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孩子的阳刚之气
先培养独立性
㈡ 少儿足球训练中的趣味游戏有哪些
少儿足球训练中的趣味游戏有:
1、推人出圈
ps://iknow-pic.cdn.bcebos.com/14ce36d3d539b6000deb2364e250352ac65cb73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急转、急停以及假动作的能力。
场地器材:小足球场一个
游戏方法:学生分散站在半个足球场内,选出1-2人做追逐者,追拍其他学生,在追逐中,如果被追者站着不动,追逐者就不能追拍他,也要模仿他原地不动;如果被追逐者在原地做各种动作,如拍手、转圈、前滚翻等,追逐者也要模仿其做同样的动作。这时,被追者就可趁机逃跑。在追者拍击到逃者时,逃者就成为新的追者,再去追拍其他人。
游戏规则:
1)追逐者只需模仿逃者在原地做得动作,行进间的动作不必模仿。
2)逃者不能在原地持续停留5秒,碰到这种情况,追者可“读秒”,即一边模仿他做的动作,一边数十件,数过5秒即可抓人。
3)逃者不能做触及追者身体的动作,如用手将追者推开等。
㈢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一)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手段。“角色游戏”是指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这种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再现,因面它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它在幼儿游戏中占有着中心地位,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巧睁裤的身份帮助幼儿成为游戏中的主体。要从角色游戏的环境、氛围、材料、时间、角色对象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搭配。
1.游戏中幼儿对角色的模仿
幼儿园的教育形式很多,儿童的游戏活动很早就表现性别的差异,在社会游戏中,儿童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同性别的儿童作为游戏的伙伴,同时,在游戏中儿童对同性别伙伴的社会行为也显着多于对异性伙伴。但是在对于性别教育这个问题上,教师通常都是用角色游戏来进行。
教师让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大部分幼儿都玩过的,教师让幼儿商量分配角色,当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会遇到女孩子都争着要当妈妈,我们可以让两个孩子都当妈妈,一个可以打扫卫生,一个可以给宝宝喂饭,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性别意识也得到了早镇体现。但也可以让女孩子体验当爸爸的感觉,要提醒幼儿你们是在交换角色。
2.根据性别分组游戏
幼儿园进行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幼儿园老师在要进行游戏的时候对幼儿分组,男孩站在一起,女孩站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提醒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在幼儿园我们看到,当老师讲男孩站这边的时候,女孩站这边,但还是有的孩子站错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幼儿。
3.教师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有准备、可供选择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必备,也是影响游戏进行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性别意识包含在行动中,按传统的角色选择游戏材料,近一步强化幼儿的性别意识。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
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
(二)日常生活
幼儿在园的时间较长,利用一日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1.入厕环节
幼儿园里,无论什么年龄班级,都有厕所。虽然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是男女同厕,但是可以组织男孩和女孩分时间阶段入厕,加强幼儿男女是有性别区分的意识,教男孩和女孩上厕所的方法,小男生站着小便,让女孩子要蹲着小便,有条件的,应进行男女分厕。
2.就寝环节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虽然能按照规定做到一生一床,但床与床紧邻,男女幼儿同住一屋。值班的教师或保育员可利用这一环节强化幼儿性别角色,若条件许可,男女幼儿可分屋就寝或在中间拉上帷幔。
3.盥洗环节
全托幼儿园,在洗澡的时候,如果孩子对身体的有关部位特别感兴趣,如问到身孝简体的部位名称时教师不应该敷衍和躲闪,应有意识地教幼儿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整理活动
幼儿每天午休过后,教师让幼儿整理自己的被子时,这个时候就可以提醒幼儿小男生和小女生比赛看你们谁把被子叠的又好又快,让他们有男女之间的一个竞争。同时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还促进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活动
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比较枯燥,幼儿并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采用机会教育、谈话教育、直观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传授相关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我是从哪里来的”展开话题,根据这个话题来对幼儿跟深的提问,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身体的每个部位,可以通过这个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活动一:“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让幼儿热烈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
活动二:“为什么爸爸和妈妈穿的衣服不一样呢”让幼儿知道这其中的区别,并能够了解到其中的关系。
活动三:“为什么我们的头发都不一样,她为什么是长的”让幼儿通过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对比,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长的头发?
幼儿园的现在教材中,讲故事的活动中,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点。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教师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
(四)教师指导家长错误观念
1.励孩子向异性学习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
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机会。
3.顺其自然
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4.幼儿园进行性别教育
幼儿园定期进行有关幼儿性别教育的专题,让家长了解性别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父母应该跟同性别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游戏中,例如: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等游戏。
(五)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改变教师传统性别角色观念,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尝试不同性别的角色,角色游戏强调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但教师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往往占据支配地位,从内容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到游戏中的行为,无不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积极应用现代性别教育观念,让幼儿有平等的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给幼儿因性别差异带来的性格缺陷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