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女人快乐是赞下图片 2025-02-06 10:07:26
茶叶照片高清图片 2025-02-06 09:59:56
加油蛋糕图片素材 2025-02-06 09:58:16

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07 17:24:49

❶ 神经中枢位于哪里

神经中枢包括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对机体的某一特定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神经反射作用的神经细胞群组织,如呼吸、吞咽、排泄、心血管功能、语言、视觉和听觉等等许多神经中枢即是。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脊髓、延髓、脑桥、中脑、上下丘脑、小脑和大脑半球等不同神经组织中,有的属于神经的低级部位,有的属于高级部位。

(1)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在反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每种反射的中枢结构,称为该反射的中枢。一些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如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膝盖部中枢。

复杂反射的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较广,分布在几个不同的部位。

但其中有一最基本部位,如呼吸中枢存在于延髓、脑桥以至大脑皮质,但延髓呼吸中枢是最基本的,其余各级中枢通过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来调节呼吸运动。在同一中枢内,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

❷ 大脑的各个部分及其所控制的区域是什么

1、皮质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皮质运动前区:

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3、皮质眼球运动区:

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

4、皮质一般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5、额叶联合区:

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6、视觉皮质区:

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7、听觉皮区:

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8、嗅觉皮质区:

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9、内脏皮质区:

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10、语言运用中枢:

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

(2)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大脑的运动功能:

大脑的运动系统负责产生和控制运动。产生的运动从大脑通过神经传递到身体运动神经元,达到控制肌肉的作用。皮质脊髓束将运动信息从大脑,脊髓传递至到躯干和四肢。脑神将运动信息传递至眼睛,嘴巴和脸部区域。

大幅度运动(如运动和手臂和腿的运动)在运动皮质中产生,分为三部分:在前额叶回内的初级运动皮层,其负责用于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的部分。

这些运动由位于主运动皮层前面的另外两个区域支撑和调节:前运动区域和辅助运动区域。在运动皮层中手和嘴比其他身体部位有更大的面积,这使得更加精细的运动成为可能。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精细,复杂和协调的肌肉运动中发挥作用,皮质和基底神经节之间的连接控制肌张力,姿势和运动起始,并被称为锥体外系统。

❸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分别对应什么中枢

中央前回主要是是运动区,有些低等动物叫感觉运动区

中央后回主要是感觉区。

大脑皮层联合区是按功能划分出的大脑皮层的一种区域。

人脑除中央后回称为躯体感觉区,中央前回称为运动区,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为视觉区,颞横回称为听觉区之外,额叶皮层的大部,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它们都接受多通道的感觉信息,汇通各个功能特异区的神经活动。

(3)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按照上述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

视觉区。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进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

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

听觉区。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

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

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

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

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前面的中央前回。这部位含有大量的锥体细胞,故又称锥体区。

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与躯体感觉区相似,即头面部运动由本侧皮层支配,头部以下躯体运动由对侧皮层支配;皮层运动区的机构定位呈倒立分布,运动区上部支配躯体下部运动,运动区下部支配身体上部运动;同时,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在皮层的投射区越大。

皮层联合区。大脑皮层中具有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称为皮层联合区。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

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半位置。

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

它支配、组织人的言语和思维,规划人的目的行为,调整意志活动,确保人的主动而有条理的行动。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神经结构。

❹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三个缘、三个极、三条叶间沟和五个叶的名称

(1)三个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底面。

背外侧面宽阔而凸隆,内侧面较为平坦,底面最为不规则。

(2)三个缘:侧缘(背内侧缘、腹外侧缘)、内眶缘、内枕缘。

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之间以背内侧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之间以腹外侧缘为界;内侧面与底面之间的界限不规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位于内侧面与眶面之间,称内眶缘,后部位于内侧面与小脑幕面之间,称内枕缘。

(3)三个极:额极、枕极、颞极。

半球的前端,称额极;后端称枕极;颞叶的前端,称颞极。

(4)三条叶间沟: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5)五个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脑岛。

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

❺ 大脑各种神经中枢的名称图片

(1)如图所示:[1]躯体运动中枢;[2][4]【6】语言中枢;[3]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5]视觉中枢;【7】听觉中枢;
(2)产生上述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时,在一般运用右手劳动为主的成年人中,其大脑皮层损伤经常发生在左侧.因为绝大多数用右手劳动为主的成年人,右侧大脑皮层的44区的损伤并不发生明显的语言活动障碍;然而其左侧大脑皮层布洛卡的损伤,则可形成严重的运动失语症,这种左侧大脑皮层的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的现象,反映了人类两侧大脑半球功能是不对等的,这种一侧优势的现象仅在人类中具有.
故答案为:(1)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2)246;左;

❻ 最全的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1、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穴”、“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又称作“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3、《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

(6)各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头颈部的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庭穴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