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扫地僧”式的人物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却是深藏不露的顶尖高手。因此,现在人们就把这样的人称为“扫地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扫地僧”式的人物,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四位。
李小文
人称“布鞋院士”,喜欢穿一双黑布鞋,瘦削的脸,稀稀拉拉的胡子,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但是,李小文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遥感领域的泰山北斗级。
李小文院士
“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这个念起来有些拗口的成果,只能说我们与他隔得太远。
何家庆
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全国劳动模范、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这是他获得的荣誉。因为他在魔芋种植、产业化方面的贡献,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魔芋大王”。
但何家庆这个“大王”却一点也没有威风,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中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的就有17种,并证明了魔芋的故乡在中国。他行程31600公里推广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了2万余人,使得很多人脱离了贫困。
何家庆
他将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别人身上,自己饿了吃过猪食,甚至还乞讨了两个月。他被毒蛇咬过,被飞鼠咬过,遇到过山洪暴发,掉下过悬崖,碰到过歹徒。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他的脚步。
王晓琮
这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不修边幅,衣着不讲究,常常被人误认为是“锅炉工”。他在食堂吃饭,不仅不剩饭,还要把盘子舔干净,他几乎将所有的钱都资助了学生。教学几十年,他却还只是个讲师,这样的老师,还像老师吗?王晓琮14岁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比赛获奖一百余次,基本每次都能拿到一等奖。上课从来不带教材的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韦东奕
这是这两天才被人发现的大神级的人物,拿着一瓶没有商标的矿泉水,三个馒头,头发有些凌乱,穿着很朴素。记者以为他是学生,没想到他却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研究员。
韦东奕是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获得者,2010年才进入北京大学读本科,但2018年就博士毕业了,2019年博士后出站,比一般人少了好几年。韦东奕被学生称为“韦神”,却是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确实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但和扫地僧又不相同。扫地僧只是扫扫地,而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看到慕容博、萧远山盗取经书,并没有加以阻止。
但他们这四位却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并没有隐退,和他们相比,扫地僧其实在境界上差了一大截。“以天下苍生为念”,这是扫地僧推崇的理想,但他自己并没有去实现,只是在少林寺默默无闻地扫地。
李小文、何家庆、王晓琮、韦东奕他们有着和扫地僧一样的,毫不起眼的外表,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在各自的领域里践行着“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信条。他们付出的目的,就是要发展我们的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让所有人都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得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