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跖骨是哪个部位
跖骨读zhí gǔ。
跖骨:又作“蹠(zhí)骨”。属于长骨,共5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跖骨近侧为底,中部为体,远雹吵侧端为头。
跖骨组成足底的小型长骨。共有5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跖骨底分别与楔骨或骰骨的前面构成跗跖关节。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肌郑散腱共同构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体直立、步行及负重时重要的装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跖骨头与相应的近节趾骨构成跖趾关节。
跖骨的部位:
跖骨主要是位于脚趾的趾骨的后侧,以及足部跗骨的前侧,也就是属于脚掌的部位。
主要是由五块跖骨组成。在拇指的部位,称为第一跖骨;而对于小跖的部位,属于第五跖骨,主要是承受足部前侧的力量。
主要有底部以及跖骨的头和机体部组成。源丛侍跖骨头部位与足部的脚趾,形成跖趾关节。而跖骨的底部与跗骨,组成关节。
㈡ 足跖是哪个部位
是脚底板脚趾头部位。
足跖在脚中间偏前的位置,由5根跖骨组成,从第1跖骨到第5跖骨,即脚的5个趾头,每个都对应了1个跖骨,第1和第2个脚趾主要承担着人体的重量,第3到5个脚趾主要起到支撑人体平衡的作用。
如果平时走路过多,或者跑、跳动作过多,跖骨容易出现劳损,甚至会造成趾骨疲劳性骨折,但通常能够自行愈合。
㈢ 跖骨在什么部位
跖骨位于脚掌的中间部位,具体位置相当于人体手掌的掌骨位置,它属于小型的长骨,总共有五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为第1-5跖骨。
跖骨的远端称为跖骨头,近端称为跖骨基底部,中间称为体部,跖骨底与近侧的楔状骨,或者骰骨关节面构成了跗跖关节。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了一个凸向上方的足弓。这是人体站立、步行或者负重的重要结构,如果足弓发生了塌陷,就形成了扁平足。跖骨的头部与前方的跖骨关节面构成了跖趾关节,这是人体站立、行走和保持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㈣ 求脚的骨骼结构图,清楚点的。
脚骨骨骼结构图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内下方隆起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体表标志。记忆7块跗骨名称及排列的口诀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5块,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
3、趾骨:共14块。足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
(4)脚拓骨是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发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体直立、步行及负重时重要的装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与楔骨、骰骨组成跖跗关节,跖骨头是负重区域。任何损伤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复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3、趾骨之间为关节囊及韧带连接,是除踝关节以外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又由于位于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病因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高处落下直接打击足趾,或走路时踢及硬物等。重物打击伤常导致粉碎骨折或纵形骨折,同时合并趾甲损伤,开放骨折多见。踢撞硬物致伤多发生横形或抖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