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长征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可爱作业图片搜索 2024-11-15 00:14:45
哪些二次元图片让你惊艳 2024-11-15 00:08:47
睡眠动态图片可爱 2024-11-15 00:01:54

长征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1-06 13:31:28

㈠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

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若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共走了14个省
11个省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我觉得答案这么写有些不妥。就问题而言,我认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之外,还应该把红军其他方面军走过的省份加在一块,才符合题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红二十五方面军经过的河南、湖北两省和红二方面军经过的新疆。另外,中央红军所走过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个?宁夏在图中显示的非常明显,为什么不算?如果加上宁夏,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省份应该是12个。这样看来,红军长征共经历15省,它们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长途征讨(expedition●long march)

2.红军长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㈡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有关资料

路线:

(2)长征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长征背景: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

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转战贵州等地四渡赤水,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之后,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得到彝族人民的支援,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1935年5月下旬,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6月14日与先期到达懋功的红军第四军会师。

㈢ 语文课本插图大盘点,认出10张以上可能是学霸,你认出了几张呢

说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会附上1~2张插图,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学生阅读课文会更有立体感,图文并茂嘛!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举出一系列语文课本插图,各位家长和学生不妨猜测一下,据说认出10张以上的同学可能是学霸哦!

语文课本上的插图,每一张都是童年回忆,看到最后眼睛酸了

第一张:

提示1:作者是鲁迅

提示2:图片中的动物叫猹

此外,语文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衍生出的产物,孩子要留心观察四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学好语文。

总而言之,孩子学好语文就要多说、多读、多写,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主旨,也要思考作者的背景时代,这样会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感悟。

寄语

这15张插图的答案,你们想到了吗?接下来就是公布答案的时刻:

少年闰土、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赠汪伦、月光曲、夜莺的歌声、珍贵的教科书、孔乙己、西门豹、爱迪生救妈妈、诚实的孩子、将相和(负荆请罪)、陈毅吃墨(吃墨水)、峨眉道上、桃花心木。

今日话题:你能猜对几张?

㈣ 王树增《长征》创作背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展现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是全人类追寻理想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增进广大读者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弘扬长征精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王树增先生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他的长篇纪实文学经典《长征》进行了全面修订,推出《长征》修订版。值此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长征》修订版的推出极具历史和纪念意义,既是对伟大崇高的长征精神的致敬,也是向广大《长征》读者的隆重献礼。

王树增先生根据全新史料,在原版《长征》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增加和全面修订,添加了大量对战役、人物的细节补充,推出全新的《长征》修订版。修订版较原版增加7万余字,改为上下两册,并加入8幅精心挑选的珍贵长征地图和参考书目,将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王树增先生也专门为修订版创作了后记。

㈤ 《七律长征》全诗展现了5幅征难图有什么

《七律 长征》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途中遇到的( 艰难险阻 ),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穿越乌蒙山)图,(巧渡金沙江)图,(强渡大渡河)图,(翻越积雪岷山))图。

全诗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长征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七律 长征》的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中国共产党为了到抗日最前线,挽救中华民族,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重要的战略转移,就这样默默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㈥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路过的地点并发生了什么事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这名当时30岁出头的记者,后来回到北平,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

《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网络全书”。堪称“红色经典”中的经典。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作家社此次出版的纪念珍藏版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珍贵图片。

㈦ 关于红军长征的书(要内容简介和书名,作者)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2,《长征》作者:现代王树增

《长征》完整再现长征的全部过程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因素,充分展现中国人不畏艰险、为信仰艰苦奋斗的伟大长征精神,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全景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书写了这部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也增进了广大青少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长征大会师》作者:现代雷献和

《长征大会师》(上、下册)小说以恢弘的史诗巨制、深厚的精神开掘、以及准确独到的细节呈现,全景式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大会师的壮阔画卷。既有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百丈关、直罗镇、腊子口等悲壮、惨烈的宏大战役场面,又有关于普通人物投身革命参加长征后,英勇善战、历经悲欢的动人故事,令人手不释卷。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其麾下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5,《长征,你知道多少》作者:解放军报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这本书带读者回眸那段红色征程,重温那首英雄史诗。 力求选择新角度,运用新写法、新史料,表达新观点、新认识。书中对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战斗及人物活动均有深刻独到的分析,尤其是对一些长期困扰人们心中的疑问,如长征的行程、经过地区、参加人员等,在汇集各种材料和观点的基础上,也给出了合理而圆满的解释。

㈧ 有关红军长征的书

1、《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

作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着,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由美国作家、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于1986年写成,三年后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其麾下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3、《长征风云》

作者:赵蔚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将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进行正面的全景式的描写,以展现长征的历史风貌。

历史背景为一九三四年夏秋之际,国民党南京政权对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下,红军失利,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作品以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派信使归国传达国际指示为序幕,真实生动地反映出长征前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化和党内军内复杂激烈的斗争。

4、《长征行》

作者:石仲泉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着名学者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7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书记述了沿途的民风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特产等,汇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图片。

5、《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 》

作者:史石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云南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了《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一书。

以实录笔法逼真地再现长征这段历史是该书特色,作战双方将领的回忆文章、作战指示及电文,外国记者的实地报道等,都能让我们以亲历者的视角充分领略战争的全景和细节,感受战争的紧迫和真实。穿插全书的60多幅图片,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历史。

以图文并茂形式重现了红军长征过云南这一史实,并由五个相关的附录从不同侧面丰富、补充了这一伟大行动的史料。

该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红军将领回忆长征过云南的文章;第二部分为5个附录,包括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有关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报道,当年红军所过之地民众对红军的回忆,当时在云南围堵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记述资料等。

㈨ 《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原文如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9)长征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七律长征》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开资料来源:网络-七律·长征

古诗文学-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