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颈椎如何定位
1、颈椎:
(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
(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
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
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
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
2、胸椎:
(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
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着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
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
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
d.T10: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
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
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3、腰椎:
(1)方法如胸椎。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
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
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颈椎微调手法
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
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㈡ t9椎体在身体哪一个部位
T9椎体:胸骨体与剑突交接处水平。
由于脊柱各节段棘突的倾斜度不同,所以棘突与横突的关系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规律,可供临床在数摸确定脊柱节段时参考。
C1~7:相邻棘突之间与下位颈椎的横突在同一水平线上。棘突与关节突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T1:棘突与横突相齐平。T4:T4的棘突与T5的横突相平。T8:T8的棘突与T9~10、横突之间相平。
(2)t10和t8椎体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椎体分为异凹型椎体,双凹型锥体,前凹型椎体,后凹型椎体和平凹型椎体等。
双凹型椎体:椎体的两端凹入,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椎体,见于鱼类、有尾类、无足类、部分无尾类以及喙头蜥目。
前凹型椎体:椎体前凹后凸,见于多数无尾类、翼龙、真鳄类和蜥蜴。
后凹型椎体:椎体前凸后凹,见于部分无尾、一些恐龙的颈椎和蜥脚类恐龙的荐前椎中。异凹型椎体: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为鸟类所特有,又称马鞍型椎体。
双平型椎体:椎体关节宽而平,接触面宽大,椎体间有软骨的椎间盘相隔,见于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