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肠有哪几个部分,又有哪些区别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有位置、结构、功能的区别:
1、位置不同: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
空肠:哺乳类动物的小肠十二指肠以后,回肠以前。
回肠:位于腹腔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
2、结构不同:
十二指肠:由于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长度而得名,全长约25cm。十二指肠整体上早“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十二指肠除始、末两端被腹膜包裹,较为活动之外,其余大部分均为腹膜外位器官,被腹膜覆盖而固定于腹后壁。
空肠:稍粗,由于有很多血管分布而微带红色。
回肠:形状弯曲,其特点是色淡红,管壁薄管径小,粘膜面环形皱襞稀疏而低,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还可见集合淋巴滤泡,系膜内血管弓较多,脂肪较丰富。
3、长度不同:
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
空肠:始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占空回肠全长的2/5,占据腹腔的左上部;
回肠:占空回肠全长远侧3/5,在右髂窝续盲肠。
Ⅱ 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是怎么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2)大回肠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食物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
Ⅲ 人体的结构图,内科器官的位置,如胃,肝,胰,肾等
首先明白你所提问的几种器官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胃、肝、胰腺、肠隶属于消化系统,而肾则属于泌尿系统。
先给你几句口诀:
食管与胃歌诀
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 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 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 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
小肠歌诀
小肠弯又长,盘曲在腹腔; 上段十二指,中下空回肠; 全长约五米,空回二三量。
十二指肠歌诀
四部上降下和升,右包胰头“C”字型; 降部后内有乳头,胆总胰管同开口。
大肠歌诀
大肠四周围成框,空肠回肠框内藏; 结肠袋带肠脂垂,三大特点记心上;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于盲; 麦兰二氏两个点,升横降乙接直肠。
阑尾歌诀
阑尾末端不固定,回肠前后下也行; 盲肠后下较常见,三带集中阑尾根。
肝歌诀
肝为消化腺,位于膈下面; 其内三管系,胆汁产其间。 若问最高点,五肋锁中线。
肝下面“H”沟歌诀
右后下腔前胆囊,左后静脉前肝园;横为肝门交通口,动脉神经肝管穿; 下面分为四个叶,左右方叶和尾状。
胰腺歌诀
胰腺头致体尾连,颜色灰红质地软; 正付胰管通胰头,内外分泌功能全。
Ⅳ 人的左下腹和右下腹,这两个地方哪个是肠子呢
人的左下腹和右下腹,这两个地方都有肠管。人体肠道分十二脂肠、小肠、回肠和结肠,结肠又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都在下腹部,只是右下腹由回盲部进入升结肠,相对左下腹直肠直达肛门的部位要稍高一些。见人体肠道分布图如下。
图2
Ⅳ 请问回肠是在左边或是右边
回肠在人的身体右侧。
概述
回肠是人体器官名。相当于解剖学的回肠和结肠上段。《灵枢·肠胃》:“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此外,约2%的成人,在距回肠末端0.3-1m范围的回肠对系膜缘上,有长2-5cm的囊状突起,自肠壁向外突出,称Meckel憩室,此为胚胎时期卵黄囊管未完全消失形成的。
Meckel憩室易发炎或合并溃疡穿孔,因其位置靠近阑尾,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回肠约占空、回肠的下3/5,主要位于脐区和右髂区,和空肠都属于腹膜内位器官,借肠系膜悬附于腹后壁,总称系膜小肠。
其特点是色淡红,管壁薄管径小,粘膜面环形皱襞稀疏而低,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还可见集合淋巴滤泡,系膜内血管弓较多,脂肪较丰富。
Ⅵ 直肠在什么位置
《陈先荣钢铁意志》中提到,从胃开始,之后分别连接着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直肠连接着肛管,肛管的出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肛门.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叫齿线,距肛缘2.5cm左右.直肠全长13cm左右.
Ⅶ 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分界点是哪个部位
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区分根据其在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划分的。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 肠。韧带以下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
(7)大回肠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2、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3、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3、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参考资料:消化系统-网络
Ⅷ 大肠在人体腹部的什么位置
你好,腹腔后壁有左侧的输尿管、部分膀胱、腹腔内有大肠中的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小肠中的部分空肠及回肠。女性还有子宫
Ⅸ 回盲部的回盲部的组成
有回肠末段(端、回肠下端)、盲肠、阑尾及其系膜、血管、淋巴结、神经等。 也称小肠的下段。 回肠末端行至右髂窝从盲肠的内后方进入盲肠 。
小肠分三部分,全长有7米。十二指肠为其上段,约30厘米,有十二个指并列的长度,故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解剖标志。中段为空肠占其2 / 5,下段为回肠占其3 / 5。④ 位于右髂窝内,长约6 ~ 8cm,是大肠的起始部,向上与升结肠相续,内侧与回肠末端相连。
1 回盲口:盲肠腔内有回肠末端的开口,称回盲口。
2 回盲瓣:回盲口处有回盲瓣,是由粘膜覆盖增厚的环形肌而形成的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 ,可能具有括约肌的作用③,有两个功能,一是阻止小肠内容物不过快的进入盲肠,,二是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回肠,因此点,在结肠有完全梗阻时,使肠腔两端均闭合而加重梗阻的严重性③。
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0.5 ~ 1cm处,有时保留有胚胎时期卵黄囊柄的残余,称MeckeI憩室,憩室呈囊状突起,一般长约5cm,出现率为2 %,憩室易感染发炎,甚至并发穿孔②194面。
3 盲肠的形态和位置: 位于右髂窝内,个别人可出现变异,如高位者可达肝下,低位者可入盆腔,甚至位于腹下区左侧。小儿盲肠位置一般均较成人为高。①第54面
4 活动性: 盲肠大多数为腹膜内位器官,稍具活动性。有的还有系膜,活动度显着增大而成移动性盲肠者,易发生扭转,约有5 %左右的人因盲肠后壁无腹膜包盖直接与腹后壁相贴,所以几乎不能活动①.有时,由于升结肠系膜与腹后壁腹膜未完全愈合盲肠可以向内移动至腹腔中部③594面。
5 结肠和盲肠在结构上的三种特征: 结肠带coIic bands,是由肠壁纵行肌纤维聚集形成的三条纵带。
结肠袋haustra of coIon,由于结肠带比肠管短,肠管形成许多由横沟隔开的囊状膨出,称结肠袋。肠脂垂epipIoic appandices,沿结肠带排列,大小不等,浆膜下脂肪局部聚集而成。
以上三种特征是结肠与小肠的主要区别点。
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起始处,是阑尾切除术时寻找阑尾的“路标”②195面。 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1 形态和位置 阑尾附于盲肠后内侧壁近下端处的蚯蚓状突起 ,长约6 ~ 8厘米,直径0.5厘米,最长可达20 ~ 30厘米,短者仅为一痕迹。直径可达1.0厘米。是腹膜内位器官。官腔的远为盲端 近侧与盲肠肠腔相通,二者交界处的后下方2.5厘米开口处常有一粘膜皱襞称谓格拉克(GerIach )氏瓣③②。食物残渣或异物进入阑尾腔后,若不能排除,阻塞官腔,是诱发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因之一②。
阑尾腔 在成人阑尾腔很细约0.2 ~ 0.3厘米直径,基地部可能稍狭小;在幼儿和婴儿阑尾腔多呈漏斗型,基底部较宽大③。
阑尾系膜 阑尾有本身的系膜,为二层腹膜所组成,连于小肠系膜下端,系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身体肥胖是有较多的脂肪;系膜一般较阑尾短,容易使阑尾曲折或成袢状。
阑尾的基底部 大多数在盲肠的内后方 ,回肠盲肠交界处以下 ,沿结肠带 向回盲部追寻能达到阑尾基底部 。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其尖端可指向任何方向,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种在盲肠升结肠后指向上方;一种在盲肠下方指向髂窝或盆腔;一种在回盲部前后指向脾脏。有时盲肠后阑尾 可以部分或全部在腹膜以外③
阑尾根的体表投影 上面 已讲阑尾根部位置固定,体表投影:从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 1/3之一交点处,称为McBurney点(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压痛。
阑尾的位置 阑尾在腹腔的位置决定于盲肠的部位。变化较大。常有以下几种:
1 回肠前位 位于回肠前方,其尖端指向左上方,位置浅表,阑尾炎时容易激惹壁层腹膜,所以右下腹压痛更明显。
2 盆位 阑尾尖斜向下内,可越过小骨盆上口 伸入盆腔,其尖端可贴近闭孔内肌,在女性 ,盆位阑尾炎常与卵巢 、输卵管接近,需仔细鉴别阑尾炎或是输卵管炎。
3 盲肠后位 阑尾位于盲肠或升结肠后方 ,尖伸向上,阑尾炎时,常激惹腰大肌而引起曲髋。此时作曲髋检查时,腰大肌受到牵拉时,可引起疼痛。
4 回肠后位 位于回肠后方,其尖端指向左上方,其后方也为腰大肌。阑尾炎时也可引起要打大肌激惹的症状。
5 盲肠下位 阑尾位于盲肠外侧。
6 盲肠外位 阑尾位于盲肠外侧。
7 阑尾位于肝下 阑尾炎时,可引起右上腹部疼痛,但是 ,医生在短时间内,反复认真检查右下腹或/和麦氏点,有压痛抑或反跳痛 。
8 腹膜后位 等。 阑尾动脉发自回结肠动脉,经回肠末端的后方进入阑尾系膜,沿其游离缘行至阑尾尖端。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而汇入肝门静脉。
临床要点:
一
待续
参考文献:
① 《临床解剖学》主编 李幼琼 华夏出版社 北京 2006年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系列教材 53~ 54面
② 《解剖学》第二版 主编 余哲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部规划教材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194 ~197面
③ 《外科学》黄家驷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2年12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594面
④ 《外科学》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