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戏曲文字卡通图片
扩展阅读
油画蓝色头巾女人图片 2024-11-23 09:07:49
插入图片标注在哪里设置 2024-11-23 09:07:42
寒气重三伏贴贴哪里图片 2024-11-23 09:06:50

戏曲文字卡通图片

发布时间: 2024-11-04 03:08:29

1. 我青春中那些逝去的记忆——致我最喜爱的漫画作者

文|陈瀛Neptune

刚步入2018年娱乐圈又有大动静,像李小璐疑似出轨,苍井空结婚之类的,以前看到这些就会像吃瓜群众一样去围观,而现在慢慢地淡然了,新年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写一个我喜爱的国内漫画作者来纪念一下我逝去的青春岁月。

这位漫画作者的名字叫林莹。

提到她的名字,可能很多不看漫画的朋友都不熟悉。她的漫画代表作是《梅兰芳》。2008年在获得梅葆玖全球唯一授权后,漫画家林莹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梅兰芳》系列漫画的创作中,这部漫画一直在曾经郭敬明主编的《最漫画》上连载,直到完结整整花了四年多的时间。

而我知道这位漫画作者并喜欢上她的作品的时候却是在2000年,那部让我如痴如醉的连载作品名字叫《魔尘》。

《魔尘》这部作品算是林莹最早的长篇漫画连载了。林莹从1994年开始自学漫画,1997年在《卡通先锋》上发表处女作《对不起》。其后陆续发表了短篇《希望》、《钱包》、《好事多磨》、《第五百颗幸运星》。《魔尘》是林莹在1999年开始在杂志《卡通王》上连载的作品。

她也是那时候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的。林莹最开始的画风与日本的漫画组合CLAMP十分相似,虽然也面临过一些争议,不过在经过长期的连载后,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漫画作品剧情与画面兼顾非常的精致。

我追林莹的漫画连载《魔尘》差不多遍及的我全部的中学岁月(我好像暴露年龄了…),那六年也是《卡通王》杂志最辉煌的几年,它的出版社是上海美术制片厂,那是曾经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的制作厂,同时也见证了这几十年来中国动漫的发展。

我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疯狂地追这本杂志的时候,为了每个月看到林莹的《魔尘》,每次都会去报停问报停大妈,最后人家都认识我了。有时候我学校附近的报停没有货,我就会一个人骑自行车到周边的各个报停询问,最远的一次是单程骑了三公里。

三公里就是往返六公里,现在看来真的是一点都不远,不过我才上中学家人要求回家的时间很严格,再加上那时候我是骑自行车上下学,所以已经是保证按时回家可以骑的最远距离了。我还记得有几次我是在暴晒的烈日下去找这本杂志的。

这些都是属于我的青春记忆。曾经《魔尘》前部分连载结束在2002年出了单行本,我毫不犹豫的拿出了自己的100元零花钱到出版社邮购了一套,当年收到书的喜悦我现在还记忆犹新,这套书至今还保留在我的书架上。

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搬过几次家,追了六年的《卡通王》杂志很多都已经转手卖掉了,我只保留了一些漫画单行本,比如林莹的《铳月》。再后来就是中国漫画比较黑暗的几年,由于出版社长期拖欠稿费,当时大批的漫画作者纷纷选择了离开,最后《卡通王》也宣布停刊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彻底的结束了。

2006年《魔尘》的连载也永远定格在了最后一章《迫近》,这一章的内容只刊登了第一回,后续也就不了了之了。接下来的几年林莹和很多当年在《卡通王》上连载的作者都去了郭敬明主编的《最漫画》,当年《最小说》和《最漫画》可以说是国内年轻人中最火的杂志了。

在离开《卡通王》后的两三年,林莹参与了商业漫画《鬼吹灯》,尽管题材火爆,但市场反响非常一般,即便如此我还是收藏了这些单行本。林莹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从2008年重新开启直到她职业巅峰,那就是漫画《梅兰芳》。

漫画《梅兰芳》在连载以后我已经开始上大学了,可能由于成年了对这些漫画也就没有了当年的狂热,我没有再像当年一样购买杂志来一期一期地追连载了,尽管我依然非常喜欢林莹的漫画,也都是等到出单行本了以后再购买。

我差不多在大学毕业以后的几年把漫画《梅兰芳》集齐的,梅兰芳的画面和林莹早期的连载相比确实是精致了不少,很多画面给人的感觉都是韵味十足,据说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是花了不少的功夫来研究。

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乃至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林莹的漫画把梅兰芳那如同画卷般瑰丽的人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梅兰芳的每一个表情、眼神、还有动作在她的笔下都好似活过来了一般。

林莹凭借漫画《梅兰芳》在2011年上了央视10台的《人物》节目,我同时也看了很多国内主流媒体对林莹关于其创作的漫画《梅兰芳》的访问。林莹坦言其创作的过程并不轻松,每一个细节都是花费了巨大精力去考证、临摹、领悟出的。

漫画《梅兰芳》可以说是林莹最经典的创作了,但随后林莹的事业似乎陷入了低谷,因为中国的漫画并没有像美国、日本那样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产业链,漫画家也还没有被归入艺术家的行列。

后来林莹也与其它漫画作者策划了一些连载,比如《东方喵汪伏魔录》等。不过本人由于那时候在国外读研究生课业繁忙,没有特别关注这部作品。但随着《最漫画》在2015年底停刊,林莹和很多与其签约漫画家一样开始自谋出路。

在中国漫画家的日子似乎都不那么容易,林莹也在微博上坦言自己这些年来艰辛的历程。目前林莹在2016年底自己创立了一家坐落于上海的文化传播公司,开始了新的漫画连载《绝地天通》系列,期间也签约了一批专业的漫画家一起创作这个故事。

尽管我已经工作几年也不怎么看漫画了,只能偶尔去围观一下作品或者替自己喜欢的作者转发宣传,林莹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国内漫画作者。去年底林莹在微博宣布要重新启动《魔尘》的连载,这对我们这些老粉丝来说还是相当惊喜的。

我非常希望自己从小追的这部漫画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也知道即使《魔尘》重启,我的青春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在我的记忆里不光是林莹,还有一大批国内非常优秀的漫画家,我希望他们也能够和那些着名的艺术家一样不会被时代所遗忘。

*PS.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以及林莹本人的微博

2. 连环画的画法的分类有哪些

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