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阳池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经穴名·阳池
- 4.1 阳池的别名
- 4.2 出处
- 4.3 穴名解
- 4.4 特异性
- 4.5 所属部位
- 4.6 阳池穴的定位
- 4.7 阳池穴的取法
- 4.8 阳池穴穴位解剖
- 4.8.1 层次解剖
- 4.8.2 穴区神经、血管
- 4.9 阳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 4.10 阳池穴主治病证
- 4.11 刺灸法
- 4.11.1 刺法
- 4.11.2 灸法
- 4.12 阳池穴的配伍
- 4.13 特效 ***
- 4.14 文献摘要
- 4.15 阳池穴研究进展
- 4.15.1 增强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
- 4.15.2 加快心率
- 4.15.3 避孕
- 5 推拿穴位名·阳池
- 6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阳池
1 拼音
yáng chí
2 英文参考
Yángchí TE4 [中国针灸学词典]
yángchí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阳池:1.经穴名;2.推拿穴位名。
4 经穴名·阳池
穴位 阳池 汉语拼音 Yangchi 罗马拼音 Yangchih 美国英译名 Yang Pond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TR4 富耶氏 TR4 德国 3E4 英国 T4 美国 TB4
阳池为经穴名(Yángchí TE4)[1][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别阳[1][1]。属手少阳三焦经[1][2]。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1][2]。阳为阴之对,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2]。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腕痛无力,臂肘疼痛,疟疾,消渴,目赤肿痛,腕痛,目红肿,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目红肿痛,手腕部损伤,颈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4.1 阳池的别名
别阳(《针灸甲乙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
4.3 穴名解
阳为阴之对,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2]。
阳,指手背及手少阳。陷者为池。此穴在手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之凹陷中,在背为阳,其处凹陷如池,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原穴,犹如水之停积于池也。《针灸甲乙经》有:“在手表腕上陷中”,因名阳池。[3]
4.4 特异性
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
4.5 所属部位
腕部[4]
4.6 阳池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阳池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5]。
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2]。伏掌取穴[2]。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1]。
阳池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
4.7 阳池穴的取法
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2]。伏掌取穴[2]。
俯掌,沿第4、5掌骨间向上至腕背侧远端横纹处的凹陷中,横平阳溪、阳谷;或于尺侧腕关节部,指总伸肌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肌腱之间处取穴[6]。
快速取穴: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关节横纹,可触及凹陷处即是阳池穴[7]。
4.8 阳池穴穴位解剖
阳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三角骨(膜)。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双重分布。皮下筋膜致密,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和小指的指背静脉渐汇成贵要静脉的起始部。深筋膜增厚并形成韧带。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深筋膜,在小指伸肌和指伸肌腱之间,直抵三角骨面。以上二肌(腱)均包裹有腱鞘,由桡神经支配。
4.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桡腕关节[2]。
皮肤→皮下组织→伸肌支持带[8]。
4.8.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腕背侧动脉分布[8]。
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和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1]。
4.9 阳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阳池穴有舒筋、通络、解热作用[2]。
阳池穴为三焦经的原穴,能祛除三焦热邪,振奋三焦元气,治疗三焦热盛,循经上扰所致的头面五官病及热邪伤阴之消渴等[9]。
阳池穴系三焦经之原穴,有宣肺解表、开窍聪目、舒筋利节之功,主治肩背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3]。
4.10 阳池穴主治病证
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腕痛无力,臂肘疼痛,疟疾,消渴,目赤肿痛,腕痛,目红肿,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目红肿痛,手腕部损伤,颈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等[2]。
阳池穴主治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疟疾,消渴等[1]。
阳池穴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疟疾、消渴、腕痛[8]。
阳池穴主治耳聋,目红肿,喉痹,口干;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消渴,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6]。
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2]。
五官科疾病:耳聋、目红肿痛,喉痹。
运动系统疾病: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直刺0.3~0.5寸[6][8][1][2],深刺可透大陵[6],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中指[6];或向左、右平刺,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可治腕关节疾病[6]。
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4.11.2 灸法可灸[2][6][2]。
艾条灸5~10分钟[1]。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4.12 阳池穴的配伍
阳池穴配风池、大椎、曲池、合谷治发热头痛[2]。
阳池穴配阳谷治腕关节炎[2]。
阳池穴配大椎、外关治疟疾[2]。
阳池配中脘、巨阙(灸),治妊娠恶阻[6]。
阳池配阳溪、阳谷、腕骨,治腕关节痛[6]。
阳池配风门、大椎、天柱,治寒热头痛[6]。
阳池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阳池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阳池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4.13 特效 ***
用中指指腹 *** 阳池穴,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脚冰凉状况[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
《外台秘要》: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
《类经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4.15 阳池穴研究进展
4.15.1 增强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针刺阳池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9]。
4.15.2 加快心率给犬的“阳池”注射乙酰胆堿,可引起心率加快,如事先针刺“内关”,则可加强此效应[9]。
4.15.3 避孕阳池穴与垂体一性腺功能有关,特别是与性腺、卵巢功能有关,有避孕作用[9]。
5 推拿穴位名·阳池
①位于腕背尺骨下端桡侧,掌背横纹上1寸许的凹陷处[1]。见《小儿 *** 经》。用掐法或揉法,有降逆、清脑、止头痛等[1]。
②位于前臂背侧,离掌根三寸处[1]。《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 *** 》:“在掌根三寸是。治风痰,头痛。”
❷ 阳池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池怎么按摩
1阳池的准确位置图
阳池穴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取穴时在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或于腕关节背部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具体位置如下图:
2
阳池的作用
调理三焦原气。
阳池属手少阳三焦经,此穴上自关冲,至腕陷中,是调理上、中、下三焦气机的重要腧穴,能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舒筋止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耳聋、目红肿痛,喉痹等五官科疾病,以及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另外,对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也有一定效果。
3阳池怎么按摩
按摩阳池最好是慢慢进行,时间长一些,力度要缓,两边都要按到,先用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手的阳池穴,再换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的阳池,这种手法可以自然的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从而改善关节不适症状。
4阳池能扎针吗
可以扎针。
如果要针灸阳池穴的话,可以直刺0.3-0.5寸,深刺可透大陵,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中指。或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另外,除了针灸,也可以艾灸,选择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对穴位也能起到刺激作用,只是要注意的是不宜选择瘢痕灸。
❸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偏历的定位和主治
1偏历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科学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快速取穴法:
1.前臂侧立位,先取阳溪,再向上量4横指(即3寸)处,桡骨外侧。
2.在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下1/4与上3/4的交点处。
3.两虎口垂直交叉,在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按压有酸痛感。
阳溪位置: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曲池位置:在肘横纹外侧段,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
偏历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前方,浅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等。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3
偏历主治疾病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络穴。
功能:疏风清热,利水通络。
主治病证:
1.水湿停聚,气化不利之水肿,小便不利诸症。
2.风热侵袭之目赤,耳鸣,耳聋,鼻衄,咽喉肿痛诸病证。
3.局部经脉痹阻之肩臂肘腕痛诸症。
4.其他:口眼歪斜,前臂神经痛,扁桃体炎等。
4
偏历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所指处有一凹陷,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调肺气,疏利水道。
主治:手臂酸痛,目赤,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咳嗽,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