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除了小脚之外,古代男子的畸形审美还有哪些
古代男子的畸形审美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风尚,让很多女人成为了男人生活的附属品。男子对女人的审美,也出现了一些畸形状态。除了小脚之外,古代男子的畸形审美,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束腰。中国历史上的南方楚国,女孩子曾以细腰为美。有诗云:“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就指的是楚地以细腰为美的风俗。那些进宫的女孩子,为了能得到楚王的赏识,拼命地束腰,以达到被认可、被宠幸的目的。这种细腰的审美观念,一直影响到了秦汉,甚至魏晋时期。
第三,晋代的男人喜欢熏香香。现在的男士有香水,但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使用的并不多。一般情况下,女士喷香水、抹香香的比较多。但是,在晋代,整个社会风气就是那样一种阴柔之美。就连东晋指挥淝水之战的血气方刚的大胡子将军谢玄,年轻的时候,也是整天手提香囊。后来,被其叔父狠狠训斥,用赌博的方式将香囊赢过来烧掉。这才进入了行伍之中,改掉了原有的“中性风”!
❷ 都是生气骂人,古代男人和女人们都是如何骂人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打游戏的时候,不自觉的会与人争锋相对,进而口吐芬芳,现代人骂人都是用大白话,清晰明了,一听便知是骂人的话语,说到这不禁令人生疑,古代人是如何骂人的呢?
古人说话都是文绉绉的,总会带着"子曰"、"之乎者也",会不会让人听不懂他们在骂人呢?其实,我国不仅文化一直在进步,脏话也在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脏话肯定和民国时期不一样,而帝王将相的脏话又与贫民百姓的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人是如何骂人的吧。
图片:吕后的爹与娘剧照
到了明清以后,骂人的话又多了许多,甚至比现代还丰富。许多明清小说里记录着骂人的话,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文绉绉,而是更加白话,接近市井脏话,有的话污秽得让人脸红。
在《水浒传》里脏话几乎处处可见,例如:你个鸟人!你个泼财!这厮。不过这些与《红楼梦》相比,简直是小意思了。
《红楼梦》虽说不像其他三部那样,都是七尺男儿打打杀杀的画面,只有府宅里的婆婆丫鬟、公子小姐斗来斗去,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那些老爷、太太、贵族公子、小姐以及丫鬟小厮骂起人来,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比如:"下作的小娼妇"、"奸夫淫妇"等都不过尔尔,还有一些比较恶俗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连天上掉下来的天仙"林妹妹"以及聪明可人的史湘云,都曾说过"放屁"和"糊涂东西"。
还有老太太的大丫鬟鸳鸯,曾经骂她嫂嫂:你快点夹着逼嘴离开这里吧!就算是个男人,听到这话估计也羞愧不已吧!
❸ 古代男子比女子还臭美,他们能臭美到何种程度
化妆打扮在很多人看来是女生的专属,其实男生也一样注重自己的样貌,古代男子也会各种臭美,比如涂粉底、扎头发、涂口脂、簪花、护肤等。现代男生的臭美方式跟古代有所不同,他们开始化妆、保养皮肤、做头发、买好看的衣服。我们今天来看看古代男子到底是怎么臭美的。
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是个爱臭美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突然来拜访他,曹植非要坚持把妆化好才去见他,留朋友在大堂等着,不得不说曹植的做法跟现在很多人都差不多,不化妆连下楼扔垃圾都不敢。话说回来,现在男生对自己的要求远远不再是简单地护肤了,他们也开始涂口红、画眉毛、画眼妆,技术还比很多女生都好,特别是一些男性美妆大佬,着实让人佩服。
❹ 在古代,那些达官显贵的男子是如何化妆的呢
化妆这件事儿总会被狭隘地认为是女人的专利。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当代男人是,古代男人也如此。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对外貌的追求已经登峰造极,不化妆都不好意思出门。来看看古代男子如何护肤、打底和上妆。
护肤打底
每个爱化妆的人一定都非常注重护肤。古代男子最爱用的护肤类化妆品是面脂和口脂,功效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面霜和润唇膏。
古代美男标准
古代美男子的首要标准就是皮肤白,最好能达到“肤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程度。白不仅能遮百丑,还能让人生出爱怜之心。汉朝的美男子张苍违法被判死刑,行刑日全身赤裸趴在砧板上。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这样的美男子死了就太可惜了,于是请求刘邦宽大处理。张苍大难不死,最后成了西汉丞相。
但东方人肤色本来就是黄的,要想变白,只能通过涂粉来实现了。傅粉,即敷粉,从现代角度看就是打粉底。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用米粉研碎做的,另一种是把白铅化成糊状,俗称“胡粉”,也叫“铅华”。
美男子除了皮肤要白,还要“面若桃花”。白里透红,就成了古代男子化妆最极致的追求。傅粉施朱,通俗地讲就是涂上白粉底,再抹点胭脂,相当于打了腮红。
三国时魏国尚书何晏非常爱美,不化妆不出门,素有“敷粉何郎”之称。史书上记载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成天揣着化妆品补妆,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妆容,爱美程度和今天那些吃个饭要补几次妆的女人简直不相上下。
不过,何晏本身就是个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里写他“美姿仪,面至白”。到底有多白呢,魏文帝曹丕也想知道,他认为一定是何晏涂了粉的缘故。为了检测他到底有没有化妆,曹丕在一个大热天里把他叫到跟前,赐他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何晏当场吃得大汗淋漓,一边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让曹丕意料不到的是,何晏一点粉都没有掉,皮肤还更加白里透红了——谁知道这个何晏到底涂了什么粉,又或者他早就猜到了曹丕的心思。
在京剧里,曹操那张煞白的脸谱也不是空穴来风。三国时,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都爱敷粉。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是爱美之人。《魏志·王粲传》里记载,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郸淳第一次去拜访曹植时,曹植刚洗完澡。尽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郸淳大聊特聊,但这个粉不离面的人,为了敷粉,让他尊敬的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
其实,古代男子化妆还是有相当大的争议。北齐的颜之推强烈抨击化妆的贵族子弟,在《颜氏家训》中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不学无术……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到了武则天时代,对男子化妆的抨击愈发强烈,“油头粉面”成了对男子化妆的贬称。
❺ 4000多年前男人就开始化妆了吗古人们怎么化妆
1.最初的化妆
化妆品在我们的身边人,甚至是自己,还有周围的商店,网店等等随处可见,在一些爱美之人身上,也随处可见化妆品的踪影,但大多出现女性身上,周围的男性少有化妆的。
其实不要认为男性化妆就是一种非主流,是一种“异”,其实在数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化妆了。
❻ 如今伪娘横行,原来古代的男人也化妆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美容技术,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其实,在古代,男子化妆也并非稀罕事,古代男儿也爱美,他们画起妆来,比女子也不遑多让。
熏香的香味相当持久。即便是熏香的炉子灭了,香味还是数日不散士人佩带香囊仍然非常普遍,东晋名将谢玄年轻的时候就“好佩紫罗香囊”。明朝 男人爱美其实比女人还甚,或者说打扮的比女人还漂亮,比如说锦衣卫,锦衣锦衣,名副其实,上面堆满了金织刺绣,连衣的裙子,下面一双皂靴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出了名的爱化妆,尤其爱用护肤品。《万历野获编》里的“士大夫华整”记录,张居正府上“膏泽脂香,早暮递进”。早晚都要用护肤品,这和现代人的护肤节奏相当一致。
❼ 中国古代男子不剃须发,弱冠之年就已经胡子拉碴了吗
古人一般从成年开始就有留胡须的习惯。不同的朝代,成人的标准有所不同。汉朝16岁,唐朝开始的时候18岁,晚唐又改为22岁。按儒家的标准来说,身体上的皮肤和毛发是父母赐予的,不可以自己擅自毁伤。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没有剪过头发或着剃过胡须。因此,古代人的习俗是胡须和头发不会被无故破坏,但可以日常修护和打理。不然留到拖在地上日常生活也会十分不方便。
现在很多的古装国产电视剧中,为了符合现代审美,不会让青年演员蓄胡须,这是对历史的一个歪曲和否定,也不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胡须作为成年男人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一段历史的印证。
❽ 为了臭美,古时候的男子可以丧心病狂到哪一步
经常被身边的朋友安利网络耽美小说,一直觉得这类小说里对男子的描写会不会过于女性化了,然后就被“博学多才”的朋友科普:你知道什么叫魏晋之风吗?古代男人臭美起来,可真就没有女人什么事儿了。
带着好奇去查了查,这下算是开了眼了,顿时觉得现在的妹子爱美丽程度都不及古代男子。古代男子到底有多疯狂呢?
之前小巴就给大家讲过,古代女子对美白的追求到了一种极端的地步,而男子化妆,虽然比不上女子那么讲究,手法相对简单却也有一番追求。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曾出土过一个梳妆盒,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梳妆盒,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战国漆木梳妆盒居然是男子使用的。
像曹植,在得知好友突然到访后,仍坚持上妆,让朋友足足等候了一个多时辰。为了美白,魏晋士人更是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敷粉上妆毕竟属于一种外在的修饰,士人为能彻底改变肤色,不惜通过“服石”,即服用五石散,来达到长期美白的效果。五石散吃多了会浑身燥热,脱衣服。看来兼具美白和展示的作用呀,啊哈哈。
难以想象,面容白皙、体态清瘦恰恰符合魏晋名士的审美标准。相较于秦汉对于男性的审美取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更像是一种偏离。男女人们固然外在美重要,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才是真的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