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有球状闪电的资料啊求救!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如果你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资料记录下来呀!那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球状闪电之所以神秘,实在是因为它并不常见,它飘渺的行踪、多变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时间巨大的破坏力都让人类着迷。所以,早在古希腊的年代,人们就开始留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
千奇百怪的目击记录
上世纪40年代,在法国的小城镇里,有3个士兵在一棵菩提树下躲雨时被雷击毙了,但他们仍然站着,像没事一样。雷雨之后,行人跟他们说话,却不见回应,当行人去接触他们时,3具尸体顿时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烬。
1956年夏的一个正午,在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炸死了11头,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在美国的一个小城里曾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没有损坏!
1981年1月的一天,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乘客的座舱里,戏剧性的表演一番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内壁却完好无损。
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状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了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状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外,前苏联也有报道说,一个球状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水的大锅里,水立刻沸腾起来,球状闪电在锅里翻滚了10分钟才熄灭; 另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状闪电沿街滚动、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竟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1米的坑,最后,随着一声轰响,火球钻进地下。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罕见灾害。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
有人怀疑,上个世纪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的一般性质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球状闪电的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象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人体自焚的原因
1966年12月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特城,一位煤气工人上午9时来到班特莱医生家查表。他以为老医生尚未起床,就径直走向地下室去查表。一进地下室发现地上有一堆灰烬。他抬头一看,看到灰烬上方的天花板有一个烧穿了的大窟窿。他大吃一惊,赶忙奔上去找那位老医生,却在卫生间看到烧穿窟窿的地板上,只剩下半条人腿,老人的身体已化为灰烬。 整个现场没有丝毫发生火灾的迹象。
有些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人体自焚”,并给它下了个定义:所谓“人体自焚”,是指人体没有同外部火源接触,内部发生燃烧化为灰烬,而灰烬周围一切可燃物体保持原样的一种现象。
根据现有的200多案例,发生“自焚”的人男女比例大约相等;年龄从4个月到114岁都有;身体有胖有瘦,有的案例甚至发生在走路、开车、划船、跳舞的过程之中。
那么,“人体自焚”起于何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西方,有人认为是人体内有过量的脂肪引起的。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发生自焚的人有胖有瘦。有些人认为,人体自焚是由于某种天然的“电流体”造成体内可燃物质燃烧。所谓天然“电流体”究竟何所指?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体内磷质过多,发生自燃,此说没有根据。更有趣的是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喝了过量的酒,酒精发生自燃的现象。此人还做了个可笑的试验:把酒精注射到一块新鲜的肉里,然而却不见发生“自焚”现象。
近年来,有人指出:“人体自焚”是自然界中的球状闪电引起的,所以不是自燃,而是他燃。持这种观点的人解释道:球状闪电像一个大火球,在空中飘飘忽忽,忽高忽低的移动,常使夜间行路的人大惊失色。球状闪电能穿过门、窗的缝隙、升堂入室、钻进人家,它有时发生爆炸,毁坏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它在行经的沿途,遇到任何障碍物时无坚不摧,却又不烧坏周围的可燃之物。通常,一个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而且当球状闪电消失后,一般会留下烧焦、硫磺或臭氧的气味。
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研究的新进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兇,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图片,
选了几个我觉得可信的站点:
Ball lightning scientists remain in the dark
科学家们对球状闪电仍然知之甚少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ns?id=dn1720
abc上关于球状闪电的报道
http://www.abc.net.au/cgi-bin/common/printfriendly.pl?/science/news/stories/s520317.htm
Anatomy of a Lightning Ball
这里也有一个球状闪电的图片
http://www.sciencenews.org/articles/20020209/bob8.asp
下面是《科学美国人》关于球状闪电的问答
http://www.sciam.com/askexpert_question.cfm?articleID=000CB330-61BF-1C71-9EB7809EC588F2D7
② 涓欑傥鍗¢氭彃鐢诲浘鐗-绂忓瓧鍏斿瓙镐庝箞鐢
镀忚繖绫荤殑锲剧墖灞炰簬浠涔堢被鍨嬶纻娌圭敾锛熸坠缁桡纻锷ㄧ墿锛熷姩婕鍗¢氾纻<pstyle="text-align:center;">杩欑嶈兘绠楀埌鎻掔敾閲屽幓銆
娌圭敾鏄涓涓缁樼敾绉岖被,鏄鐢ㄦ补鐢婚沧枡鐢绘墠鑳界畻,杩欎袱涓閮戒笉鏄銆傜涓涓镀忔槸镓嬬粯镄(镓嬬粯灏辨槸镊宸辩敤绗斻侀沧枡绛夌敾鍑烘潵镄,钥屼笉鏄链哄櫒镓揿嵃鎴栬呯数鑴戠粯鍒),鍙鑳界敤镄勬槸褰╅搮銆佷笝鐑鎴栧叾浠栨潗鏂欍傜浜屼釜鏄鐢佃剳缁樼殑銆备絾杩欑岖敾缁埚綊杩樻槸瑕佺礌鎻忓拰缁樼敾镄勫姛搴旷殑銆傜被浼间簬杩欑岖敾涓瀹氭槸浣跨敤镓嬬粯𨱒挎墍鐢汇
鍗¢氩氨鏄鐩稿逛簬鍐椤疄𨱒ヨ寸殑,姣旇缉浜屾″厓涓浜涖傝繖涓や釜涔熷彲浠ヨ存槸锷ㄧ墿鍗¢氱敾銆
姹备竴浜涗笝鐑鐢诲浘鐗囷纴鐢诲湪锏借‖琛涓婄殑锛屽浘妗堢亩鍗曚簺锛岄滆壊涓嶈佸お澶氲阿璋锛侊紒锛丳S:闱炲父濂界殑锷犲垎1銆佷笝鐑鐢,鐢ㄤ笝鐑棰沧枡浣沧垚镄勭敾銆傛ら沧枡涓20涓栫邯60骞翠唬鍑虹幇镄勪竴绉嶅寲瀛﹀悎鎴愯兑涔冲墏涓庨滆壊寰绮掓贩钖堣屾垚镄勬柊鍨嬬粯鐢婚沧枡銆备笝鐑鐢荤殑涓昏佺壒镣规槸閲囩敤涓欑傥棰沧枡杩涜岀粯鐢汇傝仛涓欑傥閰搁沧枡链韬鏄姘存憾镐,骞茬嚗钖庡舰鎴愬氩瓟璐ㄧ殑鑶,鍙树负钥愭按镐с傝壊褰╅矞镩炽佽壊娉介矞鏄庛佸寲瀛﹀彉鍖栫ǔ瀹,鑳介吨鍙犮佹煍杞镄勯沧枡钖勫眰鐩镐簰绮樻帴,褰㈡垚阃忔槑鎴栧崐阃忔槑,闄勭潃锷涘己钥愪警镐уソ,骞跺叿链夎愪箙镐с
2銆佷笝鐑鐢荤礌𨱒愬彲浠ュ湪缃戜笂鎼灭储鍒,涓嬮溃鏄涓浜涚亩鍗旷殑鐢诲湪锏借‖琛涓婄殑涓欑傥鐢诲浘鐗囩礌𨱒愩
绂忓瓧鍏斿瓙镐庝箞鐢鍏充簬绂忓瓧鍏斿瓙镐庝箞鐢诲备笅:
瑙傚疗鍏斿瓙镄勫浘鐗囩礌𨱒,浜呜В鍏斿瓙镄勫栧舰鐗圭偣浠ュ强鐩稿叧镄勪紶缁熸枃鍖,阃氲繃鍗¢氱殑鏂瑰纺鎻忕粯鍑哄厰瀛愬彲鐖辩殑褰㈣薄銆
鍙傝冨厰瀛愮殑瀹炵墿锲剧墖鎴栬呮彃鐢诲笀镄勫厰骞翠綔鍝,浜呜В鍏斿瓙镄勫栧舰鐗圭偣銆傚湪鐢婚溃涓,浠ュ厰骞翠负涓婚桦圭敾闱㈣繘琛屽垱浣,阃氲繃𨰾熶汉銆佸崱阃氱殑鍒涗綔鏂瑰纺鎻忕粯鍑哄彲鐖辨湁瓒g殑鍏斿瓙褰㈣薄,钖屾椂杩桦彲浠ユ坊锷犻敠椴ゃ佹按娉㈢汗镙风瓑钖夌ゥ锲炬堣繘琛岃呴グ,浣跨敾闱㈡洿锷犵簿褰┿佺敓锷ㄣ
涓板瘜鐢婚溃镩插僵銆佽儗鏅,娣诲姞瀵屾湁鏂板勾锽滃简镄勫厓绱,澧炲己鐢婚溃琛ㄧ幇锷涖傜孩镩插湪浜轰滑镄勭溂涓,鏄链钖夊埄銆佸枩搴嗙殑棰滆壊,鐢ㄧ孩镩叉墠鑳戒唬琛ㄤ汉浠瀵逛簬鏂板勾镄勭编濂芥啩镋鍜屾湡鐩,镓浠ョ敤绾㈣壊𨱒ヤ唬琛ㄦ槬鑺傚啀鎭板綋涓嶈繃,涔熸剰锻崇潃锲㈠浑銆佺孩𨱔銆佸枩搴嗐
鍦ㄧ敾闱涓,阃氲繃缁樼敾鍜屾坠宸ヨ〃鐜板嚭瀵屾湁鏂板勾鍏幂礌镄勮呴グ(姣斿:鍏冨疂銆佺儫鑺便侀摐阍便佺忓瓧绛夌瓑),浣跨敾闱㈡柊骞存皼锲存洿锷犳禄閮併
鍑嗗囦竴寮犵槠镩插崱绾,阃氲繃𨰾熶汉銆佸崱阃氱殑鏂瑰纺鎻忕粯鍑哄厰瀛愩侀敠椴ょ殑褰㈣薄銆傝繍鐢ㄦ按褰╃玛鎴栬呴┈鍏嬬玛鎻忕粯鍏斿瓙镄勮壊褰,娉ㄦ剰镩插僵镄勬繁娴呭彉鍖栧拰镩插僵鎼閰嶃
鐢ㄩ┈鍏嬬玛鎻忕粯阌﹂菠镄勮壊褰,娉ㄦ剰杩欓噷闇瑕佽繍鐢ㄥ埌钖岃壊绯绘潵琛ㄧ幇镩插僵镄勬笎鍙樻劅銆傚嗳澶囦竴寮犲浑褰㈢殑绾㈣壊鍗$焊,铹跺悗鍦ㄦ祬钃濊壊鍗$焊涓婄敾鍑烘按娉㈢汗镙,灏嗗叾鍓瑁佺矘璐村湪绾㈣壊鍗$焊涓娿
灏嗙敾濂界殑鍏斿瓙阃犲瀷鍓涓嬫潵绮樿创鍦ㄨ儗鏅涓,娉ㄦ剰杩欓噷闇瑕佺敤鍒版捣缁佃兑𨰾夊紑鐢婚溃镄勫眰娆°傜敤涓欑傥椹鍏嬬玛鍜岃秴杞婚粡鍦熻呴グ鍑哄瘜链夎妭镞ユ皼锲寸殑鍏幂礌,璁╃敾闱㈡洿锷犵簿褰┿傚綋褰揿綋~涓寮犲瘜链夊厰骞存皼锲寸殑鏂板勾浣滃搧灏辩敾濂藉暒!灏忔湅鍙嬩滑浣犱细濡备綍琛ㄧ幇锻?
鍦ㄨ剧▼涓,瀛︿範杩愮敤鍗¢氱敾镄勬柟寮忚〃鐜板厰骞寸殑锲炬,阃氲繃浠嬬粛鍏冩棪鑺傚拰涓锲界殑鍏斿勾鏂囧寲,甯﹂嗗皬链嫔弸浠浜呜В浼犵粺鏂囧寲,骞朵互鐢熷姩鍙鐖辩殑鍗¢氩舰璞$粯鐢诲𪾢寮鍒涗綔,鎼閰嶉矞镩崇粺涓镄勮壊褰,琛ㄧ幇鍑哄厓镞﹁妭锽滃简鐑闂圭殑姘旀皼,阌荤偧浜嗗皬链嫔弸浠阃犲瀷鍜岃壊褰╃殑琛ㄧ幇锷涖
鍦ㄥ垱浣滀腑,灏忔湅鍙嬩滑绗斾笅镄勫厰瀛愬彲鐖辨湁瓒,阃犲瀷鐢熷姩娲绘臣,鍏呮弧绔ヨ叮;鍦ㄨ壊褰╃殑鎼閰崭笂,灏忔湅鍙嬩滑杩愮敤浜嗘殩镩茶皟杩涜屼笂镩,镩插僵鍗忚皟缁熶竴
③ 科技手抄报内容
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国的珍奇动物。
4、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5、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6、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7、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8、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的?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9、为什么人会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10、为什么蛇没有脚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11、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12、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因为在它们的腹部末端有发光器,发光器内充满许多含磷的发光质及发光酵素,使萤火虫能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萤火虫发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还有求偶、警戒、诱捕等用途。这也是它们的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同种类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及颜色也会不同,它们借此来传达不同的讯息。
13、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
肚子饿了便会咕噜咕噜地叫,这是因为之前吃进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虽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会继续分泌。这时候胃的收缩便会逐渐扩大,内里的液体和气体便会翻搅起来,造成咕噜咕噜的声音。下次不要再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尴尬啊!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动作呢。
14、为什么驼鸟不会飞?
身型庞大的驼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上天啊!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们的羽毛都太柔软,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适合飞行。另外,驼鸟的肌肉不发达,胸骨又平平的,对飞行都没有帮助。驼鸟生活在非洲,由于长期居于沙漠地区,身体为了适应环境,便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15、为什么罐头里食品不容易变坏?
午餐肉、豆豉鲮鱼、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变坏。这因为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个不停?
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呱呱大哭,这不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开心,而是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第一口的空气呢!当婴儿离开妈妈身体出生时,他们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会冲到喉部去,这会猛烈地冲击声带,令声带震动,然后发出类似哭叫的声音。
17、为什么蜥蜴的尾巴断落后仍然不断弹跳着?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护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当受到袭击时,尾巴更会因肌肉剧烈收缩而导致断落。基于断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经活着,它会不断弹跳,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脱。别以为他们的生命会这样完结,其实只需多个月,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继续生活。
18、为什么松鼠的尾巴特别大?
别看轻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同时,它的尾巴正发挥很大的功用。它能够令松鼠在树上跳跃时得到平衡,避免掉下来受伤。此外,这条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发挥保护的功用,紧紧围着松鼠的身躯,既方便,又实用。
19、为什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节?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长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没有人察觉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节,而唯独大拇指只有两节呢? 原来,它的节数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节的话,大拇指会显得没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节,它便不能自如地与其它四指配合抓紧东西!
20、为什么自己搔自己时不感到很痒?
当别人搔自己时,我们会倍感痕痒,而且不断大笑;可是,当自己搔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单不会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痒。基于我们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备,大脑会发出一种“不会有危险”的讯息,神经亦随之放松,所以便不会大笑起来和感到很痒了!
21、为什么海水大多是蓝、绿色?
望向大海,很多时也发现海水呈现蓝、绿色。可是,当你把海水捞起时,你却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无色。原来,海水本身与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水没有大分别,也是透明的。我们所看到的绿色,其实是海水对光吸收能力而产生出来的现象。只有绿光能被海水吸收,从而反射出来;当海水更深时,绿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蓝色。
22、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表面长着汗毛,而每一个毛孔下都有一条竖毛肌,当受到神经刺激(例如:生气、害怕、受凉等情况)后,身体的温度会下降,而竖毛肌便会收缩而令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鸡皮疙瘩。除了有着保温的作用外,这个生理系统亦可使动物的体型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从而吓退敌人。
23、海马是由爸爸的肚里出世?
几乎所有动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是与众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来的。于雄性海马的肚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马会把卵子排到雄海马的孵卵囊中。此后,雄性海马就担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弹出来。
24、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树叶变色的原因与其蕴含的化学物质—叶绿素有关。当秋天来临时,白天的时间比夏天较短,而气温更亦较低,树叶因此停止制造叶绿素,剩余的养分输送到树干和树根中储存。树叶中缺少了绿色的叶绿素,与此同时,其它化学色素因而显现出来,所以我们多看到黄和褐等颜色的树叶。
25、为什么有落叶?
秋天来临的是时候,树叶上蒸发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树根吸水却比夏天少了。为了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茎部的细胞开始形成一个分离层,待养分完全离开树叶后,分离层会令树叶和树干隔离,树叶从而掉下来。
26、为什么鲸鱼会喷水?
鲸鱼是哺乳类动物的一种,可是它的鼻子没有鼻壳,鼻孔长在头顶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过储存很多空气,不用经常到水面换气。但当它往水面换气时,它便会用鼻呼吸,而呼吸时连带海水喷出体外所发出的巨声浪便是由压力所造成的。
27、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心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2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29、太阳系有那些天体?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着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31、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32、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答: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33、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34、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3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3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37、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38、螳螂被称为“捕虫神刀手”。
39、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42、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一个空着,一个灌满了水,同时从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一般说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当瓶子灌满水后,瓶子里的水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减少瓶子的形变,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压力,瓶子从外向里形变,终于破裂。瓶子装满水,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从而减少了形变,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装满水,再拧紧瓶盖,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是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变化过程,其程度因食品种类、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通常脂肪的变质主要是因为酸败,为食品诱变性污染的一种。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紫外线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即所谓哈喇味。食用因滞销而存放过久的已产生哈喇味的食品,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以胃肠病状为主,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4、笑能使人健康,这是因为笑能使人肺部扩张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活动,快乐的情绪提高了食欲是消化液增多。
45、枫树叶子变红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叶绿素由于天变冷不断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46、科学家在海豚的启迪下,制造了水声探测器材——回声探测仪。
47、生物的命名与模式标本:科学家们给每个他们研究过而又没有记载过的生物都取一个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拉丁字,称为双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学家林奈首创。定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其中指定一个为正模,其余为副模。
48、维生素C有还原性,不能与海鲜类食物一起吃。
49、新家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浓氨水来吸收甲醛。
50、香肠、腌肉、咸菜中含有亚硝酸钠,在人体中一定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我这是有趣的科学实验小知识,你看看。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我有一个实验,既简单有神奇。
实验材料如下:
1.白糖,400克。
2.新毛笔一支。
3.纸杯,两个(一个装糖水,另一个装清水)。
4.白纸,2~3张。
5.打火机一个.
实验步骤如下:
1.调制一杯浓糖水,一定要浓,糖不够再加。
2.拿一张白纸平铺在桌子上,用毛笔蘸糖水在白纸上写字或者画画。
3.等白糖水干后,拿打火机稍微的烘烤一下。刚写上去的字或者画的画就会显现出来.
实验完成.
④ 请问谁能给我提供一张人体鼻子的详细构造图
鼻解剖图
http://www.fx120.net/JBZT/RTGS/200503021741323133.htm
http://www.myausblue.com/Principle.asp
一、鼻腔卫生学
鼻腔形态:鼻解剖图
鼻子的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
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
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
等并发症
鼻子的结构:
1、鼻根 2、鼻梁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沟 7、鼻翼(2)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 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
http://www.blueair.com.cn/cpxx/2003513171703.asp
鼻腔常识
--------------------------------------------------------------------------------
一、鼻腔卫生学
鼻腔形态:鼻解剖图
鼻子的结构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图2)
图2 鼻子的结构
1、鼻根 2、鼻梁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沟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 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图3)
1-额窦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窦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窦也称为副鼻窦,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①额窦:位于额骨的下部,后壁为一薄骨板与颅前窝相隔,底壁相当于眼眶的内上角,甚薄。发生急性额窦炎时,此处有明显的压痛。
②筛窦:位于眼眶与鼻腔外上方之间的筛骨内,由极薄的小骨板组成蜂窝状小气房,分前后组。其外侧面与眼眶的内侧面为纸样板,菲薄如纸,故筛窦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颌窦:居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最大的一对,其平均容量约13毫升。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故比其它的窦易发炎。
④ 蝶窦: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其顶、外、后壁均借骨板与颅中窝及颅后窝相隔,与眶尖关系密切,故蝶窦炎时可引起视神经病变。
二、什么是鼻腔卫生学?
1、鼻腔卫生的重要性
* 鼻腔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却常常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重要成员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功能,停止呼吸人体就无法生存,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呼吸。呼吸是鼻腔从大气中抽取空气,供应给我们的肺部。鼻腔位于整个呼吸通道的最末端,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 鼻腔保护我们的肺不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环境中,起着空调器和过滤器的双重作用。
鼻腔不象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那样敏感、脆弱。鼻腔内部覆盖的鼻黏膜及鼻纤毛有两个作用:
> 空调器的作用:湿润和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 过滤器的作用:生长在鼻黏膜上的鼻纤毛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阻挡粉尘等微粒进入呼吸道。当鼻纤毛无法正常工作时,人体会自动扩张鼻粘膜上毛细血管口,然后顺势排出大量的粘液清洗鼻腔。
鼻腔是人体呼吸的第一道防线,阻挡了粉尘、污染、细菌、病毒等对人体的侵袭。
如果吸入的灰尘、粉尘过多鼻黏膜干燥了或者鼻纤毛阻塞了,即便扩张后粘液的大量分泌仍无法完全去除时,鼻腔内部鼻粘膜上就会形成了大的块状污垢。无法正常清洁吸入的空气,在人体每天通过鼻腔吸入的空气达15000立升的情况下,机体的健康将遭受严重的挑战。
而通常人们会选择清洁鼻腔,恢复鼻黏膜的正常运做从而使鼻腔正常工作。
* 鼻腔在我们人体的嗅觉和味觉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位于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着嗅觉神经末梢,控制着味觉和辨识气味的功能。由约500万个传感器组成,使得人类可以分辨约3000种不同的气味。
嗅觉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气体进入鼻腔,气味的分子便分散渗入了覆盖着黏液的鼻黏膜,然后到达嗅觉传感器,神经末梢受到气味的刺激,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破解信号后,嗅觉就产生了,我们便感知到气味了。
* 鼻腔是我们的发音和语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发声
* 空气:能量的源泉
* 喉:震动器官
* 舌头和嘴唇:附属的震动器官
* 面部其他器官:嘴、咽喉、鼻等,放大或调整喉部发出的声音,其中的鼻腔起者共振和混响的作用。
这个强有力的组合控制着发声的质量和表现。
* 鼻腔卫生应象刷牙一样,成为我们日常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每日清洁我们的牙齿,同样,我们也应每日清洁我们的鼻子2-3次以确保顺畅的呼吸和鼻腔的正常功能。
良好的鼻腔清洁习惯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保护我们的“鼻腔财产”。
三、鼻腔卫生的保健措施
1、第一步:清空鼻腔异物。鼻子阻塞时,首先应将鼻腔块状污垢等异物清除,用纸巾逐个鼻孔进行清理;
2、第二步:定期清洁鼻腔
鼻腔清洁的频率依鼻子的阻塞程度而定,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体现在把清洁鼻腔当作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来完成。
使用一次性纸巾(而不是棉手帕)进行清洁,以预防重复感染。请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筒以避免随手乱丢传播细菌。
在两中特定环境中,鼻腔清洁显得尤其重要:
* 临睡前:因为在睡眠过程中,鼻腔是我们最主要的呼吸通道,而不象白天我们有时也会用口进行辅助呼吸;
* 婴儿期:出生不久的婴儿,鼻腔是主要的呼吸通道,但他们还没有学会自己清除鼻腔异物,因此一旦鼻腔阻塞,就会给他们的饮食和睡眠带来极大的不适而啼哭不止。
四、耳、鼻、喉疾病的种类
** 过敏性鼻炎(干草热)
* 病因:您是否也是过敏反应的受害者?当您了解到全球20%的人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或许心理上可以得到一些安慰。过敏源多种多样:动物的毛发、灰尘、花粉、某种特定的食物或物品等等。
医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过敏症状的发病率番了一番。原因主要是:
> 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尤其的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
> 居住空间的相对独立和分隔(能源危机和科技进步导致现代居住空间趋向密闭和绝缘,从而致使过敏源聚集,室内过敏源密度持续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将敏感症列为人类第4大常见病。预计到2010年,将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感染;在法国,有350万人感染敏感症,尤其是儿童和青年人,过敏性鼻炎便是因鼻黏膜暴露在过敏原(如花粉、室内粉尘或灰尘颗粒)引起的。
* 过敏性鼻炎的种类:
>> 季节性过敏(通俗叫法为“干草热“或”花粉热:)与花粉的活动关系密切,在全球20%的敏感症患者中,75%的人对花粉过敏。花粉最活跃的月份是每年的4-6月份,此时正是草本植物(如油菜)和禾本植物(如干草花)的盛开时节。而7月里,法国梧桐、白桦、杨树、菩提树、女贞等树木也极易引发过敏感染。天气条件、空气污染、气压都会对花粉袭击的发动时间造成影响。
>> 非季节性过敏:由一些非季节性的因素造成,一年四季都可能发作。过敏原包括:粉尘、蟑螂、霉变、动物毛发。(约2.5%的人对宠物过敏,其中猫居首位)
>> 双重过敏:有一部分人既对季节性因素如花粉过敏,也对非季节性因素如狗的毛发过敏,被成为双重敏感症患者。
* 过敏性鼻炎的产生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初次接触的过敏原表现很敏感,肌体对该物质呈现免疫反应,并生成一种抗体能够识别该过敏原并被装备到鼻黏膜中。
第二阶段:
当人体抗体反复与过敏原接触,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细胞释放具有生理活性的组胺。组胺反过来又有刺激
> 鼻腔黏液的过度分泌和鼻黏膜的膨胀,从而阻塞了空气流通的通道。
> 持续打喷嚏
> 鼻腔充血、流眼泪
> 嗅觉敏感性降低
使用蓝海豚鼻腔喷雾剂,可帮助您摆脱过敏原的影响,减轻鼻黏膜的充血状况,减少鼻黏液的分泌数量,促使鼻腔回复到适宜的工作状态。
*过敏性鼻炎的后果
@ 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 持续的不适使得身体虚弱无力,经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却易引发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工作中、行驶、考试等场合)
@ 过敏性鼻炎还是哮喘等疾病的诱发因素,全球每年有18万人死于哮喘。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病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明确努力的目标为: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影响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报告同时揭示80%的哮喘患者曾经患过不同类型的鼻炎,如果得到适当的治疗,他们本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后期向哮喘的转化。
因此,敏感症和哮喘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公共健康的日常疾病。
** 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称“伤风”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状;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见。病情一般经过7~14天便逐渐好转。抵抗力强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多件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现而缺乏传染病本身的特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临床上要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与慢性鼻塞炎相鉴别。
**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粘膜增厚、组织弹性下降、鼻腔通气能力差,从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 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和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系鼻粘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粘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
** 萎缩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由于鼻组织萎缩,虽然鼻腔比较宽大,但鼻粘膜却丧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内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气不畅。当有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及排泄物等产生恶臭气味,一经嗅到,终生不忘。
** 干酪性鼻炎:是一种罕见的鼻病。临床特征为鼻内干酪样物积聚,有恶臭,日久侵蚀软组织和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在干酪样物质中发现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及霉菌样微生物。至于病因目前尚无定论。
** 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的结果,也可理解为是一种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包括使用作用强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缩滴鼻剂、药液浓度过高、非等渗药液、用药过量或长期用药等。这些均会损害鼻粘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
**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咽扁桃体,成人与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 主要症状:鼻塞、流涕、头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热感、异物感等。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并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分泌物可沿咽后壁下流。有的会表现38度以上的发热及嗅觉功能的减弱。婴幼儿的鼻咽部不易窥见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严重的鼻塞,可导致吸乳困难,易发生呛咳,平时张口呼吸,影响睡眠。
* 致病原因:感冒、牙科疾病、外伤等
* 并发症:常见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窦炎、喉炎、咽后壁脓肿及婴幼儿并发肾脏疾病等。
** 鼻窦炎:
鼻窦炎的原因及诱因如下:
* 全身原因,如疲劳、爱凉、营养不良、变态反应体质、烟酒过度、全身疾患如结核、梅毒等,以致身体抵抗力减弱。
* 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时感染蔓延至鼻窦。
* 鼻腔疾病妨碍鼻窦通气与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变态反应性病变、鼻腔肿瘤、异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碍鼻窦通气与引流。
* 慢性扁桃体炎及儿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诱发鼻窦炎。
* 鼻腔手术或治疗鼻衄时鼻腔填塞物置用时间太久。
* 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窦而生炎症。
* 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存留。
* 上颌窦炎常因牙病而发生。
因以上种种原因,细菌侵入鼻窦,破坏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时还容易引发脑膜、血管等并发症,大约1%的患者还会损害视神经,导致脑膜炎和血栓静脉炎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