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党报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iu图片手机壁纸带字 2025-01-10 05:59:40
图片调节大小用什么软件 2025-01-10 05:59:40
儿童购物背景图片唯美 2025-01-10 05:46:24

党报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2-14 05:07:40

‘壹’ 12371的手机党报

12371手机党报指的是重庆市委组织部与中共大渡口区委、移动公司联合,将重要的党建信息、时政要闻、相关图片信息、党的知识等摘编成刊,每周一期免费发送给党员的手机彩信。实现增进党员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同时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

‘贰’ 《人民日报》图形版是哪个公司提供的技术

由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金报电子出版中心联合编辑制作!
1.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
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从创办的第一天起,人民网就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为己任,在保持人民日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性,增强吸引力、可读性、亲和力。经过6年多的努力,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等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2.金报电子出版中心
金报电子出版中心是经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成立,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并主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金报电子出版中心的经营优势:●金报的母体是在中国拥有崇高威望的《人民日报》,在新闻界有巨大的影响,可以为电子出版物的宣传提供强大的媒体支持;●金报背靠国内着名媒体网站--人民网www.people.com.cn,拥有层次很高,十分稳定的用户群(其中包括大量外国访问者);●金报拥有电子商务网站--《光盘世界》www.edisc.com.cn,可为电子音像出版单位提供网上销售与宣传渠道;●金报拥有人民日报报系13报7刊的电子化版权,有巨大的信息资源;●金报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与运行模式,有规范化的企业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金报在报刊数据光盘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制作和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金报的主要业务有:交互式多媒体光盘、触摸屏多媒体软件、三维数字动画、网络交互多媒体、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数字化楼宇系统等十余个项目的设计制作。 得益于人民日报深厚的背景优势和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雄厚的技术力量,金报电子出版中心成立伊始就与民政部联合编制出版了'98抗洪救灾纪实光盘《我们万众一心》。紧接着,金报又承接了中宣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确定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辉煌五十年》(综合部分)多媒体光盘的编制出版任务。随后,金报相继编制出版了1998年、2000年《人民日报》电子版、《INTERNET 教室2000》、《走进奥运》、《百万知本家》、《北京工业年鉴》(2000年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汇编》、《历届两会资料汇编》等光盘。朝阳产业,必将有她灿烂的明天。我们真诚希望与您携手开展“平等互利、不拘形式、共同发展”的合作,为繁荣我国电子出版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叁’ 中共建党初期的党报特点

1. 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I、《向导》《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首任主编是蔡和森,继任者是瞿秋白等人。该刊一创刊就集中全力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和实现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各种错误的思想。《向》作用: ① 用大量的典型事实报道和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 ② 在进行反帝主义的宣传中,还十分注意和帝国主义在华的报和通讯社进行斗争,对他们的反华叫嚣给予坚决的回击。 ③ 以极大的努力同时进行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宣传。 ④ 大力宣传了各个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 ⑤ 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斗争。 ⑥ 《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宣传,帮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认清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大革命运动。 II、《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刊物之一。它的发刊词中写道“为中国的一般青年服务的”要引导青年到活动的、强健的、切实的路上。他的主要宣传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 它热情关心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 它报道评述国内外政治时事。 ③ 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中》为32开本,每期16页,从内容到形式,注意适合青年的特点,编排生动活泼,稿件内容要求“有益而又味”,《中》很重视同读者的联系,除发表读者来信来稿外,还经常征求读者的意见,改进编辑工作。广大青年把该刊看作是良师益友,很多进步教师把它作为教材。 2. 中共建党初期党报有何特点? ① 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② 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作为基本任务。 ③ 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 ④ 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这也是中共早期报刊的一个主要特点。 ⑤ 中共报刊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未开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3. 国共合作之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 I、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资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此时,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报刊也渐渐发展起来。表性的报刊: ① 政治周报:1925年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毛泽东、沈雁冰等人先后担任主编。该报创刊时,国民党的西山会议刚刚确立了进行反共、反统一战线活动的计划,开除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国民党党籍,所以,该报内容除了开在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宣言,报告和决议之外,还辟有《反攻》专栏,刊登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右派的文章。 ② 中央日报:1927年,创办于汉口。是国民党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国民党中央党报。曾经出色的报道了北伐军胜利的消息,积极报道大革命的形势。它的副刊《中央副刊》由孙伏园主编,相当有特色。 II、共产党报刊、共青团报刊逐步形成网络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共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他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粗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团报报刊网络。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赵世炎、周恩来先后任主编。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在国外,旅欧支部早在1922年就在Paris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 III、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农民、妇女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前进的一个重要方向。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之后,于1924年开始复刊。在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农民报刊的特点是通俗、活泼,从内容到标题都适应农民的需求,文字明白如画。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妇女报刊也逐渐增多。学生报刊也在各地很快的出现。 IV、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 1925年,6月,中共中央为指导“五卅运动”,在上海创办《热血报纸》,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分日报。瞿秋白担任主编,该报大部分社论都是由他撰写的。《热》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出版之后深受欢迎,产生了深刻社会影响。《热》有副刊《呼声》,以战斗的姿态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支持,遭到了反动政府的忌恨,出版20多天后就被迫停刊。 V、军队报刊的出现 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国民革命军的报刊大致有几类: ① 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出版的 ② 各军政治部出版的 ③ 黄浦军官学校出版的 ④ 李大钊在北方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西北)许多共产党员参加了军队的政治工作,除了周恩来担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外,各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大多数也是共产党员。在军队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中,也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因此,多数军队报刊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按照国共合作的宗旨开展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军人》和《军人报》。 4. 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肖楚女、邵飘萍等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5.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不党 不私 不卖 不盲强调:完全全中立张季鸾对“四不方针”的解释是:“曰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曰不卖: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智识及感情,而断不以金钱所左右。曰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它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曰不盲:夫随声附和,是为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限于盲。”《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其时已经跟现代的新闻专业理论十分接近了。《大公报》之所以日后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是跟它有先进的新闻理念作指导密不可分的。其一,《大公报》的报道和评论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其二,《大公报》不畏强权,也不被高官厚禄所收买。其三,《大公报》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受到各方重视。其四,《大公报》培养了一大批名记者名编辑。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等主笔自不必说,范长江、萧乾、查良镛(金庸)、彭子冈、徐盈、杨刚、李纯青、孟秋江等都曾是《大公报》的记者、编辑。其五,《大公报》赢得了国际荣誉,获得了世界认可。1941年,美国着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将其最优异贡献奖授予《大公报》,后来联合国又推选《大公报》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其六,《大公报》的运作模式也有可供今人借鉴之处。 http://www.mediaundo.com/blog/A9869-7/index.html 6. 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

‘肆’ 有没有人有我国党报副刊历史背景的资料阿,急!!!

1.王韬
是我国近代着名思想家,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早年游历欧洲,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王韬在《循环日报》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创立了报刊政论文体,确立了不拘一格的文章报风。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系统的提出了办报主张:
1办报目的是为了“立言”。即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该思想成为中国报刊的传统特色之一。
2报纸的功用是一个“通”字。即使国政民情上通下达。
3呼吁言论自由。
4主张报纸的文风要直抒胸臆。
5报纸的编辑人员要慎重选择。
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郑观应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其着作《盛世危言》中提出与王韬类似的观点:
1报纸的功用要“通民隐,达民情”。
2创办报纸是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3办报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4呼吁政府允许国人办报。
3.康有为
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之一,是戊戍变法运动中着名领袖,也是清末民初中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
·1895年康有为联合进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举行“公车上书”,要求朝廷变法维新。
·1895.8参与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
·1895.11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团体,京师强学会成立,康为实际组织者。作为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5.11康有为在上海,与友人共同成立上海强学会。其机关报《强学报》应运而生。
在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十分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他所创办的报纸,都是重政论、重宣传、轻新闻,使报纸成为了他们推行变法新政、开展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他认为报纸的作用有“匡不逮”、“达民隐”、“鉴敌情”、“知新政”四个方面。
4.梁启超

5.唐才常(1867~1900)
字佛尘,湖南浏阳人,是戊戌时期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与谭嗣同合称“浏阳二杰”。唐才常先后于1897、1898年任《湘学新报》和《湘报》主笔。他在两报上发表大量文章,向读者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在湖南知识界有很大影响。
6.谭嗣同(1865~1898)
维新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报刊政论家,与唐才常合称“浏阳二杰”。谭嗣同是南学会的主要组织者,是《湘报》的核心领导人物。在《湘报》工作的半年间,发表了25篇政论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英勇就义。
谭嗣同的办报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报纸要“求新”,成为“助新之具”。他认为,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报纸的时效性最强,是最早的助新之具。二是,他认为报纸要代民立言,成为“民史”、“民口”。这些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
7.严复(1854~1921)
我国近代着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报刊政论家,维新运动知名人士。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阐述了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危亡的主张,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897年,严复与友人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他在《国闻汇编》上署名发表了《天演论》等译作,系统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呼吁国人思想救亡,在思想界引起震动,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但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晚年思想渐趋保守。

8.章士钊
字行严,湖南长沙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报刊活动家。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1925年兼署教育总长。曾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造成三一八惨案。他是甲寅派代表人物,所办《甲寅周刊》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1949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着有《柳文指要》等。
9.章太炎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着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刑满出狱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但他好用古奥字句和文言语法,传播效果不如梁启超的文章。五四运动后潜心治学,反对新文化运动,思想倒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支持抗日救亡。着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等传世。
10.于右任(1879~1964)
辛亥革命时期着名的民主革命家、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他所创办的报纸揭发贪官污吏,披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很受读者欢迎。他还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着述有《右任文存》等。

11.远生(1885~1915)
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其为“报界之奇才”。他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通讯特点:
1题材务求重大。
2针砭时弊,不畏权贵。
3生动具体,善于捕捉细节。
4通俗自然,文风不拘一格。
·发明了“新闻日记”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评论当日新闻事件。
·其新闻思想方面,提出“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政治上,黄远生的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的,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黄远生的文集《远生遗着》,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我国第一部报刊通讯集。
12邵飘萍(1886~1926)(07)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着名报人,被誉为新闻全才。
·早年被《申报》聘为通讯员,参加南社。
·1911辛亥革命爆发,任《汉民日报》主编,开始职业报人生涯。后接办该报,抨击军阀、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后被逮捕入狱,汉民日报被封。
·1914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1915创办东京通讯社。专门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曾首先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密约”,对国内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918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以消息迅捷闻名,有本社采写+翻译的外电。开展有声有色的新闻采访报道活动,对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国会动态等做出翔实的报道。
·1918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1919因揭露政府卖国政策被封,邵再次流亡。1920回国复刊,使该报成为北方一份有影响的大报。

·业务上,既办通讯社又办报纸,既精通采写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既从事新闻实践又从事新闻教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新闻全才。尤其善于新闻采访,其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着之一。

·政治上,紧随时代步伐,不断进步,1925在北京秘密加入中共。1926年3.18惨案全力揭露真相,抨击军阀当局罪恶,被列入通缉黑名单,后被枪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13林白水
民国初期的着名记者。曾两度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兼学新闻。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北京《公言报》、《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编辑、记者、主任和社长。1926年8月因所写《官僚之运气》一文触犯当局,被奉系军阀张宗昌杀害。
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
14刘少少(1870~1929)
民国初年着名的新闻记者,与黄远生、徐彬彬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1905年留学日本,曾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意,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
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的编辑、记者、主笔。袁世凯办的《亚细亚日报》创刊时,曾应聘担任主笔。
1918年后,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刘少少一生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无大作为,但他为文独辟蹊径,庄谐杂出,时有新意,有报界“怪杰”之称。
5.徐凌霄(1888~1961)
笔名彬彬,他与黄远生、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初三大名记者”。1916年起,徐彬彬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长期为两报撰写北京通讯。他长于文学,娴于经史,熟悉历史掌故,因而他撰写的通讯文笔优美而又富于情趣,深受读者欢迎。他对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初着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
16胡政之(1889~1949)
民国初期的着名记者。曾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
1916年,担任王郅隆主办时期的天津《大公报》的经理兼总编辑,曾亲自采访段祺瑞“马厂誓师”等重大新闻,蜚声于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赴欧采访,是采访巴黎和会的惟一的中国记者。
后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1926年在天津任新记公司《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成为报界名人。
17张季鸾(1888~1941)
民国时期的着名新闻记者。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任《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鸾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而被逮捕。
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
袁世凯死后,张季鸾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和《中华新报》总编辑,1918年因揭露段祺瑞政府卖国借款的消息再次入狱。1926年,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在新闻界开始享有盛名。

18.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3年陈独秀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与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向青年提出了6点希望:(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
他曾任《言志》月刊的编辑,为《甲寅》月刊写稿。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还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指导创办《工人周刊》、《政治生活》、《国民新报》等报刊。此外还指导过多家报纸杂志的编撰工作。1927年,在北京牺牲。
20徐宝璜
民国初年着名的新闻学家和教育家,1912年赴美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北京《晨报》编辑,先后在北京民国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平民大学等校任教,主讲新闻、经济方面的课程。
1918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推为副会长、新闻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定期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
所着的《新闻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着,蔡元培为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中则称徐宝璜为“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21蔡和森
湖南人,1915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同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党中央的宣传工作。曾负责《先驱》半月刊、《向导》周报。蔡和森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文章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深刻的长篇大论,又有一针见血的短文,分析精辟,逻辑性强,富有战斗性和说服力,在当时有很大影响。1931年,在香港被捕遇害。
22.恽代英
我国着名青年运动活动家、杰出的宣传家和报刊政论家,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1年参加共产党,1923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任《中国青年》主编,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或参与报刊10余种,先后编辑过《新建设》、《红旗》等刊物。他的文章既洋溢着革命热情,又有理论分析,深入浅出,亲切感人,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在青年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多年的办报实践使得恽代英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注意理论探索和总结,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建设作出了贡献。1930年5月被捕,次年在南京被杀害。
23.萧楚女
中国青年运动杰出领导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宣传家。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主编。1922年后任重庆《新蜀报》主笔。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赴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他自学成材,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的文章情理并融,分析深刻,常能出其不意击中论敌要害。1927年在广州“四一二”反革命中被害。
24.成舍我
民国时期着名报人与新闻教育家。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早年在《益世报》担任记者、主笔、总编辑。1924年至1925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形成“世界”报系。他还在北京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培养新闻人才。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1935年赴上海创办《立报》。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和重庆相继主持《香港立报》和《世界日报》。抗战胜利后恢复出版上海《立报》和北平(今北京)《世界日报》。
1952年由香港去台湾,在台湾各大学任教。后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书局董事长。1988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1991年在台湾去世。
25张竹平
·原任职申报,后自立门户。
·1926与人合股购进上海《时事新报》。
·1928,将早年经营的 申时电讯社扩建为 申时通讯社,后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通讯社之一。
·1931任英文《大陆报》经理。
·1932与人创办《大晚报》。
·后张 将以上三报一社合并,成立四社联合办事处。在国民党压力下,财阀孔祥熙强行收买。

26史量才
进步的爱国民族资本家、报业家。1912年接办《申报》,自任经理,在他的经营下,《申报》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1929年,又陆续购进《新闻报》和《时事新报》等大部分股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报业资本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深深认识到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蒋介石对日妥协“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他组织上海各家日报同时刊载《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宣言》,还发表时评,矛头直指蒋介石。“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史量才发起成立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并被选为会长,积极募集救国捐款,支持十九路军抗战。同时,史量才还对《申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量才和《申报》的一系列改变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遭特务枪击,当场死亡。
27.邹韬奋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20年之久,前后创办和主编过6报1刊,创办了着名的“生活书店”。
1926年10月邹韬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开始了他的报刊生涯。“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决反帝的爱国者,最终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了《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
他写的通讯和评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报刊思想,即“韬奋精神”:①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尚气节;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呼声;③热心服务读者的办报作风;④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20年之久,前后创办和主编过7个报刊。
(1)《生活》周刊
1925年10月由上海职教社创办的机关刊物。创刊之初以“传布职业教育的消息”为宗旨。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主编,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九一八”事变之前,该刊以力求政治清明与事业振兴为目标;“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迅速走出改良主义幻想,投入抗日救亡洪流,《生活》周刊也转而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心,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发起为抗日军队捐款的活动。此外该刊还发表文章系统介绍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该刊十分重视读者意见,开辟“读者信箱”专栏,征求读者意见,积极开展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该刊的“小言论”专栏也很受读者欢迎。在新闻业务上,《生活》重视选材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主张文风要明显畅快,深得读者好评。
在邹韬奋的主持下,《生活》周刊销数增至15万份,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33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2)《大众生活》
1935年,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在发刊词里,韬奋提出要把实现民族解放,铲除封建残余,克服个人主义”为三大目标。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大众生活》竭其全力报道了这一伟大运动的过程,并发表了许多态度鲜明的评论,给学生的爱国运动以热烈的声援。这个时期,发行量达20万份,又创全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1936年2月29日,国民党政府查封了《大众生活》周刊。
(3)《生活日报》
1936年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惟一一张日报。该报出至7月31日自动停刊。
(4)《生活日报星期增刊》
1936年在香港创刊,后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8月,移到上海出版,改名为《生活星期刊》。
(5)《抗战》3日刊和《全民抗战》
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第二年7月,与李公朴办的《全民》周刊合并,改名为《全民抗战》,在汉口出版,韬奋主编。1941年2月被查封。
(6)香港《大众生活》
1941年 5月17日,《大众生活》在香港复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
邹韬奋的报刊理论
韬奋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刊的经验,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见解:
(1)关于新闻言论自由问题
接办《生活》周刊之初,他认为办报刊应该“心目中全无党派”,报刊应“成为社会上人人的一个好朋友”。在《生活》周刊一再遭受迫害,尤其是在他考察欧美许多国家之后,他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和资本帝国主义所侵略的殖民地,只有少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却有多数人享到言论自由的权利”。
(2)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
①他接办《生活》以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十分重视这个栏目,称读者来信为“本刊真正的维他命”,热心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②在报刊文风上,强调内容精炼,篇幅短小,提倡“明显畅达”的平民文风。
③在经营上,他认为“报纸上面登载广告,不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入,而应该同时顾到多数读者的利益”。尽量减低报刊售价,并坚决拒绝不义之财。
(3)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
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有“创造的精神”。他办的报刊,每一个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也是他的报刊为读者欢迎,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4)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邹韬奋热爱新闻出版工作,为新闻事业奋斗终生。他曾经提出,理想的编辑至少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大公无私;二是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三是文字畅达;四是至少精通一种外文。他还提出过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格,懂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邹韬奋新闻奖”(94)
为了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邹韬奋同志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风而设立的。1993年设立,每两年评奖一次,宁缺毋滥,奖励新闻编辑(如负责通联工作、写新闻评论的、从事新闻研究的人员)的最高奖。】
28.范长江
中国着名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川、陕、青、甘、内蒙等地,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西安事变后,他深入西安采访周恩来,随后进入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他发表的通讯《西北近影》和《陕北之行》辑入通讯集《塞上行》。范长江是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
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1938年发动创办“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后又于1938年10月20日在长沙与胡愈之等创办国际新闻社。
1939年5月,范长江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
“范长江新闻奖”(92)
(1)是中国记协和范长江新闻基金会联合设立的优秀中青年记者(包括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该奖1991年开始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这项奖要求参评者德才兼备,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人品、文品俱佳,并对参评者的综合业务成果和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社会反应各项进行综合考察和评选。
(2)该奖项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和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继承范长江同志献身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推动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检阅和提高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伍’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雷霆战将》到底有多雷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如果这句话是《亮剑》里最经典的台词的话,那么在号称“青春版《亮剑》”的抗战剧《雷霆战将》里,得换成下面这句话了。

而对于“战地护士穿裙子,有刻意扮美之嫌”的争议,剧方方面提供了一张老照片:黄埔军校里训练的女学生也是穿着裙装参加军训,另一张照片也显示抗战时期的国军女兵也是穿着裙子。剧方表示“战地护士的服装造型不仅完全符合当时的女学生穿着,也很契合人物的身份特征。青春是美丽的年华,女孩穿裙子,是爱美的天性使然。”

“从这部电视剧看,用一些“偶像剧”套路,意在吸引年轻人观看,提高收视率。但正因为年轻观众多,更需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否则就容易误导青少年,使他们无法洞悉历史真相,无法真正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雷霆战将》被质疑,提醒有关从业人员,在创作中必须坚守文艺创作的原则和责任,特别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应当对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而不能是轻佻和儿戏。只有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才能拍出真正接地气的影视作品。”

‘陆’ 黄扬略的求索党报

黄扬略同志1982年中山大学毕业后笔耕南粤26年,其中17年效力新华社,1999年至今耕耘于深圳这片热土的党报事业。历任新华社深圳支社社长、分社副社长、深圳商报社长、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兼任《香港商报》社长。 以黄扬略同志为班长的集团党组重视采编人才培养。作为集团主要领导,他以德才用人,在集团内部营造一个人尽其才、宽松民主的氛围。他认为,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修为,除了作为一名公民,一名中共党员的修养要求外,还需三方面的特殊素质:政治素质方面,要有大局意识,即把新闻报道放在大背景中去考察,服从并服务大局的能力;思想素质方面,要有辩证思维,即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个人学识方面,要求做到博学多思,即眼里有群众、腹内有诗书、落笔有观点、身边有朋友。 他提出"阳光报业、和谐报业、效益报业"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报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注重改善内部考核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采编人员已成长为各报的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他整合了所属各报新闻研究力量,积极向国家人事部申报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他率集团和深圳大学传媒学院联合团队,取得一项广东重大新闻课题,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柒’ 党报和都市报消息写作的区别是什么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编辑本段]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1)单行题(2)多行题 1.引题(眉题、肩题):交代背景。 2.主标题:概括主要新闻或消息。 3.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二)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三)主体:承接导语,扣住中心,对导语所概括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四)背景:说明原因、条件、环境等。(五)结语:或小结,或指出事情发展方向等。

[编辑本段]消息的三个特点 真实性 实效性 传播性

[编辑本段]消息的例子
蕲春“扶智”计划 资助35名贫困生
汉网消息(记者 喻敏 通讯员 余立鹏 曾恩学)5日,蕲春县一中高一(8)班程苏佩等35名学生每人高兴地领到了本学期1000元的助学金。 今年2月,蕲春团县委在全社会发起了“扶贫先扶智,扶智才能脱贫”的倡议,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广东东莞、北京、上海等地的“蕲春同乡会”成员慷 慨解囊,募集30余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和捐资助学活动。

党报则更注重于为政党服务,发表的东西受政治政策影响很大,而且多是在内部流传。

‘捌’ 党报如何“走市场”

(编辑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改革开放之前,党报不必走市场,一边承担党的喉舌功能,一边接受党的全额补贴。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党报也要“事业属性、企业化运作”,于是,必须走市场,做广告、办活动、搞经营。时至今日,不少省级党报基本实现了“自负盈亏”,少数党报年广告收入过亿,利润也上千万。表面上看,这些党报“走市场”比较成功,深究起来却仍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行政色彩。一则,摊派发行给党报提供基本收入。少数几份中央级党报,在全国范围内行政订阅,保证了基本的发行收入,生存自然不必担忧。省级党报,在省内可依据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给各级政府进行公费订阅,大体有30-50万左右的发行量。笔者曾听说,中原某省省委书记上任后,到该省省级党报视察,社长趁机提出:作为人口大省,党报发行量才20多万份,实在令人不堪,而A省某报、B省某报都有50万发行量……书记一听,当即指示:明年征订,也要搞到这个数字。次年,宣传部门下达的征订任务边“翻番”,全报社“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二则,政府并没有完全给党报“断奶”。既然你在替党和政府做宣传,党和政府自然要给你些实际的好处。一般,宣传部门会给省级党报补贴每年2000万左右的钱。最近,听说某北方重要,嗯非常重要的城市的一份党报,年补贴经费超过一亿元……如果确然的话,不难理解近年来这份党报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坚决批判美帝普世价值观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三则,收入结构中来自政府仍占主导。党报的收入结构中,除发行赚钱外,广告收入中,不少都来自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比如,刊登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告(如国土局的土地招标广告、电力局的停电通知等),带来直接的广告收入;各级政府部门投放的“软文版面”,一般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呈现,图文并茂、热情洋溢地宣传政府改革的亮点和成就,不少党报地方站的负责人往往肩负“正面报道+软文合作”的双重任务。这类政府的软文广告,本质上并非是面向公众的“广而告之”,而是面向上级领导的“政绩汇报”,希望让省委领导了解基层政府“执政为民”的成就。此类“广告”的最佳营销时机是每年的“两会”,借“省委书记可能会看到”的春风,来向各级政府推销版面。笔者听说的一份省级党报的“两会”报价是,30万元/版,3个整版+1个头版新闻(可能只出个标题和导语,其余文字部分要转版)=100万元“打包价”。另一个数字是,某县级党报仅跟下属乡镇街道的合作费,一年就有200万元稳定的收入。一些党报还专门成立舆情服务的业务部门,或者依托其网站提供舆情监测服务,其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各级政府部门或领导。主要提供的产品包括舆情专报、舆情动态、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等。此外,党报网站也跟各级政府(尤其县级政府)合作,提供政府网站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每年有数百万元收入。比如,替县政府建设子站,可有数十万元费用,然后将改子站“嵌入”党报主营的重点新闻网站,每年再收取10-20万的运营费用。由于这些县级网站并没有独立采编资格,跟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合作,挂靠在其下作为子频道,可变相获得“采编权”,于是,党报网站可每年征收10万左右的管理费,可谓“无本万利”。四则,经营活动背后仍依托行政资源。这些来,为拓展多元业务收入,党报开始组织大量活动,跟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合作,借助“整合营销”来创收。比如,组织一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论坛,邀请高级别领导、知名人士出席,替地方政府做宣传,从而收取活动合作费用,同时在配之以专版报道服务;帮助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培训活动,以报社跟政府合作的名义联合主办,既可以节约邀请名家的课酬,又可以在课后进行新闻报道,由此将政府的“培训费用”转变成党报的“业务收入”。策划和实施一些网络问政、榜单排行、行业巡礼、博览会等活动,邀请相关政府部门担任“指导单位”,省委高级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请一些知名学者或专家挂名“专家评审”,在活动组织活动中向政府或国有企业巧妙营销。如果在专刊上投放广告或在党报上投放专题版面,则一般都多少能“回报”若干个重要奖项……总之,花样繁多的“评选”“颁奖”“展会”背后,政府赞助、领导拿奖、党报赚钱,各自欢喜。五则,产业投资和延伸业务多靠政府。很多人担心“报纸将死”,显然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党报基本上不用担心“生死”问题。若单纯靠广告和发行收入,党报的日子并不会太宽裕,但在“传媒转型”的大背景下,党报的延伸业务开发、多元业务投资正在“开花结果”,获利颇丰。其主要途径包括:在相对偏远的地方找块地,建设新的“报业大楼”,将采编人员全体迁移进入,将地处闹市地段的大楼改造成“文化地产”或者商务酒店,靠楼盘出租或酒店运营的费用边足以支撑党报的采编成本;通过游说省委领导或市委书记,拿到一些黄金地段的土地,建设“文化综合体”或者“文化创意园”,实际上则是发展房地产,从中赚取比较高额的利润;依托行政资源,拿到高速公路“高炮”广告、户外广告大屏幕等项目的独家经营权,获得稳定且丰厚的业务收入等。根据上述现象,有人说,党报“走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走政府”。也有人说,既然政府就是最大的“老板”,那么“走政府”也是“走市场”的绝佳途径。相比党报在“垄断市场”中的安稳日子,都市报在“自由市场”中则走得越来越艰难。曾经,他们在最赚钱的时候,是党报报业集团的利润支柱,如今,他们逐渐面临最艰难的时刻,党报会不会“反哺”都市报?还真是个问题。

‘玖’ 求证《南方周末》是不是党报

不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出版很多的报纸、杂志,其中旗下的《南方日报》是广东党报;《南方周末》是旗下的另一份报纸,贴近民生。

‘拾’ 大家认为目前中国最好的报纸是什么是不是《人民日报》

你多看看中国青年报,你一定会喜欢的,人民日报政论性太强,而中国青年报写的既实际而又具政治指导性!