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你给我搜索一下awm的图片 2025-02-02 07:51:05
后脑是哪个位置图片 2025-02-02 07:45:21
我储存的图片在哪里 2025-02-02 07:44:33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21 18:32:43

❶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1937年11月中旬,中国在淞沪会战失败后决定坚守首都南京。11月20日,蒋中正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外围阵地,10日对南京城垣阵地展开猛攻。12日,南京卫戍司令部下令弃城突围撤退。13日,日军攻入南京。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中国军在上海与日本上海派遣军已经进行近三个月惨烈而胶着的战争。战事在日本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之后急转直下,侧后被袭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在日军的迅猛追击下,国军的撤退变成无比混乱的溃逃。

11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南京。在6月有101.5万城乡居民的南京市,12月初,常住人口据估计只有46.8万至56.8万人,但这并不包括军人和从前方逃亡到南京的难民。

22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

29日,南京市市长宣布承认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为安全区提供粮食、资金和警察。唐生智还承诺将部队撤出安全区。12月5日,国际委员会收到日本政府模棱两可的回复,随即开始安全区的工作。

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

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他部队都要从正面突围,

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这个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

会议结束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

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撤退准备,于是放弃阵地涌向下关一带。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

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

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战争期间,日本当局对日本国内媒体施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回国的日本官兵也被命令对在战争中的罪行禁口,这使得相当部分日本国内民众难以及时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详情。但是,随着有更多的战时退伍兵返回等情况的变化,大屠杀的信息在日本主流媒体之外得以传播。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本媒体随军记者发出的稿件和照片都要经过日本军方和当局的严密审查,凡是对军方不利的一律没收,违规的记者要受严厉处罚。

《读卖新闻》随军记者小俣行男说:“在战场上听到的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暴行,但这些事是绝对不能写的。只让写些什么在战场上邂逅的友情和前后方的佳话等,这类军中的所谓美谈。”

❷ 南京大屠杀图片

别看了,在未来,一定要杀了那些***,我要东京大屠杀,顶起来啊

❸ 南京大屠杀背景,简单一点,一二百字能概括的,能把事情说清的!

南京大屠杀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

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了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廓阵地进攻。

12月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城垣阵地还在中国军队手中。

负责防守中华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擅自带部分部队向下关逃跑,虽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但已经造成城内混乱。

(3)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六周内,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纵兵屠杀无辜的罪恶行径,其手段野蛮残忍,且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并举。

其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的暴行,无数公私财物被掠夺,文化古都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以及陆续回到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还秘密地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成为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动态画面。

当年亲身经历日军暴行的南京军民,留下了大量的受害证言。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也留下了大量的加害记录。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设在南京的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均对南京大屠杀专案审理,对南京大屠杀案做了法律的定论,分别判处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绞刑和死刑。

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

❹ 南京大屠杀的网页的背景图片,有木有,急急急

直接查看源文件提取

❺ 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有哪些

《南京1937》、《拉贝日记》、《黄石的孩子》、《南京!南京!》、《栖霞寺1937》等。

1、《拉贝日记》

影片《拉贝日记》由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乌尔里奇·图克尔、丹尼尔·布鲁赫、史蒂夫·布西密、张静初和香川照之等联袂领衔主演。影片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

影片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始末,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曾对纳粹主义深信不疑的拉贝,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万中国百姓的生命。

2、《南京1937》

《南京1937》是由龙祥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制作,吴子牛执导,秦汉、刘若英等人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3、《黄石的孩子》

《黄石的孩子》是由中国、澳大利亚、德国联合拍摄的一部抗战期间的影片。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周润发、拉达·米契尔和杨紫琼等联袂出演。影片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电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英国人乔治·何克,带领60个孤儿踏上不平凡的征程

4、《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由陆川执导,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中泉英雄等主演。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2009年4月22日,该片在中国内地公映;同年该片获得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等奖项

5、《栖霞寺1937》

《栖霞寺1937》由南京三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精汇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5日推出的一部 战争剧情电影,该片由郑方南执导,新华、宋军等主演。该片讲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沦陷前后,南京栖霞寺和尚寂然法师带领寺庙僧人自发创建难民护难所,不畏日军的压力与打击,保护两万多难民的故事。

❻ 请问电影《南京》是哪个国家拍摄的电影

电影《南京》是2007年由导演比尔·古登泰格、丹·史度曼联合执导,主演则是雨果·阿姆斯特朗、赵家玲、斯蒂芬·多尔夫等,这部影片的制片地区是美国。这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该影片主要讲述了日军在1937年底大举入侵南京,肆意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廿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命,还有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一些富有正义感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医生以有限的力量,建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来保护中国难民的故事。

《南京》这部电影,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和文献以及西方人有心留下的一些信件和日记,再加上非常震撼的历史片段、证词和访问,还原南京大屠杀的真貌。这部影片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沉痛的浩劫,非常具有真实还原历史的力量。


这种真实的再现南京大屠杀的片段,对于西方普通观众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历史,因为日本人一直企图掩盖这种罪恶性的历史,企图掩盖他们曾经犯过的重大错误,掩盖他们对中国造成的沉痛伤害。《南京》这部影片非常客观,而且平实地对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加以展现,没有过多的粉饰,所以这当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再现和还原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刺痛了许多观众的心。

❼ 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十部故事片,你看过几部

“勿忘历史,砥砺前行”,作为中国人是不能遗忘“南京大屠杀”这种痛苦的历史的,30多万同胞命丧日军之手,让人悲痛愤怒。关于这段历史拍成了不少的故事片,其中有两部我印象特别深刻。

1,《金陵十三钗》

影片是以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中国士兵两个视角展开的,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行为让人发指。老百姓、军人、老师、舞女等等,面对日军的兽性他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反抗着。影片气氛压抑,值击观众内心,让观众永远铭记那段悲惨的历史。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❽ 张纯如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去世原因

残酷史实与骚扰报复致使张纯如精神崩溃

张纯如所从事的事业在美国,在西方世界,都是一项孤独者的工作。她接触到的是血淋淋的史实,在《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网络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书成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由于她又开始准备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接触到的残酷史实又一次触发她的病痛,引发了她的忧郁病症,而且张纯如还患有偏头痛,这是忧郁症的表征,巨大的病痛揪割着她,她的忧郁症不断加深。

2003年7月张纯如在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时,曾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张纯如的先生道格拉斯(BrettDouglas)于2004年11月9日清晨5时30分向警方报案称张纯如已失踪。道格拉斯对警方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妻子是在当天凌晨2时。张纯如在给家人的遗言中说,希望他们记住她患病以前的样子:全心投入生活,献身她的事业、写作和家庭。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后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8)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997年,张纯如女士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在纽约出版,该书出版之后在纽约和西方地区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两年前的1995年,年仅27岁的张纯如,勇敢地选择直面那场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亲身走访调查,以泣血之笔撰写出《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尘封60年的记忆之门。

一直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张纯如,因此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威胁和压力。36岁那年,年轻的生命之花早早凋零。

在张纯如生前的采访录像中,她说起了撰写这本书的缘起。“当我还是一个在中西部大学城长大的小女孩时,我的父母第一次告诉我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我的父母是科学教授,他们也总是告诉我,对他们来说,在战时的中国成长是什么样的生活。”

张纯如的祖父母在大屠杀爆发前的一个月离开了南京,她的家庭关于1937年南京的记忆激励着张纯如去揭开隐藏在悲剧背后的事实真相。

1994年12月10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57周年的时候,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社区服务活动中心举办了一个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图片展,这个图片展触发了张纯如的行动。在1995年7月23日,张纯如前往南京,寻找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张纯如母亲张盈盈女士说:“她在档案馆搜集到了很多很多的资料,那个资料就是一层一层的案件,就是每个受害者的报告。

比如说某日某天这个人被强奸,有很多很多件,她就一直看一直看,一个案件一个案件看。她看到后来她跟我讲,她说都麻木了。我就说那你还要写吗?这么痛苦。她说我跟她们这些人比起来,我算什么?”

张纯如在耶鲁大学发现了传教士们的信件和日记,包括明妮·魏特琳、乔治·费奇和罗伯特·威尔逊。她也看到了约翰·马吉牧师的电影胶片,后来,约翰·拉贝的孙女还把拉贝的日记复印件给了她。

“她从早到晚地工作,我还记得她采访受害者的事情,那让她很伤感”,张纯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回忆说。当张纯如接触到这些痛苦的时候,她发自肺腑的感觉到那种痛。当她在写作的时候,愤怒和痛苦交加。她将与受害者交流的痛苦化为自己的痛苦。这本书的整个写作过程,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无比痛苦的经历。

着作出版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终于,张纯如撰写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之际在美国出版。她着写的这本书曾经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数月之久,这部书为西方社会了解南京大屠杀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不仅更多的美国人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越来越多的亚洲人也通过这本书了解那段历史。

该书的编辑苏珊·纳比勒说:“这本书最初的读者都是华人,实际上是华人妇女。”后来影响到日本,有的日本小孩会走到张纯如面前说:“我是日本人,但是我想知道真相,在我的国家我们无法找到真相。"

在威胁和恐吓中持续发声

张纯如的书是全面记录侵华日军对南京所犯暴行的着作,并且它使日本右翼分子陷入疯狂。她接到过来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电话。但威胁没有阻止张纯如发声,她和日本驻美国大使一起出现在一个广播电视节目上。

怒斥日本方面拒不道歉的态度:“我并没有听到‘道歉’的字眼,如果他真心地说‘我个人为日本军队二战期间的行为感到抱歉’,我会考虑这是道歉,但是又一次,我们听到了‘后悔’、‘遗憾’、‘发生了不幸的事’这些词。

张纯如在生前的采访中谈到,“我不想让这段历史从此消失,我不想让那么多人的生命从此灰飞烟灭,所以我写了这本书。真正困扰我的是日本的某些有权势的势力,他们想让这段历史消失,我认为这是对受害者的侮辱,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阻止种族屠杀的发生,同时也不应该让它被遗忘。”

最终,张纯如因为抑郁、过度劳累和身体上的疲劳而精神崩溃。在2004年的11月9日,于美国加州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年仅36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纯如

❾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死于这场屠杀的国人有多少

最近热映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真实历史事件,提到淞沪会战就会想到战局失利后的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后,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经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