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桂鱼在哪个位置图片
扩展阅读
缅甸娘子军高清图片 2025-04-02 21:18:17
虎字高清图片 2025-04-02 21:00:39
瘦的猪卡通图片 2025-04-02 20:54:49

桂鱼在哪个位置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4-01 14:52:13

㈠ 桂鱼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桂鱼生活环境
(1)水温:桂鱼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30℃,最适范围为23~28℃。当水温低于7℃时潜入深水层越冬,但不完全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0℃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2)溶氧量:桂鱼喜欢瘦水环境,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50厘米之间,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当水体溶氧量降至2.3毫克/升时桂鱼会出现滞食现象,降至1.5毫克/升时开始浮头,1毫克/升时窒息。
(3)pH值:桂花鱼对水体pH值的适应范围在6.5~8.5之间。pH值7~8时其摄食和生长良好;pH值小于7,水质偏酸时往往会出现病害,pH值低于4.2时会引起桂鱼死亡
1、鱼池条件:

桂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 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鳌花鱼的捕捞。

1、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⑴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⑵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桂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2.桂鱼喜欢栖息在静水中,一般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冬季低水温时,幼鱼主要在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白天一般侧卧于湖底凹坑中,较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草丛中四处游动寻觅食物。

3.桂鱼属底栖型凶猛性鱼类,以小鱼、小虾等为饵。初孵出的仔苗刚开口,即可捕食其他鱼类的仔苗。

㈡ 鳜鱼为什么叫mandarinfish

鳜鱼,学名Siniperca spp,属于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在不同地区,人们通常称其为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桂鱼或鯚鱼。在国际上,翘嘴鳜被称作Mandarinfish 或 Aukua。鳜鱼体型较高且侧扁,背部有隆起。它们的口部宽敞,下颌显着长于上颌,并且身上覆盖着大小不一的小齿。鳜鱼的鳃盖后缘呈锯齿状,下缘带有四个大棘,后鳃盖后缘则有两个大棘。头部有鳞片,侧线沿着背部向上弯曲。它们的背鳍分为硬刺和软鳍条两部分。鳜鱼体色通常为黄绿色,腹部呈灰白色,侧体上分布着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和斑块。从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鳜鱼主要栖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水体中,尤其是水草丰茂的湖泊中。冬季,它们活动减少,常在深水区越冬,但仍然会继续觅食。春季天气转暖时,鳜鱼会游至沿岸浅水区觅食。在春季,雌雄鱼白天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习性,夜间则在水中活动觅食。鳜鱼以其他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1-2月的觅食活动较少,6-7月最为活跃,生殖期间食量略有下降。鳜鱼通常需至2冬龄才达到性成熟,东北地区需至3冬龄。产卵期在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高峰,每条鱼可怀卵3-20万粒。
翘嘴鳜(S.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是常见的两种鳜鱼,尽管外形相似,但有一些显着的区别。翘嘴鳜的鳃耙数为7,眼睛较小,头长是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方的位置,侧线鳞片数为110-142,颊下部有鳞片,幽门垂的数量为198-440个。而大眼鳜的鳃耙数为6,眼睛较大,头长是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到达眼后缘上方,侧线鳞片数为85-98,颊部无鳞片,幽门垂的数量为74-98个。翘嘴鳜生长速度较快,常见个体重2-2.5公斤,最大个体可超过50公斤;而大眼鳜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不超过2公斤。
鳜鱼在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中广泛分布,天然产量很高。它们的肉质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鳜鱼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的鱼类之一。在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就有鳜鱼的随葬品。鳜鱼的幽门垂众多且聚集,因此俗称桂花鱼,其香味清新,口感鲜脆,被誉为“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