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教肺病医生
先分析一下码氏你的胸片:右肺尖后段是结核好发部位,虽影像学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但根据病变的形态和部位,可做出结核的印象诊断。你的胸片,关键在四个字,就是“边界不清”,如是密度较高,边界清晰。就说明病已稳定,无发展;如边界不清,就说明有浸润,病情在发展。医生的意见,我不以为然。
结核病早期可以无自觉症状,有的人肺中出了空洞也无任何症状,这是普遍规律和特殊的关系。
你现在应去专业医院确认一下,或做一下PPD试验、血常升巧规等。
肺结核愈后,如病变较轻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若病变较重,则由结缔组织来修复,(就象体表的疤痕吵模键)所以,即或肺结核病好了以后,也还留有阴影。
❷ 肺癌纵隔肿瘤有什么好办法
1、肺癌要先分期后治疗 得了肺癌千万不要急于治疗,科学正确的临床分期是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前提。肺癌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各项分期检查,然后再谈论治疗方案。 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医生为肺癌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那些已有远处转移、不应该做手术的肺癌病人避免承受开胸手术之苦;使那些原本并没有转移的肺癌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外科手术治疗。 判断肺癌早期、中晚期或晚期的检查办法,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侵及范围、有无侵及周围组织器官、有无肺外其他脏器的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肺癌临床分期。由于肺癌容易发生颅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治疗前除外和确定有无肺外转移对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病人胸片和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阴影,经气管镜活检确诊是肺癌,胸外科医生马上就给病人“成功地”实施了肺切除手术。自认为预后良好的病人,很短时间后就发现肺外有多发转移,如颅脑、肝脏、骨骼等部位的转移,事实上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就已经出现了肺外转移,只是因为没有例行检查、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术前作了腹部超声、颅脑核磁共振、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就能够及早发现肺外转移,从而使病人避免开胸手术而选择其他的治疗手段 02、肺癌常用分期方法 肺知前癌最常用的临床分期方法是采用国际通用的TNM分期(T:代表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分期检查包括了胸部CT扫描和纤维支气管镜作为肿瘤T分期最常用的手段,对于未能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肺内结节,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的;电视胸腔镜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有独特优势。颅脑核磁共振、腹部超声或CT和全身骨扫描检查是排除肺外转移最常用的手段, 如果您的主管医生没有安排这些分期检查直接就安排手术,我建议您立即转院治疗! (如果分期检查都不规范,手术和术后的治疗可能也不规范!) 近年来开展的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接近30-50%胸部CT提示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都是假阳性,国外各医疗中心都是术前常规检查,我国只是在一些大的肺癌中心和少数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 以上这些分期检查已经列入北京市和许多省市的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我认为这些检查是作为肺癌治疗前必须要完成的检查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认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的肺癌分期手段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PET-CT)检查、和超声内镜引导食管镜下罩笑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和支气管镜活检(EBUS-TBNA)的临床应用,使肺癌治疗前纵隔淋巴结临床分期更加趋于准确。特别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PET-CT)检查,希望尽快进入医保报销目录! 03、肺癌手术前要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肺癌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心型肺癌的肿瘤T分期决定了外科手切除的范围。术前纤维支气物猛含管镜检查除了通过活检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还可以清楚地观察肿瘤的侵袭范围,有助于确定手术方式,对于支气管开口部位的中心型肺癌尤为重要。即使周围型肺癌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支气管镜涮检和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得到细胞学诊断,还可以通过经支气管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目前,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已经将纤维支气管镜镜检查作为肺癌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04、有些肺癌患者术前要做电视纵隔镜手术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胸部CT对于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0%左右,也就是说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有转移,实际上有接近一半是不正确的。对于计划外科手术的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CT和胸部PET如提示有纵隔淋巴结有转移,术前最好通过电视纵隔镜进行纵隔淋巴结活检得以证实,特别是CT和PET提示对侧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更应该进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国外绝大多数肿瘤中心的规范是:一经确定肺癌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则常规放弃外科手术改为放化疗治疗手段。我国胸外科医生针对有单个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采取选择性地手术,所以电视纵隔镜开展的并不普遍,只在一些大的专科医院和肺癌中心开展。 05、肺癌外科手术前要做哪些准备? 肺癌外科手术前准备包括肿瘤学准备和外科学准备两方面。一旦经过肺癌诊断及分期检查确认为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的肺癌患者 , 主治医生会制定一系列与肺切除术相关的术前临床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并了解全身健康状况, 完成重要器官功能的检查,了解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和既往手术史。外科重点是肺功能和心脏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用以确认余肺是否能够代偿。血气分析用以判断血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排泄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确认心脏能否承受开胸肺切除手术。 医护人员还会指导患者如何锻炼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肺癌患者手术前一定要戒烟,吸烟对肺部手术有不利的影响。吸烟可以刺激呼吸道,减弱气管内纤毛对粘液的清除能力,导致痰液淤积,影响术后排痰;开胸手术本身对健康肺组织就是一种损伤,肺切除术后余肺很容易出现肺不张,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医护人员会告诫烟民立即停止吸烟并于术前至少达到戒烟 2_3 周。 术前一天要进行灌肠或服泻药,术前晚10时禁饮食,常规服用催眠药,进手术室前摘除所有的首饰、隐形眼镜、假牙假发等。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前积极处理治疗合并疾病十分重要。 肺功能测定临床常用的有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一般认为当VC占预计值百分率(VC%)≤50%,MVV占预计值百分率(MVV%)≤50%,FEV1 或FEV1%<50%时剖胸术的风险非常大。一般认为MVV% ≥70% 者手术无禁忌,69%~50%者应慎重考虑;49%~30%者应尽量保守或避免手术,30%以下者禁忌手术。
记得采纳啊
❸ 肺部纵隔积气是什么毛病
纵隔积气多因气胸,也见于胸内食道穿孔颈外伤、气管切开或人工气腹治疗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病情严重有呼吸、循环衰竭者应紧急做手滚胸骨上切口,使纵隔饥薯判内气体外逸,缓解纵隔气肿压迫,同时给烂改予抗菌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找呼吸内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❹ 请教此CT报告显示肺或纵隔是否有癌变的可能
肺上叶的小结节应喊辩该是肺结核郑谨缺留下的钙化灶,据CT描述,晌乎肺内部应该无明显异常。纵膈内的不规则形长条状影可能是胸腺,是否是肿瘤应结合临床。建议CT加强或是进行病理组织活检。
❺ 纵隔镜检查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名称
- 4 概述
- 5 纵隔镜检查的适应证
- 6 纵隔镜检查的禁忌证
- 7 准备
- 8 方法
- 9 注意事项
1 拼音
zòng gé jìng jiǎn chá
2 英文参考
mediastinos
3 名称
纵隔镜检查
4 概述
纵隔镜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内镜,是在喉镜及硬质支气管镜和硬质食管镜等内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门用于纵隔检查的内镜。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可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以指导治疗,尤其对诊断困难的纵隔肿物(包括纵隔淋巴结结核等)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纵隔镜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过去因纵隔肿物诊断不明而进行的开胸活检术。而且纵隔镜可与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互补,在诊断纵隔肿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适应证
纵隔镜检查适用于:
1.纵隔增宽、纵隔肿块或纵隔病变性质不明确者。
2.临床诊断为肺癌但无病理诊断者。
3.诊断明确的肺癌病人,经CT检查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手术前应先做纵隔镜检查,了解转移淋巴结侵犯纵隔及周围器官的程度或范围,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开胸探查。
4.颈纵隔镜(SCM)检查对右侧纵隔淋巴结容易探查活检,对于左侧气管旁淋巴结,特别是主动脉弓前淋巴结,颈纵隔镜不能探查到,在这种情况下应作扩大纵隔镜(ECM)。经胸骨上切迹处分离至胸骨后间隙放入纵隔镜,可显露前纵隔、主动脉窗及左肺门的肿大淋巴结,也可同时行SCM和ECM。
6 禁忌证
1.检查部位曾做过手术,如甲状腺手术、气管切开术者,不宜进行纵隔镜检查术。
2.因手术后导致组织粘连和解剖结构不清,再行纵隔镜检查则缺兆不易看清纵隔内组织结构,又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损伤无名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等。
3.器官移位、胸椎后凸、胸骨后甲状腺肿、胸主动脉瘤、严重贫血或凝血机制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上腔静脉梗阻者慎用。
7 准备
术前准备同一般开胸手术的准备。虽然纵隔镜检查的手术创伤较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则还需开胸手术。
1.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不容忽视。在病史的询问中,要特别了解病人的既往史中是否有纵隔炎、肺结核、胸膜炎、胸部外伤,颈部、纵隔或胸部手术史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改变纵隔的正常解剖关系,导致纵隔镜检查无法进行。
2.术前危险性评估 要了解病人是否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这有助于对检查术本身和全麻危险性的评价。
3.辅助检颤竖查 除了胸部正侧位片和断层片外,需行胸部的CT检查。胸部CT检查不但可以辨别气管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而且也可为活检部位进行定位。
4.禁食与术前药 纵隔镜检查术前应禁食12h,术前肌注阿托品以减少分泌物的产生,肌注鲁米那或地西泮以镇静。因为纵隔镜检查需时不多,可不留置尿管。
8 方法
1.取仰卧位,轻度头低坡位,肩下垫枕。
2.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骨切迹上一横指做3cm长横切口,解剖至气管表面,切开气管前筋膜,在其深面沿气管正中线向下分离达气管分叉部,对气管旁及隆嵴前可疑肿大淋巴结,穿刺除外血管后咬取3~5块送病理,止血后创面置速即纱压迫止血,关闭伤口。动作轻柔,切忌粗暴。
3.如纵隔镜确实进入气管前间隙或胸骨后间隙,向下推移应较容易。对于手指能触及的范围应结合手指探查,判明镜管周围解剖结构。
4.发现肿物后若周围组织疏松,应尽可能钝性分离,完整取出肿物。如周围粘连甚紧,应仔细分离出部分肿物后,再咬取活检。若分离出部分肿物后尚不能肯定,应先用针头试穿证实无误后方可咬取。
5.有小量出血或渗血,止血后用速即纱止血。
6.有条件的医院应在取到肿物后立即送快速冷冻切片,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再取材或立即开胸手术,以保证该检查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9 注意事项
1.纵隔镜检查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2%,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密切关系,熟练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1)周围血管损伤:引起出血,甚至大出血。如出血量不大,可先用纱布压迫止血或用银伏洞租夹夹闭出血处;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开胸止血。
(2)喉返神经损伤:该检查可能损伤左侧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但大多数患者可于术后几个月内恢复。
(3)纵隔胸膜损伤:一侧纵隔胸膜损伤可引起气胸。若已发生气胸,应做胸腔穿刺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受检者应无出血性疾病,无呼吸困难和其他全身麻醉的禁忌证。病变应在气管前、两侧、隆嵴下、总支气管开始部;病变在前纵隔或后纵隔者已超出检查范围。
3.纵隔镜检查宜在手术室内进行,检查时,以全麻并气管插管管理呼吸较为安全。麻醉要深一些,以免在操作时 *** 气管引起咳嗽而导致损伤。纵隔镜检查是无菌性手术,无菌技术要求与一般剖胸手术一样严格,并且应有全套剖胸手术器械备用,以便在发生大出血时立即剖胸手术。
❻ 纵隔在肺什么位置,请画示意图
两侧胸廓对称,纵隔居中。
纵膈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它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纵膈位于双侧胸腔之间,胸骨之后,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上为颈部入口,下达膈肌。
为了便于诊断和治疗,人为地将它分为上下前后四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所以它是重要生命器官的所在地。
纵膈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6)肺纵隔图片找哪个医生查扩展阅读:
解剖学常用的纵隔四分法:
该方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上纵隔胸骨角平面以上的纵隔部分。其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前方为胸骨柄,后方为第1-4胸椎体。上纵隔内自前向后有胸腺、左和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及其后方的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下纵隔胸骨角平面以下的纵隔部分。上界为上纵隔的下界,下界是膈,左、右侧为纵隔胸膜。下纵隔分3部,心包前方与胸骨体之间为前纵隔,心包连同其包裹的心脏所在部位为中纵隔,心包后方与脊椎胸段之间为后纵隔。
❼ 左肺下叶近纵隔有5mm磨玻璃影去年五月份体检发现肺部有结节。去上海肿瘤医院做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近
那肯定要听上海肿瘤医院医生的建议。
1CM以下的不用紧张,但要随访,密切观察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