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奔马图的背景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着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徐悲鸿一生所画奔马图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是右图这幅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贰’ 图特摩斯三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公元前1425年),埃及第18王朝法老,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着称的法老(约公元前1504—公元前1450在位)。[1]图特摩斯三世是法老图特摩斯二世之子(曾被认为是图特摩斯二世的异母弟)。据认为,他是图特摩斯二世与次妃伊西斯之子,与图特摩斯二世的正妻哈特谢普苏特之女涅弗鲁利结婚。
埃及第十八王朝
图特摩斯三世于前公元前1479年5月14日率领着他的部队通过了麦吉杜谷地,进入了麦吉杜要塞南面的麦吉杜平原图。1479年5月15日,他的部队开始以战斗序列向前进攻。此时,卡迭石国王指挥的联军正在麦吉杜要塞的城外宿营。图特摩斯三世把他的部队的一部分部署在吉那(Kina)溪流南面的一个小山上,而其大部则直指麦吉杜要塞。他乘在闪亮的战车上,指挥着他的部队进攻,俨然一只张牙舞爪的鹰神。一波冲击下,联军已被击溃。他们丢下自己的战车,仓惶逃入麦吉杜要塞。图特摩斯三世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收拾战利品,并对麦吉杜加以围困。不久,麦吉杜城宣布投降,而卡迭石国王却逃走了。
取得这次伟大的胜利后,图特摩斯三世为了长治久安,立即开始重新组织其再度征服的领土。首先,他废黜了那些城市的国王,用一些对他忠心耿耿的贵族代替他们,并且给这些贵族一定的统治自主权;其次,他把这些统治者的长子送到埃及去接受教育,以继承他们的父业,对自己更加效忠。
人物生平
图特摩斯三世共发动了15次战役。为了在叙利亚海岸登陆并在那里建立一个作战基地,以征服卡迭石和它的内地,图特摩斯三世建造了一支海上舰队。在第6次战役中,他的部队在西米拉(Simyra)登陆,该地位于叙利亚海岸上的的黎波里(Tripoli)的北面。接着,他指挥部队向卡迭石城进攻。卡迭石城位于奥龙特斯河(Orontes)左岸,距离霍姆斯(Homs)不远。由于这是一个强力的要塞,所以图特摩斯三世用了好长时间才将其攻克。在第7次战役中,他在他的后方平定了一连串叛乱。在第8次战役中,约前1445年,他攻入了雅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国,夺占了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
图特摩斯三世威名远播,许多地方的亲王纷纷向他进贡。他的舰队也威震四方,基本上控制了东地中海。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也都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中。在图特摩斯三世的最后一次战役中,由于卡迭石又联合诸国叛变,他毁灭了卡迭石城。此战之后,喜克索斯人的权利遗迹彻底消失了。
他还使利比亚、亚述、巴比伦及赫梯的统治者们都向他纳贡。由于图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公元前1425年,共在位54年的图特摩斯三世逝世 。他葬在“王陵谷”(The Valley of the King),遗体现在还保存在开罗的博物馆。
‘叁’ 美国有个雕塑,在岩石上雕塑了四位人头,我四位科学家,把这个图片给我,我加分。
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
石雕头像,由美国着名画家和雕塑家格桑·博格勒姆(1867-1941)在1927年至1941年间创作并初步完成,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布莱克山区,高600英尺的拉什莫尔山山峰上。
1923年,南达科他州的历史学家多恩·鲁宾逊提议在拉什莫尔山的花岗岩上雕刻美国开国元勋的雕像,作为弘扬美国精神的永恒象征,并以此来吸引游客游览美丽的布莱克山区。1924年,鲁宾逊的想法引起了作为雕塑家的格桑·博格勒姆的注意。他决定以巨大的总统像雕刻来创建一个“民主圣地”。博格勒姆本打算要雕凿到他们的腰部,但由于资金、自然条件等原因和他的过早去世,这一工程并未能最后完成。
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包括了美国历史上四位功勋卓着的总统的头像,他们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头像的雕刻采用了高浮雕写实的手法,突嵌在高大的山峰上。每尊头像的高度约为18米,总面积约为20平方米,其中鼻子长约7米,嘴的宽度为2.6米,眼睛宽1.5米。他们目光前视,仪表庄严,代表着美国业绩的四大象征:创建国家、政治哲学、捍卫独立和扩张与保守。
博格勒姆在接受工程后,首先制作了一幅1:10的设计图,通过后按图塑造出等于真实大小的十二分之一的每个头像的石膏模型,然后用水平棒作垂直测量定出基准点并放大标定在山岩的相对位置上。工人们就以此点为起始,在一只用手摇绞车来控制的吊箱上进行“划线”和“雕刻”。“雕刻”中采用了基点定向爆破,并用钻机和炸药在预定的位置上作逐段碎石处理。到雕像基本完成,共炸下碎石45万多吨。
1927年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库利奇主持了作品的开工仪式。期间,由于资金不足、天气恶劣和岩层厚度等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工程曾经几次中断,实际的开工时间集中起来约六年半左右。1930年,华盛顿头像揭幕;1936年,杰弗逊头像揭幕;1937年,林肯头像揭幕;1939年,罗斯福头像揭幕。
格桑·博格勒姆出生在美国的爱达荷州,后去法国的巴黎学习绘画,回国前拜在着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门下学习雕塑。他在60岁时开始了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的工程,并从此把余下的全部精力倾注在了这个作品中。据说创作中,他对罗斯福头像投入了最多的热情,因为他认为罗斯福的眼镜对自己的技艺是一种挑战。博格勒姆个子不高,秃顶,办事认真,精力充沛,有爱国心,为人坦率。尽管在工作中他让人觉得很难共事,但传媒还是着力于宣传他,使他获得了公众极大的信任。不幸的是,1941年3月,作品尚未全部完工时,格桑·博格勒姆与世长辞,剩下的工作只能由他的儿子,同样是雕塑家的林肯·博格勒姆来继续了。遗憾的是,小博格勒姆只完成了纪念碑的头像部分,格桑·博格勒姆原来雕刻到人物腰部的设想一直没有能够付诸实现。
每当人们游览此地时,抬头仰望那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浅灰色花岗岩头像,只见他们脸朝不同的方向,彼此和谐地呼应着,四周为气势雄伟的层峦叠翠所环绕,使人顿生景仰之情。如今,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频繁地出现在描绘美国生活和风光的影视作品及图片中,成为象征美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肆’ 大故宫的创作背景
大故宫的创作背景是:
之所以笔耕不辍地写大故宫,阎崇年说是因为他从小就与故宫有特殊的缘分,“这可能是命中注定的吧。”
自1949年4月从山东移居北京,阎崇年参观故宫的次数超过了1000次。他曾在南长街上过学,体育课就在天安门广场,晚饭后也常在天安门散步。
工作后,阎崇年工作和居住的地点也围绕着故宫。他在北京史研究会、满学会担任过职务,开会、研讨都围绕着故宫那些事儿。
(4)历史学家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大故宫》出自资深历史学家之手,却像小说一样好看,像带悬疑的电视连续剧一样引人入胜,数百张故宫独家珍稀图片带来类似动漫效果和阅读的不断惊喜。
《大故宫》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融历史、文学、文化、博物于一炉,一卷在手,数百年明清风云尽收眼底。
真实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虚构的宫戏更可观可信、更耐人寻味、带来对天下兴亡、历史人生的反思。
‘伍’ 告诉我一下埃及艳后与凯撒之间的故事,以及当时埃及与罗马的历史背景。谢谢哦…
1、故事:
凯撒在埃及的时候就见到了克里奥佩特拉,然后被她吸引,成为了凯撒的情妇。不料前42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被布鲁图等人杀死,原因是众多反对他帕提亚,克里奥佩特拉产下一个儿子,当然是凯撒的凯子,所以就称呼他小凯撒。
凯撒死后,马克安东尼作为当时后三头同盟,被分配土地而到自己管辖的地区剿匪就结识了貌美的克里奥佩特拉,前33年左右两人结婚了。
随向屋大维宣战,因为屋大维作为凯撒指定继承人严重侵权不说,安东尼也一直看不惯他,用暴发户,篡权者,和伪造凯撒遗嘱来指责了屋大维。两人随即在前31年打响了着名的亚克兴海战,当然势力也包括克里奥佩特拉。
但战争很快子前30年夏天告罄,因为安东尼在埃及长期的醉生梦死,对于战争准备十分仓促。兵败同时,屋大维找到了克里奥佩特拉,让她屈服,克里奥佩特拉不愿意,首先因为自尊和名族利益,其次如果他屈服于屋大维的话就会受到悲惨的折磨和虐代,因为屋大维如果把她带回罗马那就是大打她的脸,同时,安东尼逃亡过程中得志了克里奥佩特拉死亡消息,及其悲痛,切腹自杀。
关于克里奥佩特拉死亡,一种是说他被毒蛇咬死的,近年来学术界又说他是被屋大维谋杀,因为克里奥佩特拉想靠小凯撒来争的罗马的利益,所以屋大维无可置否是把小凯撒杀死的。
2、历史背景
埃及:当时埃及处于托勒密王朝(希腊语: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或称托勒密埃及王国。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
托勒密王国建立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5年自立为国王并宣称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直到前30年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兵败自杀为止,历经275年。
罗马:处于帝国的建立时期。罗马帝国诸行省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5)历史学家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埃及艳后的人物评价:布莱兹·帕斯卡曾说:“若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长一英寸,或短一英寸,或许世界就会改变”,而罗马的古钱币也正好映证了这个事实,钱币中的克利奥帕特拉不但不美丽,且还长的有些丑;而克利奥帕特拉之所以能诱惑凯撒大帝及安东尼,是因为他们受克利奥帕特拉的聪慧所吸引。
‘陆’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
‘柒’ 司马迁的家世背景是什么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当秦始皇时,作主铁官。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祖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他的家庭在汉文帝时可能是所谓“中人之家”,以农业、畜牧致富,因而能够出粟买爵。司马迁说自己“耕牧河山之阳”,不一定就是亲自参加耕牧。
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 年)作了太史令,通称太史公。这是史官,汉武帝新恢复的一种古官。官位不高,职权不大,主官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并保管典籍文献。这是史官的传统。
‘捌’ 张纯如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去世原因
残酷史实与骚扰报复致使张纯如精神崩溃
张纯如所从事的事业在美国,在西方世界,都是一项孤独者的工作。她接触到的是血淋淋的史实,在《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网络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书成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由于她又开始准备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接触到的残酷史实又一次触发她的病痛,引发了她的忧郁病症,而且张纯如还患有偏头痛,这是忧郁症的表征,巨大的病痛揪割着她,她的忧郁症不断加深。
2003年7月张纯如在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时,曾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张纯如的先生道格拉斯(BrettDouglas)于2004年11月9日清晨5时30分向警方报案称张纯如已失踪。道格拉斯对警方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妻子是在当天凌晨2时。张纯如在给家人的遗言中说,希望他们记住她患病以前的样子:全心投入生活,献身她的事业、写作和家庭。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后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8)历史学家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997年,张纯如女士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在纽约出版,该书出版之后在纽约和西方地区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两年前的1995年,年仅27岁的张纯如,勇敢地选择直面那场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亲身走访调查,以泣血之笔撰写出《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尘封60年的记忆之门。
一直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张纯如,因此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威胁和压力。36岁那年,年轻的生命之花早早凋零。
在张纯如生前的采访录像中,她说起了撰写这本书的缘起。“当我还是一个在中西部大学城长大的小女孩时,我的父母第一次告诉我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我的父母是科学教授,他们也总是告诉我,对他们来说,在战时的中国成长是什么样的生活。”
张纯如的祖父母在大屠杀爆发前的一个月离开了南京,她的家庭关于1937年南京的记忆激励着张纯如去揭开隐藏在悲剧背后的事实真相。
1994年12月10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57周年的时候,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社区服务活动中心举办了一个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图片展,这个图片展触发了张纯如的行动。在1995年7月23日,张纯如前往南京,寻找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张纯如母亲张盈盈女士说:“她在档案馆搜集到了很多很多的资料,那个资料就是一层一层的案件,就是每个受害者的报告。
比如说某日某天这个人被强奸,有很多很多件,她就一直看一直看,一个案件一个案件看。她看到后来她跟我讲,她说都麻木了。我就说那你还要写吗?这么痛苦。她说我跟她们这些人比起来,我算什么?”
张纯如在耶鲁大学发现了传教士们的信件和日记,包括明妮·魏特琳、乔治·费奇和罗伯特·威尔逊。她也看到了约翰·马吉牧师的电影胶片,后来,约翰·拉贝的孙女还把拉贝的日记复印件给了她。
“她从早到晚地工作,我还记得她采访受害者的事情,那让她很伤感”,张纯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回忆说。当张纯如接触到这些痛苦的时候,她发自肺腑的感觉到那种痛。当她在写作的时候,愤怒和痛苦交加。她将与受害者交流的痛苦化为自己的痛苦。这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无比痛苦的经历。
着作出版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终于,张纯如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之际在美国出版。她着写的这本书曾经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数月之久,这部书为西方社会了解南京大屠杀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不仅更多的美国人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人也通过这本书了解那段历史。
该书的编辑苏珊·纳比勒说:“这本书最初的读者都是华人,实际上是华人妇女。”后来影响到日本,有的日本小孩会走到张纯如面前说:“我是日本人,但是我想知道真相,在我的国家我们无法找到真相。"
在威胁和恐吓中持续发声
张纯如的书是全面记录侵华日军对南京所犯暴行的着作,并且它使日本右翼分子陷入疯狂。她接到过来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电话。但威胁没有阻止张纯如发声,她和日本驻美国大使一起出现在一个广播电视节目上。
怒斥日本方面拒不道歉的态度:“我并没有听到‘道歉’的字眼,如果他真心地说‘我个人为日本军队二战期间的行为感到抱歉’,我会考虑这是道歉,但是又一次,我们听到了‘后悔’、‘遗憾’、‘发生了不幸的事’这些词。
张纯如在生前的采访中谈到,“我不想让这段历史从此消失,我不想让那么多人的生命从此灰飞烟灭,所以我写了这本书。真正困扰我的是日本的某些有权势的势力,他们想让这段历史消失,我认为这是对受害者的侮辱,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阻止种族屠杀的发生,同时也不应该让它被遗忘。”
最终,张纯如因为抑郁、过度劳累和身体上的疲劳而精神崩溃。在2004年的11月9日,于美国加州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年仅36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纯如
‘玖’ 求这张图片的背景和故事
他们是清政府设立的船政学堂的学生,严复也是其中的一员,并是这批学生中的第一名。邓世昌也是这批学生中的一员。该学堂学生在毕业后都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归国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骨干,担任北洋舰队各主力舰的舰长。
你可以参考冯小宁导演的电影:1984·甲午大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