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关节炎按哪个穴位图片
扩展阅读
搜索卓景图片 2025-04-26 03:06:12

关节炎按哪个穴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12 06:12:36

❶ 艾香灸内风湿关节炎的穴位

艾灸灸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穴位是阿是穴及患病关节局部穴位(膝关节炎灸膝眼、鹤顶)、曲池、足三里、血海、肝俞,同时,不完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搭配一些配穴,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些配穴主要是行痹加风池;着痹加阴陵泉;热痹加大椎,灸法,可以选择较为方便的艾灸悬灸就可以了,这种灸法方便,效果也很好,至于隔姜灸,温针灸,要么太麻烦,要么需要的专业知识太强,而对于咱们这些又嫌麻烦,专业知识又不是很强的朋友,就用艾条悬灸吧。或者借助艾灸盒(也称为温灸盒)来操作艾灸。每日灸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❷ 按摩腿的穴位图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从内踝尖一直向上三寸处,胫骨的后缘,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之处,在应用上非常广泛。

民间有“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的说法,可见三阴交穴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改善月经不调、月经腹痛症状,保养女性子宫及卵巢,紧致肌肤,防治更年期障碍及多种妇科疾病;另外,按摩三阴交穴对于食欲不佳、胃酸、胃胀也有疗效。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三寸处(约四横指),胫骨的边缘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摩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穴指胃经的合穴,常按摩可以补脾健胃、调节胃经的气血不和,对于腹泻、腹胀、胃痛、呕吐、便秘、肠鸣等一些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老年人常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防治一些常见的老年病。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位于小腿的外侧,腓骨小骨头向前下方的凹陷处,是针灸疗法的一个主要穴位。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对于腰腿疲劳、脚麻痹、膝盖疼痛、腰痛、关节筋痉挛肿痛等关节疾病以及坐骨神经痛、胃炎、胃痛、胃溃疡都有很好的疗效。

4、阴陵泉穴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在膝盖下胫骨内侧的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应,常按摩有益肾调经、健脾理气的功效。

按摩阴陵泉穴对于尿潴留、遗尿、尿路感染、遗精、尿失禁、阳痿、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痢疾、消化不良、腹膜炎、肠炎、腹水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2)关节炎按哪个穴位图片扩展阅读:

穴位按摩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❸ 小穴位大健康的图解

·书名:图解小穴位大健康
·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92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
·ISBN:7547008283/9787547008287
·条形码:9787547008287 《图解小穴位大健康(常见病特效穴位按摩速查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经穴系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支柱,中医的针灸、按摩等施治方法都是通过作用于穴位,来达到疏通气血,强壮身体的目的。特效穴是专门治疗某种疾病的穴位,因而您不必掌握所有几百个穴位,只需几个特效穴就可以消除疾病。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按摩。按摩不需艰深的知识,也不必专业的医疗器材,只需动手取穴即可。
本书收录了140个特效穴和47种常见病,采用图解方式。一穴一图,直观形象地展示穴位的精准位置、取穴技巧和按摩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常见病均设病因诊断和其他治疗方法,为您提供更加详实的信息。只要坚持学习本书的按摩方法,您就能远离疾病,拥抱健康。每天几分钟,换来一生轻松! 《图解小穴位大健康(常见病特效穴位按摩速查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人体穴位遍布全身各个部位,上至头顶,下至脚端,无一空缺。这几百个穴位恰似随身携带的绿色药囊,何时身体不适,立刻用自己的手指以不同力度按摩,马上手到痛止。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绿色疗法,面对诸多眼花缭乱的各种疗法,迷惑不已。其实最方便的绿色疗法就在自己身上,手到穴来,祛病健身。
本书精选了140个穴位,来治疗47种常见疾病。这些疾病以普通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分类,分为头面部、肩颈部等7类。每个穴位都配一页图解,详细解析了穴位的命名来源,增加您的阅读趣味;精确穴位位置,帮助您精准取穴;穴位技巧和按摩方法,指导您快速取穴,安全用穴。直观形象的图解更有利于您掌握取穴与按摩,主宰自己的健康。
◆治什么病就找什么穴,不花钱的大众健康法。
◆要按就按特效穴,小穴位胜过有毒的药。
◆特效穴是穴位中的佼佼者,治病最管用,按摩最简单。
穴位长在自己身上,比本身就有毒的药物更安全、更有效。
不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病,按摩对症的特效穴位就可以了。
自己的手按摩自己的身体,身体最舒服,疗效最好。 第一章 头面部疾病:头疼脑热一按就好
1. 头痛:攒竹穴、阳溪穴
2. 青光眼:治疗不及时会失明
3. 鼻炎:每天按按鼻子沟
4. 牙痛:按摩穴位救你命
5. 口疮:摩擦手心不上火
6. 慢性咽炎:其实是肺肾虚
7. 咳嗽:小心咳出肺癌
8. 扁桃体炎:不是谁都能切扁桃体
9. 耳聋耳鸣:掐掐食指指尖边
第二章 肩颈部疾病:揉揉按按好轻松
1. 颈椎病:症状也有恶心头晕
2. 落枕:小心次数多了成颈椎病
3.肩背痛:有可能是肿瘤转移
4. 肩关节炎:按按你的肱二头肌
5.肩周炎:按压胳肢窝没有“五十”肩
第三章 胸腔内疾病:按摩好你的五脏
1. 支气管炎:警惕发展成心脏病
2. 肺炎:幼儿症状不明显治病要及时
3. 哮喘:发作时间不规律
4. 高血压:按揉眉梢降血压
5. 心脏病:就从手上治
6. 冠状动脉硬化:抬起下巴按人迎穴
第四章 脏腑疾病:按摩好你的六腑
1. 胃炎:治疗老胃病就得靠按摩
2.肠炎:严重者会休克
3.胃溃疡:居然会呕血便血
4.胆囊炎:按摩就行省得切除
5.胆结石:就喜欢找年轻女人
6.腹泻:需要有个好心情
7.便秘:所有疾病的根源
第五章 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按摩到位生个好孩子
1.肾炎:小儿时期最常见
2.肾结石:直接伤害宝贝肾
3.乳腺炎:最常见于初产妇
4.月经不调:病因是流产?
5.痛经:气血不足则痛
6.盆腔炎:年轻女性要小心
7.阳痿:过多过少都不好
8.早泄:别着急其实是心理
第六章 手足部疾病:常按摩健手足
1. 脚气:按摩后膝窝除臭味
2. 冻疮:按摩头顶气血足
3. 膝关节炎:三分治疗七分养
4. 手脚冰凉:按摩能改善你的寒性体质
第七章 腰背部疾病:按摩让你脊骨正百病消
1. 坐骨神经痛:食指按压大腿转子
2.腰椎间盘突出:吸烟是祸首
3.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累心脏
第八章 其他疾病:按摩穴位一网打尽
1. 神经衰弱:掐手腕平心魂
2.中暑:先降温再按前顶穴
3. 糖尿病可按摩:遗传也不怕
4. 肥胖症:原来我们还有治
5.更年期综合征:肾气不足全乱套
……

❹ 人身上哪些穴位按摩下对身体有好处啊 分别在哪个部位有哪些功效啊一般按多长时间有效果啊

穴位按摩 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常用的“长寿穴”:一个是“ 涌泉穴 ”,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穴位按摩是一种以人疗人、延缓衰老、寿致百岁的佳法。每天早晚自按摩一些长寿穴位,每次3~5分钟,必能获较好保健效果。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康复疾病、逆转衰老的快速通道,按穴位实话针灸或按摩,可以明显增强和活化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最终实现体健延年的目的。 任脉和督脉是统帅全身阴阳气血的总汇,因而任脉上的关元、气海、中脘及督脉上的百会、命门均有补益肾气、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另外,还有背部脊柱两旁的俞穴,中医命名为“内脏俞穴”,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三阴交、合谷、曲池、内关、委中、承山、太溪等穴,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平衡免疫系统、健脾益胃,也有良好的延年益寿作用。这此长寿穴除分布在任、督脉外,还分布于肾、膀胱、脾、胃、大肠经等经络上。 关元穴(丹田):位于脐下四横指处。该穴是任脉上全身性强壮要穴。经常用手指点压、按摩刺激,具有培补元气、调气和血、益肾健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腹痛、腹泻、便秘、阳痿、遗尿、头晕、失眠、痛经等症。 气海穴:在脐下1.5寸处。人的生殖泌尿系统多颁布于腰胯部位,气海为生气之海,是元气蕴藏之所在,可强壮元气。刺激关元、气海等要穴,对治疗因盆腔血流不畅引起的便秘、尿急、经闭、前列腺肥大、水肿、泄泻等肠胃疾病有良好效应。 中脘穴:在脐上4寸,胃的中部。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脘具有和胃健脾、补中益气、降逆消滞等功能。主治呕吐、腹胀、腹泻、胃下垂、急性梗阻和消化不良等症。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穴,又称诸阳之汇,为长寿要穴。刺激头顶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调节大脑兴奋点,有升阳益气、清脑安神的功效。该穴不仅对健脑有益,对促进全身健康亦起积极作用。对头痛、神经痛、记忆力下降、低血压、脑中风、昏厥、失眠、脱发、脱肛、胃下垂等症有治疗作用。高血压忌用。 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该穴是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发”。因此对命门按摩刺激,可以有效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心肾功能,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机制,是培元补肾、固精壮阳、强健腰脊的重要穴位。对阳痿、遗精、痛经、带下、急慢性肾炎、支气管炎、腰背痛、肺气肿、肺心病、慢性结肠炎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命门穴平。肾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长发育、疾病和衰老与肾气的盛衰有直接关系,肾强则精气足。按摩两侧肾俞,具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聪耳的作用。主治肾炎、肾绞痛、慢性肠炎、阳痿、腰背痛、目昏、耳鸣、习惯性便秘等症。 志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属足太阳经,是督脉上与命门、肾俞相近的一个要穴。按摩、敲打该穴有补肾、健腰、壮阳等功效。对肾病、腰背痛、胰腺炎、膀胱炎、痛经、早泄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阴交穴:在足内踝尖上3寸骨下陷者中。三阴交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故称三阴交穴。具有补脾健胃、疏肝益肾、通经活络、调合气血等功能。主治肾虚阳痿、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小便不利、中风偏瘫、精力不足等症。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又称“万能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有清热解毒,理气开窍,平衡免疫系统,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的功效,按摩该穴,对呼吸、血液、内分泌、消化道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对面神经麻痹、头痛、牙痛、上肢瘫痪、肠炎、神经衰弱、糖尿病、便秘等诸多疾患均有防治作用。 曲池穴:弯曲肘关节成90?,在肘的横纹头与肱骨外上缘内缘中点。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之要穴。具有通经活络、祛风解表、清热降压、调和气血、和胃利肠等功能。可防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上肢不遂、中风偏瘫、肘背痛、胃痛、便秘、头晕、头痛等病症。早晚按摩此穴,可疏风散邪,提高免疫功能。 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属手厥阴经,是人体八脉交合穴之一。具有调理气机、安神宁心、和胃降逆、镇静抗癌、扶正祛邪的功能,它是调节内脏的机关,能调整人体的呼吸、内分泌,促进气血交汇、循环,强化内脏功能,是治疗急症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施转揉按2~6分钟,对胸痛、胸闷、心悸、失眠、胃痛、呕吐、呃逆、运动性休克、酒精中毒、晕车等急病有减轻作用。 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窝横纹中央处,属人体四总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具有舒筋活络、调节内分泌、强腰利腿等功能,可治疗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中暑、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痢疾、丹毒、膝关节炎、疖痈初期等症。 承山穴:在小腿肚中央(即用力伸直足尖,使足跟上提时小腿肚出现“人”字沟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有醒神解痉、通利人体上下气血,强健肌肉组织,增强足力,抗疲劳、延缓衰老功能。主治腓肠肌痉挛(足抽筋时指压即解)、痔疮、坐骨神经痛、脱肛、半身瘫痪、跟腱炎等下肢疾患。 太溪穴: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属足少阴经。它像人中穴一样,具有醒神功能,对于神志昏迷不醒、牙关紧咬症候效果最速。主治高血压、肾炎、膀胱炎、糖尿病、便秘、遗精、阳痿、耳聋、牙痛、肺气肿、神经衰弱、下肢麻痹、慢性腰痛等诸症。 足三里穴:在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具有阴阳双向调节作用,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尤其能调整胃肠等功能,起到和胃健脾、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肚子痛时只要按揉此穴3~5分钟,即刻缓解或解除痛感。对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失眠、下肢麻痹、偏瘫、神经衰弱、全身疲劳等症皆有防治作用。 涌泉穴 :在足底足心前1/3的凹陷处,是肾经的起始穴,经气在此如涌泉般涌出,故有“生命之泉”的美称。肾经是显示人体生命力状态的经络,主骨、生髓,通过脑开窍于耳,涌泉有降低血压、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培补元气,开窍宁神、强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能,是关注人体健康长寿的要穴。可防治心脑血管病、神经衰弱、肾病、头痛、失眠、昏厥、便秘、失音、足底痛、感冒诸症。

❺ 太溪大钟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及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太溪穴治疗功效

1、诊生死:久病重病后,欲知藏气生命力强弱,必诊此穴脉,称为太溪脉,应手脉软弱无力,肉陷无弹力,大限不远,难治难救。

2、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气。

3、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6、治忧郁症:配合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情况,此外对于默默不说话,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帮助。

7、治飞蚊症: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本穴补肾水可促进眼部循环。

8、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为肾经原穴,经气血在此留住,可强肾利生殖。

10、治性冷淡:本穴有调整内脏稳定神经作用。

11、治膝内侧痛:膝内侧为肾经所经过,本位可调虚实,通经活络。

12、治肾虚腰痛:适合时常隐隐约约的腰痛,无受外伤的举重或运动后遗症。

13、治遗精阳痿:本穴可补因肾精亏损的遗精虚证,也可泻因相火过盛引发的阳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阴道干涩行房痛,本穴有补肾水滋阴作用。

15、治前列腺发炎或肥大:此病疗程长,多有肾虚现象,本穴可补肾水肾精。

16、治小儿惊痫麻痹的特效穴:小儿病多有先天肾气不足之象,本穴可调补肾气。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太溪穴、网络-大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