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长质疑《西游记》儿童绘本存在“色情”插图,是不是对孩子防护过度
不是防护过度。
学生阅读书籍的质量也备受关注,家长经历过之前教材的事情,也担心有一些不良内容,会暗藏在课外书籍中,学生要是看了,或许会产生认知的偏差。一个家长看到了自家孩子阅读的一本书,觉得其中的内容有些不妥。
越来越多年轻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升学压力感同身受,所以在逐渐帮助学生实现减负,少一些额外的补习班,多一些素质培养,学生放假了,实在没有特别岁腊丰富的行程安排,在家安安静静读一会儿书也是好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观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很明显,父母跟我们的生活观念是存在差异的,是有代沟的。所以说,如果婚后和父母一起居住,会存在一些不便之处,这当然不是儿女对父母的嫌弃,只是因为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的不同,很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站在婆媳关系的角度来说,许多的家庭,之所陵雀搭以会频繁发生一些婆媳矛盾,就是因为婆婆和媳妇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太长了,同在一个屋檐下,柴米油盐、各种琐事都会有所交集,再加上一些代沟因素,想要维持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就很难了。比如,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天气很热或者很冷,一天24小时开着空调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但是,对于很多的父母而言,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上勤俭节约的生活了,所以,他们会觉得空调一直开着生活开销太大,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相比之下,他们更习惯上用扇子或者电扇、火炉等来代替空调。在这种生活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果短时间内(几天或者是几个星期)跟父母住在一起,可能也没什么,毕竟父母也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但是,如果我们长期跟父母住在一起,我们的这种生活行为习惯,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奢侈”了,时间越长,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出现矛盾。另外,结婚之后,对于我们男性而言,跟父母住在一起,也许很容易适应,但是对于女性而言,那就不一定了,甚至很多的女性是感觉受到拘束的,是无法适应的。更进一步来说,就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住在男方家里的,都是跟男方的家人来往比较频繁的,对于男方而言,这自然是他自己的家,也没有必要拘束什么。但是,对于女方而言,她会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尺拿,在这个生活环境里,有婆婆、公公和其他的一些家人,由于在本质上这些家人跟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在这个生活环境里,她会本能的有一种距离感。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好意思放开吃,本来自己吃饭时会喝点饮料之类的,又担心被婆婆说道,索性也只能忍着了,周末休息的时候,甚至连多睡一小会儿都要犹豫半天……而男方呢,因为他从小到大就一直在这个家里生活,所以他在这个家里就比较随性,家务活,想不干就不干,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想多睡一会儿也不需要考虑,想翘个二郎腿就翘个二郎腿……因此,相比之下,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女方会有一些拘束感在里面,在这种拘束感之下生活,多少女方是有一些不舒服的,而为了让女方摆脱这种拘束感,最好结婚后还是不要长期跟父母住在一起。
B. 绘本《蚯蚓的日记》:史上最搞笑的日记,让孩子在欢笑中爱上写日记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日常生活及思考,从蚯蚓的角度看世界,纪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朋友友谊的点滴,绘本中的小蚯蚓特别自信、乐观,同时又活泼调皮,偶尔恶作剧,对未来又极大的自信心和个性的想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男生”,他就像我们身边的那个可爱的孩子一样。同时,绘本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引导孩子养成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一般的绘本的环衬部分并没有故事内容,但是这个绘本的前后环衬都有丰富的图片,来丰富蚯蚓的生活,丰满蚯蚓这一主角的性格形象,让我们在故事之外了解到一个活泼调皮乐观向上的小蚯蚓,他就像学校里那个经常要被老师点名留一下的小男孩一样。前环衬上就有七张图,有蚯蚓的成绩单,也像我们人类小朋友的成绩单一样有甲乙等第,教师评语栏写着“需要克服吃回家功课的行为”,这就太逗了,难道蚯蚓会把自己的作业也吃掉吗?!有蚯蚓的好朋友蜘蛛为蚯蚓专门织的网,上面有英文单词“WORM”,意为蠕虫,这个朋友真贴心,这就像人类社会高级定制的礼物一样!还有自己挖的第一条地道的照片、第一次上学的照片、和朋友蜘蛛在一起的照片、和家人去度假的照片,注意,他们的度假地址是“堆肥岛”,也很贴合蚯蚓的喜好啦!就这几幅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像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普通小男生的样子了,这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和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
三件事中的前两条都“立意高远”,确实是这样,人类和蚯蚓一样,与地球相辅相成地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只是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貌似对地球并不像蚯蚓那样善待了。
这两页让我们看到两个好朋友相处的有趣之处,而且像看《海绵宝宝》一样,不时出现一点“尬屏”的效果,让小读者捧腹大笑!蚯蚓和蜘蛛完全不同,蚯蚓一只脚也没有,只能在地下挖地道,而蜘蛛有八只脚,在空中织网生存,这样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动物竟然能毫无违和感地成为朋友,愉快地玩耍,这样的故事本身不就很有趣吗?也告诉了孩子友谊的无限可能。
为什么钓鱼季蚯蚓要钻到更深的地方呢?因为人类要用蚯蚓做鱼饵啊!下雨天地下都是水,蚯蚓都跑到地面上了,这时遇上玩跳格子的人类小朋友,那真是比天塌下来还可怕的事!这一页体现了蚯蚓与人类相处中的事,看来人类于蚯蚓而言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惹不起可一定要躲得起啊!
这一页里好几个地方特别有趣。首先,蚯蚓把回家的作业给当午餐吃掉了,当被老师罚写十遍承诺后,没想到他趁老师不注意把这个罚写的小抄也给吃了!真是不长记性啊!难怪前环衬上成绩单上老师评语要写“克服吃作业的行为了”;其次,有一个小蚯蚓的午餐是吃垃圾,画面上他在看妈妈留的字条,让他把垃圾全部吃完,我们听到好可怕,但其实蚯蚓本来就是吃垃圾的;第三,看蚯蚓学校的老师,很明显是个女老师,涂着口红,戴着眼镜,那神情特别像电视里“凶巴巴”的女老师,话说做老师难道都有“职业脸”了吗?怎么全世界不讨学生喜欢的老师都长一个样?!
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恶作剧的小男孩,学生时代这样恶作剧吓唬女孩子的男生太常见了,他们往往以此来显示自己男子汉的天不怕地不怕。
这一页的小蚂蚁仿佛变身“礼貌大使”,足足和六百只蚂蚁打了招呼,真是一天啥也没干,净顾着打招呼了!这样戏剧化的剧情让孩子忍俊不禁!
晚上吃多了,不消化,影响睡眠,所以小蚯蚓做噩梦了,看来“跳格子”游戏对他们来说是件超级可怕的事情!我们讲绘本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懂得爱惜弱小的生命。
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了,小蚯蚓有些怀疑人生,不过第二天就证明——谁说一定要有脚呢?每个动物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是各有特点的,不要妄自菲薄,相信自己,尊重他人。
这一张也超搞笑,前面三个画面,一群小蚯蚓都带着微笑脸开心地跳舞——把头向前摆、向后摆、扭扭身体转个圈,最后一幅又180度转弯地全部无奈茫然脸——我们只能这样跳舞,因为蚯蚓没有手脚,只有那一段软软的无脊椎的身体,好像在说“我们也很无奈啊”!
这一页是蚯蚓学校上课学做通心面项链,细节在老师的步骤要求上,要求蚯蚓们把头伸进通心面,然后左右扭、上下动、往上伸,原来蚯蚓是这样做手工的,真是大开眼界!而且蚯蚓的爸爸还夸奖他“你真有天分”,噗,对不起,我忍不住又笑了!
这一页应该好多二胎家庭的家长和孩子都更能体会到乐趣,弟弟取笑姐姐的时候,被妈妈批评,看姐姐在干嘛,她躲在妈妈身后面带微笑,就是这么喜欢看同胞的兄弟姐妹挨训!
这一页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一只小小的蚯蚓,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他竟然想要做秘密情报员,最为好朋友的蚯蚓马上提醒他不要被总统踩到,因为情报员是需要和总统交流工作的嘛,我们的小蚯蚓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多么可贵,这是一个有想法、有信念的小蚯蚓!
为什么不能吃口香糖?因为口香糖耐嚼啊,不适合蚯蚓!哈哈,这真像一个冷笑话!还有小蚯蚓的作业,它使劲用一片树叶把课本拖回家,就像我们中国的小学生拖着个带轮子的书包一样,课业繁重啊!看那些书本的名字也很有趣,什么《钻地史》、《土壤的演变》……好像很深奥的样子呢!
继续冷笑话,请问蚯蚓为什么永远不必看牙医?答:因为蚯蚓没有牙啊!哈哈哈……
最后一页把立意拔高了,蚯蚓是地球的好朋友、好伙伴,不管别人有没有记住蚯蚓,地球永远不会忘记蚯蚓的存在,因为蚯蚓一直在帮蚯蚓松土啊!人类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自信呢?一个人、一个民族,不是因为你多么强大、骄傲而被人记住,而是在于你帮助了别人什么,你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才被记住的。
这个后环衬上也有七张图,有蚯蚓被蜜蜂蛰的身体肿成球的照片;有爸妈的结婚纪念照,爸爸妈妈在接吻,小蚯蚓的心理语言是“恶心”,这里有小男生的细微的心理活动;有蚯蚓自创的漫画,漫画上蚯蚓化身超人,打败老鹰,变成花园的救星;有蚯蚓找到的一张美国的残币,他把它当成一片够炫的叶子;保龄球在蚯蚓眼里变成了超酷的石头;最搞笑的是他偷看姐姐和其他女孩子的睡衣派对,结果把一群女生吓到,这还是个爱恶作剧的“坏孩子”!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前后环衬,细节更丰富,将小蚯蚓的性格爱好补充丰满,让小读者沉浸在快乐的故事中。
连封底都不忘记幽默一把——“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你的感觉很对,你的日记现在已经被全世界小朋友都偷看到了!
【豆文说】:
这个绘本文风的那种乐观、自信、个性的张扬都体现出浓浓的美国风,联想到绘本的两位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纽约土着时,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绘本会流露出这样的情感了,这就是美国人的幽默,这也是美国人宣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就像绘本《奥莉薇》一样,也像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很多好莱坞动画片、电影等等,也许,这就是“美国派”。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后我们这类绘本看得多了,一起来总结以下。
对了,家里如果有正在学写日记的小学生,可以看看这本绘本,先把写日记的兴趣给培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