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猪展肉是哪个部位
猪展肉就是猪腿上的肌肉。也叫猪腱子肉,广东人喜欢称它为猪展或猪小展,靠近腿部的猪肉则称为猪大展。猪腿上面的肌肉叫做猪腱子肉,而广东人更喜欢称它为猪展肉或猪小展,每头猪只有8小块这样的肌肉。
猪展肉的特点
猪展肉表面有很多的白色筋膜,非常适合用来煲汤,这样做的猪展肉口感非常滑。而且猪展肉性凉味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它具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的功能,所以非常适合用来煲汤。
由于猪展肉带有很多白色的筋腱,用来煲汤非常好吃,又香又滑,所以广东人通常用猪展煲制各种滋补汤水。
‘贰’ 猪的里脊肉,到底在哪个部位呢怎么辨别呢
一张图教你如何辨别不同部位猪肉,再挑选猪肉的时候不用装懂了。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基本上都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杀猪宰羊,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一些农村的习俗基本上都会杀一头猪来过年,猪每个部位上的肉质口感吃起来都不一样。所以做出来的菜也不同。尤其是一些农村人,在结婚的时候杀一头猪几乎都够了所有的宴席用。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超市里面买猪肉的时候,其实根本就不懂,猪的什么部位上的肉好吃?所谓在超市的肉食区里摆放的同煎肉里脊肉,梅花肉这些,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是猪的,哪一部位上面的肉。只是在选肉的时候能分出肥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猪的各个部位,上面的肉。
好啦,关于猪肉部位介绍就到这里,以后再买猪肉的时候,别再懵了。
‘叁’ 猪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称叫什么
猪肉除去头、蹄(爪)、尾外,分为以下14个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颈肉,呈条形,肥瘦相同,韧性强。适于做香酥肉、叉烧肉、肉馅等。
2、鹰嘴位于血脖后、前腿骨上部的一块方形肉。肉质细嫩,前半部适于做酥肉,切肉丝、肉片,后半部适于做樱桃肉、过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于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着扇形骨),质老筋多。适于焖、炖、酱、红烧等。
4、里脊又称小里脊。位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长条肉,一头稍细,肉色发红。这块肉是猪瘦肉中最嫩的一块,适于熘、炒、炸等。
5、通脊又称外脊。位于脊椎骨外与脊椎骨平行的一长条肉。肉色发白,肉质细嫩。适于滑熘、软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后腿骨下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适于做锅爆肉、清酱肉和切肉丝等。
7、三岔位于胯骨与椎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肉,肉质比较嫩。适于做熘、炒菜及切肉丝、肉片等。
8、臀尖紧贴坐臀上的肉,浅红色,肉质细嫩。适于做肉丁、肉段及切肉丝、肉片等。
9、拳头肉又称榔头肉。肉。包着后腿棒子骨的瘦肉,圆形似拳头。肉质细嫩。适于切肉丝、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黄瓜肉紧靠底板肉的一条长圆形内,形似黄瓜,质地较老,适于切肉丝。
11、腰窝后腿下部前端与肚之间的一块瘦肉,肥瘦相连,肉层较薄。适于炖、焖、炒等。
12、罗脊肉连着猪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面包一层脂皮。适于炖、焖或制馅。
13、五花肉位于前腿后、后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间呈五花三层状,肋条部分较好称为上五花,又叫硬肋,没有肋条部分较差称为下五花,又叫软肋。上五花适于片白肉,下五花适于炖、焖及制馅。
14、肘子南方称蹄膀,即腿肉。结缔组织多,质地硬韧,适于酱、焖、煮等。
(3)猪胖贴是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不可与猪肉同食的食物警惕饮食安全,猪肉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食品之一,因为太常吃,人们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花样去烹饪这道传统美食。下面这些食物不能与猪肉同煮。
1、大豆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豆类与猪肉不宜搭配,是因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还有就是因为豆类与瘦肉、鱼类等荤食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干扰和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故猪肉与黄豆不宜搭配,猪蹄炖黄豆是不合适的搭配。
2、羊肝
中医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这主要是因为羊肝气味苦寒,补肝、明目,治肝风虚热。
猪肉滋腻,入胃便作湿热,从食物药性讲,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炒,则易生怪味,从烹饪角度讲看,亦不相宜。
3、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与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温,耗气伤神。猪肉滋腻,助湿热而生痰。古书有记载:“凡肉有补,唯猪肉无补”。一耗气,一无补,故二者配食,对身体有损害。
4、牛肉
猪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说法由来已久,《饮膳正要》指出:“猪肉不可与牛肉同食”。这主要是从中医角度来考虑,一是从中医食物药性来看,猪肉酸冷、微寒,有滋腻阴寒之性,而牛肉则气味甘温,能补脾胃、壮腰脚,有安中益气之功。
二者一温一寒,一补中脾胃,一冷腻虚人。性味有所抵触,故不宜同食。
‘肆’ 猪盖板肉是哪个部位
是后腿骨上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
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最常吃的部位
前胸的上半部为梅花肉,下半部即为胛心肉。取自猪只背脊前方到肩胛骨处的肉,属于猪只身上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肩胛肉的肉味丰富、有着迷人的肉香,加上带筋又有油脂,能够做多种烹调变化。
属于上肩胛肉,油脂分布均匀,是最常使用的部位,因有筋有肉,吃起来口感好,用途广泛,过去也是价位最高,俗称“上肉”。现代人大多不喜欢油脂过多的肉质,因此肉摊贩卖时大多会把皮和厚厚的猪油脂肪层去掉才卖给消费者。
料理方式:适合长时间炖煮、红烧、大块烘烤,如叉烧肉、炖肉、白切肉,烹调时间越长越能将味道煮进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为火锅、烧烤用肉片。
胛心肉:胛心肉就是下肩胛肉,在传统市场常听人用台语说的“ㄍㄚˋ心”就是它。胛心肉因为较没有油脂,被认为是做绞肉的最佳部位,通常可加入一点肥肉,让绞肉料理更加滑顺,制成料理如水饺馅、包子馅等也会更好吃。
‘伍’ 猪的各个部位的肉有什么不同有多少种(后丘,前槽,里脊,五花肉.......)
猪的各个部位的肉只是口感不同,有10种。
1、猪颈肉:猪颈肉与猪头肉相连,这里的猪肉比较偏红,肥瘦分布均匀、肉质鲜嫩,适合做饺子和包子的馅料。
2、猪颊肉:猪颊肉是猪脸和猪下巴相连的肉,由于猪颊肉是猪老活动的地方,所以这里肉吃着非常劲道,口感偏嫩,用于卤、做包子馅料都不错。
3、梅花肉:梅花肉也就是猪的上肩肉,这里的肉肥瘦相兼,肉质也非常的嫩,所以特别适合煎、炸、炖,做肉丸也是特别不错。
4、前排肉:猪前腿上部的肉,前排肉的肉质中等,不嫩不老,适合卤或者腌着吃。
5、里脊肉:里脊肉分为大里脊肉和小里脊肉,大里脊肉适合做猪排、炒、蒸的吃,而小里脊肉比大里脊肉更嫩,也可以说是猪身上最嫩的肉,最适合做掺汤。
6、五花肉:五花肉也就是猪肚皮上的肉,肥瘦分层,皮非常薄,用五花肉做出来的食材都独到的风味,特别适合做红烧肉、炖肉、卤肉、馅料、蒸肉等。
7、后臀尖肉:臀尖肉是猪屁股上面的肉,肉比较肥,适合腌、炖、做回锅肉。
8、做臀肉:猪屁股上的肉,做臀肉和后臀尖肉差不多,肉质硬度中等,比较适合做回锅肉或者卤肉。
9、前腿肉:前腿肉含有的瘦肉较少,含有的胶质、筋比较多,适合做炖、卤、红烧。
10、后腿肉:后腿肉口感中等,瘦肉比前腿肉多,适用于炖、卤、腌。
(5)猪胖贴是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食用时应易除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2、买猪肉时,拔一根或数根猪毛,仔细看其毛根,如果毛根发红,则是病猪;如果毛根白净,则不是病猪;
3、猪瘟病是一种多发性传染病,对人体危害严重,这种肉绝不能食用。如皮肤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有出血性斑块,即为病猪肉;如果是去皮肉,则可看脂肪和腱膜,如有出血点即可认定为病猪肉;
4、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因为茶叶的鞣酸会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
5、在肉铺中往往有上肉、中肉分别标示,此时只要看肉的颜色,即可看出其柔软度。同样的猪肉,其肉色较红者,表示肉较老,此种肉质既粗又硬,最好不要购买,而颜色呈淡红色者,肉质较柔软,品质也较优良。
‘陆’ 猪肉盖板肉是哪块
猪肉盖板肉是后腿骨上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
盖板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败消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基山吃起来又不塞牙;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盖板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猪肉不同部位肌肉特点及烹饪运用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也称上脑察锋知、托宗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柒’ 肥膘肉是哪个部位
2、猪梅花肉适合用于制作叉烧,也适合用于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