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好猜的字谜,好看图片猜字谜。
如箭在弦,猜一字 答案是: 引
存心不善,有口难言,猜一字 答案是:亚
守门狗,猜一字 答案是: 戾
旭日不出,猜一个字 答案是:九
旭日东升,猜一字 答案是:九
有口亦难分诉,猜一字 答案是: 亚
有心得志,猜一个字 答案是:士
有手怀抱里,有脚想溜掉,有火点就跑 ,猜一个字 答案是:包
有目共睹 ,猜一个字 答案是:者
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 ,猜一个字 答案是:鲜
B. 行千里路半九十 是什么意思
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多半都停在90里
意思是往往败在最后关头,越到快成功的时候越不能松懈
C.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背景和经过
摘录的,引自:
http://ke..com/view/61308.htm
【历史典故--千里走单骑】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国舅董承自从看了皇帝写在衣带上的诏书,又苦无对策除掉曹操,心里愤慨、忧虑,便病倒了。献帝让太医吉平来给他治病。吉平看了皇帝密诏,决心要除掉曹操。两人便合议设下了计谋。
不料隔墙有耳,董承的家奴秦庆童因与董承的小老婆有暧昧关系,被董承杖打四十,因此怀恨在心,他听见了此事,便向曹操告发了董承、吉平。
曹操假装有病,请吉平医治,吉平亲自煎药送上,曹操却让吉平先尝。吉平知事情已败露,硬要将毒药灌入曹操口中,曹操用手一推,药碗摔在地上,药水中的毒使砖头都裂开了。
曹操抓了吉平,逼吉平招出同伙,吉平不从,只是一个劲地叫骂,曹操命人将吉平的手指砍掉、舌头割下,吉平一头撞在石阶上自杀了。
曹操将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四人全部处死,又杀了董承已怀孕五个月的女儿董贵妃,连皇帝、皇后求情也无济于事。
曹操知道刘备也参与了董承他们的阴谋,便领二十万大军,分五路杀向徐州要捉刘备。
刘备派谋士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因小儿子生病命在旦夕,不愿出兵。只答应刘备不如意时可投奔他。
曹操兵马攻到城下,刘备无计可施,听了张飞的话,连夜去曹营劫寨。谁知却中了曹操埋伏,刘备、张飞各自走散了,刘备一人骑马投奔了袁绍,张飞则逃到芒砀山暂住。
袁绍听说刘备来投靠,带领部下出城三十里迎接。
曹操攻下了徐州,又来攻下邳,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
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曹操,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曹,但有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张辽将关羽的条件告诉了曹操,曹操最后终于答应了。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随曹操往许都,途中曹操故意让关羽与二位嫂子同住一室。关羽一手拿着烛火,一手拿刀,通宵站于户外。曹操非常敬佩。
曹操对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银财宝无数。关羽让美女服侍嫂嫂,财物则交嫂嫂暂时收藏。
曹操又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再三拜谢。曹操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以前得到东西从不感激,而今天却再三拜谢。关羽说有了这千里马,他便可早一天找到他的大哥刘备。曹操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后悔。
袁绍起兵攻打曹操,曹操领五万兵马迎战。袁军先锋颜良勇不可挡,连斩曹将宋宪、魏续。谋士程昱建议曹操改派关羽迎战颜良,让袁绍仇恨关羽而杀了刘备。
关羽感谢曹操的照顾,便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第二天又斩了袁绍的另一大将文丑。曹操大胜。
袁绍知道是刘备的二弟杀了颜良、文丑,便叫人绑了刘备。刘备说∶“曹操故意先让关羽杀两将以激怒你,再借你的手来杀我。我马上写信让关羽到河北来投靠你,如何?”袁绍听了非常高兴,便不杀刘备了。
关羽见到刘备的书信,便向曹操告辞,曹操故意避不见面。关羽将曹操过去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将自己的汉寿亭侯大印挂在营中,留给曹操一封书信,护着二位嫂嫂找刘备去了。
曹操想到以前曾答应过关羽的条件,便赶去为关羽送行。关羽怕曹操有鬼,便在马上用刀尖将曹操赠给他的锦袍挑过来披上。曹操的部将认为关羽太过无礼,几次要杀关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
关羽保护二位嫂嫂来到东岭关,守将孔秀说没看见曹操的文书,阻拦关羽过关,便被关羽杀了。
洛阳太守韩福又拦阻关羽,牙将孟坦向关羽挑战,被关羽砍为两段,韩福用暗箭射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掉箭,飞马斩了韩福。
关羽到了汜水关,守将卞喜在镇国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约定以摔杯子为暗号,要杀关羽。寺中主持普净和尚是关羽的同乡,将卞喜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大怒便斩了卞喜。
关羽到了荥阳,荥阳太守王植是韩福的亲戚,要杀关羽为韩福报仇,所以暗中准备要放火烧死关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将王植的阴谋告诉了关羽,关羽急忙上路,王植带兵追来,被关羽杀了。
关羽到了黄河口,守将秦琪不放关羽渡河,又被关羽杀了。过了黄河,是袁绍的地盘,在那遇上了孙乾。孙乾告诉关羽,刘备已去了汝南,要关羽与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见。
关羽与孙干重新渡过黄河向汝南出发,曹操部将夏侯�爆领兵追到,与关羽展开厮杀。正在此时,张辽赶到传达曹操命令,才让关羽一行人马走了。
关羽继续前行,中途收得一员猛将周仓。走到古城时,占了城的张飞认为关羽投降了曹操,不肯相认,举枪便刺关羽。
这时,曹操部将蔡阳杀来,要为外甥秦琪报仇。张飞要关羽在三通鼓后斩了蔡阳,才肯相认。关羽在一通鼓未尽前便斩了蔡阳。
张飞这才明白了关羽的一路辛苦,便放声大哭,跪在关羽面前谢罪。谁知刘备这时又跑到河北袁绍那儿去了。关羽与孙乾又赶到河北关家庄才见到了刘备,兄弟相见,抱头痛哭。关羽收关平为义子。
刘备怕袁绍追赶,与关羽直奔张飞驻守的古城。路上经过卧牛山时,遇到了赵云,便一同前往古城。
刘备与两个弟弟重新团聚,又新得赵云、关平、周仓三人,于是大家杀牛宰羊庆贺团圆。但刘备考虑古城太小,便率领人马驻扎汝南,招兵买马,另谋大事。
D. 仗剑行千里 微躯敢一言.是什么背景意思啊
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出自《答武陵太守》,是一部五言绝句诗,创作于盛唐。作者是王昌龄。
原文如下: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译文如下: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注释如下:
答武陵太守:作者离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将返金陵,武陵太守设筵相送。作者以诗相谢。答:回话,回复,回信。
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4)一人步行千里路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这首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
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
《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E. 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血洗小日本》
仇圣着(1995-1996年写于山东大学)
炎黄地,多豪杰,以一敌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雪,看我华夏男儿血。
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
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美酋头,渴饮罗刹血。
儿女情,且抛却,瀚海志,只今决。
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爱琴海畔飞战歌,歌歌为我华夏贺。
东京城内舞钢刀, 刀刀尽染倭奴血。
立班超志,守苏武节,歌武穆词,做易水别。
落叶萧萧, 壮士血热,寒风如刀, 悲歌声切。
且纵快马过天山,又挽长弓扫库页。
铁舰直下悉尼湾, 一枪惊破北海夜。
西夷运已绝,大汉如中天。
拼将十万英雄胆,誓画环球同为华夏色,到其时,共酌洛阳酒,醉明月。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
驰骋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
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千里杀仇人,愿费十周星。
专诸田光俦,与结冥冥情。
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
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
西门别母去,母悲儿不悲。
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
杀斗天地间,惨烈惊阴庭。
三步杀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
壮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
梦中犹杀人,笑靥映素辉。
女儿莫相问,男儿 凶何甚?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
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鹿有谁怜?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名。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我辈热血好男儿,却能今人输古人?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
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
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
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
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
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
F. 古诗的背景
哪个秋思啊,有很多秋思啊 我是唐代诗人张籍,我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在洛阳城里居住,掐指一算,已经一年多了.站在窗前,一阵秋风吹在我的身上,此刻离我最近的也只有它了,它正用那冰凉的手触摸着我的脸,冷飕飕的。远处的花草树木用它那顽强而柔软的身躯抵挡寒风.青山早已脱去轻纱,换上了秋袍.我抬头望着天空,大雁排成人字形急匆匆地望南飞,咿咿呀呀地,好像在说:"再见了大地,明年春天我一定还会回来看望您的!''
落叶簌簌而下,像无家可归的弃儿,飘向远方.我就像它们一样,四处飘零,一股酸楚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此时此刻,我的故乡一定是丰收的景象吧!
家乡的田野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稻杆压弯了腰,充满丰收的喜悦.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有的昂首远眺,好像在等待着谁,有的低头俯视,好像在寻找着什么,有的躲在枝叶后面偷偷笑,好像在和谁玩"躲猫猫'',有的迎着风儿翩翩起舞,好像在和谁比舞姿.老家庭院里的那棵大枣树已是硕果累累 ,枣儿像喝醉了酒似的,面容通红,个头也涨得鼓鼓的,细长的枝桠随枝弯了下来.小时候,我总会约几个好伙伴来摘枣子,胆大的怕上树直接把枣子摘下来,或者用竹竿把枣子打下来,胆小的,拿着箩筐拾枣子.庭院的上空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
"哇哇哇哇''一群归巢鸟的叫声把我拉回现实.唉,落叶迟早都要归根,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魂牵梦萦的家人身边呢!想着想着,几颗冰冷的泪珠从我的脸颊上滚下.我抬起手,拂起袖子,轻轻拭了几下眼角.
"沙沙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风把桌上的纸吹得直作响.我想:应该给家人写封信,报个平安.于是我拿起桌上的毛笔,铺好纸张,想写封家书,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父亲的工作是否顺利,母亲的风湿病有没又犯了,有没去看郎中,最辛苦的还是我的妻子,打理着家里点点滴滴的事,最担心的是我那调皮的儿子,离别时他的稚气还在,不知
现在是否用功读书......他们的笑貌在我眼前呈现,音容在我耳边回荡.
"半夜三更,小心火烛!''已经三更了,我奋笔疾书.
"喔......''不知不觉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
"咚......咚''"张兄,我要出发了,你有没有什么事要交给我办?'',从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来了,来了!''我起身把写好的信封好,打开门.
"李兄,我这有封家书请交给我的家人,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
"张兄,你放心,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我一定会把信亲手送到你的家人手上!''李兄拍了拍我的肩膀,自信地说道.我双手合拢,做了个揖说:"一切就有劳你了!''
李兄下了楼梯,"慢!''我说.
"还有什么事吗?''李兄问.
"我还有几句话还没写.''李兄又把信递给了我,我打开信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张兄,快点.再晚我就来不及了.''我只好把信封好,依依不舍地再次把这封沉甸甸的家书交给李兄.
李兄来到大树前,把马绳结开,策马上身,扬长而去.我望着李兄远去的身影,喊道:"保重啊!一定要把信送到我家人手上.''
参考资料:网络
G. 不积 步,无以行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H. 七步诗的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馀篇。从这些作品来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一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鰕(鱼旦)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鰕(鱼旦)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着的差异。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裂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曾命他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他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表现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回返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分七章,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诗中如“鸱鸮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现了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也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这首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这首诗的抒情艺术水平也很高。诗人把复杂的感情,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另外,诗人的感情虽然十分悲愤激切,却不是一味的直接倾诉,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或通过哀悼、劝勉等方式宕开去写,这就把感情表现得沉着从容,丰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人以罗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绪。曹丕即位就积极翦除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廙等,可见这样的诗是有现实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他的壮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只有《送应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连带写到友人所居的洛阳的残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渐能体会到一些下层人民的痛苦,才写出了个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免翔我宇。
《杂诗》第二首则表现了对从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还写了不少情诗,如《七哀》、《美女篇》等。这些诗与表现壮志的诗风格明显不同,感情哀婉缠绵,与汉末古诗中的抒情诗极相近。《七哀》一首情调尢肖《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中有一些可能寄托了诗人君臣不偶和怀才不遇的感情。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难者,以转蓬飘荡喻流徙生活,以女无所归喻怀才不遇等。他的诗又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于音乐性。此外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这篇赋接受了《神女赋》的影响。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裂,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珰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深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彩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后一篇直抒怀抱,讥弹时人,文笔锋利简洁,也很能表现他自视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是两篇骈俪成分极重的文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内容,而在形式上,对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间,并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错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与后来许多形式主义的骈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前一篇,诗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
I. 七步诗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9)一人步行千里路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作品赏析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2、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着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