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印度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女人奶头纹身的图片 2024-09-20 07:26:25
职场座谈会背景图片 2024-09-20 07:23:03

印度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1-06 09:23:16

⑴ 古印度的神话

印度神话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着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着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着作,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基本上恢复了其最初的体系。

[编辑] 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
因陀罗:天帝。 因陀罗(梵语:इन्द्र,Indra),佛教古籍翻译为“帝释天”,别名是zakra,意思为“最胜、最优秀、最优越、征服”,印度教吠陀经籍所载众神之首。此神好战,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对它的信仰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

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散脂,对他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对于因陀罗是否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学术界尚有争议。

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

[编辑] 因陀罗与弗栗多
他征服人间和魔界无数敌手,降服太阳、杀死延续季风雨的天龙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记载了因陀罗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他与弗栗多的决斗(vRtrahatya)。传说巨蛇弗栗多阻挡了地下的水流出来,导致严重的旱灾。因陀罗喝了三大杯祭礼中所奠苏摩酒来提高其战斗能力,准备与巨蛇交战,并用金刚杵(雷电)杀死了弗栗多和它母亲Danu,释放了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驾云降雨的楼陀罗(或摩录多〔Marut〕)、双马童以及毗湿奴。

在北欧神话和祆教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神话比较学家普遍认为,在《波斯古经》的三头龙A Dahaka被名教Thraetaona的勇士所杀的故事,与因陀罗与弗栗多的情节相结合,必是雅利安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Bangkok_Wat_Arun_Phra_Prang_Indra_Erawan.jpg
泰国郑王寺中央塔上的因陀罗像

阿耆尼:火神。 阿耆尼,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阿耆尼作为火的神格化象征了火焰永恒不朽的奇迹,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给阿耆尼(火)的祭品会被净化及传达到其他神祗, 亦令阿耆尼带有净化和送信者的角色。阿耆尼是典型经历了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湿婆)信仰的兴起,但对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只。现今印度教还存在的火祭司—-“Agnihotr”,其职责是负责监察其崇拜者。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e/Agni_god_of_fire.jpg
阿耆尼/火天

伐楼那:水神。 早于吠陀时期,伐楼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规与阴间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记载最突出的阿修罗神,阿迭多(Aditya)众多神之首。他的名字可能起源于原始印欧语的词根wer-或wel-,表示“遮盖”(可参考另一印度教神只弗栗多)。

[编辑] 吠陀及其他角色
作为阿迭多的代表,伐楼拿具有作为太阳神的职能。但作为最重要的阿修罗神,他更倾向管理道德及社会的事务[1]。他的形象经常与另一位阿修罗神密特拉连结成对偶神合称“密特拉伐楼拿”(或两者前后对调),是天则梨多(rta)的最高守护神。《梨俱吠陀》中伐楼拿更曾经与因陀罗成对合称为“因陀罗伐楼拿”。作为天空神,伐楼拿更趋向支配天空黑暗的一半如被认为降落自“天海”的雨水及因为太阳由西行进回东方做成的夜晚现象。

经典阿闼婆吠陀记载,伐楼拿是全知神,说谎的人不能逃出他的罗网,星星是他的千眼密探,监视人类的一举一动[2]。尽管经典《梨俱吠陀》中伐楼拿的登场次数远不如因陀罗,但这不代表他在早期的吠陀社会的重要性不及因陀罗,这是因为《梨俱吠陀》的叙述焦点是主要集中在火焰(阿耆尼‎)及苏摩酒仪式上,苏摩又与因陀罗有着紧密的关系而导致。原本《梨俱吠陀》给伐楼拿和密特拉的身分都是阿修罗神族,如5.63.3,但他们随后又被安排进提婆族的体系中,如7.60.12,这一点很有可能是暗示了阿修罗一词在后期是带有负面含意的开端。在自身职能不断被其他神只分割,伐楼拿最后下降为单纯的水神(包括海洋与河流)及溺水者灵魂的守护神,伴随着那伽族成为镇守西方方位护法。

晚期的美术画作中,伐楼拿被描画成月神,长着黄皮肤穿着金色盔甲,手握蛇皮制的套索羂索,骑乘海兽摩羯。

[编辑] 琐罗亚斯德教
伐楼拿的名字实际上并不见于祆教的波斯古经或祆教巴勒维的文献中。自1900年代中叶以来印伊的研究员尝试从伐楼拿与密特拉的关系寻找伐楼拿出现于祆教的可能性,但当中有许多的理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反驳。其中祛邪典(Vendidad)1.17记载了一个被称作“Varena”4角14层的世界,当中住满了魔鬼和非亚利安裔的野蛮人(祛邪典7.10),这些描写都与吠陀的伐楼拿形象相差甚远。

有一个比较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吠陀伐楼拿是产生自印伊的伏罗那(*vouruna,“光辉的海洋”之意),但伏罗那就连本身的形象都充满争议性。伏罗那被认为与密特拉组合成为祆教的最高善神——阿胡拉·玛兹达,但亦有一说是根据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创作的诗歌中推论三者是各自独立的神只。语言同系性并不一定暗示当中存在有本质上的相似点,最典型的例子有daeva(妲厄娲,祆教的“误神”,一说为撒旦)与提婆,印度教的“天神”、后引申为“善神”)。有部分学者认为伐楼拿的职能及形象与祆教阿梅沙斯彭塔(神使)六者之一的艾霞凡许达有共通之处,都是“至高公正”的体现[3]。另一种说法是吠陀的跋伽“Bhaga”其实是伐楼拿的别名,其变形“Baga”以修饰词在波斯古经中被提出过,两个词的意思都是“神”或“守护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5/Varuna.jpg
提婆族伐楼拿,女性的乳房显示了其两性同体的特征。

阎摩:死神。 阎王是民间传说中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1]阎王有一本生死簿,上面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当某人阳寿已尽的时候,阎王就会派遣下属无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阴曹地府接受审判。阎王的判决取决于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恶:生前积德行善立功的人,阎王会让他成为神仙,或者给他一个好的来世;生前行兇作恶的人,阎王会让他下地狱,接受各种惩罚,或给他安排一个不好的来世。这是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等民间信仰在“阎王”观念上的体现。
古印度神话中的阎王
阎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开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区的统治,并在那里创造了吠陀文化的种姓制度,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语言写成吠陀经,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耶摩神。耶摩神有两个使者,它们是两条狗。这两个使者经常在人间界巡游,当用嗅觉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灵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阎王的最初来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发展出现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罗门教中被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变化。婆罗门教相信轮回,认为耶摩神是传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后来,耶摩神从天界转入地界,被认为是专门监督死者生前的行为,并给与赏罚的神只;进而发展成为地狱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狱的主宰者,拥有众多的下属。随着进一步的演变,耶摩神最后成为专门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灵魂的神只。远古的雅利安人眼中,阎摩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神只。相反,阎摩会亲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碍,到达地府之后,阎摩还会与众亡灵享用筵席。但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消灭各个原住民族的部落后,其社会结构开始愈变愈庞大,人心也开始愈来愈坏,生活在整个社会中最高层次的婆罗门为了警惕人们不要犯罪,就把阎摩从一个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绘成凶恶,会用各种酷刑折磨坏人的神只。这个做法令雅利安人对阎摩这个神只的恐惧增加,这一份对阎摩的恐惧随着佛教和古婆罗门教文化的东来,传到中国人的心中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4/Yama_tibet.jpg
西藏阎王画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9/Yamantaka_Vajrabhairav.jpg
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大威德明王(阎曼德迦)

苏利耶:太阳神。 苏利耶(सूर्य / Sūrya)是印度神话中主要的太阳神,他是天父神狄阿乌斯之子,宗教艺术中他被描画成拥有金色的毛发和手臂,乘坐着由七匹马拉动的战车,这七匹马象征了所有七种查克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3/Surya_chariot.jpg
骑乘七头马的苏利耶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4/Surya-Konarak.jpg
科纳克太阳神庙的苏利耶雕像
太阳之神

[编辑] 史诗中的主要神
梵天:创造之神。 梵天(梵文:ब्रह्मा,Brahma)是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相神。他的坐骑为孔雀,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由于种种原因,印度教徒对梵天的崇敬程度相对来说不高,反而较崇保护神毗湿奴以及敬畏破坏神湿婆。全印度4000多座印度教寺庙只有两座是专门供奉梵天的,但大部分印度教徒都对梵天祈祷。

与印度不同,梵天信仰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泰国,得到很大的发挥,在泰国的梵天信仰,华人称之四面佛信仰,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在东南亚地区有非常多信众。

印度教的终极思想就是要将自我与梵天合二为一,即梵我合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0/Brahma_Halebid.jpg
一尊梵天神像雕刻在Halebi的一所寺庙中
创造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Brahma_1820.jpg
手绘的梵天像
形象象征
四只手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也象征心灵(右后方手臂)、智慧(左后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吠陀经:象征知识。

黄金:象征活跃在宇宙中,而金脸则代表梵天在创造宇宙时是处于活跃状态的。

天鹅:象征辨别力,是梵天的座骑。

王冠:象征最高地位。

莲花:象征自然与宇宙中所有存在。

胡须:黑色或白色的胡须象征智慧,而长须则象征智慧的永恒成长。

四张脸:四部《吠陀经》。

[编辑] 坐骑
梵天的坐骑是一只天鹅。这只天鹅天生能够分离牛奶和水,代表每个人都要能够学会分辨善恶,继而扬善弃恶。

毗湿奴:保护神。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名为维修奴、黑天、那罗延天(Narayana),佛教称为遍入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主管“维持”。他的坐骑为迦楼罗,妻子是吉祥天,印度教的毗湿奴派(Vaishnavism)专门供奉他,全国有1000多座庙宇。

印度人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分别是鱼、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克里希那、佛陀和卡尔吉。毗湿奴的十个化身分别对应关于毗湿奴的十个故事。在十个化身中,鱼与龟参与了创世传说;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克里希那是毗湿奴消灭众神的敌人时的化身;佛陀,亦即释迦牟尼也是毗湿奴的化身;卡尔吉尚未现世,其形象为骑着白马、手持燃烧着的火剑的英俊男子。卡尔吉现身之时就是世界终结之日,他将烧尽一切,审判世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毗湿奴的十个化身的故事明显不是完成于同一时期的,在侧面也表现出了印度教的内容在时间上的变化。

毗湿奴最为常见的形象为蓝色皮肤,拥有四支手臂,并且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另一常见的形象,则是毗湿奴躺在千头巨蛇“舍沙”(阿难陀龙)之上,从肚脐生出的莲花中创造梵天,而吉祥天则随侍在身边。

毗湿奴在印度神话中,常被视为保护之神。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f/Lightmatter_vishnu1.jpg
毗湿奴

湿婆:音乐、舞蹈和毁灭之神。 湿婆(梵文:शिव,Ś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是毁灭之神,也担当创造的职能,是印度民众最为敬畏的神,由吠陀时代的天神楼陀罗演变而成。

他的教派(湿婆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8种化身,除毁灭外还可创造。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c/Sivakempfort.jpg
在班加罗尔的巨大神像雕塑湿婆冥想的神韵

阿修罗:恶魔。 印度教神话的阿修罗(梵语:असुर)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有时更被称呼为恶魔,阿修罗族及提婆族(包括那伽族)都是迦叶波页面迦叶波 (印度教)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Kashyapa。的后代。最早期的吠陀文献记载阿修罗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会的神只,如伐楼拿(佛教名:水天)掌管天则与理法梨多页面梨多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rta。,和跋伽守护信徒的财富与婚姻;提婆族则司掌自然现象,如黎明女神乌莎斯及气候神/雷神因陀罗等。

密特拉(佛教名:弥勒菩萨)、伐楼拿及弗栗多都是很具知名度的阿修罗神只。毗楼遮那(佛教名:大日如来)、松巴页面松巴 (印度教)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Sumbha。和尼森巴页面尼森巴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Nisumbha。原为阿修罗王,后被佛教吸收成为佛陀。

于后期印度教的文献如《往世书》和《过去如是说页面过去如是说并不存在,英语维基网络对应页面为itihasa。》中,两族开始被明确地二元化,阿修罗族作为提婆族的对立被描写成邪恶的一众。根据《薄伽梵歌》16.6章的详细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带有daivi sampad(神圣的特质,提婆的词根)或asuri sampad(恶魔的特质,阿修罗的词根)。总结《薄伽梵歌》16.4章,asuri sampad代表了傲慢、自负、妄想、狂怒、严肃及无知。[1]部分品格正气的原阿修罗族的神只,如伐楼拿后期就因此而被“易族”至提婆族。

迦楼罗:金翅神鸟,于烈火中涅盘而得永生,以中国神话凤凰为原形。 迦楼罗(梵文:गरुड,Garuḍa),按照《迦楼罗及诸天密言经》的说法,就是中国的金翅大鹏鸟或大鹏金翅鸟,是印度教和佛教典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4/Garudakaryatid98.jpg
迦楼罗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c/P1080102.JPG
真觉寺中刻于塔身上的金翅大鹏鸟

⑵ 印度地图的出版背景

印度的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区等三个自然地理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⑶ 怎么换微信朋友圈背景图片

如何更换朋友圈的背景?首先点开微信,点发现,点朋友圈,点住上面的背景图片,放开就会出现更换封面的字样,点一下更换就可以选择新的图片了。
有关手机使用知识送给你
手机使用知识
手机,在一天当中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手机的影子,从早晨起床一直到晚上入睡,手机一直陪伴在身边。打电话、上网、拍照、发微博,手机简直无所不能,但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手机,就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今天云手机就给大家说说,使用手机对于我们的健康都有哪些伤害和需要注意事项。

一、尽量少把手机放兜里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将手机放在自己的衣兜里边吧。其实这种做法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把手机放在包包里,尽量远离离腰、腹部,因此,手机使用者要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

二、拨打电话时间不宜过长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手机长时间与耳部、脸部接触时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尽量少用手机拨打电话,如果拨打也尽量较少通话时间,或者选择用耳机接听电话,减少辐射都脑部的直接伤害。不过还是推荐用户最好在有座机的情况下,使用座机拨打电话。

三、厕所玩手机要小心

厕所玩手机,手机会沾染大量细菌。而且当你一不小心的时候将手机掉进马桶里,那就悲剧了。不过如果手机一进水,请切记不要作任何按键动作,尤其是关机(一按任何动作,水马上会跟着电路板流串),正确的方法为马上打开外盖,直接将电池拿下,直接强迫断电,可保主机板不被水侵袭。小编建议大家蹲坑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使用手机啦,就算没有掉进马桶里,在公司耽误其它同事上厕所也是不好的。

四、吃饭不宜玩手机

如果大家边吃边玩对消化系统十分不好,因为注意力分散,食物不经咀嚼下咽造成胃部负担,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唾液分泌,而唾液和咀嚼是正常消化第一步,不到位会增加胃部负担,久而久之会得胃病。再有手机上沾有带有大量细菌,据英国研究人员与专家对国民使用手机现状及30个手机样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英国使用中的6300万部手机中,有1470万部手机存在健康威胁。平均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是男厕冲水柄细菌含量的18倍。并且许多受测手机细菌携带量十分之高,足以导致使用者出现严重腹痛症状。尽管这些细菌不会立刻让人得病,但手机上携带的细菌量如此之高说明人们的卫生习惯堪忧,而且这也会成为其他细菌滋生的土壤。

五、当手机正在充电时 请勿接电话!

图中并非是俺的手。而是印度一家保险公司任职业务经理的年轻人,,十几天前在手机还接着充电器的时候接听电话,过了几秒大量的电流经过手机,这个年轻人被摔落到地面,家人发现时,手指烧伤,心跳微弱,并且已经失去意识。经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宣布到院死亡。行动电话是目前大家最常使用的现代发明。然而,我们也必须要警觉到仪器致死的危险。不管大家有没有曾经充电拨打过电话,今后都要多加注意,尽量选择不要再充电的时候拨打电话,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六、睡觉时别将手机放枕边

不管你是晚上睡觉了跟自己心爱的人发会儿短信道个晚安,还是睡前无聊的玩会游戏看会小说完了之后,将手机放在枕边。这会对头部带来很大的伤害!哈斯专家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人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更不要把手机放在枕边。

⑷ 外贸英语翻译,和一个印度客户的对话,请看图片和文字背景

他一直在说cool,然后对test表示无所谓。
后面的Veg表示是vegetable,蔬菜。 pulao是印度的一种蔬菜。
所以你们的产品是神马
我也没看懂!
但是就是同意测试了啦

⑸ 美国着名建筑,还有法国,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

美国美国着名建筑
金门桥
布鲁克林桥
自由女神像
洛克菲勒中心
圣路易斯拱门
五角大楼
西雅图 Space Needle 塔
联合国大厦
法国着名建筑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着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着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着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着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着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 移来的着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奋起捣毁了路易十五的铜像,并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着名的街道上举行。
印度着名建筑
只有泰姬陵
意大利着名建筑
1.罗马竞技场。这座巨大的露天剧场叫做弗拉维奥剧场,因为它是由弗拉维奥家族的几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们称之为科洛塞。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伟建筑。尼禄时代,这一凹地是尼禄金殿花园里的一个人工湖。竞技场的工程由维斯帕西亚诺皇帝于公元72年至75年开工兴建,由蒂托皇帝于公元80年完工。传统说法是,建造这座建筑物使用了四万奴隶,这是蒂托皇帝在摧毁耶路撒冷后于公元70年带回罗马的十万俘虏中的一部分。罗马圆形竞技场自从诞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罗马的象征。即使今天,站在大圆形竞技场的遗迹上,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伟的竞技场堪称公共建筑的楷模。在这里可以见到古罗马建筑最基本结构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当时的建筑就是依*这种高水平的结构形式,使内部空间得以解放。竞技场设计了宽敞的阶梯和走廊,并设计了八十个拱门,在每一个拱门的入口处都有标有数字,方便让观众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让五万人于十分钟内进入剧场内坐定。这样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进步的。竞技场的功能性设计也非常合理,角斗士从何处出入,在哪里休息,猛兽关在哪里,死伤者从何处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直到公元608年,竞技场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中世纪时改成一个城堡。此后部分被毁,成了挖取建筑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宫殿的场地。这样破坏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到了十九世纪才被制止,并开始进行修复

2.君士坦丁凯旋门。竞技场西侧有罗马保留最完整的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它建于公元315年,是当时的市民和元老院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的米尔比奥桥(横跨台伯河)击败麦克仙乌斯而建的。凯旋门由三个拱门形成,表面有安东尼等多位大帝打败胜战情景的浮雕。北侧曾有圆锥形喷水池,是古罗马骑术、战车比赛的折返点。

3。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后,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万神殿是众神所在的神殿,建于公元前25年。后来,约公元120年重建。几个世纪以来,万神殿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公元609年作为基督教的教堂,中世纪成为了制敌要塞。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万神殿还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神殿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高7米,宽且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由于拱门分担了整体的重量,整个店堂内没有一跟柱子。圆形屋顶上开有直径为9米的天窗,从这里透进来的光线照射在马赛克的地板上,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又有计时的实用功能。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许多着名艺术家例如拉斐尔就葬在这里,意大利君主专制时期的统治者也葬在这里。

4。许愿池。电影“罗马假期”之赐,许愿池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许愿池是十八世纪建筑师沙尔威的杰作,喷泉位在三条街的交*口,这个雄伟的喷泉雕刻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两旁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许愿池于1762年完工,因此是罗马喷泉中比较年轻的一座。

5。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6。圣比得教堂。置身于梵蒂冈城的圣比得广场,映入眼帘的是由四根壮丽精美的柱廊环绕中的被圣比得教堂。对面的纪念广场规模宏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圣比得教堂高136米,占地22000平方米,是基督教的象征。由米开郎基罗设计的炮塔直径达42米,到达塔顶约330级台阶,从塔顶可俯瞰整个圣比得广场,令人留恋往返的罗马景色也尽收眼底。收藏于梵帝冈博物馆的艺术品多为绘画作品,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包括了从古至今艺术品中的珍品。因当时天下大雨,镜头淋了雨水,只拍了局部。

7。比萨斜塔。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意大利比萨斜塔由着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始于1174年动工兴建,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约2米余.塔体总重量达1.42万吨。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在底层有圆柱15根,中间六层各31根,顶层12根,这些圆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个拱形券门。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为罗马式建筑艺术之典范。钟置于斜塔顶层。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级,游人由此登上塔顶或各层环廊,可尽览比萨城区风光。1987年,意大利比萨斜塔与旁边的大教堂等建筑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现塔顶已定时定量对游人开放。

8。水城威尼斯。在意大利东北部,人口35万,形状像海豚,涵盖了仅3平方英里,但是由118个岛屿组成纵横有177条河道,2300条小巷,400座桥梁;现存400多座宫殿,120座教堂,120幢钟楼,64所修道院;城市的大部分是建在打入到泻湖湖底的数百万计的木桩之上的;简单的方形红砖塔楼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筑,它始建于9世纪末10世纪初,于1902年7月倒塌,现在的这座是1912年依原样重建的;大钟塔右边是壮丽的着名建筑,是威尼斯总督府,原先建于9世纪的拜占庭式建筑遭了火劫,如今的这座建于15世纪,其双层拱廊优美简洁的组合,以及楼层上部同一模式的玫瑰窗,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做成,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用于非教堂建筑的典范。

9。 威尼斯是举世闻名的水乡,整个城市建筑在水上,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贡多拉”上华丽而迷离的情调,是世界游客永远的梦。

10。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呈梯形,东西向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东端有圣马可大教堂和大钟塔。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圣马可大教堂建于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仅此一点,便是独一无二。其次,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乘电梯登至大钟塔其顶部白色大理石环廊内,可近观圣马可广场、远眺亚得里亚海湾。

11。威尼斯叹息桥。连结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过去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俗世了,所以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时,不由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这座桥是建于1600年,也是威尼斯的必访景点之一。

12。佛罗伦萨乔托钟楼和圣母之花大教堂 。耸入云天的乔托钟楼,是意大利天才艺术家欧洲绘画家之父乔托的杰作。钟楼高84.7米,也是由红白绿大理石砌成,整个外形细长而优雅,里面有许多精致得让人窒息的雕塑,上414级台阶可以到达上部的露台。圣母之花大教堂从1296年开始兴建,历经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先后经历了三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之手终于成就。特别是最后一位建筑师于1436年完成的哥特式穹顶堪称一绝,使当时佛罗伦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一个世纪后,才让位给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而位居第二。设计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正是佛罗伦萨人米开朗基罗,他当时曾指着这座穹顶说:“我可以比它建的更高更大,但是我无法超越它的完美”。乔托钟楼比圣母之花大教堂建成得早:旧钟楼遭大火烧毁后,佛城人就请了乔托来设计新钟楼。1334年,在乔托的主持下,新钟楼开始兴建;但才建完钟楼楼基和第一层,乔托就去世了。随后的工程是由另两位建筑师照着乔托留下的设计图纸完成的,只除了原图上顶部的一座尖顶至今也未修建外,总共花了30年。虽然被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乔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术上,是文艺复兴萌芽期美术方面的开路先锋,但他设计的这座钟楼细致典雅,也堪称传世之作。

13。佛罗伦萨旧宫。西尼奥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碉堡式旧宫(现为市政厅)。旧宫上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旧宫侧翼的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其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14。佛罗伦萨《大卫》塑像。这尊大卫塑像在旧宫台阶旁,是复制品,原件已保存在艺术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复制品则竖立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据说现在有一种叫“大卫晕眩证”的流行病!仔细看看吧。
澳大利亚着名建筑
悉尼歌剧院
中国着名建筑
太多了。故宫,天坛,圆明园,长城,四合院
其他着名建筑
俄罗斯 “东正教教堂”“红场”俄罗斯---莫斯科圣巴西利亚大教堂
美国 “自由女神”“白宫”
法国 “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奥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
英国 “大笨钟”“泰晤士桥”
马来西亚 “吉隆坡国油双塔”
意大利 “古罗马角斗场”比萨斜塔
希腊 “帕提农神庙”希腊---巴特农神庙
印度---泰姬陵
比利时---撒尿男童
马来西亚---双塔
新加坡---鱼尾狮
德国---勃兰登堡门

⑹ 这个中国人长得像什么地方人(请看图片 还有图片背景)

看后面的房子有点像泰国的岛屿的房子,和泰国的相似的地方就是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而且看样子像西南少数民族的样子,那可能就是那边的彝族纳西族之类的。

⑺ 各个国家的着名建筑物(最好有图片。)

我就讲几个国家的供您参考。

⑻ 有谁知道室内设计印度风格的图片及其介绍和特点

印度风室内装饰:

1、案例图片:

上图是柠檬树装饰的两个装修案例。

2、风格特点:

1)、印度风格的华丽基本都是靠软装饰来营造(如上图)

2)、木材木质较硬,成为了印度风家庭装修的常备风格。

3)、印度风格就像印度宗教一样,可以自如与印度家具搭配、印度家具特色。

4)、包铜和错铜工艺是印度家具的特点。

5)、印度风格善于使用色彩,有主有次,代表了一种氛围,本土特色。

6)、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装修有艳丽色彩、繁复线条等特点。不过印度家居的绚烂和华丽全靠软装饰来体现,印度家具尺寸普遍不大。

室内装饰设计风格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地域特色作依据,通过各种设计元素来营造一种特有的装饰风格,随着设计师根据市场规律总结而提出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风格的体现多在软装上来体现。

⑼ 菩提树图片

菩提树是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具体如下图所示:

(9)印度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祖既然是在此树下“成道”,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也有深远的影响。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2、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⑽ 图片中的背景人物图片是谁

不是最终幻想里的,我记得是印度画家画的,与其他作品没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