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二节脊椎骨在什么位置
第二节脊椎叫“枢椎”(英文标记为C2),即第二颈椎,它与第一颈椎“寰椎”(C1)共同构成“寰枢关节”,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即能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
如下图:
B. 颈椎如何定位
1、颈椎:
(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
(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
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
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
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
2、胸椎:
(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
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着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
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
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
d.T10: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
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
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3、腰椎:
(1)方法如胸椎。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
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
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颈椎微调手法
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
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C. 颈椎一到七节各管什么
1、第一颈椎(寰椎)
寰椎与枕骨相连,主要管头、耳、鼻、喉、脸等,一旦发生错位,最容易导致头晕、眩晕、偏头痛。当寰枢关节错位时,其椎动脉活动空间减少,头部转动时常因牵拉而使血管发生压迫,进而影响头部的血流供应。
2、第二颈椎(枢椎)
枢椎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斜视、盲视、眼花、耳聋、耳鸣,此外,还有谵语、烦躁、头昏、头痛、过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癫痫、心动过速、房颤、面瘫。
3、第三颈椎
第三颈椎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果第三颈椎发生错位,最易患神经痛、湿疹、痘疹、粉刺、痤疮、高血压、咳嗽、斜视、近视、视物不清、头昏、偏头痛、压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失听、颈痛、吞咽不适、胸闷、房颤。
4、第四颈椎
第四颈椎也属于普通颈椎,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第四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头昏、咽喉异物感、口腔溃疡、扁桃体肿痛、黏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视、失聪、恶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闷、打嗝、心动过速。
5、第五颈椎
第五颈椎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第五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容易引起眩晕、视力下降、咽炎、咽喉部异物感、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动过缓、恶心、呃逆、上肢桡侧拇食二指麻痛、血压波动、颈肩手胀痛。
6、第六颈椎
第六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第六颈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颈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桡侧麻痛、低血压、心动过缓、扁桃体炎、气管炎、百日咳、血压波动、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7、第七颈椎(隆椎)
第七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隆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伤风、甲状腺炎、吞咽不适、贫血、哮喘、气短胸闷、低血压、心房纤颤、上肢尺侧及无名指、小指麻痛、颈根痛、肩胛痛、阑尾炎、雷诺氏、雷纳氏综合征、肥胖、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