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岳飞家中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宝宝好累的卡通图片 2025-01-18 15:32:19
国立科技平板电脑包图片 2025-01-18 15:31:32
简笔画虫子图片大全 2025-01-18 15:30:52

岳飞家中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3-09 01:26:11

❶ 请问,岳飞写满江红的“背景”

从掳走羁押在北国,国都汴梁就落入了金人之手,而临安(今杭州)做南宋偏安的都城已有十几年了。既是偏安,皇宫是不可少的,虽不如东京的宏伟气派,却十分舒适安逸。至于六部九卿这些办公衙门就只能等而下之了。大理寺是专门负责刑狱的官署,整个建筑高大威严,风波亭就在府衙的后面。今天大理寺格外肃穆森严,公堂上放了三张桌子,这是公审重要案件的架式,各种刑具当厅摆好,不管用与不用,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种威慑。

当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岳飞在太监陪同下走进大理寺的时候,他不免有些惊诧: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刚才在金殿上皇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中原大捷,实堪嘉奖,特授枢密副使之职……”是情况突变,还是早就有所安排?对刚才秦桧在殿上和自己唇枪舌剑的辩论,皇上似乎持论公允,难道是秦桧搞的鬼?可是如果没有皇上的首肯,再有权势的丞相也不能对一个拥有兵权的元帅采取这样的手段。是不是自己在金殿上违拗了圣意?此次和金邦罢兵言和,肯定是出自圣命,而自己据理力争又难免言辞过激。怪不得皇上说,“人言可畏,卿当谨慎,有人说,元帅你拥兵自重……”真是伴君如伴虎,此言不差,我当小心应对。

岳飞的推测不是空穴来风。皇上对岳飞在金殿舌战主和的表现,非常不满。岳飞下殿后在宫门候旨,秦桧乘机对皇上说:“岳飞毁谤为臣事小,若得罪金使,和议受阻,金邦定将靖康皇帝放回,入主中原,到那时……”皇上赵构最怕的就是这一手,靖康帝赵桓是他的哥哥,因被金邦掳走,鉴于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特殊情况,他才做了皇帝。如果真把赵桓放回,他将何以自处?秦桧见皇上神情沮丧,紧接着进谗道:“只怕岳飞一旦回军襄阳轻举妄动,求和大计便付于流水。”皇上决心议和,岳飞之事就让秦桧“职责所在,善自权衡”了。到大理寺受审,就是秦桧罗织岳飞罪名的第一步。

岳飞看着大堂上的摆设,心里反倒逐渐平静下来:一生清清白白何惧三堂会审,心底坦坦荡荡哪怕刑讯逼供。但他,心里疑怪,总想找个熟人问问,是不是搞错了。可是见到的大小官员,一个个板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难道他们不认识岳元帅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朱仙镇大破金兵的岳飞吗?真是人情薄如纸啊!只好问身边的太监了。这太监支吾了一句“别无大事,只请对质一二”就溜走了。岳飞站在大堂里环顾一下,三个座位还都空着,不知是哪一位主审。侧门打开了,那是一间刑讯室,岳飞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人,却听得见拷打逼供的声音:“呔,胆大岳云、张宪,密谋反叛,还不实招!给我打!”岳飞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好险恶毒辣的阴谋!四个牢子手故意押着受了重刑的岳云和张宪从大堂穿过。他俩看到岳飞上前想问个究竟,早从两厢涌出数名校尉和牢子手截住岳飞。执法官高声喝道:“剥去衣冠!”岳飞凛然无言,怒目如火,校尉和牢子手哪敢妄动。在“哦……升堂……”的喊堂威声中,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坐在主审的位子上,罗汝楫和万俟(金羊)坐在两旁监审。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监审都是秦桧的心腹死党,谏议大夫万俟祥和御史罗汝楫曾和岳飞因军务意见相左而结怨。

周三畏知道岳飞的战功赫赫,又敬重他的为人,询问间带着客气:“啊,岳元帅……”

话未说完,就被罗汝楫、万俟(金羊)二位的喝问打断:“岳飞!既到法堂,还不剥去衣冠?”岳飞质问:“为何私刑拷问朝廷命官,无故劫持国家大臣!"

二位监审并不正面回答,命校尉揭开大堂中间的黄帐,露出圣旨。

“岳飞拜过圣命!"

岳飞跪拜:“万岁!"

众校尉剥去岳飞身上的朝服。

“岳元帅,”周三畏按程序发问:“现有你部将王俊出首,告发你父子拥兵自重,班师之后,又与张宪暗传密信,谋夺兵权,反叛朝廷,有何辩解,慢慢讲来!”

岳飞做事从来光明磊落,就是有书信来往,也能拿到桌面上来,他要求当堂拿出证据。

罗汝楫:“你与岳云、张宪的密札为证。”

岳飞:“请当堂出示。”

万俟(金羊)支支吾吾地说,信已经被他们烧了。

岳飞追问:“何人所见?”

罗汝楫:“王俊所见。”

岳飞:“好,传上王俊,当堂对质!"

罗汝楫:“王俊来京途中,水土不服,他死了!”

岳飞理直气壮地问道:“既无手札,怎证其情是实?人死无凭,怎证其事是真?”

万俟(金羊)与罗汝楫哼唧半天说不出话来。

岳飞索性在公堂上说个明白:“无凭无证,大兴冤狱,分明是卖国奸贼有意诬陷!"

被岳飞一连几问,罗汝楫感到很没面子,他恼羞成怒地威吓道:“嘟!岳飞,你既人法网,断难脱逃,招也要招,不招也要招!你放明白些。”

岳飞仰天大笑,从容说道:“我已经很明白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说到根儿上,是我没有迎合你们与金邦议和的方略,圣上苟安江南缺乏远见,可是奸相秦桧却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岳某铁骨铮铮不畏千难万险,只怕是冤狱铸成之日就是金兵南侵之时啊!”

岳飞侃侃陈词,说得很透彻,周三畏已经感受到他心中那一腔孤愤了。

“来人!"万俟(金羊)不许岳飞再说下去,“大刑伺候。”

“且慢!”周三畏用手制止牢子手上前,转身对罗汝楫、万俟(金羊)说道:“案情暖昧,不可用刑!”

罗汝楫、万俟铧自恃更有仗势:“我二人乃奉旨监审!"

周三畏还要拦阻,罗汝楫、万俟(金羊)不容分说地指着岳飞,喝道:“快招,免得皮肉受苦!"岳飞厉声反问:“招些什么?”

罗汝楫、万俟铧连逼带诱地让岳飞招供:拥兵自重,谋叛朝廷。

岳飞慷慨陈词:“岳某不知反叛,只知保国安民!”

万俟(金羊)气急败坏地喊过牢子手,命令道:“与我打!打!打!"

四五个牢子手拥在岳飞身后,扯住胳膊。

“你要问我反叛罪状——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岳飞挥臂甩开牢子手,撕开衣服,露出后背,“你们往这看,这就是慈母亲手刺字,生死不渝的四字‘罪状’!”

众人围在岳飞背后,看到“精忠报国”四个字,不觉念出声来。这是当年岳飞从军时,母亲把对儿子的期望和至嘱都凝聚在这四个字里,一针针刺在他后背上的。二十多年来,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行文论策,岳飞须臾不敢忘却的,就是这四字母训。在场的人都受到了震动。周三畏此时更坚信岳飞是无罪的,这分明是陷害忠臣良将啁,他忍不住心中的义愤之情,竟然离座扑向岳飞,叫道:“元帅!惭愧啊,我真是枉作了大理寺的正卿。”

罗汝楫、万俟(金羊)挟一己之私行报复之实,受浩然正气的冲击,更加色厉内荏,疯狂地叫着:“来,与我打!"

校尉们应声一拥而上。

周三畏挺身而出:“大胆,老夫在此,哪个敢打!”

校尉们都是大理寺的属下,自然后退待命。

罗汝楫威胁地:“周大人,敢庇护罪臣不成!"

周三畏:“老夫护得起,就担得起!来,将岳元帅送至后堂。”

二位监审也急了,离开座位上前干预:“哪个敢送!”

众牢子手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周三畏此时正是无一所畏,向牢子们挥手,厉声说道:“天大祸事,老夫担待,走!”

岳飞凝视着周三畏,周三畏默然拱手揖请,一切尽在不言中。

罗汝揖和万俟铧还想上前阻拦,被岳飞和周三畏的正气震慑,退在一边。直到岳飞离开大堂,罗汝楫、万俟鲜气焰才又嚣张起来,冲着周三畏耍威风:“违抗圣命,袒护重犯,该当何罪?”周三畏既然敢作敢当,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指着罗汝楫和万俟(金羊):“你们跟着奸贼兴冤狱自毁长城,忍看中原大片国土被金邦铁蹄践踏,居心何在?”

周三畏摘下头上的纱帽一字一顿地说:“我今天就是要拼却乌纱,豁出性命,叩宫鸣冤,去参佞臣!”

奸相秦桧主持朝政,凡对议和有异议的官吏都受到了贬谪和处分,因为有皇上的默许和支持,他更是有恃无恐,胆大妄为。即便如此,像周三畏这样替岳飞鸣冤、辩解,请求从宽处理的人仍不在少数。民心向背由此可窥一斑。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关押期间,经常想起金邦四太子兀术兵败朱仙镇那一幕:这是一场两军主力的大决战,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胜负。五百骁骑兵夜袭敌营,大获成功,金兵败北落荒而逃。岳家军一路掩杀过去,一直追到黄河岸边,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辉煌啊。他经常想起在黄河岸边练兵演阵,等待渡船备齐就挥戈北上的情景。一直在敌占区抗击金兵的豪杰义士敛兵固堡以迎王师,他挥鞭指着北岸对将士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那时牛皋诸将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河北民众盼望收复中原,盼了十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各路兵马在黄河岸边誓师,船只齐备,粮草充足,两河豪杰,太行忠义共举岳字大旗在敌后策应,只等一声令下渡河北上,直捣黄龙府。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啊!记得那时,心潮澎湃诗兴大发,酝酿在心中很久的意象忽然一下子明朗了,一个“怒”字首先从脑海里跳出来,接着一整句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凭栏处”。

他让思维停顿了一下,接下去可能是一首七言律诗,不,律诗可能束缚情感,应该是一首词,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绪。他看着三军严整,旌旗猎猎,大纛旗旁四面旗上是自己手书的“还我河山”四个大红字,映得满江一片红彤彤的。他首先想到了《满江红》词牌。词牌名一般与内容并无直接的关联,而此时的巧合恰是他壮烈人生的写照。左右早把笔墨准备好了,岳飞振笔直书,一气呵成。他雄视阔步走下帅台吟唱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千古绝唱,激起了将士们的斗志,他们用刀叩击盾牌打着节奏,重复唱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三军齐唱把誓师推向了高潮。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朝廷派王次翁来到军中宣读圣旨:南北议和,已成定局,北征将土,即日班师!

❷ 岳飞的图片

这个行不行?

❸ 岳飞秦桧的资料,满江红的背景

岳飞:

籍贯: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生卒年:1103-1142年

所处时代:南宋时期人

身份: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着名爱国者。

简介: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他出身于佃农家庭,年轻时应募从军,屡次击破金兵。岳飞用兵如神。善于治军,他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当时在金兵中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俗语。后被奸相秦桧诬陷害死,遗着有《岳武穆集》。

来源:《中国名人速查手册》(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
秦桧:(1090~1155) 中国南宋权奸,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22226/31777/31779/2329932.html)南宋之所以被外族入侵,受金人统治,就因为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其朝政的腐败不堪。朝廷内部,奸臣当道为了个人私利,秦桧处处陷害忠臣良将,竟然连夜十二道金牌召回枕戈前线的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轻轻地掩盖了将军一生 “精忠报国”的宏愿。在历史的长空,只留下一声“还我河山”和一曲《满江红》供后人缅怀。(www.ywtd.com.cn/mypage/page1.asp?pid=1023 ... 21K 2005-11-8)

❹ 本人想求岳飞的<满江红>带背景图片的 背景是比较热血 象浴血沙场类别的那种.

❺ 岳飞写满江红的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5)岳飞家中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赏析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❻ 岳飞背景资料简介!!!!有急用!!!!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建炎三年 (1129),随军南撤建康(今南京),隶属江淮宣抚使杜充,任右军统制。随都统制陈淬在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阻遏金将完颜宗弼军渡江,因诸军皆溃,孤军难敌,力战后退屯蒋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饬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军,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等地,多次获胜。次年春,率军于常州(今属江苏)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先后于清水亭、牛头山(均在今江苏江宁西南)、靖安镇(今南京西南)击败金军,收复建康,升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属江苏)。继奉命进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 绍兴元年(1131),隶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武右军副统制。二年,击破盗匪曹成军,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镇压吉、虔(今吉安、赣州)二州农民起义军。伪齐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邓州(今属河南)

后,他建策收复襄阳等六郡,进图中原,被宋廷采纳。四年,任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率军自江州溯江西进,克复汉水重镇郢州(今湖北钟祥),遂分兵北进,连克随州(今属湖北)、襄阳、邓州,大败金与伪齐军,并趁势收复唐州、信阳军(今河南唐河、信阳市),从而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打开与川、陕通路,以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此后,营田积粮,训练军伍,积极为收复中原作准备。同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合肥),击败金与伪齐军。五年,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奉命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一反宋军秋季防御常法,举兵奇袭伪齐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嵩县),一举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击败金与伪齐军反击,兵临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力陈乘伪齐主刘豫被废,金军无备,增兵北伐,图取中原之策。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和议,重申收复两河壮志,均遭高宗与权相秦桧拒绝。

十年,率军迎战大举南进之完颜宗弼军,按照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收复中原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以部分兵力迂回侧击东京一带金军;自率主力从正面反击,直趋中原。在民众配合下,仅月余,相继收复西京(今洛阳)及陈(今淮阳)、蔡间诸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威逼东京金军之势。旋于郾城之战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等有利条件,大败金军精骑。继在颍昌之战中,再次击败完颜宗弼军的反击。正当岳飞行将挥师渡河时,高宗、秦桧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班师,致使其恢复中原计划功败垂成。 十一年,率军进援淮西。后被召回临安(今杭州),罢宣抚使,改授枢密副使,解除兵权,为秦桧及其党羽诬陷入狱。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 “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岳飞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团结民众。行师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严于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宋史·岳飞传》)着称。常能以少胜众。金军叹称:“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
参考资料: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❼ 岳飞的家世背景

在南宋初年的“中兴四将”里,岳飞出身农家,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他比张俊小十七岁,比刘光世和韩世忠小十四岁。1129年,就是建炎三年,平定护卫亲军叛乱时,韩世忠与张俊已经官拜节度使,成为相当于今天大军区司令一级的人物;岳飞则是正七品的东京留守司统制。如果硬要比喻的话,那么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正团级军官。而且,张俊还曾经是岳飞的老领导,多次重用、提拔、奖励过岳飞。刘光世则是将门之后,其家世背景、资历和经历都是岳飞所不能比拟的。

到绍兴六年,即公元1137年时,八年左右时间,岳飞已经官拜太尉,担任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将的最高头衔,宣抚使则是仅次于宰相的执政级实职差事,一般情况下,要由现任执政官充当。至此,岳飞成为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驾齐驱的高官。

公元1127年,也就是建炎元年,赵构称帝不久,岳飞前去投效。当时,岳飞二十四岁,只是一个低级军官,相当于如今的营连长之类。他满怀热情地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指名道姓地建议这位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帝,不要受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影响,要锐意恢复,不辜负中原人民的希望,等等。这里提到的两个人,正是刚刚帮助赵构当上皇帝的两位宰相。若干年后,在二十四史的《宋史》中,这两位宰相都被列进了奸臣的行列。不过在当时,他们还算宽大,没有灭掉岳飞,只是下令把这个年轻人遣送回老家。

岳飞很郁闷。他转了一圈,又去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这一次,张所相当欣赏他,让他以中军统领的名义,隶属王彦领导,渡河抗金。

遗憾的是,岳飞与这位王彦对不上眼,二人发生冲突。而且一气之下,岳飞拂袖而去。按照大宋军法,凡部属擅自离开主将,均以逃兵论处,罪当斩首。岳飞不可能不知道这条军律。但是宁愿顶着如此重大的罪名离去,很有可能是这两个人同性相斥、实在是互不相容的结果。

他们都自视甚高,个性都很倔强,军事才华不相上下,同样是坚定的主战抗金派,两个人对当朝的两位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同样不以为然,同样当面言辞激愤地忤逆过两位宰相。王彦领导八字军抗金,威震河朔,并屡屡冒犯当朝权贵;于是,很早就犯了忌讳,被剥夺兵权转成文职官员,成为治理一方的地方大吏。当时的舆论相当为他不平和惋惜。但是王彦却由于事亲以孝,居官清廉兼才干出众而很快在文官的职位上也享有了很高的声望。就这样,他们本来应该是相当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同志和战友。结果,极其可惜地却反目成仇。我们只能用一句俗不可耐的成语来形容,就是一山难容二虎。而且,二人之间的嫌恶如此之深,以至于七八年以后,岳飞成为方面大军统帅,驻屯在襄阳;王彦也成为声名卓着的文职大吏,被委派为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这时,已经年届知命的王彦,宁肯辞职,也不愿和岳飞同处一地共事。这真的令人十分惋惜。

就这样,岳飞离开王彦的八字军,辗转来到京城开封。结果,在开封街头,真的被人认出,当作逃兵给抓了起来。就在即将被砍头的危急时刻,岳飞碰上了当时京城的最高负责人——开封尹兼东京留守宗泽,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兼军管会主任。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一眼看出这个小伙子不是凡俗之辈,喝令刀下留人。交谈之下,宗泽认定这是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将他收留在自己帐下。当时,正值金兵来犯。宗泽令岳飞率五百名士兵出战。岳飞勇猛善战,以少胜多,大捷而返。从此深得老人的喜爱,被破格提拔为正七品的东京留守司统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干部。岳飞一战成名,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不久,宗泽去世。接手宗泽职位,成为岳飞顶头上司的是杜充。此人特殊地残暴,特别喜欢以微小的过失杀人立威。谁知,在赵构眼中,居然认为这一点表明此人果决有为,拥有大才。于是,连连委以重任。最后,拜他为宰相,将十余万大军交给他,令其负责南宋长江防线中最紧要的建康一线的防守。建炎三年六月,金兵大举,直下江南。在杜充的指挥下,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赵构君臣被追杀得在茫茫大海上奔逃飘荡了四个多月。而杜充也成了南宋第一位叛国投敌的宰相。现在,这位宰相终于有机会用自己的无耻,来证实赵构皇帝的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了。直到这时,岳飞终于获得了一个独当一面、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收拢溃散的兵马,带领他们转战于宜兴、常州一带。黄天荡一战,是韩世忠创下的虽败犹荣的辉煌战例。倘若不是几个小汉奸见利忘义,这一仗很有可能会使后来的历史重新写过。令人回肠荡气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次战役。岳飞配合韩世忠,设伏于牛头山,也参与了是次大战。这一年,岳飞二十六岁。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春天,金兵北撤。他们错过了消灭南宋政权的最佳时机,从此再也没能渡过长江。南宋帝国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机会,下力气平息疆域内几股叛乱、割据巨患,稳定政权,渡过了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张俊的推荐、重用下,岳飞在一连串恶仗、硬仗中,以少胜多,连战连捷,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帝国最为耀眼的一颗将星。1133年秋天,皇帝赵构将他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这情形,很像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故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惊,没有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三十而立之年的岳飞便被授清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整个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公元1137年,即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在此之前,曾经发生了一件对赵构影响不小的事情:稍早一点,正月里,皇帝两年前派到金国去的一位使者返回,带来了发自金国最高决策层的信件通知,赵构被掠到金国的父亲宋徽宗,已经在两年前即1135年去世;宁德皇后则是在九年前即1128年,就已经去世。得此凶问,赵构“号恸擗踊”,捶胸顿足号啕痛哭,连续几天不吃不喝。表现得相当悲痛。平心而论。金国的做法的确挺野蛮,即便是敌对双方,也不必在亲生父子的骨肉之情上如此不通人性。这常常可能激起人们的同仇敌忾。事实上,先皇帝惨死异乡,怎么说也是这个国家的奇耻大辱。

这件事情很有可能给赵构的刺激很深。于是,他召岳飞进京,除多次讨论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各种可能外,还为岳飞加官晋爵,在职权上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就在这一次,赵构对岳飞褒奖有加,授予了岳飞太尉的头衔。太尉是个很古老的官衔,大约自秦汉时期开始设置,为全国的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地位尊崇,权力很大。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大多都曾设置。但渐渐虚化,变成荣誉性的加官,没有实际权力。从宋徽宗的时代起,太尉并不是实职官衔,却是军人官职级别中的最高一级,“同二府之列”,“崇以辅臣之礼”。就是说,官拜太尉,就已经可以享受与宰相同样崇高的待遇了。同时,赵构将岳飞的实职晋升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成为仅次于宰相,与执政同级,与韩世忠、张俊平行的大将。这一年,岳飞还不满三十五岁。

随后,赵构前往建康府,命岳飞扈从。三月初到达丹阳县,韩世忠率亲兵朝见。四日,赵构在镇江府单独召见岳飞。九日到达建康府后,赵构又一次单独召见岳飞,而且是在皇帝的“寝阁”就是卧室里召见的。皇帝对岳飞说:“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从今以后,除了韩世忠、张俊之外,其余的军队都交给你节制”。古代汉语中,“节制”一词带有约束、指挥、管辖的意义,相当于今天归岳飞领导的意思。这相当不寻常,其意味深长之处在于:这个作法与宋朝的帝国传统相去甚远。与皇帝素无渊源的岳飞,得到了皇帝的高度信任;大宋开国一百七十多年,对军人深切忌讳与防范,还没有哪一个将领得到过这样的信任与权力。这道命令一下,岳飞就将是全国大部分军队的实际统帅。以岳飞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统领这样一支称得上强大的军队,大举北伐,其成功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如果真的能够这样,很可能将深刻地改写中国历史;赵构也将以雄才大略的一代伟大君主的形象,出现在史册之中。可惜,假设对历史毫无意义。事情毕竟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一塌糊涂。中兴四将所领导的四支大军加上吴玠率领的川陕部队,是在近十年的抗金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十年,整个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重组的十年。南宋政权在生死线上苦苦支撑,没有必要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实行以文制武这一套。一切都在适应战争的需要而自然成长。于是,这五员大将对他们所领导的军队,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极大的权威。因此,民间自发地称呼韩世忠部队为“韩家军”、张俊部队为“张家军”、刘光世部队为“刘家军”、岳飞部队为“岳家军”、吴玠部队为“吴家军”。

公元1135年,即绍兴五年,几经变化后,南宋军队形成了以这五支部队为核心的行营护军建制:

韩世忠部为行营前护军,兵力八万人,以淮东楚州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为大本营;

张俊部为行营中护军,兵力八万人,以建康即今日南京为大本营;

刘光世部为行营左护军,兵力五万二千人,先后以池州即今日安徽贵池和庐州即合肥为大本营;

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兵力十万人,以鄂州即今日武昌为大本营;

吴玠部为行营右护军,兵力七万人,以兴州即今日陕西略阳仙人关为大本营。

如今,按照皇帝赵构的内定安排,岳飞接管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同时节制吴玠的行营右护军,让他统帅全国五分之三左右的兵力,在淮西、川陕、荆襄三个主要正面战场上,对金兵形成全面反攻的战略态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具有战略眼光和魄力的安排。其激动人心之处自不待言。岳飞感奋不已。如果这一切顺利实现,这位青年将军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业将可能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光辉顶峰。

这里表现出来的君臣风云际会与默契,相当动人。

至此,岳飞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揣度此时岳飞的心情,他的自我感觉肯定非常好。这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毕竟,这一切荣誉、地位、权力、威望,都是他在枪林箭雨中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完全受之无愧。但是,另一方面,这一切,很有可能也造成了他对皇帝赵构的错觉,使他把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与信条,应用到了皇帝身上,这就大错特错、错尽错绝了。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的帝制文化之下,任何将普通人的感情加诸皇帝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皇家权威的冒犯,从而形成对于行为者本人的绝大杀伤力。不管这种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可贵。从历史记载上判断,岳飞很有可能为了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就是犯了这种错误,而且错得至矣尽矣!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一天,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君臣二人十分投机。可能是谈得兴起,岳飞突然相当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此言一出,谈话的气氛立即急转直下。尽管当时正值岳飞的声望如日中天、最受信任最受宠爱之际,赵构仍然丝毫也不假以辞色地呵斥道:“你虽然出于忠心,但是,手握重兵在外,这种事情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岳飞的脸色当时就变了,十分尴尬。他退出去后,皇帝立刻接见了岳飞的参谋官薛弼,赵构对他讲了这件事情,并关照这位参谋长说:“看样子岳飞不太高兴,你可以去开导开导他。”

几年前,在金兵的追杀下,赵构由于惊怖导致阳痿,并丧失了生殖能力;如今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医治。他刚刚三十出头,毕竟还存着很大的希望。前些时候,他又遭遇了一个更加惨痛的事件:唯一的儿子,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而被惊吓抽搐致死。这两件最深的隐痛,如今被岳飞的一句话都给钩了起来,其心情之灰恶恼怒可以想见。

问题的严重还不仅仅在于岳飞哪壶不开提哪壶。最要命的是,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我们知道,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为此所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为此形成臣僚或飞黄腾达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绝书。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们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

❽ 有关岳飞的满江红背景资料

岳飞(1103~1142年),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不久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次年,赵构建立南宋王朝。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渡江南侵,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岳飞坚持抵抗,攻击金军后防。第二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将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1139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大批失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45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不久被诬谋反下狱。1142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意:也许有吧)”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害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孝宗即位后,追谥“武穆”,宁宗时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没有一次败绩,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着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词《满江红》是千古绝唱的名作,世代传颂。

一、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驻军宜兴县,因事到附近的广德军去公干,在其地金沙寺的墙壁上写了一段“题记”说:

余驻大兵宜兴,沿(缘)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 ,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朔岳飞题。

二、岳飞从广德军又“拥铁骑千余”回驻宜兴之后,同年六月又在宜兴县张渚镇张大年家的厅事屏风上写 了一段《题记》说:

近中原版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此据赵彦卫《云麓漫抄》摘引。岳珂所编《家集》亦收此文, 文句较简略,标题为《五岳祠盟记》。)

三、绍兴二年(1132年)七月,岳飞因追剿军贼曹成的匪众而进军湖南,当他班师经过永州祁阳县的大营 驿时,他也写了一段《题记》,其文为:

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岳珂编《家集》卷十)

四、南宋人赵与时的《宾退录》卷一,有一条记事:绍兴癸丑(按即绍兴三年,亦即1133年),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淦,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云 :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淳熙间,林令(梓)欲摹刻于石,会罢去,不果。今寺废、壁亡矣。其孙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

五、在岳珂所编《家集》卷十,还收录了两首律诗,都没有载明写作年月和地点。其中一首的题目是《题翠岩寺》,全文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这里既有“秋风江上驻王师”句,又有“山林啸聚何劳取”句,则其写作时间可能是在镇压了虔州和吉州两地的起义群众之后,也可能是在追歼曹成所率领的那股游寇之后,也可能是在镇压杨幺所率领的湖湘地区起义群众的前后。虽难断言其确在何时,但总应写在绍兴二年至五年这一时间内,却是可以判定的。

另一首律诗的题目是《寄浮图慧海》,其全文为: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岳飞只有在绍兴六、七两年内,为了守母丧,以及为了接管刘光世的军队事而与张浚发生嫌怨,曾先后两次在庐山住了较长的时日,估计他与浮图慧海的相识相熟,也应在此时期内。因此,这首七言律诗的写作时间 ,最早应在绍兴七年他又回到鄂州军营之后,最晚应在绍兴十年进军中原去抗击女真铁骑的稍前或稍后。

以上引录的几首诗和几篇题记,其内容所表达的,全都是岳飞的忠君爱国(此 “国”字只指宋政权,非指 “中国”)思想,全都可以证明,他随时随地都是念念不忘报君父之仇、雪国家之耻的:他讨平了流窜湖南的军贼曹成,而却说他的志愿唯在于“扫清胡虏”,仅仅平定了“蜂蚁之群,岂足为功”;他提兵镇压了虔吉二州的农民起义军,而却说他只是志在“斩除顽恶(按指女真入侵者)还车驾”;他既一再说要“ 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又一再表示“必期清塞水”,“直欲镇边圻”,“功业要刊燕石上”,“金酋席卷尽擒归”。上边引录的这几首诗和几篇题记当中的这些语句,按其意境和感情来说,和《满江红》词可以说是完全属于“无差别境界”的。把这样一些语句加以洗炼,并使用虚实并举的手法,重新排列组合一番,用长短句的体裁并写出来,岂不正就是那首《满江红》吗?

《题翠岩寺》诗中的“功名直欲镇边圻”句,和《寄浮图慧海》诗中的“功业要刊燕石上”句,所表达的志趣,粗看来似与《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句意不相符合,实则也并不然。前两句所表达的是他的愿望,及至已经得到了节度使等类的很高的官衔之后,再与夙志稍加对照,便感到这功名并非因“镇边圻”而得,而这“功业”也更远远不能刊刻在燕然山上,当然他就要视同“尘与土& rdquo;了。

基于上述种种,我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可以作出判断说,谱写这首《满江红》歌词的,和写作上引那些《题记》与那些诗篇的,正是同一个人,即南宋名将岳飞。

自从这首《满江红》词为世人传诵以来,直到本世纪的三十年代为止,从来没有人对此词是否岳飞所作提出过疑问。到三十年代末,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印行出来,其中有辨证四库馆臣对明人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提要的一篇,首次断言徐阶收入《岳武穆遗文》(即《岳集》)的这首《满江红》词并非岳飞所作 ,其言曰:

至《满江红》词,则〔弘治时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实始付刻,其字为〔赵〕宽所书,非〔岳〕飞之亲笔。然宽不言所据为何本,见之于何书,来历不明,深为可疑。…… 《满江红》词不题年月,亦不言作于何地,故无破绽可指,然不见于宋元人之书,疑亦明人所伪托。〔桑〕悦《记》(按,此指桑悦所作《刻〈送紫岩北伐诗〉碑记》,见徐编《岳集》卷五)中已有“踏破贺兰山缺 ”之语,则其伪当在悦以前,第不知出何人之手。…… 自徐阶收此等诗词入《岳集》,李桢从之,嘉靖间钱如京刻《桯史》,又取而附之卷末。后之重编武穆文者,若单恂、黄邦宁、梁玉绳等复从《桯史》转录入集,而李桢、单恂更增以伪作,于是传播遍天下,而《满江红》词尤脍炙人口,虽妇人孺子无不能歌之者,不知其为赝本也。然以伪为真,实自徐阶始。阶不足道也,四库馆诸臣何其一无鉴别也哉!或者曰:“《送张紫岩诗》其伪固无可疑,若《满江红》词真伪皆无实据。其中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句,足以励迈往之风而作忠义之气,于世道人心,深为有裨,子何必以疑似之词强坐以伪也哉?” 应之曰:“考证之学之于古书也,但欲考其文之真伪,不必问其理之是非。……号称武穆之《满江红》词,虽为人所信,以视“经典”则有间矣。其词莫知所从来,……吾何为不可疑之哉?疑之而其词不因我而废,听其流行可矣。至其为岳珂所未见,《鄂王家集》所无有,突出于明之中叶,则学者不可不知也。”

❾ 岳飞真正的面貌图片

南宋刘松年所作的“中兴四将”图(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应该比较符合原型。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着名的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

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鄜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刘锜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9)岳飞家中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❿ 岳飞所在朝代的背景

1、南宋初期,赵勾在临安建立南宋 北宋被金所灭,人民要求收复中原,岳飞率领岳家军击败金,势力强大,赵勾和秦桧害怕会危害其统治,用12道金牌将他召回,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
2、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着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2]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3、评价
《湖北转运司立庙牒》:“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忠愍谥议》:“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