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胃痛针灸扎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图片和图片有什么区别 2025-02-05 13:50:05
耳珠哪个部位图片 2025-02-05 13:49:13
酒店网页设计图片素材 2025-02-05 13:48:35

胃痛针灸扎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19 19:55:05

㈠ 七乳穴的位置在哪个部位,怎么能准确找到

乳根穴Rǔgēn(ST18)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乳根,正如穴名形容的那样,在乳房的下面根部。如果乳房没有过度下垂,乳头应该位于第四胁间隙内,乳根穴的准确位置应在乳头直下,第五胁间隙内,距前正中线4寸。按摩乳根穴有丰胸,治疗乳腺炎、乳汁少、咳嗽、气喘、胸痛、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
快速找乳根穴准确位置
1.仰卧位,在胸部,男性当乳头直下,女性沿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下推1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乳根穴作用
通乳化淤,宣肺理气。本穴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又因本穴在胸部乳房下乳根部,具 有宣肺利气通乳的功效,故可用于缓解胸部乳房诸疾患。长期按压乳根穴可以改善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腹胀、胸部疼痛、咳嗽、气喘、小腿肿胀、心肌梗死等。 本穴也有使乳房坚挺的功效,可以有效美化胸形。
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苹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生活水平提高,人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 食,致使成年女性患上乳腺增生、乳房纤维囊肿、乳瘤、乳癌的比率不断升高。要保证乳房的健康和美丽,每天早晚各花三分钟按摩乳根穴,能使胸部的齐种血凝气 淤得到缓解,对乳房能起到良好的自我保健作用,也有使乳房丰满的效果。

常揉乳根穴和天宗穴保养女性乳腺:将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慢点揉位于肋间隙内的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揉缓和,逐渐用力,使穴位出现酸胀感。为了增强效果,还可沿着肋间隙在乳房下缘其它部位点揉。

按摩乳根穴的手法

乳根穴位于胸部的正下方,用双手大拇指按住两侧乳根穴,配合呼吸频率,每晚睡前20次

乳根穴操作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宜沿肋骨长轴坊向刺入,在女性孕期合哺乳期,此穴应慎用,以保护乳房。 实施针刺疗法一定要借助医师的帮助才行,具体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全身放松,医者用左手捏住患者右侧(或者左侧)乳头,把乳房轻轻提起,取乳根穴。
消毒后用2.5寸毫针,沿皮下徐徐向乳房中央进针1寸,用导气手法行针1分钟;使得针感向四周放射后,退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乳房内侧徐徐进针1寸,行针1分钟;再进1寸,行针1分钟,针感直达膻中穴,此时出现全乳房沉胀,满溢感,即可退针。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将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慢点揉位于肋间隙内的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揉缓合,逐渐用力,使穴位出现酸胀感。为了增强效果,还可沿着肋间隙在乳房下缘其它部位点揉。

乳根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推拿】指揉法、点按法
【特效按摩】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穴,每天早晚各按揉3~5分钟,对乳痈、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疗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30次,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胸痛、肋间神经痛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雀啄灸灸治乳根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拔罐疗法】以火罐拔乳根穴,留罐5~10分钟,至潮红发热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胸痛等病症。
【刮痧疗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用面刮法由内向外刮拭乳根穴,以潮红微出痧即可。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痈等。
【针灸疗法】向外斜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乳房。
【备注】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特别注意】乳根穴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乳根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少泽、足三里,适用于乳汁少。
2.配少泽、膻中,适用于乳痈。

乳根穴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胸乳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
《医宗金鉴》:“小儿龟胸。”

㈡ 请问中脘、内关、足三里在哪部位

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
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
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㈢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上脘: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别称上管(《千金方》),出《灵枢
四时气》中。属于任脉,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呕吐、癫狂、咳嗽痰多、黄疸。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中脘:功能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下脘:主治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泄泻,饮食不化,水肿,胃下垂等。

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因本穴具有较强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临床常与足三里配合治疗饮食不化、呕吐;与足三里、四缝、商丘配合治疗小儿疳积;还具有治疗“腹部坚硬癖块、脉厥厥动”(《太平圣惠方》)之功能;并能消散六腑寒气腹痛,治疗不嗜饮食,水谷不化,日渐羸瘦等症状。

(3)胃痛针灸扎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

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要害穴位有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

㈣ 针灸时扎错穴位会有什么后果

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针灸也可以保健身体,正确的针灸方法可以延年益寿疏通血管,但是错误的针灸方法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针灸扎错位置会有什么后果?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针灸扎错位置会有什么后果?

中医针灸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在平时我们就会经常的用到中医针灸来促进健康,展业是有助于我们健康的,但是中医针灸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上面介绍的几个问题都是我们要谨慎对待的,小心的中医针灸才会更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