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图片 » 壮士的男人图片
扩展阅读
地球图片手机屏幕 2025-02-06 05:16:36
山东男人霸气图片唯美 2025-02-06 05:16:33

壮士的男人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27 02:12:06

A. 抗战英雄资料

抗战英雄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

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民族英雄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围住,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害怕,坚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杨靖宇献身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轰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平和之花,用生命保卫了人类的公理。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壮士的男人图片扩展阅读:

8年抗战一般指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 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1、杨开慧

杨开慧,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

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2、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

1926年2月,被党调往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日事变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1927年6月,受党派遣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同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发动秋收起义。

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协助省委书记郭亮参与省委领导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3月18日被敌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遂写下了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英勇就义,年仅28岁。

3、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性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忙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

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正因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好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4、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5、王德三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又名王正麟 。云南祥云人。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

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入大会组织、宣传、军事等委员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C. 古代男人都要留胡须吗

古代男人并不需要都留胡子,不过留胡子是当时的习惯。

中国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要留胡子的。不留胡子的,要么是“天阉”,生理上有问题,要么干脆就是太监,没法“行人道”,颏下容不了一部胡须。

所以东汉末年,袁绍派兵入宫,尽杀无须之人,因为无须便是宦官,然而亦颇有误杀,许多男人胡须本不盛,仓促之间,便被当作阉人斩杀了。

清朝亡后橘高宽,经过时代的洗礼,再经过新文化运动的震荡,人们观念变了,男人留须的就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一变而为新文化,除了一些老人和旧军阀、旧官僚,留胡子的男人已不多见。

(3)壮士的男人图片扩展阅读:

古代留胡子的讲究:

在古时候,男子脸上的胡须是十分有讲究的,不同部位长出来的毛发叫法也不同。如果是生长在下巴上的毛发就叫做须,如果是在两鬓下方生长的毛发就叫做鬓,鼻子下面生长的毛发叫做胡,而在嘴角上面的叫做髭,古代人对留胡须是一件非常重视的事情。

通常在古时候,晚辈是不可以蓄须的,其实这个我们也都能理解,就像现在的年轻男士一样,留胡须之后就会显得更加老成。不过古时候年轻男子不留胡须可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念备为了表示尊敬,父母都还健在,怎么可以打扮的比长辈还要老成,因此年轻男子留胡须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

但是如果家中的父母已经去世,就必须要留胡须了,这也是一种表达哀思的方法。如果是父亲去世,就要将上唇部位的胡须留下来;如果是母亲去世,就要将下巴上的胡须留长;那么如果父母都去世,就要将这两个部位的胡须全部都留下来,并且不能够剃光,不过平时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剪。

其实胡子一词的也有着一个传说,在我国隋唐时期,经常管外圆亮族人叫做胡人,因为当时的外国人都会留着浓密的胡子,甚至有些人满脸都是络腮胡,看起来就像一个大蒲扇一样,由于这样的差异,才会管外国人叫做胡人。

D. 八佰谢团长原型

谢晋元,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着名抗日英雄。

1925年,谢晋元在声援“五卅运动”示威大游行的斗争中,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暴行,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封建军阀作乱,人民不得安宁。

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的革命力量,看到了周恩来亲自组织黄埔军校学生参加示威游行。于是,谢晋元毅然投笔从戎,并赋从戎诗一首:“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流芳”。

(4)壮士的男人图片扩展阅读

“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这是在《八佰》中,谢晋元说过的一句旁白。谢晋元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为掩护十万大军西撤,他受孙元良之命,坚守上海最后一片阵地,即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在这里,他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展示了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家园的信心和热血,而八百壮士的事迹也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

E. 狼牙山五壮士的地点在哪

“狼牙山五壮士”发生地:保定易县狼牙山

从热闹繁华的易县县城往西几步之遥,就是一片苍松翠柏的清西陵,再折向西南没有多远,巍峨耸立的狼牙山就像不屈的巨人一样竖立在你的面前。棋盘坨顶峰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5勇士头像浮雕。

狼牙山秀美风光


对于当年五勇士跳崖的壮举,聂荣臻司令员,杨成武司令员非常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聂荣臻司令员及时报告军区总部,在1941年10月18日,军区政治部就颁发了训令,号召全军学习五勇士精神,并授予葛振林、宋学义“模范青年”的光荣称号。在当时,五勇士的精神就迅速传遍了抗日根据地。

慷慨五壮士,舍身赴国难,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钦敬。在五壮士纪念雕塑前,媒体考察团向狼牙山五勇士致以三鞠躬,表达内心涌动的缅怀之情,感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