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明君墓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疯女人的图片 2024-11-05 22:08:33
观音佛像高清图片 2024-11-05 21:40:43
忧伤的人物女图片素材 2024-11-05 21:32:55

明君墓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11 04:07:26

① 王昭君的墓埋葬在哪里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们把昭君墓称作"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千古传颂的为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汉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燖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实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考古学家从昭君坟得到的文物推断,金元时期,墓前就有享堂之类的建筑物。清代康熙年间,张鹏翮和钱良铎途经呼和浩特时,还看到青冢南琉璃瓦碎片成堆,并有黑色的石虎、石马各一个,白色的石狮一个,石头房子一座,石头小房子上还竖着用蒙古文书写的幡旗,以及当地人在青冢顶用土垒的一个小方亭,方亭内藏佛像、绸布和豆麦。青冢旁还有一棵古柳,浓荫覆地,苍翠扑人。那些石虎、石狮、石马、石头房子和小方亭,寄托着当时呼和浩特地区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深刻眷恋和哀思,忠实地陪伴着这位远嫁的汉家姑娘。
历代文人墨客对昭君出塞多有评说,说是最贴切的是唐代诗人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知。剑戟归田里,牛羊绕塞多。"
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昭君坟进行了多次修缮。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把昭君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昭君坟,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62米,墓高33米,占地约73亩。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再往北行,朝阳耸立着一块高大石碑,石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后方两侧,七块各代石碑历历在目。墓前有相连的两层平台。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栩栩如生。
王昭君--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自古以来就活在人民心中,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传颂

② 宋仁宗的陵墓具体在哪可以旅游参观吗

宋仁宗墓位于现如今的永昭陵位于巩义市孝义镇,是可以旅游参观的。

宋朝时期,人们建墓穴都是采用流行的砖壁来建造的,所以在宋代,他们的墓穴相对来讲都是比较个性化的。

宋仁宗剧照

因为宋仁宗墓的个性化,在北宋的皇陵中算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一座,现在也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旅游的皇帝陵墓。

宋仁宗墓之所以被开发并不是因为后人不尊重他,恰恰相反,正因为宋仁宗是个明君,后世人对他多有景仰,所以在陵墓开放之后,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宋仁宗的气息。

③ 古代唯一没有污点的帝王是谁,以至于去世1400年后,仍有人为其守陵

帝王一般来说都会有功勋也有污点,很多皇帝的评价好坏都有争议,但隋文帝杨坚被称为是唯一一个“没有污点的帝王”,这不仅和他在历史上做出的贡献有关,而且和他本身的为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杨坚死后,他的墓建在咸阳,如果用一个人死后别人对他的态度衡量这个人在世的价值,那么杨坚一定值得被称作是一位非常好的帝王。他的陵墓不仅没有人盗,还有村民自愿为他守灵,周围的百姓也对他的陵墓非常敬重和爱惜,这都表示了他在世时的功绩。远处不讲,只看近处,他的统治期间,百姓的日子是实实在在过得更好了,这也是他被后人纪念多年的原因吧。

④ 村民在古井旁建猪圈,猪圈突然塌了,却发现下面是位开国帝王陵墓,这是谁的墓

这座墓的主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高阳的墓葬。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河北磁县湾漳村一户村民家的猪圈在大雨过后坍塌了,这户村民在修复猪圈的时候,发现猪圈里有一口大洞。这个洞阴森吓人,村民报警后,警察判断这洞很有可能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洞里面是一座古墓。

高洋的执政后期阶段,他开始宠溺小人而远贤臣,荒淫无道,做出了一件一件又一件荒唐的事情,他开始一步步由明君走向了昏君的道路。千年之后谁都不会想到这位历史上褒贬不一的皇帝的墓葬,会在一座猪圈中重见天日。

⑤ 为何宋朝君王陵墓,大多流落荒野山地

在古代历史上,皇陵一般都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但是宋朝却是一个例外,他们的皇陵在数百年来连盗墓贼都不想光顾,别说没有奇珍异宝、珍贵文物,连水银和君王的含珠都没有,可谓是历史上最惨的君王陵墓没有之一。宋朝君王的陵墓为何这么凄凉,还是因为盗墓贼。

现在提起盗墓贼仍然让人痛恨,损失多少历史上的奇珍瑰宝。对宋朝皇陵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河南省巩义市看看,君王的陵墓就建在那里,如今也就是一个土坡,更不会收门票,一个朝代的陵墓沦落至此也是可悲。

⑥ 谁知道李世明的陵墓在那

昭陵

秦汉时期不同,唐代皇帝的陵寝大部分沿用魏晋和南朝流行的办法:在天然山峰的中部开凿墓室,不起土堆,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陵——气势上也自逊了一筹。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照陵的玄宫(即墓穴)就凿建于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就气势之壮观雄伟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了。

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后开始营建,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历时达13年。唐太宗生前曾宣扬俭约薄葬,这不过是怕掘墓之徒眼热光顾,难保骸骨安宁。事实上昭陵建制十分奢华,据文献记载,昭陵玄宫高悬,墓道至墓室深250米。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门,墓室宏伟富丽,与阳间的宫殿无异。中室为正寝,东西厢房中摆放着石床,床上石函的铁匣里全部是前代的书画,其中就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的《兰亭序》真迹,这是太宗之子高宗谨遵父命陪葬的。墓门外沿山腰还建有许多木构的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灵魂游乐,里面还有宫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然而对这种荒谬事也未能免俗)。由于玄宫前面山势陡峭,来往不便,又顺山旁架设栈道,悬绝百仞,左右盘旋,绕山300米,才到达墓门。后来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又将栈道全部拆除,与外界隔绝。尽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盗掘的命运。不过今天的游人却只能远远望山兴叹,无法到得跟前。昭陵陵山四周围绕垣墙,墙四隅建有角楼,墙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青龙”,西曰“白虎”。陵园的主要建筑是献殿(上宫)和寝宫(下宫)。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是上陵朝拜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寝宫建在陵山墙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灵魂起居的场所,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也住在这里。当年的这些华丽房舍如今只剩残砖断瓦,衰草黄土了。

昭陵主峰迤逦而南,范围极为广泛,占田约30万亩,有107座功臣贵戚陪葬墓,这种笼络臣僚的手段乃袭自西汉,而陪葬墓数目之多,却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这庞大的陪葬墓群呈扇形列置在主陵两侧,益发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们是李世民父子统一中国,创设大唐帝国的重要人物,此外,还有些少数民族首领也有幸陪葬。

石刻艺术是昭陵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昭陵更为后世重视的原因之一。唐太宗是史所罕见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宇内安定,四方顺服,出现了历来为史家所艳称的“贞观之治”(太宗年号“贞观”)。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文化艺术也日渐繁荣,故而昭陵石刻,如重要陪葬者的碑碣,六骏浮雕,蕃酋石刻像等技艺精湛,精美非凡,更兼高大雄伟,与高耸的山陵浑然一体,和谐中显出蓬勃昂扬的风貌。

初唐立碑之风盛行,所以碑碣占了陵园石刻的绝大部分,这些碑石汇当时书法之精萃,反映了初唐各书法家的风韵特点以及盛唐书法的艺术风格。昭陵玄武门外原来列置 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雕像,象征贞观年间诸宾王归顺唐朝,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是唐太宗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这些石像高8尺,座高3尺,栩栩如生,极为壮观,可惜清干隆以后大多被毁,现在仅存两座了。
如果把昭陵比作一顶美仑美奂的皇冠,那么昭陵六骏浮雕就是上面最耀眼的一颗宝石。这些浮雕原来置放在玄武门内东西两庑,与历代一些帝陵陈陈相因的一般性的石人石马布局不同;这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他开国的武功所立。六骏是他当年驰骋战场所骑的六匹战马,名字分别为飒露紫、拳毛马、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相传六骏诸形出于唐代着名画家阎立本之手,由技艺高超的名匠依照图形一一刻在青石屏上,每件石屏刻一匹马。石屏高约1.5米,宽近2米,左上角或右上角都有唐太宗自题的四言赞美诗,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书写,不过,如今字迹已无从辨认了。这一组石刻表现的六骏情态各异,姿态生动,神韵充沛,造型优美雄骏,手法浑厚简洁,饱满圆润,堪称稀世珍品,而唐朝的一代雄风也尽现于此;更绝的是六骏中有四骏身上中箭,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前无古人。”大概由于六骏的战斗经历,再加上石雕艺术的魅力,这组浮雕在民间的传说中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据说安史之乱时,唐军和安禄山手下将领崔乾祐在潼关展开大战。战斗中,叛军的一队白旗军冲杀悍勇,攻势凌厉,唐军一时难以招架,眼看要败下阵来。突然黄旗招展,不知从何处杀出一队人马冲向白旗军。两个回合的恶战下来,黄旗军杀得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敌众,被白旗军团团围在核心,难以突围。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阴云四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转眼间黄旗军踪影全无,惊得叛军呆若木鸡,仓皇倒退了几十里。后来,昭陵的守陵官员奏报朝廷说,潼关大战那天,昭陵前的石人石马个个汗湿欲滴。人们纷纷传说:那队勇猛神奇的黄旗军就是这些石人石马组成的。

19世纪后期,“六骏”中的一匹马曾被欧洲人摹绘成图,收进《世界名马图》里。以后凡各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美术书,插图中总少不了“六骏”的英姿。1914年,美国文化侵略分子勾结陕西军阀,把“六骏”全部打碎,并盗去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马”,现陈列在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余四骏被复原、被盗之两骏也被复制,存放在陕西省博物馆
昭陵及其陪葬墓是中国初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在陪葬墓中的李勣墓建立了“昭陵博物馆”,昭陵陪葬墓出土的300多件珍贵文物就陈列于馆中,供络绎不绝的游人欣赏

⑦ 明世宗父亲兴献王的陵墓在现在的哪个地方

⑧ 唐太宗李世明的陵墓在哪里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昭陵六骏”青石浮雕石刻就列置于墓旁祭殿两侧。石刻所雕六匹骏马均为李世民生前南征北战所骑战马,其中四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而“飒露紫”和“拳毛䯄”则流失海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

(8)明君墓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唐太宗陵墓六骏的艺术价值

“六骏”在唐太宗李世民618年至622年间转战南北时,曾伴随李世民驰骋疆场。“昭陵六骏”见证了李世民马上得天下的英雄历程,再现了唐太宗在重大战役中叱咤风云的英姿。

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为了寄托他对六匹战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六匹骏马分别名为“拳毛䯄”“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坊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石刻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他还为每一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功绩。

史传唐太宗还令大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上,令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虽然每一幅石雕上都留有一尺见方的凿字处,但经过一千多年的风蚀,如今却是看不出一个字样。

“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䯄”“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六骏”每件宽204厘米,高172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䯄”两石刻在1913年时被盗,辗转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⑨ 我国已发现的历代帝王墓有哪些在哪里

秦始皇的在陕西的咸阳,现在还没有能力开发,秦以前的都是战乱无法考证 ,据说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要挖断国内所有的龙脉,所以毁了很多,他的陵墓据说就是占了周武王的陵墓,现在没开挖谁也不知道,汉朝的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兴平县东北约9公里的茂陵村,东距西安市约4O公里。汉末年,曹操是个盗墓的头头,也毁了很多 。曹操的陵墓最近报道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已经被盗的没什么东西了,东西汉之后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战乱中,到隋朝。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的陵墓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三畤原上,杨陵区五泉乡双庙坡村。(杨陵埋葬的是隋代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其陵为泰陵,杨陵由此而得名),到唐朝,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李渊建立唐王朝到灭亡,前后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共有二十一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这二十一个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和北山岭的顶部。这种依山背原、两翼展开、面临平原、并且隔渭河与都城长安相望的布局,体现了唐王朝的博大气势。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气势更是雄壮异常。宏伟孤耸回绝的陵园主峰,广阔浩大的陵园区域,庞大的皇亲勋臣陪葬墓,威武雄壮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样,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它为中国皇陵继秦汉以后的第二次发展。
关中唐十八陵:
高祖(李渊) 献陵:三原县东20公里的徐木原上
太宗(李世民)昭陵:礼泉县东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
高宗(李治、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乾县西北的梁山主峰上
中宗(李显)定陵:富平县被10公里的龙泉山上
睿宗(李旦)桥陵: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上
玄宗(李隆基)泰陵: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栗山上
肃宗(李亨)建陵:礼泉县北12公里的索山石马岭上
代宗(李豫)元陵:富平县西北14公里的檀山上
德宗(李适)崇陵:泾阳县云阳镇东北15公里的槎峨山的主峰东侧
顺宗(李诵)丰陵:富平县东北20公里的金翁山上
宪宗(李纯)景陵:蒲城县西北13公里的金积山上
穆宗(李恒)光陵:蒲城县被15公里的尧山南侧
敬宗(李湛)庄陵:三原县陵前乡紫家窖村东侧
文宗(李昂)章陵: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雷村乡西岭山上
武宗(李炎)端陵:三原县徐木原西侧
宣宗(李忱)贞陵:泾阳县云阳镇西北白王乡黄村北的仲山上
懿宗(李璀)简陵:富平县西北18公里的紫金山上
僖宗(李擐)靖陵:乾县东北5公里的铁佛乡南陵村

追封的唐王朝帝王陵:
太祖(李虎)永康陵:位于西安
元皇帝(李兴)宁陵:咸阳渭城区红旗乡后排村北侧
让皇帝(李宪)惠陵:蒲城县西北4公里的三合乡三合村
武则天母(杨氏)顺陵:咸阳渭城区底张乡陈村南侧

到宋朝。宋朝皇帝陵墓本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9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客死异乡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北宋灭亡以后,河南地区为金朝控制,宋帝当然不能继续葬在奉先。绍兴元年(1131),哲宗皇后孟氏去世,遗命先择地“攒殡”,待恢复中原以后,再归葬河南。后葬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后来此地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及徽宗梓宫均葬在这里。

到元朝,蒙古族特有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性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了解。所以现在还没有发现一座元朝的陵墓,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迷,

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清朝。清东陵在北京的东北方向,距离北京大约120公里,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统治者先后在这里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后的陵园和五座妃子们的陵墓,分别安葬着顺治、康熙、干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众多的后妃们。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八宝山。

⑩ 汉武帝刘彻墓在什么地方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1]
茂陵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