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历史书上的深圳图片是哪里
扩展阅读
图片里找东西的软件 2024-11-17 23:14:54
游戏建筑场景图片素材 2024-11-17 23:14:44
宝马汽车图片大全 2024-11-17 23:10:16

历史书上的深圳图片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5-03 09:52:39

1. 深圳的历史,是靠什么发展的,最早的划分地,当初咋来的(名字以前)

改革之前你自己查查网络,改革的时候主要是靠政策,主要的政策是成立特区容许外商投资增加就业,生产产品再出口创汇。后面全国各省市的企业支援深圳的建设,组建进出口公司,建酒店搞服务业等等。最早的划分东至沙头角、西至南头、南至罗湖桥渔民村沙嘴蛇口一线,北至沙湾布吉白芒一线。深圳的意思是“一条很深的沟”,深---深浅的深,圳----沟。可能是源于布吉河。
有个笑话,当初领导来深视察,讲解员是个广东人。在介绍深圳地理的时候普通话说得不好,领导听完开玩笑说深圳的风水不好,说:“往前走是“杀头角”(沙头角),往后走入“蛇口”,往右走“上也杀,下也杀”(上沙、下沙),往左走“不吉”(布吉)。留在原地就“上不去”,走也不行,不走也不行。”(原来的市府在上步区,后来把上步区改成福田区)。
以上凭记忆,不对请指正。

2. 谁知道 深圳 以前的历史啊 (还要有以前的黑白图片!)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后,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点及设施独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异的风格蜚声海内外。

http://ps.luohue.net/szwh/

3. 旧深圳布局以及简介

说“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的人是没有文化的在元代明代,今天的深圳罗湖东门老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的17条街道和所有商业设施的这些范围。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当时,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等客家村落,由于需要,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按照习惯,人们就在这些村落接近中间位置的南塘村与叶屋村之间的农田边上,摆摊设点,慢慢形成了一个小的集市——“墟”,既然成“墟”,就要有个名字吧,由于当时集市西边的水沟较深,于是,人们就称此地为“深圳墟”。圳,客家话就是“田野间的水沟”,“深圳”就是深的水沟。“深圳”这条水沟,是当时的人民与周边的其它条河沟相比,认为较深才来的,这就是“深圳”产生的重要地理人文特征。当时的深水沟慢慢为深圳河–也就是今天的清水河。而今天的深圳河,过去因从梧桐山发源来来,叫梧桐河。“深圳墟”,最早由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初具一个小镇的规模。晚明始,老街一直是方圆数十里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现在“深圳”的名字来源于客家集市“深圳墟”,深圳墟的名字来源于西门外的“深圳河”。清朝自康熙元年至三(1662年~1664年),清廷施行“迁海”政策,一迁再迁,开始迁三十里,后来是五十里。深圳墟也随着迁海令的执行而沉寂下来。但迁海政策造成了经济的巨大萧条,新安县的人口骤减,最后连新安县也被撤掉。鉴于这种情况,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特准在新安进行复界。原籍居民及大批嘉应、潮州、福建、江西人开始迁入。深圳墟又开始渐渐恢复。“深圳墟”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清康熙27年间(1688年)由县令靳文谟署名编纂的《新安县志》。
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车站启用,深圳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交通门户,卖农产品的谷行街(今解放路)、卖小吃和杂货的维新路(今人民北路)、永新街、南庆街等处商业街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今天的罗湖旧城。深圳建特区后,老街又理所当然地成为最早的商业中心,长期引导和左右着深圳的消费潮流。透过次第林立的店铺,熙攘的客流,摆满街面的各色传统商品和曲折幽深的小巷,可见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民居,骑楼、庙宇、书院、祠堂、古钟、石板路和有百年生命的古树。
清嘉庆道光年间,深圳地区有平湖墟、深圳墟、王母墟等等36个墟,每个墟每3天一个墟日,邻近墟市墟日相互错开。深圳墟的“墟日”就是逢农历的二、五、八。深圳墟成为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逐渐割占了香港。自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后,英国人取得了“新界”的租借权,将香港的边界自九龙界限街以北扩展到深圳河南岸,深圳墟遂对外有了更大的接触——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深圳墟的鱼端口、盐端口和缯(丝织品)端口等贸易场所的崛起。
1910年10月1日,广九铁路从九龙尖沙嘴至深圳罗湖桥的一段通车。此后商贾往来更趋频繁,又将中外贸易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时,深圳墟的酒店、鱼店、饼店和米铺、肉铺、杂货铺以及茶楼饭馆等的服务行业大量涌现。每逢“墟日”。农、工、商等各界人士均云集在上大街、鸭仔巷和油榨头等处交易农副产品,景象非常热闹。位于英国殖民地香港和大清国分界线边上的深圳墟,位置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产生了巨大的商业要求,晚清深圳墟有了多家商号。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通车后,香港和深圳地区货物进出大为方便,拉动了深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九铁路在罗湖桥两侧英华界均设有火车站。据民国初年管辖宝安县的粤海道道尹王典章的日记记载:深圳墟是宝安县商品最为繁盛之区。商人之间组织了商会,墟内商店240家,从深圳运往香港的为农副产品,“以蚝豉最佳,油、糖、花生、菠萝、沙梨、萝卜、荔枝亦出品之大宗云”。从香港购回纺织、日用品、化工产品等物资,再运销往各地。
保留在香港历史档案馆的一张二十年代的旧照片上,可以看到深圳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这时,深圳墟已经发展成为宝安县中、东部最大的墟镇。又因为深圳墟是香港至广州、惠州等城镇的“中转站”,所以不少商旅都喜欢在此驻足流连,其中亦不乏“冒险家”在这里大发其财,建于罗湖火车站旁边大利公司的“大摊”(赌场)在深圳墟内开设了五家分馆,
东门确有“门”
现在我们说东门,但大家都没有见过真正的“东门”的“门”在哪里。张一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就此专门到香港的下村墟考察了一番,下村墟比深圳墟小多了,但确实有门,过去一到晚上,还要关上门,以防偷盗。
深圳墟“百年老字号––东生源”的主人梁柏合老人也回忆说,在解放前,深圳墟确实有门,晚上也要关的。东门的位置就在今天解放路和东门中路的交叉点,西门的位置大致在今天解放路和广深铁路交叉点东侧100米处,南门在今天的深南大道,北门在今天深圳中学和财经学校南边的沼泽地。
西门一带店铺很少,北门一带是荒地,南门一带有一个南塘市场,因为东门一带的谷行街、上大街、东新街等商业最为发达,所以后来人们都说“去东门买点东西”,东门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
老东门“是建筑多样化典型的地方”
深圳墟的建筑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所建,虽然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但是门类齐全。
1953年,因深圳镇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至深圳墟。县政府就在蛟湖路一带,也就是东门老街西北面的一片沼泽地。县政府的旧楼在1979年以后被用作了深圳经济特区管委会的办公楼,再后来拆掉了旧楼,盖起了迎宾馆。
东门旧事
1912年夏天,一队日本间谍以普通人的身份通过罗湖桥从“新界”进入深圳墟,在深圳墟的旅馆里住了一晚。他们在游记中写到了:深圳很热,蚊子很大、很多。
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两度东征广东军阀陈炯明、杨希闵、刘震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深圳地区的平湖墟和深圳墟是两军必争的军事重镇。
1925年6月,香港工人举行大罢工。19日凌晨,香港电车工人分别乘火车或步行到深圳。中华全国总工会派员在深圳墟南庆街22号思月书院(即张氏宗祠、私塾)设立香港罢工工人招待站,招待从香港过来的工人。每日由深圳乘火车回广州的罢工工人有1000多人。
1927年,中共宝安县委领导农民运动,一度占领了深圳墟。
1931年,设立了隶属宝安县的深圳镇。民国时,深圳墟的半殖民地色彩非常浓郁。二三十年代,广东军阀陈济棠的胞兄和妾在罗湖火车站附近开设大赌场,并在深圳墟开设了5个小赌场。赌场里吃喝嫖赌样样都有。赌具除了骰宝、牌九外,还有当时国内少见的轮盘。赌场还规定,凡是买筹码1000元以上的,可以免费享受赌场提供的奢侈生活。输完了钱,赌场还可以发给回家的路费,并“欢迎下次光临”。
1938年12月,日本侵略军从大亚湾登陆。为了抗击日军入侵,叶挺率东江游击队把位于南庆街的鸿安酒店作为游击指挥部,上面是指挥部,下面是政治部,但是仅仅运作了7天就不得不从大局出发撤走了。后来,鸿安酒店经常接待爱国志士和港澳台同胞,足以媲美“阿庆嫂”的茶馆。被人们称为“鸿安婆”的店老板何华益,也成为了深圳的“阿庆嫂”。
1942年日军侵占深圳后,日军的岗田部队又将司令部设在这里。解放后,鸿安酒店曾作为宝安县邮电局和邮电工会会址。梁柏合、陈敏学等几位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当年许多人赶深圳墟的时候因为没有面对日军行九十度鞠躬礼,被日军两个巴掌打趴在地上后,胸部再被踩上一脚,甚至被残暴地打死在街头。
1940年,深圳墟设有电报局。现位于福田区上梅林的基督教深圳堂原来位于深圳墟(遗址在今新安酒家西侧),为1896年德国莱茵公会所创建,二战中被日本侵略军烧毁。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深圳墟镇先后盘踞着国民党驻深圳总队、国民党县政府驻深圳警察大队、税警团、联防大队、护路大队以及梁基团、萧天安大队等兵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侵华日寇的铁蹄又残酷地践踏着老东门这片土地……
1949年10月19日深圳镇和平解放,宝深军管会主任刘汝琛率领驻扎在布吉的人民解放军,乘火车进驻深圳墟。
1953年,宝安县委、县政府机关从南头搬到深圳镇,老东门便成为全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深圳戏院、新安酒家和宝安汽车站等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也相继在五六十年代崛起。 [ 本帖最后由 珠江东岸 于 2010-3-9 11:29 编辑 ] <h2>说“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是一个小渔村”的人是没有文化的</h2>在元代明代,今天的深圳罗湖东门老街,其实不是一条街,而是指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176万平方米范围内的17条街道和所有商业设施的这些范围。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当时,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等客家村落,由于需要,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按照习惯,人们就在这些村落接近中间位置的南塘村与叶屋村之间的农田边上,摆摊设点,慢慢形成了一个小的集市——“墟”,既然成“墟”,就要有个名字吧,由于当时集市西边的水沟较深,于是,人们就称此地为“深圳墟”。圳,客家话就是“田野间的水沟”,“深圳”就是深的水沟。“深圳”这条水沟,是当时的人民与周边的其它条河沟相比,认为较深才来的,这就是“深圳”产生的重要地理人文特征。当时的深水沟慢慢为深圳河–也就是今天的清水河。而今天的深圳河,过去因从梧桐山发源来来,叫梧桐河。“深圳墟”,最早由民缝街、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初具一个小镇的规模。晚明始,老街一直是方圆数十里名声显赫的商业墟市。现在“深圳”的名字来源于客家集市“深圳墟”,深圳墟的名字来源于西门外的“深圳河”。清朝自康熙元年至三(1662年~1664年),清廷施行“迁海”政策,一迁再迁,开始迁三十里,后来是五十里。深圳墟也随着迁海令的执行而沉寂下来。但迁海政策造成了经济的巨大萧条,新安县的人口骤减,最后连新安县也被撤掉。鉴于这种情况,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特准在新安进行复界。原籍居民及大批嘉应、潮州、福建、江西人开始迁入。深圳墟又开始渐渐恢复。“深圳墟”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清康熙27年间(1688年)由县令靳文谟署名编纂的《新安县志》。<br /> 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车站启用,深圳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交通门户,卖农产品的谷行街(今解放路)、卖小吃和杂货的维新路(今人民北路)、永新街、南庆街等处商业街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今天的罗湖旧城。深圳建特区后,老街又理所当然地成为最早的商业中心,长期引导和左右着深圳的消费潮流。透过次第林立的店铺,熙攘的客流,摆满街面的各色传统商品和曲折幽深的小巷,可见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民居,骑楼、庙宇、书院、祠堂、古钟、石板路和有百年生命的古树。<br /> 清嘉庆道光年间,深圳地区有平湖墟、深圳墟、王母墟等等36个墟,每个墟每3天一个墟日,邻近墟市墟日相互错开。深圳墟的“墟日”就是逢农历的二、五、八。深圳墟成为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主义者逐渐割占了香港。自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后,英国人取得了“新界”的租借权,将香港的边界自九龙界限街以北扩展到深圳河南岸,深圳墟遂对外有了更大的接触——这在客观上刺激了深圳墟的鱼端口、盐端口和缯(丝织品)端口等贸易场所的崛起。<br /> 1910年10月1日,广九铁路从九龙尖沙嘴至深圳罗湖桥的一段通车。此后商贾往来更趋频繁,又将中外贸易向前推进了一步。其时,深圳墟的酒店、鱼店、饼店和米铺、肉铺、杂货铺以及茶楼饭馆等的服务行业大量涌现。每逢“墟日”。农、工、商等各界人士均云集在上大街、鸭仔巷和油榨头等处交易农副产品,景象非常热闹。位于英国殖民地香港和大清国分界线边上的深圳墟,位置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产生了巨大的商业要求,晚清深圳墟有了多家商号。<br />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通车后,香港和深圳地区货物进出大为方便,拉动了深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九铁路在罗湖桥两侧英华界均设有火车站。据民国初年管辖宝安县的粤海道道尹王典章的日记记载:深圳墟是宝安县商品最为繁盛之区。商人之间组织了商会,墟内商店240家,从深圳运往香港的为农副产品,“以蚝豉最佳,油、糖、花生、菠萝、沙梨、萝卜、荔枝亦出品之大宗云”。从香港购回纺织、日用品、化工产品等物资,再运销往各地。<br /> 保留在香港历史档案馆的一张二十年代的旧照片上,可以看到深圳墟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br /> 这时,深圳墟已经发展成为宝安县中、东部最大的墟镇。又因为深圳墟是香港至广州、惠州等城镇的“中转站”,所以不少商旅都喜欢在此驻足流连,其中亦不乏“冒险家”在这里大发其财,建于罗湖火车站旁边大利公司的“大摊”(赌场)在深圳墟内开设了五家分馆,<br /> 东门确有“门”<br /> 现在我们说东门,但大家都没有见过真正的“东门”的“门”在哪里。张一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就此专门到香港的下村墟考察了一番,下村墟比深圳墟小多了,但确实有门,过去一到晚上,还要关上门,以防偷盗。<br /> 深圳墟“百年老字号––东生源”的主人梁柏合老人也回忆说,在解放前,深圳墟确实有门,晚上也要关的。东门的位置就在今天解放路和东门中路的交叉点,西门的位置大致在今天解放路和广深铁路交叉点东侧100米处,南门在今天的深南大道,北门在今天深圳中学和财经学校南边的沼泽地。<br /> 西门一带店铺很少,北门一带是荒地,南门一带有一个南塘市场,因为东门一带的谷行街、上大街、东新街等商业最为发达,所以后来人们都说“去东门买点东西”,东门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br /> 老东门“是建筑多样化典型的地方”<br /> 深圳墟的建筑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所建,虽然房屋低矮,街道狭窄,但是门类齐全。<br /> 1953年,因深圳镇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至深圳墟。县政府就在蛟湖路一带,也就是东门老街西北面的一片沼泽地。县政府的旧楼在1979年以后被用作了深圳经济特区管委会的办公楼,再后来拆掉了旧楼,盖起了迎宾馆。<br /> 东门旧事<br /> 1912年夏天,一队日本间谍以普通人的身份通过罗湖桥从“新界”进入深圳墟,在深圳墟的旅馆里住了一晚。他们在游记中写到了:深圳很热,蚊子很大、很多。<br /> 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两度东征广东军阀陈炯明、杨希闵、刘震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深圳地区的平湖墟和深圳墟是两军必争的军事重镇。<br /> 1925年6月,香港工人举行大罢工。19日凌晨,香港电车工人分别乘火车或步行到深圳。中华全国总工会派员在深圳墟南庆街22号思月书院(即张氏宗祠、私塾)设立香港罢工工人招待站,招待从香港过来的工人。每日由深圳乘火车回广州的罢工工人有1000多人。<br /> 1927年,中共宝安县委领导农民运动,一度占领了深圳墟。<br /> 1931年,设立了隶属宝安县的深圳镇。民国时,深圳墟的半殖民地色彩非常浓郁。二三十年代,广东军阀陈济棠的胞兄和妾在罗湖火车站附近开设大赌场,并在深圳墟开设了5个小赌场。赌场里吃喝嫖赌样样都有。赌具除了骰宝、牌九外,还有当时国内少见的轮盘。赌场还规定,凡是买筹码1000元以上的,可以免费享受赌场提供的奢侈生活。输完了钱,赌场还可以发给回家的路费,并“欢迎下次光临”。<br /> 1938年12月,日本侵略军从大亚湾登陆。为了抗击日军入侵,叶挺率东江游击队把位于南庆街的鸿安酒店作为游击指挥部,上面是指挥部,下面是政治部,但是仅仅运作了7天就不得不从大局出发撤走了。后来,鸿安酒店经常接待爱国志士和港澳台同胞,足以媲美“阿庆嫂”的茶馆。被人们称为“鸿安婆”的店老板何华益,也成为了深圳的“阿庆嫂”。<br /> 1942年日军侵占深圳后,日军的岗田部队又将司令部设在这里。解放后,鸿安酒店曾作为宝安县邮电局和邮电工会会址。梁柏合、陈敏学等几位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当年许多人赶深圳墟的时候因为没有面对日军行九十度鞠躬礼,被日军两个巴掌打趴在地上后,胸部再被踩上一脚,甚至被残暴地打死在街头。<br /> 1940年,深圳墟设有电报局。现位于福田区上梅林的基督教深圳堂原来位于深圳墟(遗址在今新安酒家西侧),为1896年德国莱茵公会所创建,二战中被日本侵略军烧毁。<br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深圳墟镇先后盘踞着国民党驻深圳总队、国民党县政府驻深圳警察大队、税警团、联防大队、护路大队以及梁基团、萧天安大队等兵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侵华日寇的铁蹄又残酷地践踏着老东门这片土地……<br /> 1949年10月19日深圳镇和平解放,宝深军管会主任刘汝琛率领驻扎在布吉的人民解放军,乘火车进驻深圳墟。<br /> 1953年,宝安县委、县政府机关从南头搬到深圳镇,老东门便成为全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深圳戏院、新安酒家和宝安汽车站等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也相继在五六十年代崛起.

4. 哪位知道图片上是深圳哪个地方

不是深圳的,这是潮州广场数码影城,依稀可见的是湘桥区人民医院。

5. 图片里的地点是深圳哪里呢

图应该是南山区的深圳大学城。
可以去确认一下。

6. 30年前深圳会是什么样子的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陆地最东端位于东南部南澳街道东冲海柴角,最西端位于西北部沙井街道民主村,最南端位于西南面珠江口中的内伶仃岛,最北端位于西北部松岗街道罗田社区

1980年深圳历史老照片:当年的罗湖火车站(美国人拍摄的1980年深圳:想不到成为特区前的深圳是这样子)

励志名言: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励志名言: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7. 为什么我在一些历史书上的地图中没有看见深圳,却看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城市标注着

深圳市改革开放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而已,古人怎么知道他将是“一线城市”之一,至于你说的小城市,当时他们可是重要的大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或者是有特殊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

8. 请问谁知道图片是深圳哪里

应该是龙华一带吧!我也是猜的。干嘛。你的 朋友在这边吗?还是住在这一带。

9. 图片是深圳哪里

从图片上看像是深圳的莲花山,从图二看像是深圳莲花山人行景观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