋阳,王猛马不停蹄,绕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症结所在,并想出了克敌妙策。他命令士卒连夜挖通地道,继派壮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呼而出,杀尽守门燕兵,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转瞬间占夺了晋阳全城,又活捉了燕东海王慕容庄。慕容评闻报,魂飞胆丧。
十月,王猛挥师南下,直趋潞川(今山西东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浊漳河),与慕容评对垒。这时,秦军有相当数量留戍新取之地,王猛所率部队与慕容评军相差悬殊。慕容评认为王猛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想以“持久”拖垮秦军。谁知尚未开战,王猛即派五千骑兵放火焚烧燕军辎重,火光冲天,连邺城官民都望见了!慕容玮害了怕,派人严责慕容评,命令他将卖水卖柴、敲诈勒索来的钱帛散给士兵,并促令出战。于是,秦燕之间的一场大战开始了。
决战那天早上,王猛抓紧时机于阵前誓师。他慷慨激昂地说:“我王景略受国厚恩,兼任内外要职,现在与诸君深入贼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答国家。在这次战斗中,如能克敌制胜,受赏拜爵于明君之朝,欢庆痛饮于父母之室,将士们,那该是多么荣耀、多么值得自豪啊!”王猛的话就象烈火一般把将士们的热血燃烧起来了,“众皆踊跃,破釜弃粮,大呼竞.进”,锐不可当。
头一天傍晚,秦将徐成侦察敌营归来误期,王猛要以军法从事,邓羌替徐求请,未被允准,邓便回营整队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并赞扬邓羌说:“将军对同郡部将(徐与邓同郡)尚且如此仗义,何况对国家呢?我不再忧虑敌人了!”现在开战了,王猛命令邓羌冲闯敌人密集处,不料邓羌又讨价还价地说:“如果答应给俺一顶司隶校尉的乌纱帽,那么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为难,邓羌便跑回营帐蒙头大睡。于是,王猛驰马径入邓营,答应了条件。邓羌乐得折身跳起,捧起酒坛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顿,然后跃马横枪,与猛将徐成、张蚝等直扑敌阵,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战到中午,燕军大败,损失五万余人。王猛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又歼灭敌军十万余人。慕容评单人匹马逃回邺城,残军四散逃尽。
邓羌循私求情,扰乱军法;欲攻主帅,目无上级;临战求位,等于要挟国君。三者有其一,便该砍头,何况王猛一向以执法如山闻名于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邓羌之短,因而调动了邓羌之长,结果大获全胜,就好像驯服猛虎、驾驭烈马一般。在那种生死存亡一发千钧的紧要关头,如按常规办事,拘执一端,错走半步也会全盘皆输。王猛在处理邓羌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过人度量、通权达变和善于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实在使人惊叹不已!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对此赞不绝口。
王猛率军长驱而东,包围了邺城。邺城附近原先劫盗公行,这时变成了远近清静。王猛号令严明,官兵无人敢犯百姓,法简政宽,燕民无不额手称庆,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坚亲率十万精兵前来会师,燕臣开城门投降,逃走的慕容帏、慕容评等全部被追拿回来,前燕灭亡了。苻坚给王猛加官晋爵,封为清河郡侯;又赐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马百匹,华车十乘,王猛固辞不受。他镇守邺城,选贤举能,除旧布新,安定人心,发展生产,燕国旧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欢欣雀跃。
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与苻坚回过头来解决残存于西北等地的割据势力,先灭仇池,孤立了前凉。当初王猛大败张天锡时,曾俘获其将阴据及甲士五千人,这时即派人送他们回去,并捎去王猛给张天锡亲笔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论今,透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凉国的危险处境,劝张翻然悔过。张见信大惧,寝食不宁,终于向秦谢罪称藩。接着,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于秦。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编辑本段]临终遗至言
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转,苻坚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疏说:“想不到陛下因贱臣微命而亏损天地之德,自开天辟地以来绝无此事,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是尽言直谏,请让我谨以垂危之命,敬献遗诚。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内;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苻坚读一行字,抹两行泪,悲恸欲绝。这年七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亍我的景略啊尸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世人简称“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诸葛亮死前表奏后主刘禅:“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其余一无所求。王猛临死,嘱咐其子以十具牛(二十头牛)耕田务农,其余亦一无所求,比诸葛亮还要清俭。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但刘备比孔明年长二十岁,而苻坚却比王猛小十三岁,所以尽管限于君臣名分,苻坚却始终把王猛当作兄长敬重,双方感情极为深厚。王猛五十一岁死时,苻坚才三十八岁;一旦失去这位兄长、老师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坚顿时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便已须发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坚恪遵王猛遗教,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着重抓了扩大儒学教育和关心民间疾苦两件大事,并且都大有成效。其后,苻坚迅速灭掉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和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原属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辖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夺下来。至此,前秦臻于极盛。
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记了王猛的遗教,于王猛死后八年的建元十九年(383年)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内)之战中一败涂地。而王猛叮嘱再三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如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之流,因为未被除掉,这时便乘机举兵造反,纷纷。割据自立,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了,年仅四十八岁。又过了九年,前秦也终于灭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临终遗言(包括疏文),寥寥数语,却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他死后八年的历史结局完

㈥ 呼斯楞的草原儿子

文:荩馨(辽东厨子)
巍巍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地域广阔的内蒙古自治区,犹如一只展翼高飞的雄鹰,镇守着祖国的北疆。“富饶的湖泊”巴彦淖尔盟坐落于雄鹰的左翼之上,黄河从它身边静静流过。这里正是呼斯楞的家乡。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对内蒙古地区设旗治理。顺治五年(1648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领导下,清廷正式设立乌拉特前旗。时过境迁,今日乌前旗已有16个民族的人们长驻。
(注:2004年,国家撤巴彦淖尔盟,改设巴彦淖尔市。07年“扯乡并镇”,全旗设九个乡镇(苏木),有4个苏木处于牧区,巴音花镇便是之一。)
巴音花镇东距包头市5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是巴彦淖尔的东大门。这个小镇只有376平方公里,辖7个嘎查(村),总人口1万多人,牧民三百余户。 1982年的盛夏,呼斯楞就出生在巴音花镇乌日图高乐嘎查的一户牧民家中。
蒙古人为新生儿起名字,很多都是与草原上的生态相关的,如“布日古德”是“鹰”,“傲日格勒”是“山峰”,“赤那”是“狼”,男孩子还有不少叫“巴特尔”的,那是“英雄”的意思。这个大胖小子的降生,给小小的嘎查增添了美好的生机,全家人欢欣雀跃不已。父亲给宝宝起名“呼斯楞”,寓意着理想与希望,将家人的无限期望寄予在这个小宝贝的身上。
小呼一天天长大,到了淘气捣蛋的时候。父母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总看不住他。有一天,小呼想听收音机唱歌,可是爸爸妈妈都在外边为了养活他而忙碌着,自己的小个子又够不着高置在柜上的收音机,聪明的小呼搬来一把小板凳垫在脚下。还是够不着。对了,家里有盆儿仙人掌,开得高高大大的,就是它了!小呼一脚踩着小板凳,另一只脚踏着仙人掌,抻长了小胳膊,向收音机的方向前进。可惜小呼实在是太小了,身体的平衡能力还没赶上他的智商,趔趄一下子,一屁股坐在仙人掌上。痛得小呼嗷嗷哭喊,这下把爸爸妈妈都叫回来了.根据呼斯楞后来的回忆,那棵长得很美的仙人掌把它长了许多年的宝贝刺都赐给了我当时的小屁股,爸爸妈妈都给吓坏了,把小呼放在床上,小脸向下屁股向上,两口子齐心协力把小呼小屁股上的刺儿一个不落地全都拿下,拔了足足一下午,小屁股才恢复原来的溜光水滑。
三年后,母亲给小呼生了弟弟小小呼,更加罩不住小呼,干脆把他送到外婆那儿去放养.外婆每天给小呼讲故事,唱歌谣,做好吃的蒙古风味,把小孙儿喂养得白白胖胖.转眼,小呼上了幼儿园.爸爸妈妈倒是不用担心小呼再放羊了,新的烦恼又来了.老师告诉小呼的爸爸妈妈,小呼算术很不行,甭说计算,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他都不能按顺序说出来,妈妈吓坏了, 以为这个不省心的小鬼是不是得了什么阅读障碍症?还是真的脑子出了问题?爸爸却觉得儿子不是一般的小孩,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教。老呼大叔相当地有才,选择用音乐的七个音阶来启发小呼.在八十年代,电子琴还是很昂贵的物件儿,呼爸爸不惜血本把这个大家伙搬进了家,给小呼学习,娱乐. 这下可不得了,从此小呼的音乐天赋被父亲的爱心彻底激活.
至今,呼斯楞家中仍珍藏着一盘磁带,里面装着的是三岁的小呼的美妙童音.那首歌叫做<黄岩>,是小呼来到世上学会的第一支歌,老呼大叔一句一句教他的:
在那黄色的山峰上挂起了黄色的彩虹, 想起了哺育我的母亲,心中阵阵思念啊! 在那蓝色的山峰上浮现了蓝色的彩虹,想起了慈爱的母亲,心中渐渐悲痛啊!
在那红色的山峰上飘着那红色的彩虹,想念着慈祥的母亲,心中默默地哭泣。
老二还小,离不开妈妈照料。渐渐长大的小呼经常跟着爸爸一起出外放牧。说是放牧,更多的时候,小呼是跟爸爸一起嬉闹,在娱乐中学习蒙古男儿的本领。“我们的草原是东一面西一面的山坡,早上起来,把羊从羊圈里放出去,自己去到山坡上吃草。晚上了,对着羊群高声呼唤一嗓子,他们就自己回来了。”(每天对喜羊羊嚎叫,日复一日,或许呼斯楞的大嗓门就是这样子练出来的~)
小呼家里的毡房不算大,每当有远方的朋友来探访就不够住了。老呼大叔和呼妈妈特别热情好客,到了这个时候就叫小呼带上羊皮住到蒙古包外的勒勒车上。勒勒车不算大,正好装下小呼。小呼像个小野孩儿一样裹着身羊皮在小车上将就,老两口总会放心不下,妈妈要看着二小子走不开,老呼大叔就会悄不瞪地出来看看小呼,给睡得喷喷香的小宝贝掖掖羊皮被子。长大后,呼斯楞很怀念这种日子,“以后有钱了,我一定买一套大房子,放一辆勒勒车在屋里,看着也好。
呼斯楞15岁的时候,老呼大叔因病去世.母亲正值盛年,便遭受飞鸿失伴之痛,未来更要面对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的重担。汉人说,无父曰孤,两个半大小子成了孤儿.呼斯楞回忆当时像天榻下来一样。
天人永隔,父亲只能在小呼的梦中出现.梦中,父亲把着儿子的小胳膊搭弓射箭,把着他们的小身子跨上马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向神圣的敖包献上哈达......
几个月后,高中的特招通知书下来了,小呼挥别了母亲和弟弟,从此带着额吉的牵挂,开始了游。 三年时光如流水,初恋的姑娘,声乐老师的指点,第一次登台演唱......
一页页翻过,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游牧少年小呼长成了大小伙子呼斯楞。
2001年,呼斯楞被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录取,成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呼斯楞还在家中和弟弟一起帮妈妈干活儿,妈妈恨不得手中有个超高分贝大喇叭向全嘎查的人通报。
那日苏人如其名,像松树一样高大挺拔,耐寒扛冻,坚韧不屈。呼斯楞满月的那天,那妈妈抱着刚满周岁的小那那去看新鲜出世的小呼,从那时候起俩人就算正式认识了。那日苏是独生子,呼斯楞当时也是独苗一棵,两个小男孩经常一起玩耍,是一对好安达,说两个人是光腚长大的一点儿不为过。呼老二降临人间,小哥俩还经常一起逗他玩儿。
那日苏比呼斯楞大一岁,当呼斯楞在高三挣扎时,那日苏已经到呼和浩特上大学了。呼斯楞的通知书一到,那日苏心里可美了美了,分开了一年的小兄弟又能厮混在一起了~
大学里一年的历炼,使从小在乡镇上长大的那日苏视界开拓不少。同学中蒙古族人很少,结识了扎旗来的同学玛希巴图包玉民后,很快成了好哥们儿。校园中流行组业余爱好社团,音乐学院中流行组乐队。眼瞅着身边的不少同学都组织起了乐队,哥几个也心痒痒起来。纵览周遭的同学们,汉族的走中国流行摇滚路线,蒙古族的走外蒙流行摇滚路线,哥仨一合计,咱不如就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电声结合的流行音乐路线吧,一拍即合!不过,才三个人,人太少。怎么办?
那日苏人称那德才,有德又有才的意思,这种小事自然是小CASE,早就相中了那个白胖白胖的呼斯楞啦!那大胖小子从小唱歌就好听,从小对着喜羊羊狼嚎(羊羊不但没跑还能自己找到家)还会弹钢琴,拉过来既能当主唱,又能当键盘手,新学期也要到呼市上大学了,没有人比他再合适的了!于是乎,趁着放假,那日苏第一时间回到家乡,找到了呼斯楞。就这样,呼斯楞还没到表演系去报到,就忽忽悠悠走上“不务正业”的道道。
这边那德才忽悠呼斯楞的时候,那边玛希老包哥俩抓紧时间筹备,先从别的同学那里借来了乐器研究琢磨,自学成才。等到那日苏带着呼斯楞凯旋的时候,四个小老爷们儿情不自禁地杀向饭馆庆祝乐队成立。人员的问题算是解决完了,乐队还没有名字,哥几个在胡吃海塞的时候也没忘了开会商量。
2001年七月的一天,呼和浩特市区某家餐馆里,“额尔古纳”---这条蒙古族人民心中神圣的母亲河,在餐桌上被哥四个全票通过确定为乐队的名字,岁数最长的玛希巴图当选为队长,那日苏由于能说会道被一致推举为乐队发言人。
离新学期开学还早着,乐队磨合排练一些时日后,找了家酒吧驻唱。一来累积些现场演出经验,二来赚些实惠儿滴银两,解决乐器升级的问题。不久,经朋友的介绍,斯日古冷这个小朋友加入了进来,额尔古纳乐队雏形初现。 话说进入酒吧表演的最初日子,呼斯楞还没有多少舞台表演经验,一晚上好几十首歌也真是够呛,有几次居然唱着唱着就忘了词,如果是蒙语歌还能凑合兜回来,毕竟汉族听众听不懂,蒙古族的兄弟也能宽容,要是汉语歌就不好瞎编了,在座的客人都能听懂,可就现了大眼了~一到这时候呼斯楞就向发小那日苏抛“媚眼”,那日苏能唱就接,接不了就编,过程虽一惊一乍的,怎么说都比呼斯楞现眼强!
乐队每天晚上都要唱上好几个小时,尽管两个主唱交替,也不是轻松的事。好在哥几个都是才华横溢,除去固定曲目,还添加了民乐演奏,玛希队长吹竹笛,老包拉四胡,冷仔秀马头琴名曲和钢琴名曲,老那表演火毕斯这个失而复得的老 东西,呼斯楞没有宝贝可奏就跳安代舞活跃气氛。
白天,哥们儿该上学的上学,拍拖的拍拖,总之各忙各的。一到晚上,哥五个一起吹拉弹唱,场面何其壮观?五个小伙儿的才华在这家小酒吧里发挥到了极致。
时间刚刚入秋。某个晚上,乐队如常来到酒吧表演。在后台准备时,有人找到了他们。原来来人正是内蒙古电视台《电视大明星》栏目的编导。他说他如何如何欣赏他们,准备给他们做一期节目,并且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他们得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
若干天后,哥几个生平第一次上了电视,内蒙古电视台的字幕上第一次出现“额尔古纳乐队”这个名字,乐队第一次唱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作品《无言的诉说》。这首蒙语歌,出自大才子玛希巴图之手。从后来的情况看,玛希还是比较擅长写流行摇滚和家乡题材的抒情作品,比较少有《无言的诉说》这类爱意绵绵的情歌。根据可靠情报,这首歌诞生之前,玛希刚刚被心上人给甩了,成天抱着吉他闷闷地瞎拨弄。《无言的诉说》就这么出世了!说来还得感谢那位姑娘,要不是她狠下心把玛希甩了,《鸿雁》专辑里恐怕就不会有这首让乐队少有的伤心情歌了。 节目播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乐队就迅速成为内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收获粉丝无数,五个男生也成为内大美女们明爱暗恋的对象。
几个月后,内蒙古自治区举办首届校园歌曲大奖赛,玛希发功写曲,哥几个合作搞歌词,捣腾出一首《老榆树》拿去参赛,真不给别的同学面子,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把一等奖的奖杯拿到手。比赛举行获奖作品汇演时,额尔古纳乐队五个兄弟站在舞台上,骄傲地唱着,那是他们第一次察觉到自己的歌曲感动了别人,同时歌迷的热情也感动着他们。从这一刻开始,五个毛头小伙儿深深感到音乐力量的伟大与强悍。
这是2001年11月,距离乐队成立刚刚四个月的事。 2003年,王猛在同学的介绍下加入了额尔古纳乐队。听名字也能听出来,王猛大哥是乐队里唯一的“少数民族”,他独特的形象也成为乐队别致的一景,几个调皮的小子常常说他是“聪明绝顶”。他长
了一张酷肖王小利的脸,同一个发型,同样的小眼,大脑袋锃亮,笑果十足,成名后常常被人认出“哎呀妈呀,那不是刘能么?”~时至今日,这个“唯一”的身份,仍令不少人疑惑,成天跟五个蒙古族小伙在一起,语言风俗都不同,他却能很快融合其中。这是为什么呢?猛哥是六人当中岁数最大的,当呼斯楞和阿冷两个小鬼刚上初中的时候,猛哥已经是内师大的新生了。猛哥修的是体育专业,他所在的男生宿舍加上他共住八个人,同居一室的七个兄弟清一色全是蒙古族,而他,王猛,也被迫随了大流一直过着蒙古族的日子。兄弟八个一起生活了足足三年六个学期,第四年要实习的时候才分开。这时,乐队哥几个不是在上高中就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猛哥后来说,“我们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了,因为有一种共同点——音乐。”
2004年,是老那 老包 老玛在内大的最后一年。此时,额尔古纳乐队在内大已是声名显赫。六个人常常开会,没事的时候是茶话会,有事的时候是通气会。这一次,寡言少语的玛希巴图一开口便震住了几个兄弟,他说:“我们应该做专辑!” 从乐队成立到04年,乐队已经陆陆续续有了几首原创作品,如果能有一张真正的专辑,对于额尔古纳乐队简直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哥几个全票通过,而且说干就干。
要出专辑得要有足够的作品,经过数次选歌会,最先定下《乌兰巴托之夜》,这首在草原上广为传唱的外蒙古流行经典作品。外蒙古由于政治上的关系与西方接触较多,流行音乐风格也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血缘和语言风俗上的与内蒙古有着天然联系,再加上内蒙古蒙古语现代化的流行音乐作品比较匮乏,外蒙古的流行音乐因此相当受欢迎,乐队选中这首歌也是向外蒙音乐人表达敬意。《在远方》 《夜的私语》《情链》《漂亮姑娘》《美丽的莫尼山》《侯鸟》《爱人》《夜》《轻思》《寻》《老榆树》 这些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在激烈的讨论后也成功入围。
有了作品,就该准备资金进棚录制了。六个男生,只有王猛毕了业,还是“不务正业”,刚刚够养活自己和宝贝鼓而已。余下五个在校生,数目庞大的学费都是由家里出,再也拉不下来脸向家伸手,于是各自回到家乡去另寻援手。草原的人们都是深明大义,为了支持额尔古纳乐队做出好听的原创蒙语音乐,都尽自己所能出钱又出力,再加上兄弟们各自平时省下的一点积蓄,总算凑够了录音费。
专辑是在呼市一家不算大的专业录音棚制作的,录音师是来自外蒙古的玛卡。这是兄弟们第一次进棚体验专业水准的制作,六个大小伙子在专业老师面前个个谦逊的像个小孩子,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有不懂的地方张口就问,为日后独立制作音乐夯下基础。
专辑录制了一半的时候,玛卡老师不辞而别,他的签证到期,回老家乌兰巴托了。哥几个后来回忆起这时的窘状,还是忍俊不禁:“我们几个当时全都傻了~”。六个人眼前的,只有庞大的设备和录了一半的成品。剩下一半可咋整捏?民主的额尔古纳乐队又民主了一回,五个人一致认为玛希巴图很有前途,生生把老实巴交的老玛推上了首席录音师的大位。老玛自己都承认,自己当时对电脑一窃不通,是个小白。
不管过程多么刺激,《额尔古纳乐队》蒙语专辑总算是顺利诞生了。在六子心目中,这张薄薄的盘片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这张蒙语原创专辑很快在市面上售磬,还在市面上见到的都是盗版。回忆起来,乐队仍觉得这是一张“勇敢的 振奋的”专辑! 第一张原创专辑成功在内蒙发行,很快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年轻的乐队。有人看上了他们,邀请乐队到深圳发展,酬劳不菲。就在此时,乐队结识了纳森老师---在央视播新闻的蒙古族老乡。纳
森老师在偶然的机会下听到乐队的专辑很是欣赏几个小伙子,忍不住像个小粉丝一样跑到酒吧找他们,并向小伙子们建议到北京去发展。
有翅膀就渴望飞翔。去北京还是深圳?兄弟六个第一次产生分歧。经过一夜漫长的探讨,六人终于达成一致,认为去深圳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收入并改善乐队的硬件,但同样伴随南北文化差异带来的不被认同的高风险。而北京,自古便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又曾是蒙元帝国的大都,相比下更加容易认同蒙古族文化。
2005年1月15日,额尔古纳乐队正式通过六人决议:南下北京。六个准爷们儿还一起拉勾勾约定,在北京认认真真地发展两年,如果不被认可再回呼市。第二天晚上,六兄弟在三十多位亲朋浩浩荡荡的欢送下,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那日苏笑说,当时六个人好像农民工进城打工一样,只不过手里多了几件乐器。更让那日苏坏笑的是,跟亲朋告别的时候,乐队中居然有人哭了。(那日苏这家伙口风一点儿也不像他名字那么“松”,紧得狠呐~呼斯楞在不在其中,有待考证。有,他也不会承认的。)
乐队在纳森老师介绍下,来到他弟弟开的酒吧表演。六个人住在一间不大的小屋,刚刚装得下六个人睡上下铺和宝贝乐器。条件简陋了些,哥几个还是很快融入了周遭环境。最初,乐队的表演还是以蒙语歌曲为主,“很多的汉族人虽然听不懂内容,但是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传递出来的情感。”乐队的表演得到了北京汉族同胞的认可,欣慰之余也不忘改善单调的节目,“电声、民乐等轮番上演,最后我们还会来上一段蒙古族舞蹈。”很多陪伴他们成长的民歌在他们的演绎下,在北京被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人们喜爱。小伙子们在北京的酒吧里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身在异乡为异客。手头不太富裕,生活上还有待适应,六个人的小日子却也过得有滋有味儿有情有趣儿。只是有时候儿,只是那么偶尔,会思念千里之外的大草原,想念父母手足,想那心爱的姑娘,想家里的牛马羊群,想看家的小狗子,想额吉熬的奶茶香,一直想到梦里。
某天晚上,乐队照常演出。有桌客人一坐下,就点唱《鸿雁》二十遍。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回哥们儿算是开眼界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上帝,还好,乐队有两个主唱,二十遍就二十遍吧,你敢点哥们儿就敢唱。二十遍《鸿雁》唱了足足将近两个小时,点歌的客人的发型好像金毛狮王,极其认真地欣赏乐队的表演,不多会儿,开始在脸上来回摸娑,金毛狮王不是在擦粉,是在抹眼泪.狮王旁边的两位大哥,和呼斯楞一样干脆利落的小短头,一个静静品酒,一个默默抽烟。
后来的后来,小子们才知道,那个点唱二十遍《鸿雁》听到泪水哗哗流的狮子王正是张宏光----那个写出《康熙帝国》《孝庄秘史》这些豪迈旋律的作曲家,坐在他旁边的两个人,一个叫韩磊,一个叫吕燕卫。
原本,乐队六个兄弟都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在北京可能会过着住地下室,吃馒头就咸菜的日子,到北京才三个月,已然站住了脚,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根据地----张宏光旗下的四季光芒与乐队签了约。再后来,大家众所周知的,额尔古纳乐队踏上央视的舞台,与阿宝凤凰传奇一起闯进了年度决赛,最终成为第一界《星光大道》年赛的季军。当年底,第一张汉语专辑《鸿雁》顺利地发行。一年后,由于四季光芒业务转项,乐队与之结束合作,和吕燕卫走到一起,成为飞旗的一员。 《候鸟》MV相当可怕,一不小心,当中的一个简单唯美的画面竟在日后成为现实。镜头中,六个小伙子在草原上奔跑,先是阿冷率先跑在众人的前面,而后,是呼斯楞,张开双臂,甩开众人,尽情在草原上滑翔奔跑。《夜色》中,呼斯楞更是被众人群殴~
2009年4月,额尔古纳乐队第二张国语专辑〈往日时光〉发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呼市举行。此时,离开有时的阿冷短暂回归助阵,鸿雁终于重新“对对排成行'.台上,那日苏唱道:“我们曾是最好的伙伴,共同分享欢乐悲伤...... 词作者克明老师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时感触竟成为乐队裂变的谶词。
从5月中下旬开始,粉丝们突然发现,论坛上不去了,无论怎么登陆,回应的只是冷冰冰的“无法显示网页”。2009年6月3日,额尔古纳乐队通过贴吧发表公告,宣布已与飞旗音乐正式解除合约。作为主唱,呼斯楞选择了离队,续签飞旗音乐 。额尔古纳乐队开始以四人的形式重新出发。
几天后,网上即出现一篇名为《四成员与呼斯楞反目》的报道,将呼斯楞与飞旗推向风口浪尖。谩骂与指责遍布贴吧,Q群,口水满天飞。诸位歌迷也分为三派:力挺乐队并且把飞旗,呼斯楞当黄瓜拍的 ,继续挺呼的并与反呼派斗争到底的,最后就是极少数的冷静派---以厨子为代表,不管孰是孰非,尊重各自的决定,一如既往支持双方。 (臭美一把,嘿嘿~)
有人说,呼斯楞为钱不要兄弟了。有人说,飞旗拆散乐队蓄谋已久。热爱乐队的朋友们无不惋惜难过。08年斯日古冷已经以秘密的方式离开,六人的额尔古纳乐队成为往日时光。
7月17日晚,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天堂草原·草原的天堂》晚会现场。高高的站台上,两声长啸,动感的电子节奏,呼斯楞首次演唱单飞后的个人作品《塞北》。抛却周遭的非议,呼斯楞在偌大的舞台上尽情狂奔,将满腹心事化作歌声尽情释放......
09年7月26日,乐队通过贴吧发表全新EP《信念》。
老子说,祸之福所倚之,福之祸所伏兮。
六人的额尔古纳乐队已经成为过去时。
无论是呼斯楞,还是四人的额尔古纳乐队,各自经历了痛苦的涅盘之后,唤发出全新的光彩。(绝不是某某油广告)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烟花璀璨,喜气洋洋的天安门广场上,身着节日的华服,呼斯楞与斯琴格日勒在庆典晚会上代表蒙古族向建国大庆献唱《赞歌》。站在一起的合唱伙伴中,还有已经长大的呼老二,玉树临风,长得像极了老呼大叔.有人说呼老二长得比哥哥高比哥哥帅,一点儿都不拔瞎。可以想见,此时此刻,遥远的草原上,额吉的心里该是多么的欣慰与感慨。
国庆60周年庆典晚会侯场留影,右一为呼老二
09年11月17日晚,胡锦涛主席为来自美国历史上首位上任第一年访华的非洲裔总统奥巴玛举行的欢迎晚宴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上演。
在VIP们(涛哥,宝宝,着名歌唱家彭老师的先生老习,大耳朵总桶,克林炖夫人,赖死,落家灰等等)的众目睽睽下,呼斯楞代表蒙古族同胞演唱了草原上流传了300年不息的《鸿雁》。演出结束后,涛哥和大耳朵等VIP们一一与演员们握手,新闻联播里也能看到,演员们混站成一排,呼斯楞溜圆的脑袋瓜子身穿一身大蓝蒙袍在人堆里格外扎眼,拍着巴掌小歪嘴咧得跟荷花似地静静恭侯握住涛哥和大耳朵的手.黑黑的大耳朵总桶被呼斯楞的歌声打动,给了这个牧人家的白胖小伙儿最高度的评价。他说,在他的心目中,伟大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当前的生活状态就是小呼歌中所唱的样子滴!唯一可惜的是,他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任何媒体在场。(狗仔队长干起了包工队的活儿,掘地八尺外加甜言蜜语装好奇宝宝从沁雪她郑叔叔嘴里套出来的:)
年底,呼斯楞单飞后的首张个人专辑《塞北鸿雁》正式发表.这张专辑延续了以往乐队时期汉语与蒙语结合的风格,收录了6首全新原创歌曲和7首重新演绎过的精选曲目。金龙危鸡之下没有高调华丽的宣传,只有动听真诚的音乐.
这个冬天,是北京城五十年来最冷的一季。在昔日繁华的帝都,呼斯楞度过了他不平凡的2009.
2010年初,贴吧里发表了有史以来最感人肺腑地一个帖子,是一个叫老男人F的夜猫子深更半夜不睡发来的,感动指数五颗星:“快过年了,预祝虎迷们更加快乐!老虎吧越来越红火,老虎新专辑大卖!”署名是“额尔古纳乐队全体兄弟(那日苏代笔)”,时间定格在1月28日的凌晨,02:05.(之前小道上传说,两个光屁股长大的小哥们儿撕破脸皮,谁也不睬谁。老天爷作证,一切谣言都见大头鬼去吧~)廖廖数语,在寒夜里让人心里暖意融融。
每提春节必是演艺公司及艺人们走穴吸金的绝佳时机.2010年的春节前夕,呼斯楞的小嘴发挥出非常强悍的功能,说服了上峰放他回家.老板一点头,呼斯楞便拎着大包小包撒丫子立刻直飞包头,转坐大巴第一时间奔回家乡.他已经四年没在家过年了,好久没有见到亲爱的额吉和高中同学了,还有呼老二......
十几天里,呼斯楞成为整个嘎查的焦点,总有热情的人们来看望,不知不觉间又长了几斤膘儿. 草原的冬夜,篝火旁,牧民们欢歌载舞,用醇香的奶酒迎接在外漂泊的孩子回家团圆.
蓝天碧野,雄鹰展翅.呼斯楞再次飞向南方......

㈦ 淝水之战,8万晋军打败87万秦军,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这两位英雄吗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位居功至伟的英雄。

当统治了整个北方的胡族政权,87万大军大举南侵时,是他们为华夏民族力挽天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战那样,【神州陆沉】的悲剧,提前千年到来。

叔叔坐镇中枢,主持大局,完备战争准备,侄子在前线统帅大军,冲锋陷阵,终于,做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打赢了这场史诗般的奇迹之战。

他们当然就是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和谢玄叔侄。

东晋尚书令:谢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

王猛率军攻灭前燕、屡败前凉,一统中原地区。前秦军更攻取东晋的梁益二州,占据巴蜀汉中之地。

王猛死后,苻坚自掌国政,依仗强大国力,先灭前凉,再攻灭拓跋鲜卑的代国(后来北魏王朝的前身),统一中国北方,并南下夺取东晋的襄阳、彭城两大战略重镇,又派吕光西征,平定西域三十余国,此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图之庞大已经远超曹魏,不亚于此前的大统一王朝如东汉/西晋。

㈧ 才能远超诸葛亮,王猛是被历史低估了吗

历史上漫长悠久,就像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平静安谧,时而暗流汹涌浊流滚滚,时而舒缓长流清澈见底,在这条大河之上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他们的光彩照耀古今,同这条大河一样将永远流传下去。

王猛在治理国家上是一个能人,带兵打仗的能力也不差。他领兵期间,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了一个一流的军事领导者和大将风范。帮助苻坚使前秦横扫北方,和东晋相对立。王猛的功劳不可忽视。

但王猛终究是操劳太多,最终积劳成疾得了大病,而这个时候苻坚亲自为王猛祈祷,碰巧王猛病情稍微好转,就大为欣喜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对其也是非常感动,在生命垂危之时,依旧为苻坚规划了以后的路线,堪称是诸葛丞相一般,为了国家君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

㈨ 王猛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攻破,东晋降卒三万人死于非命。到王猛出生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兵锋南向,与东晋夹淮水对峙。继石勒称帝的石虎,是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暴君,后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有一回,王猛远到洛阳卖货,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请王猛跟他到家里拿钱。王猛跟着那人走,结果走进深山,被带到一位须发皓然、侍者环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连忙说:“王公,您怎么好拜我呀!”于是,老翁给了王猛十倍于常价的买畚箕钱,并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头细看,才认出原来是中岳嵩山。这段故事说明,少年王猛虽然身在泥途,却已被独具慧眼的有识之士发现了。那位老翁大概是个留心访察济世奇才而又有先见之明的隐士,就象张良当年遇到的黄石公一类人物。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他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经常遭到那些浅薄浮华子弟的白眼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经出游后赵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达官贵人们没有谁瞧得起他,唯独一个“有知人之鉴”的徐统“见而奇之”。徐统在后赵时官至侍中,召请他为功曹(郡守或县令的总务长官,掌人事并得参与政务)。王猛遁而不应,隐居于西岳华山,静候风云之变而后动。

王猛二十五岁以后数年间,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总算死了,而他的后代立即展开了凶狠的厮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岁之中,帝位三易。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屠戮羯人二十余万,于穆帝永和六年(350年)灭赵建魏,遂“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立国不及二载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前燕政权灭掉。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在这个过程中,氐族首领苻洪崭露头角了。

氐族属于西戎族,原居今甘肃东南端,东汉末年内迁关中地带,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苻氏世为氐族酋长,石虎强徙苻洪及其部众十万至邺城以南。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自立为王,旋为部将毒死。其子苻健遵嘱率众西归,于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领关中,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称天王、大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次年称帝,势力日强。穆帝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同时越发认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桓温原来打算麦熟后就地筹集军粮,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坚壁清野。眼见得军中乏食,士无斗志,他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掌管边地军政和少数民族事务的长官),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追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他回到华山向老师请教,老师也表示反对南下。于是,他便继续隐居读书。

㈩ 淝水之战本质其实是前秦发动的统一战争,为何王猛却自称蛮夷呢

由于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因此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都给现在的史学界带来很多话题。虽然说来这些问题就跟要大家一定要分出朝代类型游戏一品官老爷和麻雀飞青天哪个更好玩一样无聊。但这些事情比游戏却更有意义。比如说金朝和南宋到底谁是正统,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之前讨论过了,今天我们就不说了。今天我们再来讨论另一个至今都没有定论的争议话题,那就是淝水之战到底属于反抗入侵呢,还是属于前秦发动统一战争呢?如果这样说还有网友不明白的话,我们就说的再详细一点,那就是前秦苻坚发动的淝水之战,其性质是统一战争呢,还是民族入侵战争。


这当然也是有理。可见淝水之战在其酝酿阶段,就显示了它的两重性质,既像统一战争,又像民族入侵战争。但王猛的自我异族话和东晋的自我"正统"化明显站不住脚,苻坚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如唐朝那样多民族聚居,以儒家为主导的开明国度。而王猛之流却以民族这种狭隘的思想来划分事物明显不对,因此淝水之战应该算是一场统一战争而不是入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