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桡神经支配哪几个肌肉
桡神经支配的肌肉
一、肱桡肌 :起点为肱骨外侧髁,止点为桡骨茎突,作用为屈肘关节。
二、肱三头肌: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与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外上方和内下方的骨面。三个头向下以一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为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属关节后伸和内收。
三、肱肌:起于肱骨前内侧面与前外侧面下2/3、上端呈“V”形与三角肌的止端相接,止端与肘关节囊紧相贴连,附着于尺骨冠突之前,作用为屈肘。
四、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作用为前臂旋后。
(1)旋后圆肌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一、桡神经损伤是肱骨骨折后常伴的上肢神经损伤。在桡神经的超声诊断中,神经断裂时其超声可见桡神经受损区域呈低回声,临床认为此低回声系可能由增生的雪旺氏细胞及轴突无规则生长导致神经变性所致,其他回声减弱,神经束粗大,可见束膜回声增强,且多为片状不规则或欠规则低回声区,其多因断裂的神经残端被疤痕、骨痂包埋所致。
二、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紧贴肱骨,该处骨折所致的桡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木区。典型的畸形是垂腕。如为桡骨小头脱位或前臂背侧近端所致骨间背则神经损伤,则桡侧腕长伸肌功能完好,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而仅有伸拇、伸指和手部感觉障碍。
三、肱骨骨折所致桡神经损伤多为牵拉伤,大部分可自行恢复,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应观察2-3个月,如肱桡肌功能恢复则继续观察,否则可能是神经断伤或嵌入骨折断端之间,应即手术探查。如为开放性损伤应在骨折复位时同时探查神经并行修复。晚期功能不恢复者,可行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神指功能,效果良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桡神经
‘贰’ 人体解剖中三边孔和四边孔的概念是什么
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旋肩脚血管和肩脚下神经三边孔内主要是血管神经束(肩脚下神经及旋肩脚动、静脉)及其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三边孔内肌的间隔是由深筋膜包绕每块肌和血管神经形成。
血管神经束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很薄,透过膜能看到血管。肩脚下神经起自臂丛的c5、c6,伴行于旋肩脚动、静脉下方,分布手肩脚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
(2)旋后圆肌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三边孔的形态三边孔为三角形肌性孔道。上肢外展70°时,从三边孔后面观测三边孔的形态,为三角形孔隙,上壁为小圆肌下缘,下壁为大圆肌上缘,上下壁在内侧相交;外侧壁为肱三头肌长头键,该腿经大圆肌后方向上,经小圆肌前方起于肩胛骨盂下粗隆。
上肢自然下垂时三边孔各壁贴近,使孔隙变小。上肢外展70°时,从前面测量三边孔外侧壁长(15.5±1.8)mm;上壁长(小圆肌)(25.1±5.4)m,下壁长(大圆肌)(25.7±4.5)mm。
肩四边孔位于肩关节后侧,由肌肉和骨关节围成一个四边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颈及肩肱关节,下界为大圆肌,内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界为肱骨上端。其间隙可容纳一拇指,间隙内有腋神经及血管等。
从三边孔前面观测血管神经的排列关系由上向下依次是:旋肩脚静脉上支、旋肩脚动脉、旋肩脚静脉下支及肩脚下神经。
‘叁’ 手臂中间那个窝叫什么
叫肘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凹窝,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主要结构自外向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内容
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肱动脉在约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前臂肱桡肌内侧;尺动脉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至前臂尺侧腕屈肌深方。
正中神经越过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指浅屈肌深面。桡神经位于肘窝外侧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肘窝
‘肆’ 腰部肌肉示意图!
腰部肌肉示意图如下:
(4)旋后圆肌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背阔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锻炼背部的重点。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冈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伍’ 简述肘窝的境界、内容及位置位置关系
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踝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肘窝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深面由肱肌与旋后肌组成,再后方为关节囊。
内容及其位置关系:以肱二头肌腱为标志,其内侧有肱动脉及两条伴行静脉,再内侧为正中神经。其外侧与肱肌之间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有桡神经及桡侧副动脉。
(5)旋后圆肌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肘前区:肱二头肌腱是肘窝的重要标志。
(1)肌腱内侧为肱动脉,其两侧有伴行的肱静脉。
(2)肱动脉的内侧为正中神经。
(3)肌腱的外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4)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外侧(或其深部)为桡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5)肱二头肌腱膜横行覆盖其内侧的诸结构。
(6)肱动脉分支在肘部形成肘关节网,其位置较深。
(7)正中神经再次于前方跨过尺动脉,至其外侧。
肘后区:主要局部结构有肘后三角、肘外侧三角。
(1)肘后三角:屈肘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尖端,三点成等腰三角形。肘关节伸直时,三点成一直线。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该三角关系将发生改变。
(2)肘外侧三角:当屈肘成直角时,肱骨外上髁、桡骨头与尺骨鹰嘴尖端,三点成一尖向前的三角形,其中点是肘关节穿刺的进针部位。
‘陆’ 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说出名称!谢谢了!!有没有什么图解的!有叫公肌的吗
主要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二头肌肉是手臂弯曲后凸起的肌肉,三头肌是背对着二头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体是有很多分类,如下
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分隔。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一个腱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骨面。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3个头会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臂和手,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前。
(3)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肌,即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个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层 有两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
前臂肌3
1.浅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于长腱经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越过掌骨头达指背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性结构,称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细长,长腱经手背尺侧至小指,止于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内收。
前臂肌4
2.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后肌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肌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均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
(2)拇长展肌ab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