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极图是一个旋转动态图的基本介绍
太极图集美学与哲学为一体,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被认为是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图是一个旋转动态图。
太极图是一个旋转动态图
太极图是一个旋转动态图。这种旋转动态在哲学理论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太极图的动态性旋转运动显示,是表示一切物质都存在着运动。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体现,都是事物在其运动、变化之中产生出来、显示出来的,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运动,没有什么事物是静止的、僵死不变的。这,就是太极图的动态之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太极图是左旋?还是右旋?现在的好多人们对此都不太注意,很多商品包装、书籍插图都画错了,画成了左旋图。正确的画法,应该是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因为太极图与八经卦,是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性中国古典哲学纲领性示意图。只画八经卦而不画太极图,或者只画太极图而不画八经卦,都是不完整的、哲学义理不全的图式。太极八卦图,不仅有明确的方位、方向,而且有着明确的季节蕴涵。
我们从这幅图中清楚地看到:《乾》阳表南代夏,《坤》阴代北表冬。这是符合中国地处北半球季节变化实际情况的。如此, 夏至 阳极而生阴, 冬至 阴极而阳生,此在八卦图中的体现,就是八经卦中之阳爻依季节之变而渐次消长,顺时针方向旋转变化。这种图式是依天文学观察研究,按太阳依黄道带经过四象二十八宿所在天区的先后而画出的。并且同太极图的旋转方向相一致。这便是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方位,而成“天地定位,风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泽通气”立卦原则语序、方位、季节变化理论表述完全一致的图形。这就是伏牺八卦图。
看了这个图,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之后,我们对于一部《易》经为什么通篇讲变化、讲变化规律之得(道德),并且公开申明“《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就不会感到茫然了。就真正会理解到《易》经的确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经典着作了。
我曾经说过,不精通天文学、至少缺乏天文学知识的人,是很难成为真正唯物、辨证、求实的哲学家的。对此,我们从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家的历史背景、哲学理论观点的对比性研究中,就可以得到明确无误的证实。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之早,就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开展天文学研究极早。中国古典哲学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早因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表达之中的这一个太极八卦图旋转运动,就绝不仅仅是说明一个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它表达的同样是一个哲学道理,是一个在宇宙万物之中普遍存在着的客观规律:
在宇宙天体之中,除了超密天体质量增大到一定的极限后暴发、向其四周抛射物质的过程外,所有的天体,都存在着旋转运动。只是,在人类现今科技条件还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一些星系距离我们极其遥远、暂时还难清楚地观察到。除此而外,凡是我们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到的天体,都存在着旋转运动。例如: 狮子座 中的M65旋涡星系(2700万光年)、M66旋涡星系(2700万光年),猎犬座中的M63旋涡星系(2400万光年)、M51旋涡星系(2100万光年),室女座中的M61旋涡星系(4100万光年)、M58旋涡星系,后发座中的M64旋涡星系(1500万光年),以及仙女座中的M31旋涡星系(230万光年),三角座中的M33旋涡星系(250万光年),长蛇座M83旋涡星系,NGC4946旋涡星系、NGC4946旋涡星系、NGC1300棒旋星系等等,都是旋转着的。
天文学中的“旋涡星系”、“棒旋星系”之称,是以天文学家们观察所见的星系,为作形状区分而给出的一种称谓。并不意味着不称作“棒旋”、“旋涡”的星系就不存在星系的自身旋转运动。因为,我们现在受实际观察技术的限制,距离我们极其遥远的星系,有的观察不到,有的只能观察到一个光点或光团,尚难清楚地观察到其旋转运动而造成的实际具体形状。因此,就只称其为“星系”或“星系团”;对于距离我们较近的星系,则由于各恒星之间的距离清晰可见,从而又掩去了星系全貌上自旋外形的显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我们所处在的银河系旋转形状,就是通过对观察数据的计算而推断的。唯其如此,天文学家们才有说其像 铁饼 的,有说其像哈密瓜的,也有说其像支雪茄烟的……各大星系内,都是包含着很多的小星系的,而这些个小星系——就象我们所在的这个太阳系,它不就也是一个小的旋转星系吗?
再 说说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它一方面围绕太阳旋转并自转,同时又吸引着月球、气体云围绕它旋转。地球的外部在旋转,而它内部的铁质核心亦在旋转。在地球外表,大气层存在着旋转运动,我们将此称作“气旋”、“大气湍流”、“大气环流”、“台风”等;海水也同样存在着旋转运动,我们将此称作“风海流”、“密度流”、“地转流”、“补偿流”等。
物质的旋转运动,是由引力造成的,引力是由事物阴阳异性相互感应、吸引、交流、互动而造成的。因此,物质的旋转是阴阳相引规律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如电子被原子核所吸引,而围绕原子核旋转运动。物质的旋转产生能量。人们认识到了这一规律,就用来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如利用车轮的旋转推动物体移动,由此而制造手推车、马拉车、脚踏车、汽车、火车、电车;以阴阳感应规律而制造电动机、发电机;以螺旋桨的旋转运动产生的推动力,使轮船航行于大海,使飞机飞翔于蓝天;人们知道了物体的旋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其它 引力对飞行物的干扰,就在枪筒、炮筒中造出螺旋线,使枪弹、炮弹出膛后进行快速的自我旋转,以提高目标 射击 的命中率……
我们对《易》经的研究探讨,目的就是从中华历史典籍中多得到一点借鉴,以丰富、完善、提高我们的哲学思想理论水平,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发展、进步。而周文王父子则不是如此,他们的所谓“演《易》”,就是用枯草棍棍“演”算如何利用《易》经进行卜筮,宣扬有神论,反对无神论,鼓吹唯心论,抵制中国上古形成的唯物辨证、博大精深哲学思想理论之传播。这就是用“神道设教”之法,来愚化百姓,以达到他们愚民而治的目的。“神道设教”,就是神化原本科学的道学理论,使其失去原先简明易懂特点,而变得神秘难懂化,并通过这种手段改变道学理论的科学性,赋予其唯心的“神”性,以成主观唯心的神学思想理论,以此法教化人民,使其愚昧无知,从而有利于统治者的利益和对人民的统治。所以,他们篡改《易》经而成的《周易》,就加进了许多“神道设教”、宣扬卜筮的东西。他们所改造过的所谓“文王八卦方位图”,就破坏了《易》经原有的博大哲理蕴涵,使旋转运动的八卦图变成了僵死不动的东西!
太极图的旋转运动,不是无谓,而是蕴涵喻示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理论,以说明一个重要的客观自然规律。
练 太极拳 要掌握的要领
1、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必须放松,忌用拙力和拙劲。
2、两足要虚实分明。太极拳的动作最忌犯双重、虚实不分的毛病。两足着地时,身体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两足上。一虚一实,便于移动,动作必然灵活。太极拳讲的虚实和不能双重的要求,是说虚能转变为实,实能转变为虚。
3、头要正直。太极拳所谓虚灵顶劲,就是头颈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这样精神才能振作。目要正视(上眼皮放松),闭口藏舌(口不宜张,齿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4、肩须轻松。太极拳所谓沉肩垂肘,即要求两肩轻松、两肘松垂,这样上肢动作即能灵活,且将筋络引长。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耸肩,肺部气量就会随之上伸,限于胸式呼吸。气不能深吸到腹部,则会影响呼吸运动。
5、手要柔软。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实。太极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松柔。握拳若用劲,则肩肘僵硬,不能灵活“运用”。
6、胸略内涵(即舒胸),目的在于解除胸间肌肉紧张。既不要缩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松弛,以有助于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动作。
8、腰要端正。练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任何动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动而动,腰部必须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内收。否则,既影响呼吸运动,又致使身体上下形成两截不易灵活转动,运动不能完整统一。
10、腿脚灵活。要做到身随步动、步随身换、变换灵活、虚实分明。
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若能如此,则全身各处定会放松,全身力量定能成为整体,继而发挥运用。如能长期坚持练习这套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建成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那时就可明显地看到它对人体所起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
练太极拳基本动作要求
1、头正:虚领顶颈、两目内视、鼻尖对肚脐、两耳下垂、闭口卷舌。
2、身直:直腰扩带、虚胸实腹、尾闾下垂、背拔胸舒。
3、脚平:脚平屈膝、松胯圆裆(四平:脚平、胯平、肩平、两耳平)
4、手长:沉肩坠肘、两臂松展、两弘弧圆、提腕沉指根空手心,中指与曲池成一线。
5、运动(行拳)技术要求:头身一体腰先动,脚板平吸三鼎重,肩胯肘膝两四分两两两两合,梢中根身节节通。
6、练功四步走:收心定意。舒展筋骨。协调平衡。修身养性。
7、练成四层劲:第一绷劲。第二整体劲。第三缠丝劲。第四化劲。
8、阴阳要平衡、虚实要分清: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
猜你喜欢:
1. 跆拳道品势动态图
2. 早上好gif动态图片
3. 搞笑gif动态图片
4. 在photoshop中如何旋转图片
5. photoshop自由变化怎么旋转图片
‘贰’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
(2)太极拳功夫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时应注意:心静体松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叁’ 太极拳真的可以以柔克刚吗
太极拳的用力原理是利用杠杆的作用,用最小的力去化解较大的力。称为四两拨千斤或以柔克刚。
愿大家都好好的去学习,
太极拳真的能够以柔克刚吗?
本人见识不多,仅仅是从影视作品、网上及书本上了解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套路,自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当然它的柔是建立在刚的基础上,没有刚,就无所谓柔,如果没有以刚为基础柔,那就是弱。太极拳在与传统的武术对抗时,肯定有其优势,这叫传统对传统。
如果太极拳和现代拳击或者格斗等对抗时,太极拳的柔就不一定能战胜现代拳击或者格斗的刚了,因为传统的太极拳和现代拳击或者格斗的训练目的、方法等等都是不同的,太极拳以健身强体为先,搏击为次。而现代拳击或者格斗以搏击为主,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打击对方,以击倒对方为己任。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所以太极拳的柔只有在一定范围或者说在某一个领域内能够克刚。超出一定范围或某一个领域再谈以柔克刚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波涛凶涌的巨浪难于沉下楛木一根。万法归宗,得找对方法。法是所有拳种的根源,没有法只能败。
太极拳的文化就是以柔克刚
这里有一句太极拳的口诀为证
滚钻挣裹,奇正相争。
就是四两拨千金,柔能克刚。
太极拳的打法,以静制动,你不动,我不动,你要动,我先动。
静观其变,后发制人。
太极拳的宝典就是以柔克刚,这里首先说明一点,不是你学了太极拳就能以柔克刚,取胜对方。你必须得付出辛苦,把基本功和气功练好,太极拳如果没有基本功和气功,那就是花架子,只能视为体操运动。
太极拳是内家功,内家功最重视的是基本功和气功,以前,老师收徒弟,不经过三年的基本功,老师是不会教授太极拳给你的,因为,你没有基本功就练不出好拳,没有好功夫的徒弟,是有辱师门的。所以,老师严格育徒,徒弟们为了能名扬武林,太极拳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近年来,老年人为了健身,学习太极拳,可能对太极拳柔能克刚领会不透。
创立的原因,
一说是:张三丰看见一条蛇与猫斗,蛇以静制动,蓄势待发,因而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太极拳;
一说是:张三丰夜梦天人教授他太极拳,在与五百多强盗你死我活的打斗中,用太极神功打死了几十名强盗;
张三丰用的就是以柔克刚,他如果没用以柔克刚,而是大家说的,用的是刚强,这里就有了到底谁是骗子,谁是造谣者之说了,
显然张三丰太极拳里说的,以柔克刚是真实的,
而那些说的,不是以柔克刚之说,只能说是,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不懂道教,不懂以柔克刚,刚柔强弱,甚至根本就不懂,也不信;
如果张三丰用的是刚强的话,那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刚强者死,柔弱者活,
就跟张三丰矛盾了,张三丰就成了第一推翻《道德经》里的以柔克刚的,以弱胜强的,这一至理名言的人了,
可是张三丰绝对不是这种人,他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实践者,践行者,
谁否认了以柔克刚,可以说就是否认了整个道教,推翻了《道德经》里的最核心的部分,
老子强调的,刚强者死,也就被反对太极拳里的以柔克刚的人,给予无情地推翻了,
以柔克刚,在太极拳里是贯穿始终的,是他的制胜理念,可以说是拳骨,核心,没了他,在太极拳里,就不叫做太极拳了,
山有道,路有长,一心一意干事业;
跟人家争高下,比雌雄,争雄斗狠,用刚强胜刚强,非要跟人家一比高下,还振振有词,本身就不是道教,更不是太极拳,是个标准的好战分子,是个好斗之徒,
也就是说,你这样,都不是太极中人了,还为太极拳争什么口袋?以输赢来论你是正宗?
综上所述,太极拳以柔克刚是必须的,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失的,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
回答完毕,谢谢阅读,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以柔克刚,就是以守为攻,就是以静制动,就是后发制人。太极拳不是主动进攻型的拳种。圆,和,松,柔是太极拳的理念,故太极拳能修身养性。
以柔克刚也是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它寓有几层含义:力不如人以小博大;不搞硬碰以巧取胜;太极拳的一种打法。运用此种方法需要高超的技艺,技术越好越能克动力量较大的对手,自己使用力量越小。反之,就不能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如果功力不亚于对方,技术又好,那实战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是的,回答完毕。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以柔克刚只是个伪命题。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因为后面还有,一力降十会,身大力不亏。这也是为什么搏击比赛要分体重。太极拳已经经过多次实战了,证明不能打,雷雷,马保国还有很多太极大师已经验证过。武术不是非要能打,强身健体同样重要,看看好多太极大师,他们要比同龄人强的太多了,陈小旺大师70多岁了还可以打拳,这就说明太极的健身性!世界上有很多武术也分实战和表演,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它们对打的技术叫竞技(组手),表演的叫品势,型。
武术的发展一定要竞技,表演分开,分类,太极就属于表演类!
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概率很低。
任何功夫都是人的应用,所以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何况格斗是动态的应答行为,取决于瞬间的战机把握。
就以两人同体重,心智都接近的情况下,太极拳想以柔克刚,很难做到。目前的赛事收集与互联网视频可查的资料进行谈论,概论很低很低。
太极拳的理想战况,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避实进虚,这应是最高境界的打法,也是最完美不伤别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境界。
举一个拳法为例,说明我的观点,散打,拳击,泰拳等搏击,防守一个直拳最好的办法就是拍击,对手的拳有多大,只要拍击拳面积这么大就可以了。动态图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拍挡拳套那么大的路线就可以了。然后回归到肌肉的收缩状态,又形成一次最佳的发力。人体任何姿势都是肌肉收缩到打开的一个过程。
如果用太极拳的理念,缠绕,引进落空是理想的打法,但从肌肉的工作原理来说,太浪费时间,除非你的功力素质比别人强很多。缠绕的线路是走圆圈,与直线比较会慢一个节奏,你看这位坐在櫈上的高手,如果为了安全这么练习没毛病,如果为了实战,就是太理想化了。学学上面的动态图,一个直线煽他一个耳光都干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