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求恩大夫的简笔画怎么画
白求恩大夫的简笔画如下:
第一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富有特征的帽子,还有脸部轮廓。
第二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大大的眼睛,嘴巴,还有两边对称的耳朵。
第三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脖子,以及脖子下边的装饰,还有其中一只胳膊。
第四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另一只胳膊,再把身体轮廓,补充完整。
第五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双腿和双脚。
第六步,我们来画卡通白衣天使的双脚下方的土地线条和阴影部分,就完成了。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出身于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旅者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
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嫌派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
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芹镇贺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贰’ 八路军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画八路军,先画o和H,然后快速画出身体,接着用黑皮丰富细节,换一个马甲,别一个小榴弹。手拿红缨枪
特别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东西,都是有他的简单画法,复杂画法。我们注意画法,注意他的一些要素。就可以了。当我们完成一个简单的八路军,我们就会看到其实也很不错。涂了颜色在进行修饰,就很完美了
‘叁’ 告别抗日神剧,15张八路军上色老照片,还原根据地战士的真实面貌
一段 历史 ,可以用很多方式记载下来。文字、影片、录像或是口口相传。文字的记载需要人脑补那段 历史 的画面,口口相传容易出现很多错误的史实,而录像和照片能最直观又不添加任何艺术成分的把那段 历史 表现在众人眼前。唯有照片,在那定格的一瞬间,那段 历史 仿佛永恒,不仅可以看到最直观的画面,更可以想象当时在画面外发生的那段故事。
本篇挑选哈里森先生于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拍摄的真实照片,并进行后期上色加精修后呈现给大家,请欣赏。
两名八路军战士似乎在攀比身高,旁边放着缴获来的物质,身后是一付九二式炮队镜,左边放着一架经纬仪,当然还有缴获的一把九五式军刀和一件九八式军大衣。这两名战士衣着整洁,腰间还系着武装带,应该是两名干部或技术人员,左边的战士还穿着草鞋。
一名八路军战士微笑着面对镜头,手上的老茧让人看了一阵心酸。腰间挂着两枚手榴弹,拿着一把缴获来的三八式步枪,值得注意的是这名战士还戴着一个军用茶缸。
一支八路军的队伍正在行军,此时正路过一个村庄,附近的居民驻足观望自己队伍。照片中最前面的战士是一名机枪手,正扛着一挺用枪衣包裹的捷克式轻机枪,还有一名战士戴着一顶缴获的九零式钢盔,十分惹眼。
八路军战士们训练后在进行短暂的休息,这名战士胸前也挂着两枚晋造手榴弹,相比于边区造的手榴弹,这种晋造仿德式手榴弹更得战士们喜爱。
这名气宇轩昂的八路军干部正站在台前对着一群战士演讲,胸前的口袋里还放着稿件,武装带束腰显得十分挺拔。
一群八路军战士正在进行学习,前面的大树下立着一块黑板,一名教官正在培训黑板上的内容。最前面的那名八路军并不一定是专职培训战士的教官,很有可能是一名普通的干部。在当时,即使是八路军的连级排级干部都要具备军事技术授课和分析敌军战术的能力。八路军内部除学习苏军教材外更看重对日军教材的学习,普通战士也能说出几句日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在抗战后期,经常会出现一群八路军战士围着敌军炮楼进行喊话的场面,或许其中夹杂着五湖四海的口音,但只要敌军停火听喊话,那目的便达到了。
这张照片中的战士全是当时八路军的精锐,每名服装完整战士都拿着一把步枪,系着皮质弹匣,即使没有配备步枪的战士身旁也放着一门掷弹筒。
八路军战士们正在进行训练,最前面的两名战士每人系着皮质武装带,手里还提着一挺轻机枪,所以这是两名机枪手,是当时八路军内部绝对的精锐士兵,后面的战士还在不断跟上。
几名战士正调试着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当时缴获来的步兵炮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除了缺乏具有炮战经验的士兵外炮弹的供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这门步兵炮的性能和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不仅重量轻炮身不足五百斤,即使人力都能拖拽,另外还能拆卸运输,组装和维护也十分简易。
一名八路军在镜头前露出亲切的笑容,手里拿着一块瓜,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看这名战士胸前口袋的钢笔应该是一名文职干部。
一名小战士挺拔地站在镜头前,手持一把三八式步枪,这名战士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军龄应该不断,从衣服的磨损程度就可以看出来,革质武装带已经磨的没有原初的样子,肩膀上臂章的编号清晰可见,代表着这支部队的建制所属。
几名八路军战士不知是在备战还是在训练,在这张图片的中间放着一挺九二式重机枪,机枪手握着八字形扳机瞄准,机枪副手扶着弹板。
这挺九二式重机枪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最令人诟病的便是弹板供弹的方式,需要一名副手不断地进行刷油上弹再加上气冷式的设计让枪管在作战中很容易发热,从而很难形成有效地火力压制。但这挺重机枪的精确度很高,如果用抛物线射击的方式最远可在三千米至四千米外对敌进行贯穿。
除此之外这挺重机枪还能安装瞄准镜,枪身十分重,即使把枪身上升到最高点重心依然十分稳定,从而可以进行精确点射。最左边战士的脚边放着的是重机枪的配件,可以在行军中安装上去进行抬运。
这名战士神情严肃,似乎满脸疲惫,手里的武器无法分辨出是汉阳造八八式还是三八式步枪,从头箍和二箍的距离来看只能是这两种枪,准星处因原图缘故无法分别出具体形状,或许是山字型准星,通条处也无法分辨,毕竟汉阳造八八式和三八式步枪的通条太相近。这名战士的山地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也可以看出当时战士们作战的艰苦。
一名八路军的老战士,领口的红领章十分显眼,从这名战士的眼神中不仅能看到那种久经沙场的沧桑,更能看出对抗战胜利的决心。一尊健硕的身躯犹如一座不可撼动大山一样威武挺拔,正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不可撼动的身躯才能迎来抗战的全面胜利。
从这些珍贵的 历史 影集里,不仅看到了战士们的日常训练,还看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即使物质贫瘠、装备简陋、弹药匮乏的这些条件下,依然满怀着一颗对抗战必胜的决心。
他们物质条件不好,但精神粮食异常充足,这支队伍自成立以来,在任何条件下都没有放弃学习。这是一支在成立之初就组建电子战队伍的部队,这是一支有信仰不断上进的部队,这是一支具有高军事素养的部队,这是一支即使是最普通的战士都要学校几句敌军语言的部队。这样的一支队伍,必然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带领所有人,迎来黎明后的曙光。
最后感谢哈里森先生,当年为向外界报道出一个真实的红色队伍,不畏艰险,跨过重重障碍,拍摄了大量敌后根据地的照片,才能让外界和后世看到一支真实的八路军队伍,才能让我们再次看到这些照片时,更贴切地感受到当年抗战的艰苦,从而时刻铭记那段先辈们的苦难岁月。
‘肆’ 求八路拿机枪扫射的图片
八路拿机枪扫射的图片在当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只有个别的摄影师和器材,大部分是在后期缴获和美军、国外记者才有的:
一、美军顾问考察八路军战斗的照片(此战八路军采用伏击战,以一人伤亡毖日军十五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