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清热去火
<p>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结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药片来抱佛脚。
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大药库。当我们出现咽喉不适、肠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穴位来补身体,缓解不适,安全有用,能让我们尽享健康。
消炎护嗓药照海穴
咽喉部痒痛,有时还伴有干咳、干呕的症状;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药物无法进入粘膜深层,吃药无效;空调吹久了,咽喉肿大、发炎、发烧……这时可以按摩照海穴,消炎护嗓。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用法: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钟,每天不限制时间、次数。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闭着嘴,不要说话。一会儿,会感觉嘴里有津液,慢慢吞咽下去,这样几次后,可缓解不适。
健胃消食药大陵穴
脾胃不好的人,遇到喜欢的食物,稍不留神,吃的稍微有点多,就会消化不良。此时,如果能够来点具有消食化积作用的“药物”,往往可以缓解不适。
位置: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用法:这个穴位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
去心火药劳宫穴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这些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位置: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地方。
用法:清泻心火要用强刺激,可内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对应手背处即为外劳宫)同时掐按,并朝第三掌骨桡侧方向用力,使麻胀感蹿至中指尖。
止咳化痰药孔最穴
我们身体上就有不花钱的止咳糖浆,那就是孔最穴。
位置:孔最穴位于伸臂侧掌,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
用法:弹拨孔最穴可以缓解久咳,即用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通便药支沟穴
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体味到便秘难受滋味的人越来越多。多数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位置:抬臂,掌心向下,从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它的位置。
用法:每次排便前,用手指按揉3~5分钟。
降糖药然谷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位置:它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用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用拇指用力按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降压药内关穴、外关穴
</p><p><img><\/img></p><p>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神奇的降压穴,它在血压高时可降压,血压低时候可升压,这就是内关穴、外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用法:按揉时,上下要同时用力,每侧按揉30秒,左右交替,每天按揉5~10分钟。
镇静安神药印堂穴
</p><p><img><\/img></p><p>
调理失眠有一个非常好使的穴位,可以起到明显的镇静安神作用,这个穴位就是印堂穴。
位置:正坐,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用法: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状往上按摩。这种方法适用于晚上临睡前,每次按揉5分钟,就可以大大改善睡眠质量,逐步摆脱失眠的影响。
护肝排毒药太冲穴
</p><p><img><\/img></p><p>
肝脏毒素积累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女性还会出现痛经。因为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胆经的领域,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用法:用拇指按揉太冲穴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手交替按压。
健脾排毒药商丘穴
</p><p><img><\/img></p><p>
脾脏有毒时,面部会出现色斑,身上会积累脂肪,导致肥胖。同时,口气会比较明显。
位置: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用法:用手指按揉商丘穴,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手交替做。
补肾养肾药涌泉穴
</p><p><img><\/img></p><p>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涌泉穴直通肾经,经常按揉它,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用法: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急救药极泉穴
</p><p><img><\/img></p><p>
如果你突然感觉心悸、心痛,身边又没有急救药物,怎么办?危急关头,首先你一定不要慌,先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可以弹拨心经上的急救穴——极泉,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救护时间。
位置: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深处,取穴时上臂外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
用法: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感觉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发散。用此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缓解前胸部的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的症状。</p>
B. 排草、灵草图片
排草图片如下:
排草的药性:
排草既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草药,常用于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经,解毒,主治感冒,咳嗽,风湿痹痛,院腹胀痛,月经不调,疔疮,蛇咬伤。
灵草的药性:
灵草也叫甘草,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
(2)按哪里清热解毒图片扩展阅读:
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排草也是近代香料工业的宝贵资源, 采用排草制成的排草香精, 可用在烟草工业和东方型化妆品中。排草作为一种香料,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被普遍使用。由于香料工业的原料需要量大, 而排草又属于野生, 往往供不应求, 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
排草和灵草都是麻辣火锅中运用普遍的一味香料。在麻辣火锅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卤水中使用。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灵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实很多辛香味调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C. 清热解毒法的常用清热解毒12种方法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着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着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着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着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
D. 按哪个部位有助清热解毒
清热穴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清心的:小海、曲泽,清肺的:尺泽、鱼际,清肝胆的:太冲、阳陵泉,清胃肠的:内庭、曲池、合谷,清三焦的:外关、支沟,清热解毒的:耳尖、八邪、八风。
E. 清热解毒的鱼腥草,它的功效应用主治范围有哪些
鱼腥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介绍鱼腥草的时间说到:“鱼腥草叶有腥气,故俗称为鱼腥草,入药能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其实在中医里面,鱼腥草除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效外,还有很好的消肿排脓、利湿通淋等功效,而至于鱼腥草的主治范围,则有以下几点。
当然,这些只是鱼腥草的主要功效,除此之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鱼腥草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方面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F. 人体解毒穴位有哪些
清热穴 清热穴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的穴位,用于治疗热病高热、脏腑郁热、痛肿疮毒等各种里热证。根据清热作用的不同特点,清热穴又可分为:清心热穴——小海、曲泽,清肺热穴——尺泽、鱼际,清肝胆热穴——阳陵泉、太冲,清胃肠热穴——曲池、合谷、内庭,清三焦热穴——外关、支沟、清热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风(此三穴宜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清心热穴用于治疗胸痛、咽痛、咳喘、痰黄等,清肝胆热穴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偏头痛、胁痛、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清胃肠热穴用于治疗胃痛、呕吐、便秘、牙痛、口渴等,清三焦热穴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肩背痛、便秘等,清热解毒穴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肢端肿痛麻木、面赤颊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疖痈疽等。
G. 吃什么清热解毒药去火
1、穿莲片:清热去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烧,喉咙肿痛,口腔溃疡。口服,一次2-3片,一日3-4次。
2、牛黄解毒片(丸、胶囊):牛黄解毒片不仅与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而且如果同复方新诺明一起吃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炎消炎片、消肿和镇痛作用。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3、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喉咙痛,牙痛,头晕,口腔溃疡,红眼睛,便秘。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4、双黄连口服液: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导致的发热,咳嗽,喉咙痛。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5、清热消炎宁:用于感冒、急性胃肠炎、阑尾炎、烧伤等。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外用,将去除薄膜衣后的药片加温开水溶化后,按患处大小搽敷,一日2~3次。
6、维C银翘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因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痛。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8、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湿热引起的发热、过敏、口渴、红脸、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
H.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中医把致病的外因分为六种,称作六淫,分别是风、寒、暑、湿、温、热;热毒只是其中之一。
热毒炽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有红斑、烦躁或昏迷、大便干结、尿少、咽喉肿痛、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数。此型病人属于热证。《神农本草经》中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食同源,药食同理。我们也可以说“疗寒以热(温)食,疗热以寒(凉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凉性食物。寒性或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常见寒性(凉性)的食物有:莲藕、竹笋、芦笋、冬瓜、慈姑、丝瓜、黄瓜、苦瓜、蕹菜、油菜、菠菜、苋菜、荸荠、莴笋、白菜、西洋菜、葫芦、枸杞菜、茭白、绿豆、荞麦、大麦、小麦、薏苡仁、苹果、香蕉、番茄、芒果、甘蔗、梨、橙、柚子、木瓜、杨桃、海带、紫菜、海藻、田螺、田鸡、茶叶、兔肉、鸭肉、甲鱼等。
热毒炽盛型病人的饮食禁忌:由于该型属热症,热症病人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葱、荔枝、狗肉、羊肉、猪肉、猪肝等。
[临床表现]
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本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有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疗法则] 治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治虚热阴毒者,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 龙胆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萆、山豆根、鱼腥草、败酱草、龙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叶20g。
2、随证加减: 上焦肺热者,加黄苓12g; 中焦热者,加黄连12g; 下焦热者,加黄柏10g; 三焦热者,加山栀子10g; 肝胆炽热者,加龙胆草、龙葵、半边莲各30g; 胃肠腑热者,加大黄15g,苡仁30g; 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各10g。
[其他措施]
1、针刺治疗: 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百会、神阙。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2、推拿治疗: 足底部轻轻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3、调护方法
(1) 注意卧床休息,症状有显着减轻或好转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
(2) 对发热者,需每日测体温3~4次,待体温正常后每日测体温1~2次。
(3) 可进丰富营养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热之晶。
(4) 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恢复阶段,应禁止性生活,因房劳伤肾气,有碍于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I. 身体上的哪些穴位,常按可以养肺
通过穴位按摩来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穴位按摩的方法是刺激人体穴位,用此来激活人的经络、血脉之气,最终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而按摩身上的“天突穴”“肺俞穴”,能有效的调理肺气 ,改善肺脏功能,尤其适合一些平时容易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等的人群。长期下去不止可以预防感冒、咳嗽等,对于一些严重的肺疾病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改善。日常生活中,光利用按摩穴位的方法来达到养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运动锻炼和饮食规律。同时,按摩穴位见效较慢,需要长期按才能起到效果。如果身体有恙,还是请及时去医院检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