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髂窝在哪个部位
在腰带下方
髂骨中有重要的红骨髓,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造血功能,所以平时都要经常保护和爱护骨骼,使人能够正常的生活和生长下去。
髂骨是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前部宽大的为髂骨翼,后部窄小为髂骨体。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
髂骨的主要作用是与双侧骨骼、耻骨、坐骨组成骨盆,与骶椎及股骨相连,在人体中最重要作用的是支撑人体,同时还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髂骨的位置表浅,显露和取骨比较方便,而且髂骨的功能不太重要,可提供量的松质骨和皮质骨除皮质骨的硬度较差,内固定不够坚强外,松质骨有优良的成骨作用,愈合较快。髂骨还可以取各大小、长短的骨块,以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需要。
髂骨特点
髂骨体肥厚,构成髋臼的上部2/5,髂骨翼在体的上方,为宽阔的骨板,中部较薄。其上缘肥厚称髂嵴。髂嵴前端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髂前上棘和髂结节都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髂嵴的后突起为髂后上嵴。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髂粗隆与骶骨借韧带相连接。髂骨翼的外面称为臀面,有臀肌附着。
‘贰’ 腹腔髂窝在人体的哪个位置
好不容易找到一副好懂一点的图片,来自维基网络
‘叁’ 髂窝在什么地方
就是你系裤带时卡的哪个骨头就是髂骨,髂窝就在内侧,不过是在肚子里面
‘肆’ 盲肠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盲肠位于腹腔右下部,为大肠的起始段,也是大肠中最短的一段,长约6~8cm。
一般盲肠与结肠相似,表面亦有三条结肠带,它们向阑尾根部集中并与阑尾的肌层相延续。因此,无论阑尾的位置如何变动,却都能沿着结肠带向下找到阑尾的根部。
此外,在盲肠和升结肠相移行处的左后壁上,有回肠末端的开口,称此口为回盲结肠口。口的形状多呈卵圆形裂隙,其上下两缘各有一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结肠瓣。上缘的皱襞名为上唇,其附着部位约当回肠与结肠的交接线上,近似水平位。下缘的皱襞名为下唇,整个下唇皱襞较长而凹陷,其附着部位约当回肠与盲肠的交接线上。
以上由粘膜皱襞所形成的各种结构,均与回肠末端的环行肌层在回盲结肠口处增厚有关。增厚的环形肌,具有括约肌的功能,它不仅能防止大肠内容物返流回小肠,同时也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进入大肠,以使食糜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4)骼窝是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科普:盲肠也有"味觉"
普通绒是生活在巴西热带雨林中的一种小型猴子,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它的盲肠中有大量能传递味觉信息的蛋白质,这意味着它的盲肠在感知味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普通绒栖息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上,以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等为食。树脂和树液在普通绒的盲肠中发酵从而提供营养。盲肠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植食性动物则有长袋状盲肠,特别是那些不能反刍消化植物纤维的动物。
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研究人员检测普通绒的消化器官时发现,其盲肠和大肠中传递味觉信息的蛋白质的合成量并不亚于舌头。而在日本猕猴和狒狒体内,盲肠和大肠并不合成同样的蛋白质。研究人员认为这跟普通绒特殊的食性有关。
在人类大肠等处的细胞中已发现了与味觉有关的蛋白质,被认为有助于调整食欲和血糖值。研究负责人说,普通绒盲肠的味觉机能可能与调节发酵及异常时的排泄有关,对普通绒盲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动物肠道的味觉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